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视域下高校学生安全事件应对策略研究10篇法治视域下高校学生安全事件应对策略研究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法治视域下高校学生安全事件应对策略研究10篇,供大家参考。
据我所知,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直昌太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手写):
专粕蓬签字日期:
。
b侈年仅月7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直昌太堂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直昌太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本学位论文。
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手写):
专似l、 乏导师签名( 手写):
躲签字日期:
幽B 年仅月/签字日期:
如哆年/9. 月/日日
摘要摘要lIIIIIIIIilH IM M IIIIILIIIIIIII IIlY 2 50 8 52 8大学生安全己成为一个比较重要的社会问题, 大学生发生交通事故、 火灾危害逐年增多, 大学生遭抢劫、 被伤害、 被骗、 财物被盗、 骚扰等案件时有发生, 大学生酗酒闹事、 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
安全教育、 安全管理和高校周边环境的整治是目前高校围绕着大学生安全问题所能开展的最基本的方法措施, 需要不断改进, 采取有效的对策。
本文以滨江高教园为例阐述大学生安全问题及现状, 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关键词:
大学生; 校园安全; 管理
A B S T R A C T. , c:
_ 儿egc:
吼udenb’ sa融ys竺d:
竺撇, m 衄蛔腧accident, theche孳d’ 殴01en, a11dh锄ssm ent, etc. T hef ig h tin g 。
fc0 1leg ed r in k in gdiSturb:
ces’are. 10ng- s‘a?ding?肿啪m e咖1re删小沁黝undc 0 11e g e s a n du n iV ersities is th ep丽ph 哪secu rityIS 篮S U E . S . su 圩o Ⅵ1m n g啪僦w :
m 勰啪孓础Spaperex竺ndsg础nc011egesecurityp r o b le m s a n d th ep r e se n tsituati。
n。
f忑seprobl7sh a sb e c o m e a nim p o r ta n t s。
cia Jp r o b lem . a n f lc。
lleg ef irea ccid en ta n dro b b e砚th eyare- - - - 7al--s'一。
ini二,p h en o m en 。
n ・sa 角tyed u ca tio n ,sa f ety m a n a g e m e n ta n dt11eco n V en tio n a lm e a su r e s w llich n e e di叫)roV en二ent, 。
and珧:B a se d 。
nB in jia n gh ig h e r e d u ca tio na s a nex 锄plea r eg iV e na Ilin - d ep th a n a ly sis, a d V a n ce s a Ild s。
m ec。
rresp 。
n d in gK e yw o rd s:
c。
lleg estu d e n ts; ca m p u ssa f e ty ; a d m in istr a ti。
n
目录目录第1章绪论…………………………………………………………………………11. 1研究背景及意义……………………………………………………………11. 1. 1大学生校园安全问题的界定………………………………………. . 11. 1. 2研究背景及意义……………………………………………………一21. 2国内外研究综述……………………………………………………………31. 2. 1国内研究综述………………………………………………………. . 31. 2. 2国外研究综述………………………………………………………一41. 3研究方法和创新点…………………………………………………………61. 3. 1研究方法……………………………………………………………. . 61. 3. 2创新点………………………………………………………………一7第2章杭州滨江高教园区校园安全管理及安全现状……………………………72. 1杭州滨江高教园区校园安全管理模式……………………………………72. 2杭州滨江高教园区校园安全管理成效……………………………………82. 3杭州滨江高教园区校园安全基本情况……………………………………92. 4 调查对象及方式……………………………………………………………92. 5调查数据……………………………………………………………………9第3章杭州滨江高教园区大学生校园安全问题分析…………………………. . 143. 1新形势下影响大学生的不安全因素……………………………………. . 143. 2大学生校园安全的主要问题……………………………………………一153. 3大学生校园安全问题的主要成因………………………………………. . 223. 3. 1大学生安全意识淡薄………………………………………………223- 3. 2社会不安定…………………………………………………………233. 3. 3安全管理不完善……………………………………………………23第4 章完善高教园区的校园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一264 . 1安全问题的宏观改善措施………………………………………………一264 . 1. 1加大治安秩序治理力度……………………………………………264 . 1. 2加强校园周边治安联防……………………………………………27IV
