心得体会

小班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教案3篇

时间:2022-11-15 19:40:08  来源:网友投稿

小班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教案3篇小班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教案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主题班会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一氧化碳对人的危害,并初步掌握一氧化碳中毒预防及急救措施及方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

小班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教案3篇

篇一:小班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教案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主题班会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一氧化碳对人的危害,并初步掌握一氧化碳中毒预防及急救措施及方法。

  教学重难点:初步掌握一氧化碳中毒预防及急救措施及方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到了冬季,尤其是天气最冷时,不免会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我们要提高警惕,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避免引起一氧化碳中毒。那么我们该采取哪些措施呢?二、介绍一氧化碳的生成及危害,气压低、吹南风、气温升高的时候特别要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即使不是南置的烟囱,雾气大,气压低,空气扩散能力弱,也是导致煤炉排烟不畅的另一个原因。气温突然上升,许多居民将煤炉封得很严实,同时也导致煤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一氧化碳气体聚积在室内引发中毒。所以,遇有大风天气,尤其是在夜晚,一定要打开炉门,让蜂窝煤能够充分燃烧,或者干脆将炉子灭掉;尤其在冬季的雨雪、阴天或者气压低的天气里,要注意及时清扫烟囱,保持内部通畅,并要经常开窗通风。三、气中毒的原理及症状?

  1、分组进行讨论,各小组的同学根据自己从新闻、报纸等渠道知道的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及症状进行讨论

  2、老师提问各小组。

  3、老师点评:

  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煤气中毒的原理: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察觉。血液中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结合能力比与氧的结合能力要强200多倍,而且,血红蛋白与氧的分离速度却很慢。所以,人一旦吸入一氧化碳,氧便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使组织细胞无法从血液中获得足够的氧气,致使呼吸困难。

  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a、轻度一氧化碳中毒:最初感觉为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软弱无力;

  b、中度一氧化碳中毒:大部分病人迅速发生抽痉、昏迷,两颊、前胸皮肤及口唇呈樱桃红色,

  c、重度一氧化碳中毒:很快呼吸抑制而死亡。

  四、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措施和注意事项:

  1、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措施:(冷静沉着)

  a:立即打开门窗,流通空气,同时尽快离开中毒环境。

  B:有自主呼吸,充分给以氧气吸入。

  C: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d:呼叫120急救服务,急救医生到现场救治病人

  2:注意事项:因为一氧化碳的比重为0.967,比空气轻,救护者应俯伏入室。

  五、如何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1、防止煤气管道和煤气灶具漏气。

  2、防止煤气点燃后被浇灭,而导致大量泄气。

  3、正确使用煤气热水器。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六、课堂总结

  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以预防为主。只要同学们具有较强的安全防范意识,,大多数煤气中毒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希望通过这次的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教育班会使同学们提高警惕,增强安全意识,掌握一氧化碳中毒自救技能,希望同学们都能远离事故,天天平安幸福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主题班会教案(2)

  【教学目标】:1、通过对煤气中毒事件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2、通过分析煤气中毒的原因,使学生懂得面临煤气中毒事

  件时如何自救;3、初步掌握防煤气中毒安全知识。

  【教学重点】:了解煤气中毒的情况及处理方法;【教学难点】:煤气中毒的处理方法;【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演示相结合。【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

  一、切入正题,明白道理亲爱的同学们,本学期我们马上将面临冬季,寒冷的冬天,往往是煤气中毒的高发期。稍微不注意,就有可能发生危险,酿成事故。为了增强同学们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我们的自护自救能力,为此我们准备了这次《防一氧化碳(煤气)中毒安全教育》主题班会。二、讲述新课:1、课题:煤气中毒安全教育2、设问:煤气中毒多发生在什么季节?3、提问学生:举手回答。4、老师点评:煤气中毒一般发生在秋冬季节,因为秋冬季节气温低、气压低、室内空气流通不畅,最容易导致煤气中毒事故的发生。当然,夏天也会有煤气中毒的事故发生,更多的是发

  生在我们使用空调的时候。学生活动:小组探究学习:三、煤气中毒的原理?1、分组进行讨论,各小组的同学根据自己从新闻、报纸等渠

  道知道的煤气中毒的原理进行讨论;2、老师提问各小组。老师点评:1.煤气中毒通常指的是一氧化碳中毒。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

