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如何开展小学音乐欣赏课》课题实施方案5篇

时间:2022-08-21 09:35:16  来源:网友投稿

《如何开展小学音乐欣赏课》课题实施方案5篇《如何开展小学音乐欣赏课》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学期小学音乐特色课程方案 一、对合唱的认识 合唱是声乐的一种最高的演唱表现形式,它非常具有立体感,对于中小学的学生来说,合唱可以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开展小学音乐欣赏课》课题实施方案5篇,供大家参考。

《如何开展小学音乐欣赏课》课题实施方案5篇

篇一:《如何开展小学音乐欣赏课》课题实施方案

学期小学音乐特色课程方案

 一、对合唱的认识

 合唱是声乐的一种最高的演唱表现形式,它非常具有立体感,对于中小学的学生来说,合唱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协作的意识,提高学生对歌唱的热爱,培养学生的乐感,陶冶情操,提高音乐修养。

 二、目标

 1、本期目标

 a、为新郑市第六届教育艺术节和第二实验小学艺术节做准备;

 b、完成两首精品合唱;

 c、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合唱艺术有初步的了解认识;

 2、一年目标

 校队方面

 a、选出 亡 40-50 人组建我校合唱 凶 队;

 b、对校合唱队的 宅 强化训练,保证排出两到三 躬 个精品合唱,探究练习两到 揭 三个新合唱;

 校本课程合唱 癸 推广

 a、每班选出两个优秀 丫 学生,培养领唱;

 b、每班 掩 排出一首合唱;

 3、三年目 卸 标

 能够代表新郑市参加上级 等 举办的各项活动。

 三、实施 堑 措施

 1、整体思路

 校队 垒 方面

  以建立校合唱队为 意 主,建立特长班,特长班的 些 学生以选择三至六年级的优 挞 秀学生为主,利用周二到周 煎 五的三四节课来培训;训练 营 内容主要包括发声练习、呼 斋 吸练习、视唱、节奏等。

 校 狞 本课程合唱的推广

 合唱 栋 以班级普及为辅,在各个班 辐 级培养领唱作为校合唱队的 毡 后备队员或领唱,利用音乐 星 课课内时间训练,主要训练 焰 发声、呼吸、节奏等几个方 网 面。

 2、实施方法

 校队方面 送

  在训练发声、呼吸、节 刨 奏、视唱时,所有校队人员 幼 在一起训练,在对作品训练 球 时,由于目前以学生的程度 案 ,他们不能看谱演唱,所以 洒 两个声部要分开训练,到各 焰 声部训练完毕后,再合在一 捎 起进行演唱。

 校本合唱的推 烈 广

  班级合唱的推广,以 岩 训练发声、节奏、呼吸为主 衫 ,培养领唱,在对作品训练 瘴 时,在课堂上分开学习,然 盂 后一起合起来演唱。

 训练的 莹 具体内容

 a、发声练习

 栅 气深、高位、直声的三者结 眉 合是合唱共性的关键,我们 杯 的学生都没有经过正规发声 衣 训练,声音不仅“白”而且 八“扁”,气吸的也十分浅, 得 演唱位置低,口腔内部打不 惯 开,下巴紧。针对这种情况 飞 ,我首先先采用哼鸣进行练 爱 习,以便可以尽可能统一声 矮 音位置,取得声音的共性。

 煮 本学期由于新郑市第六届教 敦 育艺术,所以在训练时我将 行 采用突击加强的稳而有效声 迄 音发声练习,除了哼鸣练习 经 ,还要进行流畅级进的的发 柠 声练习以及高位置练习,以 摆 促进学生快速的感觉到演唱 蠢 时发声的感觉。

 在发声 裕 训练中,还要注意结合咬字 汾 吐字进行练习,要求学生将 雾 不太容易读的字用汉语拼音 班 标好,每首歌词都用普遍话 蝶 正确朗读,随时注意纠正不 载 正确的咬字吐字,结合

 发声 扯 训练用,对准同声母、韵母 丈 的正确口形,逐步学会自然 厉 圆润的发声。当咬字唱词训 乃 练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合唱 邪训练才会更加顺利的进行。

 韵

  b、呼吸训练

 气息是发 谚 声的动力,只有掌握正确的 腋 呼吸后,才能获得理想的声 候 音。在训练合唱前,首先要 士 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躁 ,即胸腹式呼吸法。一般用 遮 两种呼吸方法训练。