目录4 . 1. 3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274 . 1. 4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284 . 1. 5加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284 . 1. 6 加强校园治安管理…………………………………………………294 . 1. 7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94 . 1. 8 大学生校园安全问题的体制改革…………………………………304 . 2安全问题的微观改善措施…………………………………………………314 . 2. 1火灾安全管理………………………………………………………314 . 2. 2防盗安全管理………………………………………………………33致{ 射…………………………………………………………………………………………………………37参考文献……………………………………………………………………………38附录A 大学生校园安全问题调查问卷……………………………………………4 0V
第1章绪论1. 1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章绪论1. 1. 1大学生校园安全问题的界定大学生安全问题是指学生在高等院校学习、 生活或者在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时, 以及在学校管辖的校舍、 场地、 其他教育教学设施、 生活环境内发生的, 造成在校学生人身、 财产、 精神等损害后果的事故。大学生安全问题虽然属于一般学生安全事故的范畴, 但又有其自身特殊点,其主要表现为:( 1)主体的特定性特定性指的是在高校学生安全问题中, 受损害的主体只能是在学校内学习以及生活的大学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第68 条的规定:
本法所称高等学校是指大学、 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 当今, 民办资金投资设立的高等院校现象已越来越普遍, 因此, 根据《高等教育法》 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设立的民办高等院校的在校学生也可以进入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范畴。
可是, 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 并不是所有高校在校学生都是大学生安全问题的主体。
因其在“特定期问” 内已脱离学校的教育和管理的学生, 比如休学学生在休学期间、 已退学学生或者不具有高校学生的学籍, 都不能成为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主体。( 2)损害发生的时问以及地点是特定的首先, 损害发生的时问是特定的, 即损害必须发生在大学生在校学习、 生活期问, 根据《高等教育法》 中第13条规定, 学生在上学、 放学、 回校、 离校途中, 学生私自外出或者未经允许离校期间, 以及在放学后、 节假同或者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 学生未经批准滞留学校或者白行到校发生安全问题的,则不属于《高等教育法》 所调整的范畴。
其次, 损害发生的地点也是特定的。即伤害事件发生于学校直接负有管理、 保护等责任的范围内内, 一般情况下,如教室、 寝室、 图书馆、 体育馆等, 有的情况下, 如组织学生外出参加实习等。1
第1章绪论损害发生的地点也可能是在学校外, 但必须是在学校可以实施管理、 保护的场所。( 3)与中小学学生安全问题不同, 高校对在校大学生不负有监护职责在中小学, 由于学生基本为未成年人, 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因此,学校对学生负有更多地责任。
而在高等院校, 大多数情况下, 大学生在入学时都基本已年满18 周岁, 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 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不需要监护人的监督。
因此, 高校的监督责任相对中小学而言要轻得多。
这也导致了高校和中小学学生安全问题中学校所负责任的不同以及对安全管理所采取的措施也会有所不同。1. 1. 2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高校是青年学子聚集、 求知、 创新的主要园地, 也是各种思想和观点交汇碰撞的重要场所。
高校承担着人爿 ‘培养、 科学研究、 服务社会、 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使命, 肩负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责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不少省市已经或『F 在建设高教园区, 浙江省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大省’ ’ 的奋斗目标, 杭州、 宁波、 温州等地的高教园区正在加紧建设。
高教园区的建立, 有利于拓宽高等教育发展的地域空间,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实现教育设施共享, 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高教园区所具有的前瞻性、 开放性和共享性, 将对我国高等教育带来深刻影响。
19 9 9 - - 20 0 0 年, 全国高校保卫学会对13个省、 自治区、 直辖市7 6 所高校进行了深入地调查, 被调查的高校中共发生各类案件9 27 8 起, 非『F 常死亡人数16 4 人, 其中, 北京、 南京、 重庆、 武汉、 成都等地的8 所院校有18 名学生和教授被歹徒杀害。
因此,可见预见上述案件也必将发生在我省高教园区, 再加上高教园区内学生人数众多, 居住集中, 又大多建在城乡结合部, 存在大量的流动人口, 这一切都将对园区内各校的治安保卫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高校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而高等院校就是培养学生的摇篮, 其中, 高校管理者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更好的维护在校学生生命、 财产等方面的安全, 目前高校围绕大学生安全问题所能开展的最基本的方法措施是安全教育、 安全管理和高校周边环境的整治, 这需要不断改进, 采取2