  如果达到0.04%-0.06%时,就可使人中毒。2.一氧化碳无色无味,常在意外情况下,特别是在睡眠中不

  知不觉侵入人的呼吸道,通过肺泡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并散布全身,造成中毒。

  3.血液中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结合能力比与氧的结合能力要强200多倍,而且,血红蛋白与氧的分离速度却很慢。所以,人一旦吸入一氧化碳,氧便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使组织细胞无法从血液中获得足够的氧气,从而使人体缺氧,致使呼吸困难。4,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出现时间、中毒的严重程度等均与一氧化碳在室内浓度密切有关,亦与中毒者年龄有关。青年人较老年人敏感,孕妇、肥胖者和有慢性心肺疾病者亦易发生中毒。四、学生活动:小组探究学习:二、煤气中毒的原因?1、分组进行讨论,各小组的同学就煤气中毒的原因进行讨论;2、老师提问各小组。常见的煤气中毒原因(1)在密闭居室中使用煤炉取暖、做饭,由于通风不良,

  供氧不充分,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积蓄在室内。①门窗紧闭,又无通风措施;②疏忽大意,思想麻痹,致使煤气大量溢出;③烟囱安装不合理,筒口正对风口,使煤气倒流;④气候条件不好,如遇刮风、下雪、阴天、气压低,煤气难

  以流通排出。(2)城区居民使用管道煤气或液化气。如果管道漏气、开关不

  紧,或烧煮中火焰被扑灭后,煤气大量溢出,亦可造成中毒。(3)使用燃气热水器,通风不良,洗浴时间过长。(4)冬季或夏季在车库内发动汽车或开动车内空调后在车内睡

  眠,都可能引起煤气中毒。因为汽车尾气中含一氧化碳,一台20马力的汽车发动机一分钟内可产生28升一氧化碳。

  五、措施1、开窗透气2、放松衣物遇到煤气中毒,如果自己还清醒的话,松开自己的衣领,让自己得到更好的呼吸。如果发现中毒者,则救护人员赶紧松开患者的衣服,裤带等,并且要注意保暖。3、清理口内粘液煤气中毒之后,要及时对中毒者、特别是昏迷患者进行口腔清理,因为一旦中煤气毒的人,就会不由自主的流到口鼻一些体液,这样容易引起患者呼吸不畅,并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4、喂点糖茶水如果中毒者还有自己的意识,还能有吞咽能力,赶紧准备一杯糖茶水,为患者喝下,让患者补充适当的体力,等待进一步的

  救治。5、人工呼吸如果发现患者昏迷不醒,或者出现呼呼微弱,将患者口鼻清

  理后,对患者实行人工呼吸救治,当新鲜空气进入患者体内后,中毒不算太严重的患者就能减轻一些症状,但是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式。

  6、联系医院七、小结1、迅速关闭气阀,将门窗打开通气,使中毒者尽快脱离现场;2、将中毒者头放平,使其呼吸不受阻碍;3.注意保暖,避免受凉而导致肺部感染加重病症;4、口内若有呕吐物,用手指裹洁净的布轻轻擦拭,以免进入咽腔造成窒息;5、中毒者出现高热,可用冰袋或毛巾冷敷;6、中毒较轻者可喝少量醋或酸菜水,使其迅速清醒;7、若中毒者面色青紫,四肢冰凉,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8、若中毒者心脏已停止跳动,在进行人工呼吸时还应与胸外心脏按压同时配合。而且应该在最短的时间里和急救医生取得联系。)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主题班会教案(3)

  教学目标:1、使学生充分认识什么是煤气中毒,对此决不能掉以轻心,了解并掌握煤气中毒的抢救法。2、提高学生的防煤气中毒的思想意识,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3、学会如何应急、自救与保护。

  教学重点:1、了解什么是煤气中毒。2、煤气中毒与火场的抢救措施及应急方法。教学难点:煤气中毒的患者应如何抢救?课前准备:1、了解自己亲戚及周围邻居中,有没有发生过煤气中毒的事件及如何抢救治疗的。2、提问学生,假如遇到煤气中毒的患者或遇到大火,你准备怎么做?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煤气中毒是怎么回事?什么是煤气中毒?大家回家的时候有没有问自己认识的人是否发生过煤气中毒?当时是怎么的抢救的?二、学习煤气中毒知识:

  1、煤气中毒的季节和原因

  (1)每年的冬天,人们烤火或用热水器洗澡的时稍不注意,就会发生煤气中毒的现象。

  (2)因为天气的问题,关闭所有窗户,导致空气不流通引发煤气中毒。

  (3)由于用户的忽略,导致煤气瓶的阀门没有关闭,从而引发煤气中毒。

  2、煤气中毒的过程

  我们知道人体的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组成。人们在生命过程中所需要的氧气,是靠红血球中血红蛋白把氧气带给人体的各个部分的。煤或木炭在氧气不足、燃烧不完全时,会产生一氧化碳气体—煤气。一氧化碳攻击性很强,空气中含0.04%~0.06%或以上浓度很快进入血流,在较短的时间内强占人体内所有的红细胞,紧紧抓住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不放,使其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取代正常情况下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的氧合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输送氧气的功能。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300倍。一氧化碳中毒后人体血液不能及时供给全身组织器官充分的氧气,这时,血中含氧量明显下降。大脑是最需要氧气的器官之一,一旦断绝氧气供应,由于体内的氧气只够消耗10分钟,很快造成人的昏迷并危及生命。

  3、煤气的症状

  一氧化碳气体能与人体红血球中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携带氧气的能力而是人发生中毒。中毒前期出现的症状是:头昏头痛,眼花心慌,恶心呕吐,紧接着上述症状加剧,眩晕昏睡,脉

  搏细快而弱,血压下降。最后常常因为严重缺氧而窒息死亡。4.急救的方法

  如果发现煤气中毒的患者,首先应该立即打开门窗,将患者移到空气新鲜`通风透气的地方,紧接着通知医院派车和医生前来抢救。

  三、课后小结1、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同学门都基本掌握了什么?同学们要提高日常生活的保护意思,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安全隐患发生的频率。

篇二:小班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教案

  小班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教案反思

  1.知道不能听信陌生人的话,不跟陌生人走。2.了解一些求救的方法。活动准备工作1.挂图三张(内容:故事《聪明的明明》)2.事先和一名幼儿不熟识的男校工联系,恳请他协调教育活动,并准备工作一些幼儿讨厌的糖果、玩具。活动过程一、看看图讲诉1.教师出示第一张挂图,介绍图中的孩子明明,引导幼儿说一说图上还有谁,陌生人在对明明说什么。2.鼓励幼儿探讨:为什么无法跟陌生人跑。二、情景模拟1.教师借故返回教室。2.男校工扮演陌生人出场。“陌生人”通过各种方式,例如给糖果吃、有好玩的玩具等,引诱孩子离开教室。陌生人与幼儿的对话:陌生人:小朋友你们老师呢?(幼:老师出去了)陌生人:老师无此,我拎你们回去玩吧!(幼:老师说道无法和陌生人跑)陌生人:我是好人,不是坏蛋。你们看我还给你们带糖果来了。(幼:老师说不能吃陌生人的糖果)陌生人:无法喝糖果,那玩玩具有可以吧?你们看看这就是麦当劳的玩具。(幼儿已经开始有些松懈了,有的已经开始必须玩具了)陌生人:麦当劳玩具好玩吗?(幼:好玩)陌生人;那我拎你们回去麦当劳玩吧,那里存有更多玩具,除了薯条可以喝。(大部分幼儿高兴地欢呼并一一跟著“陌生人’’踏进教室,大部分幼儿还趴在边线上)3.教师在幼儿即将离开教室时出现,陌生人离开。

  师:刚才你们想要回去什么地方(幼:麦当劳)师:那位叔叔你们认识吗?(幼:不认识)师:那你们为什么必须跟他跑呢?(恳请几位幼儿提问)师:你为什么不跟陌生人走呢?(请一位幼儿回答)师:你们真的谁搞得对谁搞得不对,为什么?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和陌生人走了会怎样?三、探讨求助方法1.教师告诉幼儿“没有告诉大人就跟陌生人走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小结和陌生人走的危险性。2.探讨:和陌生人在一起时存有什么自我维护的方法。3.教师出示第二、三张挂图,向幼儿介绍明明在陌牛生人要带自己走时的自救方法。小班安全教案思考三:小班安全活动教案及思考《红绿灯》(666字)目标:1、知道汽车、行人在马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听从红绿灯的指挥。2、能够较灵敏地根据信号搞动作。3、体验模仿游戏的快乐。准备工作:1、拟人化的红灯、绿灯各一个,行人信号牌一个。2、录音磁带《小汽车》。3、小汽车回家背景图过程:一、小汽车回家1、在背景图上边说表演:存有辆小汽车刚从汽车制造厂里出,对一切都真的怪异。它看见马路上、大街上这么冷清,高兴得“嘀嘀”直叫做。它一会开至东,一会开至西,可以民主自由了!忽然,它看见大街上有样东西总是不停地眨眼睛,真的非常怪异。你们能够说小汽车这就是什么吗?2、红灯眨眼睛是告诉我们什么?绿灯眨眼睛又是告诉我们什么呢?3、如果没红绿灯可以怎么样?4、小汽车不认识红绿灯这样在马路上开行不行啊?二、小汽车懂得规则