 ① 翼 舒起练习。吸气时,根据指 寂 挥手势,口鼻一起缓缓吸气 班 ,吸后停留瞬间,用轻柔的 蒜 “嘶——”声,有控制地慢 债 慢呼出。

 ②突起练习。

 欢 缓吸后停一会儿,用跳音“ 伸 嘶、嘶、嘶、嘶”将气呼出 温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 趟 ,学生在发声练习中便逐步 郊 感觉到了气息的支持,并能 愉 逐步运用到歌唱中来。

 c、 轮 视唱练习

 视唱,主 隐 要是训练学生音准,以及为 零 以后学生能够看

 谱演唱打下 攫 基础,这在音乐教学中是最 诛 难的一部分,在对我校的学 耀 生进行训练时,结合柯达伊 截 手势这种方法,在效果上会 衷 更好一些,更能够让学生主 缕 观的感觉到每个音的音高, 沟 从而提高视唱的水平。

 d、 季 节奏练习

 我校的学生包 淳 含一年级在内,对最基本的 酗 节奏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仗 和了解,但是学生还不能学 啸 以致用,因此,在合唱训练 馅 时只需要将这些节奏型带入 钟 到歌曲中,让学生知道节奏 兴 型在歌曲的作用,以及在演 愈 唱时,应该怎样正确的演唱 么 每个节奏型的速度。

 二声部 否 的合唱

 a、熟悉歌曲,掌握 蓬 旋律

 在合唱训练中一般 译 采用视唱法,指导队员分声 挥 部先后作识谱练习,要求音 欠 高准确、节奏准确。但是这 姆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是比较 执 困难的方法,所以在练习时 给 要采用分声部学习,分声部 倡 练唱,而且每次练唱都要用 物 较慢速度,力求连贯、完整 债 。在分声部练习时着重指导 邱 学生唱好自己声

 部的旋律, 他 除音高、节奏唱准外,还要 懒 注意正确的分句、气息的保 位 持以及音量的控制。

 b、二 击 声部的结合

 先用哼鸣来 蜒 合唱,这样减少填入歌词后 狱 的音准问题,又使学生更好 长 地体会歌曲的内容,表现意 样 义、音准。各声部的旋律掌 症 握后,然后才可进入填词演 指 唱阶段。

 c、歌曲的艺术处 禹 理

 在掌握了基本旋律后 琉 ,为了更好地表现它的内容 茵 ,就要及时的对歌曲进行艺 鹰 术处理。使合唱队各声部本 巡 身声音能够整齐、统一,速 诣 度、力度与表情相溶配合。

 诊 同时加入一些简单的肢体语 赖 言和乐器伴奏。丰富对歌曲 脾 的表现力。

 在合唱 刁 训练中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唱 您 会一个声部或唱会一首歌, 傀 而是要让学生通过合唱的训 羊 练培养出自己的和声听觉, 夷 发展和声思维,这样才提高 党 合唱技巧和能力。

 3、阶段 藻 计划

  第一阶段

 三月份还 陨 剩半月的时间,前阶段首先 钟 要对校合唱队的队员进行确 坪 定筛选,加紧训练发声、呼 筒 气练习,初步了解对各声部 值 的旋律。

 第二阶段

 四月 颠 份从 1 号开始到 10 号,十 楚 天的练习,要求将各声部每 哩 个队员都能将自己声部的旋 养 律演唱的十分准确,并处理 话 各个声部旋律的强弱情感; 言 11 号到 25 号,能够让两 昼 个声部合在一起,纠正两声 袁 部结合时出现的节奏、音准 绩 等错误,处理声部结合是换 又 气、强弱的感情处理。25 则 号到 30 号,规范声部结合 莫 时,两声部的发声、呼气、 妓 强弱、音准、节奏等方面的 侄 问题,力求做到声音声部的 习 统一。