第l章绪论更有效的对策。
因而, 进行这次调查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2)研究意义,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 是指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作为社会新技术、 新思想的前沿群体、 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 大学生代表年轻有活力一族, 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保护好大学生, 国家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对大学生校园安全管理的调查研究, 正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大学生,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高校的安全、 稳定、 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构筑安全、稳定、 和谐的校园必须能够正确、 妥善的处理解决各类大学生校园安全问题,制定、 建立、 完善适应现阶段大学生校园安全的长效机制。
目前, 不断推进的校园社会化, 校园逐渐由封闭式走向开放式, 干扰、 影响大学生校园安全稳定的因素日益增加、 复杂, 因此, 如何保障高校在新时期的安全、 稳定、 和谐是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必须着重关注的问题。大学生校园安全、 稳定、 和谐发展是高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在保证,必须制定、 建立、 完善大学生校园安全的长效机制才能保证高校要既快又好的发展。
随着高校合并、 调整、 改革和发展, 许多关于大学生校园安全工作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我们面对, 依靠过去传统的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是不可能根本性解决问题的, 需要的是系统性考察、 科学性研究和可操作性结论, 制定、建立与时俱进、 科学性的大学生校园安全的长效机制。目前, 国内有针对性的大学生校园安全的长效机制研究尚属空白, 对该论题进行透彻分析研究并形成科学完整体系, 对相关政府、 管理部门修订制度和相关学者进行理论研究具有经验借鉴的意义。1. 2国内外研究综述1. 2. 1国内研究综述张秉福( 20 0 5年)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杂志上提出, 构建大学生安全防范体系, 要突出一个“早” 字, 抓好新生大学安全教育, 并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抓好一个“章” 字, 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完善一个“网” 字, 构建强大的校园安全保卫网络体现一个“实” 字, 认真扎实, 从点滴做起掌握一个“严”3
第1章绪论字, 坚持原则, 不徇私情。陈久鸣( 20 0 8 年)发表了题为《关于抓好校园安全建设的设想》 的文章,提出了校园安全的涵义, 校园安全的一般特征, 校园安全建设的一般原则等。并且对校园安全现状及特征做出了分析, 提出了抓好校园安全建设的具体设想。哈尔滨理工大学周春林教授在科技信息杂志上着重分析了校园安全工作面临的问题:
1、 来自于学生自身内心的安全隐患; 2、 教育改革与发展给安全工作带来许多新情况、 新问题; 3、 来自于社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并对校园安全管理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安全有不同的分类和概念定义, 从行为的主体来区分, 可简单分为公共安全与个体安全; 而从具体的内容来说, 又可以分为国防、 政治、 卫生、 信息、行业安全等。
大学生安全问题可归属于个体安全的部分来处理。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推进, 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 大学生总量还在不断增长, 大学生安全问题越来越凸显。
就目前不完全统计, 全国各类高校在校学生已接近30 0 0 万人。
新形势下影响大学生的不安全因素既有社会和学校的原因, 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这都严重影响到了大学生的J下常学习和生活。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逐步深入、 社会的不断进步, 高校承载的各种责任R 益增加, 高校学生的人身安全、 财务安全、 心理安全等的安全隐患不断增多,纷扰影响大学生安全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化、 多样化、 多变化, 高校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面临严峻、 重大的挑战。
如何积极有效的应对挑战, 是当前和今后做好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所迫切需要解决和面对的问题。
本课题主要以在校大学生为调查主体, 并针对大学生的安全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在调查研究、 分析的基础上在安全管理、 教育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1. 2. 2国外研究综述挪威伯根大学心理系的奥尔沃斯是世界上最早进行校园安全管理研究的专家之一, 他设计丌发了针对学生之间的校园欺负, 预防校园暴力的校园暴...