  1、多谢小朋友的帮助,小汽车现在懂得红绿灯的作用了。

  2、它啊还读了一首较好听到的儿歌呢。(教师朗读儿歌一遍)。

  3、小汽车看到“红灯”是怎么做的?看到“绿灯”是怎么做的?看到“行人”是怎么做的?

  4、教师分别出具“红灯”、“绿灯”、“行人”的信号牌,恳请幼儿在座位上分别作出“停放”、“驾车”、“按喇叭”的动作。

  5、幼儿学念儿歌,教师在相应的地方逐一出示“红灯”、“绿灯”、“行人”的信号牌,以帮助幼儿记忆。

  三、小汽车高速行驶

  1、幼儿根据教师发出的口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如:红灯红灯眨眼睛、绿灯绿灯眨眼睛、行人行人走过来。

  2、恳请幼儿搞驾车状,教师交错出具“红灯”、“绿灯”“行人”的信号牌,幼儿据此作出适当的动作。

  3、小汽车开了一天它累了要回家了。我们听到音乐小汽车就开动了,音乐停就开到自己的座位上我们家就了。

  近年来,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轻微,幼儿园事故也频频出现,有的歹徒冲入幼儿园展开行凶,也有的老师不负责任的危害孩子,不幸危害已沦为影响幼儿健康成长的第一恶棍。所以维护孩子不受伤害,维护他们的身心健康沦为幼儿园工作的首位。小班幼儿生活经验较太少,直面危险出现时自我维护,自我灭火的能力强,所以我们在维护他们的同时更必须使他们回去介绍这些危险,学会出现危险时如何维护自己,提升他们的自我维护能力,灭火能力。小班幼儿的理解能力、拒绝接受能力都比较高,所以建议老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并使幼儿介绍一些自我维护的常识,(如何拨通救护电话、出现火灾时如何灭火等)。因此我融合我们本学期的教育目标及我班幼儿情况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重新认识并可以拨通119.120.110等救护电话,晓得在什么危险时拨通什么号码。

  2、知道危险来临时如何保护自己,如何逃生。

  3、培育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幼儿重新认识并牢记119.120.110等救护电话。晓得并学会在危险面前维护自己,学会灭火。

  难点: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准备工作】1、119、120、110号码片、玩具电话、小动物头饰,小手绢人手一份。2、警笛声录音、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图片、灭火视频及图片【活动过程】第一个环节:听到警笛声,引起幼儿兴趣,带出主题。1、出示警车警笛声。师:小朋友,老师今天早上去幼儿园的路上听见一种怪异的声音,你们想要不敢倾听。(出具警笛声)2、让幼儿讨论这是一种什么声音,是什么发出的这种声音。3、依次出具消防车、救护车的声音。回答:这三种声音一样吗?鼓励幼儿仔细听一听到每种声音的相同并展开探讨。4、鼓励幼儿大胆进行猜测,这三种不同的声音代表了什么5、出具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图片,使幼儿更进一步介绍警笛声代表了什么?使幼儿介绍每种车收到的警笛声相同,代表的意思也相同。老师进行小结:每种不同的警笛声代表的急救方法是不同的,它们的车型也是不同的。第二个环节:重新认识110.119.120救护号码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车上的号码。师:小朋友你们是不是特别注意在相同的车上存有三种相同的数字。(出具图片)2、鼓励幼儿说一说这些数字,了解这些数字的意义。3、出具号码片增进幼儿的重新认识。4、出示图片,让幼儿进行连线师:小朋友,咱们刚才重新认识了110.119.120三种相同的救护号码,现在老师必须考考你们,看一看谁记确切了哪种车上就是哪种号码,哪种号码代表了哪种急救方法。(出具图片,使幼儿展开连线)5、请幼儿做评判看一看连线对不对,说出自己的理由。