 第三阶段

 五月份 霄 ,1 号到新郑市教育艺术节 畴 这一段时间,为合唱编排舞 宜 蹈动作,丰富演唱合唱时的 赎 视觉效果。

 第四阶段

  蚌

 新郑市第六届教育艺术节 杠 结束后,总结合唱表演上的 膘不足,加紧改正训练,准备 黎 我校六月份音乐艺术节的表 驶 演。

 第五阶段

 六月份我 河 校音乐艺术节到期末这段时 北 间,对学生的训练除了发声 炼 、呼吸以外,侧重点主要放 腾 在视唱练习训练音准上,不 幸 再学习新的合唱曲。

 四、预 狭 期效果

 通过本学期的合 诊 唱训练,校合唱队的学生能 侧 够了解二声部合唱的在声音 绳 、呼吸、节奏上的配合,掌 嗣 握合唱基本的发声方法。

 五 焰 、期末汇报展示

 以表演 禹 的形式对合唱曲、视唱、节 括 奏、发声练习作展示,进行 讶 考核。

篇二:《如何开展小学音乐欣赏课》课题实施方案

orthern Music

 163Phonetic Forum

 音教论坛小学音乐课堂欣赏教学中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以人教版五年级下欣赏课《对花》为例叶静雯(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听涛小学,浙江 杭州 311215)【摘要】现阶段的小学音乐课堂欣赏教学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多以介绍创作背景、听辨主题旋律、哼唱主题旋律等传统方法就草草了之。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容和方式缺少思考和实践。多元化教学是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改变传统欣赏教学中教与学的方式,多感官感受音乐,提高学习兴趣,丰富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关键词】欣赏教学;多元化【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1-0163-01【本文著录格式】叶静雯 . 小学音乐课堂欣赏教学中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以人教版五年级下欣赏课《对花》为例 [J].北方音乐,2020,01(02):163,165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小学音乐课堂欣赏教学中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将多种方式进行组合,让学生在老师有针对性的启发和引导下多感官去感受音乐,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传统的欣赏教学是以老师讲解、学生听为主,老师看不到学生内心的反应,很难去测量学生对音乐作品理解的程度。所以,欣赏教学一直是音乐教学中的难点,也是重点。本文通过创设生活场、插入情景剧、聚焦问题链和搭建多元展示平台四个方面,以欣赏课《对花》一课为例,谈谈小学音乐课堂欣赏教学中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一、创设生活场,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片段一】导入环节1.引对花师:同学们平时对花的认识有多少?你们认识老师手中的花吗?2.唱对花(1)节奏问答:(2)对唱问答:学生对花会有一些了解,为了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我问了学生们对花的认识有多少,并带了一束花到课堂,让学生猜猜花谜、说说花名和花语,最后还把花送给了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学生特别兴奋。导入环节将“节奏”和“旋律”贯穿于“猜”的环节,丰富了课堂的趣味性,并为学生学唱河北民歌《对花》和欣赏管弦乐版《对花》起到了铺垫的作用。【片段二】欣赏环节(1)律动感受,随音乐做“花儿绽放”律动。在欣赏感受第二乐段时,我设计了“花儿开放”的律动,通过律动表演再次感悟作品的变化,让学生变身为花园里的花朵,亲身感受音乐的力度变化和乐器的音色变化,从一朵一朵花儿绽放到一片一片花朵的开放,最后展现出一望无际的花海,沉浸在音乐情景中,感受生活的幸福与美好。二、聚焦问题链,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聆听力度的大小、音乐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疏密、旋律的上下行等都是不可或缺的音乐要素,每个要素都有它们不同的表现意义。因此,每一首音乐作品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教师在聆听音乐之前给学生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听,一层层剖析,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片段三】欣赏环节(2)1.在设计唱对花环节时,为了让学生熟悉和感受旋律,提出了以下问题:(1)听琴声,问句和答句的旋律在情绪表现上有什么不同呢?(2)这样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谁能取个名字呢?2.在听辨“对花”乐器的音色时,提出了以下问题:(1)听听什么乐器在问?什么乐器在答?(2)他们音色有什么区别?音乐展现的怎样的场面?3.在聆听第二乐段主题音乐时,提出了以下问题:(1)与第一乐段有什么不同,带给我们的是怎样的不同场景?(2)三次旋律相同,但是又有变化,我们来听听有什么变化呢?从简单的情绪问题入手,再到听辨乐器音色、想象不同场景,最后对比聆听三次旋律的变化,问题一个接一个,从简到繁,从局部到整体,学生对音乐的理解随之加深,鉴赏能力随之增强。其中,在学生给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取名字时,出现了两种答案:对歌和对唱。音乐体裁是对歌,演唱形式是对唱,在厘清两个概念的同时,学生对对歌和对唱这两种容易混淆的概念有了深刻印象。三、插入情景剧,激活学生对音乐欣赏的直觉感受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情景的创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聆听音乐的心里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全感官沉浸式体验。情景式听觉系统,从体验到感知再到认知,一步步让学生去了解不同的音乐要素和这些音乐要素的组成规则。富有情景的聆听和感受,可以使抽象的乐曲更接近学生接受心(下转第165页)