安全稳定工作重于泰山没有一个大学没发生过校园学生危机事件安全稳定工作重于泰山没有一个大学没发生过校园学生危机事件前 言每个辅导员都时刻面临着学生危机事件的巨大压力每个辅导员都时刻面临着学生危机事件的巨大压力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代化大众化)《社会工作视野下的我国高校校园危机管理》(11JD710030)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代化大众化)《社会工作视野下的我国高校校园危机管理》(11JD710030)
提高认识,勇于担当 一把握规律,沉着应对 二汇 报 提 纲把握规律,沉着应对几点体会和思考 三
第一部分提高认识,勇于担当
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 2006 年7 月教育部第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一、职责要求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是辅导员主要工作职责之一。辅导员自身在高校中的角色定位和工作职责,成为学生危机事件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是辅导员主要工作职责之一。辅导员自身在高校中的角色定位和工作职责,成为学生危机事件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
辅导员要积极稳妥的处理好学生危机事件,努力做危机事件应对的专家辅导员要积极稳妥的处理好学生危机事件,努力做危机事件应对的专家2014 年3 3 月 25日,《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明确危机事件应对职业功能,特别对高校辅导员在危机事件应对上提出要求。日,《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明确危机事件应对职业功能,特别对高校辅导员在危机事件应对上提出要求。二、发展要求标准从初、中、高三个能力级别,对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危机事件应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危机事件应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研究等九方面辅导员职业功能的工作内容进行了梳理和规范,对辅导员在不同职业功能上应具备的能力和理论知识储备提出了明确要求。等九方面辅导员职业功能的工作内容进行了梳理和规范,对辅导员在不同职业功能上应具备的能力和理论知识储备提出了明确要求。
职业功能 工作内容 能力要求 理论知识要求危机事件应对职业功能 工作内容 能力要求 理论知识要求危机事件应对( ( 一) )对危机事件作对危机事件作 初步处理,努力稳定并控制局面能,努力稳定并控制局面能 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能尽快;能尽快 确认相关人员基本情 况; 能执行危机事件处理预案执行危机事件处理预案 ,及时稳定相关人员情绪稳定相关人员情绪能通过学生骨干、密切接《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相关规定危机事件、突发事件应对与管控的相 能通过学生骨干、密切接《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相关规定危机事件、突发事件应对与管控的相知初级辅导员( ( 二) )了解事件相关信息了解事件相关信息 并及时逐级上报及时逐级上报( ( 三) )组织基本安全教育并建立基层应急队伍触人员等渠道组织基本安全教育并建立基层应急队伍触人员等渠道快速了解事件相关信息快速了解事件相关信息 ;能对事件性质做出初步判断对事件性质做出初步判断;能将相关情况及时;能将相关情况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向上级领导汇报掌握基本安全教育方法,能组织开展学生安全教育活动;能培训指导各级学生骨干具备初步应急常识关掌握基本安全教育方法,能组织开展学生安全教育活动;能培训指导各级学生骨干具备初步应急常识关 知识危机事件应对预案相关内容公共危机管理基础知识社会学基础知识识危机事件应对预案相关内容公共危机管理基础知识社会学基础知识