  第三个环节:增进印象,幼儿分组展开场景演出1、设置场景,幼儿分组进行讨论分析,并一名幼儿回答讨论的结果。(1)、小熊妮妮辨认出小兔家起火了,妮妮必须搞些什么?(策略)拨打火警电话119,说清楚发生火灾的位置,请消防员帮忙。(2)、大猪噜噜辨认出小狐狸偷走了母鸡家的两个鸡蛋,该怎么办?(策略)拨打报警电话110,请公安叔叔来抓坏人。(3)、小松鼠在路上辨认出了伤势的山羊公公,必须怎么做呢?(策略)拨打急救电话120,请医生来救护山羊公公,并在医生来之前先陪伴山羊公公。2、幼儿民主自由分组,挑选讨厌的小动物头饰,展开场景演出。3、请几组幼儿为大家进行表演在展开情景演出时老师可以告诫幼儿如何恰当拨通求助电话,描述事情时尽量必须完备,精确。第四个环节:观看自然灾害图片及逃生录像,学会逃生。师:小朋友,咱们现在已经学会了出现危险时的求助方法,最重要的就是学会怎样应付危险,晓得出现危险时该如何撤走危险地带、如何维护自己,现在咱们去观赏一些自然灾害图片(出具幻灯片)。1、引导幼儿观看并说出这是什么危险。2、引导幼儿讲出碰到这种危险时该怎么做。(幼儿集体探讨)3、观看逃生录像,在观看中提醒幼儿注意观察小朋友的动作。4、使幼儿探讨为什么必须这么搞,恳请幼儿展开恶搞。5、全体师生开展游戏:逃生。拉响警笛,幼儿进行逃生演练。在演练中要提醒幼儿听到警笛后,立刻停止一切活动,按照老师的要求(抱头或用小手绢捂住口鼻)一个接一个的离开,在跑的过程中不要推挤,防止摔倒。可多练习几次第五个环节:活动完结,至户外展开演练小朋友咱们今天不仅认识了不同的求救电话,还在室内进行了火灾、地震逃离方法,现在咱们去户外练习一下吧。【活动思考】

  《纲要》指出,要培养孩子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识,知道关心和保护自己,幼儿不是被动的“保护者”,教师要尊重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在保护幼儿的同时,锻炼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学习生活中的自理技能。为了让小班幼儿掌握发生危险时的保护,逃离方法,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更好的健康成长,因此我设计和组织了《保护自己我知道》这个教育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的拒绝接受能力,所以在活动中使用了综合性、趣味性、直观性较强的视频,图片,充分调动了孩子的各种感官,使他们更直观的介绍危险及求助方法。在创设故事情景时采用了幼儿较讨厌的小动物去搞故事主角,幼儿更容易认知并拒绝接受。通过幼儿分组演出及灭火演练使幼儿更深的介绍了这些安全科学知识常识,进一步稳固了所学的安全科学知识。在幼儿展开思索过程中,我始终以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发生,在幼儿角度展开思索,不懈努力认知幼儿的见解及体会,积极支持引导他们,构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使幼儿获得满足用户。

  目标:1、知道汽车、行人在马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听从红绿灯的指挥。

  2、能够较灵敏地根据信号搞动作。

  3、体验模仿游戏的快乐。

  准备工作:1、拟人化的红灯、绿灯各一个,行人信号牌一个。

  2、录音磁带《小汽车》。

  3、小汽车回家背景图过程:一、小汽车回家

  1、在背景图上边说表演:

  存有辆小汽车刚从汽车制造厂里出,对一切都真的怪异。它看见马路上、大街上这么冷清,高兴得“嘀嘀”直叫做。它一会开至东,一会开至西,可以民主自由了!忽然,它看见大街上有样东西总是不停地眨眼睛,真的非常怪异。你们能够说小汽车这就是什么吗?

  2、红灯眨眼睛是告诉我们什么?绿灯眨眼睛又是告诉我们什么呢?

  3、如果没红绿灯可以怎么样?

  4、小汽车不认识红绿灯这样在马路上开行不行啊?

  二、小汽车懂得规则

  1、多谢小朋友的帮助,小汽车现在懂得红绿灯的作用了。

  2、它啊还读了一首较好听到的儿歌呢。(教师朗读儿歌一遍)。

  3、小汽车看到“红灯”是怎么做的?看到“绿灯”是怎么做的?看到“行人”是怎么做的?