  Northern Music

 165Phonetic Forum

 音教论坛音乐动画可以以适当的形式走进课堂,一来不影响学生的日常学习,二来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别样的音乐形式。动画片以其丰富的配色、生动的语言和灵活的表现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观看。音乐教师可以在课下找出有关于学生全面发展或者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动画片,进行合理的筛选,在完成课堂内容的前提下进行播放,从而达到深化学生对音乐的认识目的,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音乐课堂中学习音乐,有效放松,缓解压力。比如在讲授《铃儿响叮当》一课中,音乐教师就完全可以采用音乐动画的形式,短短的一节课可以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授,这样就可以留下多余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音乐动画的观赏。音乐教师在课前要找出有关《铃儿响叮当》的音乐动画,提前对动画所播放的内容进行了解,查看有没有不适合学生观看的内容。在课堂播放音乐动画前,要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或者谈一谈观看之后的感受,或者对动画中一段的音乐进行模拟,或者演绎其中的情景等。采取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使得学生受到音乐动画的吸引,还能够增强学生对于美的鉴赏力和感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若有学生可以采取表演的方式进行音乐动画中片段的模仿演绎,还能深度挖掘学生的表演能力与表演天赋,在学生身上看到发展的潜能。与单纯的聆听音乐相比,音乐动画采用直观的动画形式,可以让学生的眼睛、耳朵等感受器官深刻地体验到音乐带来的美好。传统的聆听音乐只是单一地在调动耳朵的听觉体验,无法达到视觉上的充分体验,只能根据音乐的节奏而想象发生了什么,每个人的想象根据自己的能力可能有所不同。动画的形式则不同于聆听,对于学生来说是调动全方位的体验。在音乐动画中,还能观看到相应的动作画面与正确的世界观的表达,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形成对世界的看法。音乐动画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让学生主动接触音乐,感受音乐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四、结束语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仅仅要贯彻在音乐课堂中,每一门课堂中都应该遵循、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是处在发展过程中的人,其成长需要教师的关爱与尊重,以人为本理念正是体现了这一要求。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要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寻求更好的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方式与途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牢记其教学理念,让每一位小学生在音乐的课堂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好,主动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意识,培育小学生的高尚情操,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参考文献[1]高霞.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音乐教学新途径[J].文学教育(下),2017(1):5-9.[2]张丽.落实音乐核心素养——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音乐教学新途径[J].新课程(中),2018(3):33-35.[3]张明明.基于“以人为本”理念浅析小学音乐教学新途径[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8):59-62.[4]蒋澄.基于“以人为本”理念浅析小学音乐教学新途径[J].当代家庭教育,2019(2):73-75.理,所以,在小学音乐课堂欣赏教学中创设不同情景,可以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自主聆听和感知音乐作品。【片段四】感受环节1.初次完整聆听,观赏百花园A主题:赏花。配图为一朵朵鲜花缓慢开放的动态图。B主题:百合花静静开放。配图为百合花向不同方向缓慢开放的动态图。尾声:采花。配图为人群融入花海的远景图。在赏花过程中播放管弦乐版本的《对花》,感受乐曲旋律及情绪。当不同主题出现时,分别配上不同类型的图片,使学生初步形成主题和结构印象。2.聆听第二乐段,画旋律花朵,听辨主题出现的次数及力度变化根据音乐的变化画出三朵大小不等、颜色不一的花朵,让学生从中感受力度的变化;通过线条粗细变化和色彩变化感受管弦乐音色的变化及对整个音响效果的感知,以直观带动想象,从具象到抽象,化繁为简。对于能力强的一点学生还可以通过表格式,让学生分组讨论对乐器音色、情绪等音乐要素作对比。四、搭建多元展示平台,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为了促进学生演唱能力、演奏能力和音乐感受能力等音乐素养的提高,给学生搭建多元展示平台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来领悟音乐的神韵和真谛、亲自参与唱歌、舞蹈、表演、演奏和创编,多元展示平台会让学生从中聆听美、感受美、展现美,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片段五】展示环节1.模拟对歌场景师:现在我们来模拟一下对歌的场景。来,请这边同学来问,这边同学来答,全体起立。通过男女生对唱,一是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民歌体验环节中,了解“对歌”的特点,二是熟悉和感受民歌《对花》的旋律并加深记忆。2.模拟乐团演出场景本课让学生来担任管弦乐团的演奏家,老师担任指挥,通过分组模拟演奏双簧管、长笛、短笛和小提琴四种乐器,分辨四种乐器不同演奏姿势和音色特点。最后完整聆听管弦乐《对花》通过播放视频,呈现一个模拟音乐厅,营造现场氛围,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整体音乐形象,并对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进行巩固,第一乐段再现强化了旋律记忆,感受三段体的结构,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五、小结小学音乐课堂欣赏教学不是单靠听就可以完成的,而是一项综合性的教学活动。欣赏教学需要突破传统欣赏课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和利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将听、唱、奏、演甚至跨学科的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多角度、多维度、多梯度去感受音乐,体验音乐之美。作者简介:叶静雯(1993—),女,汉族,浙江杭州,二级教师,本科,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听涛小学,研究小学音乐。(上接第163页)

篇三:《如何开展小学音乐欣赏课》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开展欣赏课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开展欣赏课

  【摘 要】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 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 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对视听音乐课《彼得与狼》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 对小学音乐欣赏课的视听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探索, 以引导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 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使学生在学会音乐欣赏的同时, 增长知识, 学会冷静、 机智地克服各种困难。

  【关键词】

 视听结合; 小学音乐; 教学; 探索

 一、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采用对比法教学, 可以让学生明白音乐的表现力, 增强对音乐重要性的认识

 小学音乐教学中, 一味的说教音乐有多么的重要, 学生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 采用对比法教学效果就会比较好。

 比如在上音乐欣赏课《彼得与狼》 时, 可以先导入动画片《猫和老鼠》 中的一小段, 第一种播放法是没有声音的画面, 第二种是有声音的画面, 让学生在看完以后说说他们 a 的感受。

 很多学生会争着说, 画面配上了声音看起来就有趣而生动, 把滑稽的猫、 机灵顽皮的老鼠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没有声音的动画片虽然也表现出猫和老鼠的性格特征, 但是不够生动有趣。