职业功能 工作内容 能力要求 理论知识要求危机事件应对职业功能 工作内容 能力要求 理论知识要求危机事件应对( ( 一) )指导初级辅导员对危机事件作初步处理指导初级辅导员对危机事件作初步处理,稳定并控制局面,稳定并控制局面( ( 二) ) 对事件相关信息做能做好第一时间现场统筹指挥工作场统筹指挥工作 ;能把握重点人员和关键节点把握重点人员和关键节点,有效控制事态的发展能,有效控制事态的发展能 协调事件涉及相关部门迅《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相关规定危机事件、突发事件应对与管控的相《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相关规定危机事件、突发事件应对与管控的相关知识中级辅导员( ( 二) ) 对事件相关信息做好全面汇总和准确分析并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全面汇总和准确分析并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 ( 三) )对事件发展及其影响进行对事件发展及其影响进行 持续关注与跟踪( ( 四) )组织安全教育课程学习组织安全教育课程学习速反应 ,筛选有效信息;能通过沟通和分析把握事件脉络并提出初步处理方案通过沟通和分析把握事件脉络并提出初步处理方案能密切联系相关人员,跟踪事件的处理效果跟踪事件的处理效果;通过网络、个别谈话等渠道;通过网络、个别谈话等渠道掌握事件产生的影响掌握事件产生的影响 ;能进行事后集体和个体的心理疏导进行事后集体和个体的心理疏导能讲授校园安全教育公共选修课能讲授校园安全教育公共选修课关知识公共危机管理相关知识心理学相关知识教育教学方法相关知识公共危机管理相关知识心理学相关知识教育教学方法相关知识
职业功能 工作内容 能力要求 理论知识要求危机事件应对职业功能 工作内容 能力要求 理论知识要求危机事件应对( ( 一) ) 对危机事件进行分类分级,并做出预判分类分级,并做出预判( ( 二) ) 协调相关部门妥善处理危机事件调相关部门妥善处理危机事件,稳定工作局面,稳定工作局面能根据掌握的信息对危机事件进行能根据掌握的信息对危机事件进行 分类分级;能准确分析事态;能准确分析事态 起因 ,牢牢把握 发展趋势能摸清事态的 症结,协调校内外相关部门,协调校内外相关部门 制定对策 并迅速妥善处理 恢复正常危机事件应对与管控的相关知识公共危机管理相关理论管理学相关理论危机事件应对与管控的相关知识公共危机管理相关理论管理学相关理论高级辅导员( ( 三) ) 总结经验,对工作进行,对工作进行 改进 ,完善预警和应对机制完善预警和应对机制( ( 四) ) 总结 凝练实践工作经验 ,深入研究把握危机事件应对的规律研究把握危机事件应对的规律 ,成为成为 校园公共危机管理专家。专家。善处理 , 恢复正常能掌握整个事件的 过程,深层次研究事件原因,改进工作,提出,深层次研究事件原因,改进工作,提出 对策在具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具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5 5篇以上公共危机处理相关领域学术论文;能熟练利用相关理论指导辅导员进行公共危机处理篇以上公共危机处理相关领域学术论文;能熟练利用相关理论指导辅导员进行公共危机处理社会学相关理论心理学相关理论伦理学相关理论社会学相关理论心理学相关理论伦理学相关理论
外 部 因 素三、形势要求西 方国 家思 潮带 来诸 多负 面影响西 方国 家思 潮带 来诸 多负 面影响社会矛盾凸显大学生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学校周边环境的影响社会矛盾凸显大学生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学校周边环境的影响
内 内 部 部 因 因 素管理、服务不到位管理、服务不到位三、形势要求内 内 部 部 因 因 素教育资源无法满足需求教育资源无法满足需求
学生自身因素分析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了解大学生的需求90后: 爱情----有吗?有还是没有?这个可以有,这个真没有。社会认识----社会就是形形色色的男人和女人还有不男不女的人,其他的没有。追求----钱,物质,面子。兴趣-----劲舞团,泡妞,开房理想-----老爸一下子变成有钱人,于是我也跨入富二代
1 、思想特点:
价值取向多元化,责任意识强2 、行为特点:张扬个性,喜欢标新立异,注重自我,竞争意识强,团队意识弱,行为存在趋同性张扬个性,喜欢标新立异,注重自我,竞争意识强,团队意识弱,行为存在趋同性案例:雷人毕业照当代大学生的特点
案例:雷人毕业照山东建筑大学2009届毕业生高鹏拍性感毕业照。现在的他是日本COAT公司新人GV男优,叫铃木秀一山东建筑大学2009届毕业生高鹏拍性感毕业照。现在的他是日本COAT公司新人GV男优,叫铃木秀一2009-6-222009-6-22