  4、教师分别出具“红灯”、“绿灯”、“行人”的信号牌,恳请幼儿在座位上分别作出“停放”、“驾车”、“按喇叭”的动作。

  5、幼儿学念儿歌,教师在相应的地方逐一出示“红灯”、“绿灯”、“行人”的信号牌,以帮助幼儿记忆。

  三、小汽车高速行驶

  1、幼儿根据教师发出的口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如:红灯红灯眨眼睛、绿灯绿灯眨眼睛、行人行人走过来。

  2、恳请幼儿搞驾车状,教师交错出具“红灯”、“绿灯”“行人”的信号牌,幼儿据此作出适当的动作。

  3、小汽车开了一天它累了要回家了。我们听到音乐小汽车就开动了,音乐停就开到自己的座位上我们家就了。

篇三:小班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教案

  小班一氧化碳安全教案含反思

  冬季防火防煤气和一氧化碳中毒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充分认识什么是煤气中毒,对此决不能掉以轻心,了解并掌握煤气中毒的抢救法。2、提高学生的防煤气中毒的思想意识,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3、学会如何应急、自救与保护。教学重点:1、了解什么是煤气中毒。2、煤气中毒与火场的抢救措施及应急方法。教学难点:煤气中毒的患者应如何抢救?课前准备:1、了解自己亲戚及周围邻居中,有没有发生过煤气中毒的事件及如何抢救治疗的。2、提问学生,假如遇到煤气中毒的患者或遇到大火,你准备怎么做?教学程序:导入新课:煤气中毒是怎么回事?什么是煤气中毒?大家回家的时候有没有问自己认识的人是否发生过煤气中毒?当时是怎么的抢救的?二、学习煤气中毒知识:1、煤气中毒的季节和原因(1)每年的冬天,人们烤火或用热水器洗澡的时稍不注意,就会发生煤气中毒的现象。

  (2)因为天气的问题,关闭所有窗户,导致空气不流通引发煤气中毒。(3)由于用户的忽略,导致煤气瓶的阀门没有关闭,从而引发煤气中毒。2、煤气中毒的过程我们知道人体的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组成。人们在生命过程中所需要的氧气,是靠红血球中血红蛋白把氧气带给人体的各个部分的。煤或木炭在氧气不足、燃烧不完全时,会产生一氧化碳气体一煤气。一氧化碳攻击性很强,空气中含0.04%~0.06%或以上浓度很快进入血流,在较短的时间内强占人体内所有的红细胞,紧紧抓住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不放,使其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取代正常情况下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的氧合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输送氧气的功能。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300倍。一氧化碳中毒后人体血液不能及时供给全身组织器官充分的氧气,这时,血中含氧量明显下降。大脑是最需要氧气的器官之一,一旦断绝氧气供应,由于体内的氧气只够消耗10分钟,很快造成人的昏迷并危及生命。3、煤气的症状一氧化碳气体能与人体红血球中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携带氧气的能力而是人发生中毒。中毒前期出现的症状是:头昏头痛,眼花心慌,恶心呕吐,紧接着上述症状加剧,眩晕昏睡,脉搏细快而弱,血压下降。最后常常因为严重缺氧面窒息死亡。4、急救的方法如果发现煤气中毒的患者,首先应该立即打开门窗,将患者移到空气新鲜、通风透气的地方,紧接着通知医院派车和医生前来抢救。三、课后小结: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同学们都基本掌握了什么?同学们要提高日常生活的保护意思,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

  少安全隐患发生的频率。四、反思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气体学生并不陌生。在生活中,学生虽然对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有一些了解,但都是零散的、初步的。本节课教学,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并与前面化学物质的学习联系起来,初步形成知识结构;同时,完善学生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在生命活动中作用的认识,完善一氧化碳在生活、生产中作用的认识。

  本节教材的特点是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教学设计以化学性质为中心,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从实验着手,通过新旧知识联系、对比,结合性质与用途,使性质、用途紧密联系。一氧化碳还原性教学难点的突破,从比较-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组成差异入手,结合氧化还原反应中得氧与失氧分析,使学生认识由于在它们的每一个分子中相差一个氧原子,使它们的性质大不相同,一氧化碳还可夺取氧,具有还原性。并通过实验来论证自己的分析。本节课以录像”屠狗妖之谜"和身边的事例引出,激发了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教学中实验贯穿始终,问题的设计,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宽松、开放、自我、探究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生活中自己知道但无法解释的有关现象,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得到释放,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发展,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后,通过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讨论,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当中发现问题,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相关热词搜索: 小班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教案 氧化碳 小班 教案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顶伦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顶伦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顶伦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90216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