 这时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加深对音乐的表现力的认识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们会认识到不同的乐器可以生动地表现出不同的音乐形象, 进而加深对音乐表现力的初步认识。

 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达到让学生的体验更深刻, 为上好《彼得与狼》 打好铺垫。

 二、 采用视听结合法, 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感受音乐的情绪,了解音乐对不同角色的表现力

 在上音乐欣赏课时, 只是单纯的依靠学生认真听音乐, 教师讲解,学生的注意力是坚持不了多长时间的。

 采用视听结合法进行教学, 把学生的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 再应用一些辅助手段, 就可以帮

 助学生集中注意力。

 在上欣赏课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时, 就可以应用视听结合的方法。

 首先播放卡通片《彼得与狼》, 要求学生认真听每个角色出场时的音乐, 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 了解卡通片中都出现了那些角色。

 这样使学生对整首曲子有个完整的印象, 对故事情节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从头到尾都会看得津津有味, 这时问到卡通片中都有哪些角色时, 学生一般都能踊跃举手回答问题。

  三、 采用视听结合法, 重在帮助学生掌握重点, 突破难点

 上欣赏课《彼得与狼》 时, 可以将片中的每个角色出场时的音乐片段剪切下来, 同时配上该片段的演奏乐器, 重点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塑造每一个音乐形象时的主旋律上来, 并带领学生配和着音乐片段逐个认识塑造每个音乐形象的乐器的名称、 类别、 音色, 以及该片段音乐的情绪、 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等等。

 在此基础上, 还可以通过 “对号入座” 的游戏, 测试学生的听力,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 突破难点, 让学生进一步提高听辨每个音乐形象主旋律、 乐器音色的能力。

 四、 引导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提高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在《彼得与狼》 这一欣赏课中, 一般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 虽然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如在播放了卡通片《彼得与狼》 后, 它会局限学生的思维能力, 使学生创新不足,只停留在简单的模仿阶段。

 此时需要教师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为学生在生活体验和欣赏音乐之间架起联想和想象的桥梁。

 在角色表演的环节中, 学生都会积极参与, 如在播放“彼得” 出场时的音乐时, 上来表演的学生都只是模仿卡通片中彼得的动作, 表演成了简单的模仿。这时, 就要采用多种方式, 引导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空间。

 比如可以对表演的学生说, 你表演的彼得是卡通片中的彼得, 模仿的非常的好,假如现在老师是导演, 要拍一部新的《彼得与狼》, 请你们演其中的角色, 你会怎么演呢? 不要模仿, 要有自己的风格。

 就这样, 再次播放音乐时, 学生们都会发挥他们充满童趣的联想和想象力, 会把他们心中不同的彼得都充分表现出来:

 有背着书包蹦蹦跳跳的, 有踏着滑板车飞奔而来的, 还有跳着街舞出场的, 等等。

 在接下来表演其他角色时, 就已经打破了开始的思维模式, 学生的创新能力大为提高, 音

 乐的领悟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增强。

 这时问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们都能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纷纷表达自己的收获:

 有的说, 我认识了小提琴、 长笛、 单簧管、 双簧管等乐器和他们的音色; 有的说, 我要学习彼得遇事要冷静、 机智勇敢地克服困难; 还有的说, 以前我没有觉得音乐有那么美妙, 乐器有那么强的表现力, 等等。

 是的, 音乐是美妙的, 美妙的音乐需要我们音乐教师在可爱的小学生的心中播下学会欣赏音乐的种子, 美化学生们的心灵, 健全学生们的身心。

  参考文献:

  [1]鲍玲.

 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0,

 (02)

 :

 10

 [2]谢月琴.

 如何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J].

 才智,

 2010,

 (18)

 :62, 11

 [3]管惠璇.

 以学生音乐能力整体发展为目标 改进音乐欣赏教学[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0,

 (07)

 :

 166, 183

 [4]李晓莉.

 加强音乐欣赏教育 提高音乐美育效果[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

 (17)

 :

 155

篇四:《如何开展小学音乐欣赏课》课题实施方案

《如何开展小学音乐欣赏课》课题研究报告的课题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4 年 1 月)

 第二阶段:实施操作阶段(2014 年 3 月—2014 年 7 月)

 目前,关于音乐是如何诱发情绪的理论,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两种:由 Juslin和 Vastfjiall 提出的理论框架——六个心理机制(six psychological mechanisms)和由 Konecni 提出的中介说。

 6 个心理机制是 Juslin 和 Vastfjall 在 2008 年提出的,这是一个理论框架。他们认为,没有一种单一的机制能够解释所有由音乐所诱发的情绪,而很多理论又没有得到合理验证。因此,他们就提出了这样一个理论框架,假设了六个涉及音乐诱发的情绪的心理机制:脑干反射(brain stem reflexes)、评价性条件反射(evaluative conditioning)、情绪感染(emotional contagion)、视觉意象(visual imagery)、情景记,IL(episodic memory)、音乐期待(musical expectancy)。