浙大迎新标语:做一个明媚的女子,不倾国,不倾城,以优雅姿态去摸爬滚打;做一个丰盈的男子,不虚化,不浮躁,以先锋之姿去奋斗拼搏。做一个明媚的女子,不倾国,不倾城,以优雅姿态去摸爬滚打;做一个丰盈的男子,不虚化,不浮躁,以先锋之姿去奋斗拼搏。重庆大学:
鸟去藩篱,虎归山林,屌丝岂是池中物 ; 激流独上 , 龙门案例:2014雷人迎新口号屌丝岂是池中物 ; 激流独上 , 龙门鱼跃,粪土当年高富帅。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天行健,学长以实力打到高富帅;地势坤,学姐凭智慧战胜白富美。行健,学长以实力打到高富帅;地势坤,学姐凭智慧战胜白富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政管宝贝,欢迎加入我们的大家庭。心无界,家无垠,90宝贝欢迎你!政管宝贝,欢迎加入我们的大家庭。心无界,家无垠,90宝贝欢迎你!
3 、心理特点:孤独,冲动、偏激,不会与人交往;心理承受力差,抗挫折能力弱孤独,冲动、偏激,不会与人交往;心理承受力差,抗挫折能力弱2012 年2 月28 日,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一名大四男生因为 英语四级未过,从公寓楼,从公寓楼5 楼跳下,结束了让他魂牵梦绕4 年的大学生活。2010 年6 月24 日,山东经济学院女大学生 对自己的身材外貌不满 坠楼身亡。当代大学生的特点
案例:迟到遭批评 华政女大学生开水泼老师2014年11月11日上午,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校区,一名大四女生上课迟到被老师批评,竟在下课时将滚烫的开水泼向老师面部,造成50多岁的教授面部、颈部、背部烫伤,可能近一年无法正常上课。华政校方通过校团委官方微信表示,学校将以法2014年11月11日上午,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校区,一名大四女生上课迟到被老师批评,竟在下课时将滚烫的开水泼向老师面部,造成50多岁的教授面部、颈部、背部烫伤,可能近一年无法正常上课。华政校方通过校团委官方微信表示,学校将以法律思维和法 治 方式来处 理 这起事件 , 视警方的调查结果依法依规处理。结果依法依规处理。
4 、消费特点:
实用,享受,盲目,追求时尚和品牌5 、婚恋特点:结婚比较理性,追求素质和内涵,性观念开放,恋爱动机的消遣性结婚比较理性,追求素质和内涵,性观念开放,恋爱动机的消遣性当代大学生的特点
沈阳医学院气球蜡烛摆 心形 形 这个女大学生向男生沈阳医学院高校又现大学生表白条例形 气球蜡烛摆 形 这个女大学生向男生浪漫表白求真爱浪漫的表白场景大学生999朵玫瑰求爱
案例:商丘学院一男生表白被学校开除河南商丘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气本一男学生郭某,于2014年10月27日中午在公寓楼下强行对异性同学公开表白,严重扰乱校园正常秩序。“学生处老师对该学生劝阻教育时,该生拒绝并报110‘诬告’劝阻人员。”“学校曾请郭某家长来校配合教育,郭某破口大骂并欲殴打在场老师,再次拒绝教育,其行为及其恶劣。”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五章河南商丘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气本一男学生郭某,于2014年10月27日中午在公寓楼下强行对异性同学公开表白,严重扰乱校园正常秩序。“学生处老师对该学生劝阻教育时,该生拒绝并报110‘诬告’劝阻人员。”“学校曾请郭某家长来校配合教育,郭某破口大骂并欲殴打在场老师,再次拒绝教育,其行为及其恶劣。”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五章商 第五十四条第六款 , 《 商丘学院学生违纪处分实施办法》的相关条款,该校给予郭某开出学籍处分。相关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五章第五十四条第六款:违反学校规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侵害其他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施办法》的相关条款,该校给予郭某开出学籍处分。相关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五章第五十四条第六款:违反学校规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侵害其他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二部分把握规律,沉着应对
危机; 就是严重威胁组织或个人利益,给正常秩序带来严重损害的事件。高校校园危机: 凡是发生在高校校园内或与高校成员有关的,在事先未预警的情况下突然爆发的在事先未预警的情况下突然爆发的, 可能严重威胁到高校的正常教育秩序,并可能带来其他不良后果的事件并可能带来其他不良后果的事件,包括对高校成员造成不安与伤害、对高校的教学设施造成破坏以及形象声誉带来损害等包括对高校成员造成不安与伤害、对高校的教学设施造成破坏以及形象声誉带来损害等,而以高校现有的人力与资源难以立即有效解决的,均称之为高校校园危机...
。. .。
。
·66·青年与社会 2020年10月下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是重要内容,对此,高校在疫情防控教育内容的确定上,要仔细斟酌,突出重点,对疫情防控教育内容进行优选,重点开展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动物防疫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引导高校师生依法行动、依法行事。与此同时,还可以借助疫情防控期间的立法、执法、司法中典型案例的阐释,教育高校广大师生知法、守法。在受到特殊时期的规范和程序约束时,大学生要认识到个人居家防疫、个人健康状况登记、个人流动情况等信息获取都属于突发事件下政府公权力范围,对拒绝填报或隐瞒情况的,相关法律条文都有明确的责任认定 ;认识到公众场所必须佩戴口罩在法律层面的义务性,不配合甚至扰乱正常公共秩序的行为,必然会承担法律的责任追究 ;认识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是大学生的基本法律素养。此外,还可以讲透国家为推动有序复课复学创造良好法治环境的努力,增强高校师生对法治精神的引领作用 ;以及讲明党和政府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用法治促进国家治理效能提升的坚定决心,深化疫情防控教育的法治化水平,为高校复工复学提供法治化的安全保障。(三)教育过程要灵活多变法治视域下高校疫情防控教育还应从教育过程入手,采取灵活多变的教育过程,增强高校疫情防控教育的实效。对高校疫情防控教育而言,应结合法治思维,及时更新教育素材、深度挖掘教育内容、拓展关联范围、丰富教育途径和载体、多元化教育形式,创新教育手段和方法,因人而异、因时制宜、因势而变,实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教育主体对社会热点的有力阐释,能大幅提升依法防控教育的效果、亲和力和针对性。在具体做法上,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会议讨论、警示教育案例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疫情防控相关的法律知识,树立疫情防控法治意识 ; 还可以通过旁听疫情防控司法案件公审大会、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疫情防控期间违法违规的行为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引导学生不做违法违规的事。与此同时,高校要在法律基础课堂上突出讲解疫情应对过程中需要了解的法律知识,贯彻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高校在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上,展开线上疫情防控法制教育,比如战“疫”守法小卫士网络答题、战“疫”法律微讲堂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 ;还可以将疫情防控中的法律案例带到课堂,用鲜活的事实来激发大学生的学法守法意识,自觉强化公民责任。需要注意的是,在教育过程中对待疫情防控期间违纪违规学生的处理上,要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程序要求。(四)教育引导要增强法治高校疫情防控教育引导要增强法治,法治教育与依法防控紧密结合,加强疫情防控法治宣传,引导大学生增强法治意识,主动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维护学校管理秩序,防止疫情扩散、守护师生安全。在法治视域下,对高校疫情防控教育的引导工作,可以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加强人权保障教育。在高校疫情防控教育过程中,要依法保障高校师生的疫情防控知情权、表达权、建议权和监督权,保护患者和疑似病人的治疗权、预防权、生命健康权、个人信息权、人格权、隐私权、财产权等。二是强化疫情防控法律服务。