 本次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方式,其中心思想主要立足于此。

 分阶段研究:

 第一研究内容:学习感受、区别音乐情绪,让学生用表情表达出来第一研究内容:学习感受、区别音乐情绪,让学生用表情表达出来 因为音乐能抒发和表达人们内心的感受,所以,无论是演奏者、演唱者还是听者,其内心感受都会随着音乐的变化而改变。音乐与情绪的关系是一个范围很广的研究课题,得益于现代研究科技的进步。近年研究者利用 fMRI,TMS,EEG等对音乐与情绪的生理机制进行研究,也有研究者对音乐的情绪表达、音乐情绪的测量等进行研究。国外研究,绝大多数都采用西方的古典音乐作为刺激物,大

 多数采用西方被试。

 19 世纪,达尔文和其同代研究者提出了“音乐情绪”这个概念——由音乐所诱发的强烈情绪,并与基本情绪有质的区别。

 在这部分研究计划中,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与帮助、在自己的努力下,真正的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思想感情,真正的去区分不同音乐的思想感情,并且能够自己表达自己的感悟。

 主要工作如下:

 第一,问卷调查 1, 对当前阶段的目标群体(即选中的、还未进行特殊教育与培训的学生)进行测试,测试他们对音乐情绪的理解、表达能力。

 2, 工具:调查问卷。

 3, 样本选取方法:分层 4, 选取该方法的原因:因为不同年级(年龄段)的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不同,表达能力也不同,为了更好的区分培训、教育的结果与效果,选取分层抽样的方法。

 第二,具体培训过程。

 1, 选择曲目。

 教师通过研究、讨论选择适合不同年级(年龄段)的学生的曲目,分类别,在适当的时间给学生播放。尤其要注意分类,分类标准可以包括:根据音乐传达的感情、根据乐器的使用的不同、根据音乐的风格等。

 目标:通过这种方法,探知何种音乐能够更好的被哪个年级(年龄段)的学生理解。

 2, 分组进行讨论。

 特别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此过程中,不应该先入为主或是独断、专横,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机会表达自己的感悟,并且应该积极的去理解学生想要表达的意思;鼓励学生积极的思考与表达。

 第三,成果讨论与分析。

 教师通过对该过程进行总结,讨论,分享,得到更多的经验与成果。

 第二研究内容:展开丰富联想,展示丰富的音乐画面。结合音画。第二研究内容:展开丰富联想,展示丰富的音乐画面。结合音画。

 第一,问卷调查 1, 对当前阶段的目标群体(即选中的、还未进行特殊教育与培训的学生)进行测试,测试他们通过联想、图画表达对音乐的理解的能力。

 2, 工具:调查问卷。

 3, 样本选取方法:分层 4, 选取该方法的原因:因为不同年级(年龄段)的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不同,表达能力也不同,为了更好的区分培训、教育的结果与效果,选取分层抽样的方法。

 第二,具体调查及培训过程。

 1, 选择曲目。

 A. 教师通过研究、讨论选择适合一些画面感较强的音乐,以及一些在欣赏过程中音乐形成的画面感较差的音乐。通过循序渐进的给学生播放,了解学生的感知、想象能力,并且进一步培养学生通过音乐感知、想象、通过描述或是制图来理解音乐的能力。

 B. 不同年级(年龄段)的学生的曲目能够接受的曲目可能不同,尤其要注意分类,分类标准可以包括:根据音乐传达的感情、根据乐器的使用的不同、根据音乐的风格等。

 目标:通过这种方法,探知何种音乐能够更好的被哪个年级(年龄段)的学生理解。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给学生进行指导。

 2, 分组进行讨论。

 特别要注意的是:

 (1)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收集学生构想的画面的内容、构想画面的方式等,以便后续对学生进行指导。

 (2)不应该先入为主或是独断、专横,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机会表达自己的感悟,并且应该积极的去理解学生想要表达的意思;鼓励学生积极的思考与表达。

 第三,成果讨论与分析。

 教师通过对该过程进行总结,讨论,分享,得到更多的经验与成果。

 第三研究内容: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聆听到的音乐。

 音乐所传达给人的感受是多种多样的,同时,欣赏后欣赏着表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有人可能情绪会发生变化,有人的行为会发生变化,有人可能会通过语音文字,有人可能会通过绘制图画或是制作工艺品。

 本阶段主要工作如下:

 第一,问卷调查 1, 对当前阶段的目标群体(即选中的、还未进行特殊教育与培训的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表达音乐的不同方式是种类,以及强度(如持续时间、频率等)。

 2, 工具:调查问卷。

 3, 调查对象:全体学生

 第二,具体调查过程。

 1, 选择曲目。

 教师通过研究、讨论选择适合不同年级(年龄段)的学生的曲目,分类别,在适当的时间给学生播放。尤其要注意分类,分类标准可以包括:根据音乐传达的感情、根据乐器的使用的不

 同、根据音乐的风格等。

 2, 目标:通过这种方法,了解不同学生对不同类别的音乐表达的方式都有哪些等等情况。

 3, 特别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此过程中,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机会表达自己的感悟,应该积极的去理解学生想要表达的意思;同时,可以通过与其他专业的老师,如美术老师、语文老师等合作,根据不同学生表达的方式与特点给予相应的指导。

 第三,成果讨论与分析。

 教师通过对该过程进行总结,讨论,分享,得到更多的经验与成果。

 第四研究内容:综合欣赏音乐。

 通过上述三个阶段的调查,以及后续对学生开展的指导工作,在此阶段,主要是进行“欣赏音乐”的实践,即通过给学生播放不同风格、类别的音乐,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与理解、表达的能力。

 在此过程中,可以继续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学生的变化进行了解与记录;教师应该积极的根据调查、统计的结果,给学生相应的指导。

篇五:《如何开展小学音乐欣赏课》课题实施方案

音乐教研活动方案

  篇一:小学音乐中心教研组主题研究活动 方案

 小学音乐中心教研组主题研究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如何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感受和鉴赏能力(表现能力、活动主题:如何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感受和鉴赏能力(表现能力、 创造能力)。

 活动时间:四月份

 活动地点:绣惠镇中心小学

 中心发言人:

 郝光王莹

 活动内容:

 音乐感受、鉴赏分为①音乐音响感知欣赏。②音乐感情体验欣赏。③音乐理解认识欣赏的三个阶段。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师引导学生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是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引入音乐欣赏教学中。从音响感知入手,然后进入感情体验与想象联想,直至通过理解认识领悟音乐的思想音乐感受、鉴赏分为①音乐音响感知欣赏。②音乐感情体验欣赏。③音乐理解认识欣赏的三个阶段。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师引导学生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是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引入音乐欣赏教学中。从音响感知入手,然后进入感情体验与想象联想,直至通过理解认识领悟音乐的思想

  和生活意境。

 本次活动将围绕以下内容进行研究:

 在唱歌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感受鉴赏音乐的能力。

 在欣赏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感受鉴赏音乐的能力。

 中心发言人可以任选一项内容也可以两项结合发表自己的意见,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经验讲一讲具体的方法,本组其他成员将展开讨论并做好记录。中心发言人可以任选一项内容也可以两项结合发表自己的意见,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经验讲一讲具体的方法,本组其他成员将展开讨论并做好记录。

 篇二:小学音乐教学实施方案

 西平乐小学音乐教学实施方案

  本学期将认真贯彻学校工作计划,继续将授课定为中心工作,全面深入学习新课程理论。教学中突出音乐的本体,实实在在地还音乐教育的本来面目。加强对教师、教材的培训研究,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教材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扎扎实实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研究活动基于问题,解决问题,贴近教师与教学实际。本学期将认真贯彻学校工作计划,继续将授课定为中心工作,全面深入学习新课程理论。教学中突出音乐的本体,实实在在地还音乐教育的本来面目。加强对教师、教材的培训研究,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教材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扎扎实实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研究活动基于问题,解决问题,贴近教师与教学实际。

 一、主要工作

 1.进一步学习课程标准,准确把握课程的大方向,明确音乐学科在各个阶段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一至六年级整体目标与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学习课程标准,准确把握课程的大方向,明确音乐学科在各个阶段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一至六年级整体目标与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

 2.加强对教材持续研究: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通览教材中的作品,组织教师对教材各单元进行分析。.加强对教材持续研究: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通览教材中的作品,组织教师对教材各单元进行分析。

 3 .加强课堂教学研究:针对各年级学生具体身心特点,研

  究教材深入的“度”,作品抓取的“点”,科学地、合理地进行实际教学。究教材深入的“度”,作品抓取的“点”,科学地、合理地进行实际教学。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任务:

 (一)、发声训练部分:

 1 、学会发声音,并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高音。

 2 、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歌曲的情感。

 3 、唱保持音时,声音要饱满。

 4 、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二)、识谱部分:

 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教师所教的的乐理知识如:中、低、高音阶排列的顺序,掌握的音符、附点、休止符、及其组成的简单节奏、旋律、感受并认识节拍的强弱规律,力度记号及不同的要求唱法。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教师所教的的乐理知识如:中、低、高音阶排列的顺序,掌握的音符、附点、休止符、及其组成的简单节奏、旋律、感受并认识节拍的强弱规律,力度记号及不同的要求唱法。

 (三)、唱歌部分:

 本学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演唱方法本学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演唱方法 ,防止喊歌;让学生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清晰的咬字吐字方法。教学演唱时要注意音准、节奏和正确的情绪。,防止喊歌;让学生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清晰的咬字吐字方法。教学演唱时要注意音准、节奏和正确的情绪。

 (四)、欣赏部分

 :

 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

 三、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 、认真备课,,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 、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

 各年级考核细则:

 一年级:1 、听辩音(要求:音的高低、强弱、长短。)。

 2、“小小音乐会”(才艺表演、特长展示。)、“小小音乐会”(才艺表演、特长展示。)3、听音乐自由地、有节奏地进行律动。、听音乐自由地、有节奏地进行律动。4 、能够表演学过的小组合一个。

 二年级:1 、节奏一条(要求:视奏,节拍准确。)。

 2、“小小音乐会”(才艺表演、特长展示。)、“小小音乐会”(才艺表演、特长展示。)3 、 能够运用手部表现音乐。能够运用手部表现音乐。4 、 能够根据规定情境小组创编一个小组合。

 三、四年级:1、歌谱试唱一条(要求:从老师准备的十条乐曲中抽取一条演唱,唱名、音高、节奏准确。)。、歌谱试唱一条(要求:从老师准备的十条乐曲中抽取一条演唱,唱名、音高、节奏准确。)。

 2、“小小音乐会”(才艺表演、特长展示。)、“小小音乐会”(才艺表演、特长展示。)

 3 、 较会运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4 、 能够小组创编组合(合理运用肢体动作、队形、造型等)能够小组创编组合(合理运用肢体动作、队形、造型等)

 高年级:1 、 必唱课本歌曲。必唱课本歌曲。2、歌谱试唱一条。(要求:唱名、音高、节奏准确。)、歌谱试唱一条。(要求:唱名、音高、节奏准确。)

 3 、欣赏乐曲说名称和简单对歌曲感受 4 、“音乐会” (才艺表演、特长展示。)

  音 乐 教 育 实 施 方 案

  西平乐小学

 2014.9 篇三:小学音乐教研组活动记录

 音乐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内容:如何评价一节课的教学质量

 活动时间:第四周活动

 地点:音乐教室

 活动人员:校音乐教师

 会议主持:

 本次教研活动我们讨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评价一节课的教学质量。大家就这个问题结合自己平时的实践纷纷发表自己的一些观点本次教研活动我们讨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评价一节课的教学质量。大家就这个问题结合自己平时的实践纷纷发表自己的一些观点

 张玉玲:

 评价一节课的教学质量不能弱化知识技能的教学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而是要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强化学生在愉悦的过程中感悟与理解音乐。以审美为前提,突出音乐学科特点,体现《音乐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教师既要熟悉教材、尊重教材使用好教材,又能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的、科学合理的组合或调整好教材。目标适当,具体明确,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评价一节课的教学质量不能弱化知识技能的教学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而是要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强化学生在愉悦的过程中感悟与理解音乐。以审美为前提,突出音乐学科特点,体现《音乐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教师既要熟悉教材、尊重教材使用好教材,又能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的、科学合理的组合或调整好教材。目标适当,具体明确,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

 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综合性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生活的关系。关注全体学生,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综合性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生活的关系。关注全体学生,

  教和学有机结合,方法灵活多样,富有创意。学生主动思考、想象丰富、思维活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兴趣浓厚,气氛热烈。养成学习音乐的良好习惯。教和学有机结合,方法灵活多样,富有创意。学生主动思考、想象丰富、思维活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兴趣浓厚,气氛热烈。养成学习音乐的良好习惯。

 张文义: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现在的教学目标体系是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组成的,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如何正确理解这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了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如何正确地评价课堂教学的关键了。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现在的教学目标体系是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组成的,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如何正确理解这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了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如何正确地评价课堂教学的关键了。

 有人把课堂教学比作一个等边三角形,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恰好是这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任何的一个顶点得不到重视,那这个三角形就不平衡。这无疑是一个很恰当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这三个目标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反映了这三个目标的不可分割,缺少了任何一个目标的达成,一节课显然也就不完整了。有人把课堂教学比作一个等边三角形,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恰好是这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任何的一个顶点得不到重视,那这个三角形就不平衡。这无疑是一个很恰当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这三个目标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反映了这三个目标的不可分割,缺少了任何一个目标的达成,一节课显然也就不完整了。

 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符合课标、教材、学生实际。、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符合课标、教材、学生实际。

 2、三维目标渗透整合,后二维目标既不忽视,又不硬加和拔高。、三维目标渗透整合,后二维目标既不忽视,又不硬加和拔高。

 3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 、重视开发潜能,注意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韩树武: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1 、正确理解新教材,抓住新教材特点,思路清晰。

 2 、有开发课程资源意识,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有效。

 3、敢于对教材和资源从地域、时空等方面做必要的加工调整、活化,教材呈现有生活性、简约性、整合性、探究性等。、敢于对教材和资源从地域、时空等方面做必要的加工调整、活化,教材呈现有生活性、简约性、整合性、探究性等。

相关热词搜索: 《如何开展小学音乐欣赏课》课题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 音乐欣赏 课题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顶伦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顶伦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顶伦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90216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