对高校疫情防控中出现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专业讲解和分析,积极为高校师生提供法律服务。例如,对因疫情引起的法律问题,通过分类指导、政策指引、依法建议、合规干预等方式及时解决 ; 完善纠纷调解机制,防止疫情期间产生的矛盾升级、恶化、失控。这些内容是依法防控守法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四、结语总之,法治视域下高校疫情防控教育任重道远,对高校疫情防控教育工作而言,应尊崇和敬畏法治,树立遵守和服从公共权力的义务思维,在疫情防控教育的实施路径方面,顶层设计要合法合规、教育内容要突出重点、教育过程要灵活多变、教育引导要增强法治,积极探索法治视域下高校疫情防控教育的有效途径,在高校内部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意识,增强高校疫情防控教育的实效性,使法治意识指导行为,提高对法治思维的践行能力和运用能力,高校广大师生才能够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参考文献[1] 徐圻. 强化禁忌意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文化启示[J]. 当代贵州,2020(12):79-79.[2] 谢韵歆. 高校新媒体工作站如何发挥校园宣传主阵地作用的实践与探究[J]. 经济师,2020(6):195-197.[3] 刘锐. 补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法律制度短板[J]. 法治与社会,2020(3):72-74.[4] 高岩,苏东艳. “新冠”疫情下科学数据统筹管理与开放共享的思考[J]. 江苏科技信息,2020,37(10):8-11.[5] 本刊编辑部. 疫情之下,责任教育迫在眉睫[J]. 教育家,2020(10):12-12.[6] 杨蕾. 重大疫情之下的高校校园防护[J]. 上海城市管理,2020,29(3):88-91.[7] 邹伟,罗沙,熊丰,等. 以法治为纲 聚保障之力——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疫情防控纪实[J].法治与社会,2020(3):56-59.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疫情防控应对策略与教育反思研究”专项课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高等院校公共卫生法治方向的普法教育研究。作者简介:郑万生(1965- ),男,黑龙江海伦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化学、军事理论。。
。. .。
。
闽江学院学报 2016 年满 18 岁的成年人,但他们还处于逐渐的成熟期,危机意识较薄弱,受挫力较差,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易受刺激,易冲动。(二)事件发展的危害性大学生远离父母,生活上较为独立,异常举动不易被发现,加之危机事件的发生有时事发突然或处在潜伏状态,往往不易觉察,难以预测。一旦危机产生,无论是哪种危机事件,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家庭、师生、学校带来危害,影响学校声誉和社会安定。同时,危机事件结束后的遗留问题还会给当事人以及其他师生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伤害,留下阴影,所以危机事件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其危害性不容忽视。(三)事件发生的紧迫性一旦导火索点燃,危机事件就会在短时间内突然爆发,带来不可预测的问题和灾害,甚至造成严重后果。有的危机事件可能就由一些突发的小事引起,个体在突发事件中一时难以应对,做出错误的判断,采取错误的方式,从而引发较大的危机问题。管理者面对突发危机事件时,置身于巨大的压力和紧迫感之中,做出应对和决策的时间有限。(四)事件传播的快速性危机事件发生后往往伴有活跃性、敏感性等特征,一旦出现危机事件,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沟通将更加频繁,容易出现“一呼百应”的联动现象。加之信息社会,网络的快速反应以及媒体的敏感性,都给危机事件的快速传播提供了便利。若学校无法在第一时间发出正面声音,或与学生之间沟通不畅,管理者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事态将变得更加严重,个体性事件也易引发群体性事件。[2](五)事件处理的复杂性由于大学生危机事件主体具有特殊的身份和社会地位,事件的处理关系到个人、家庭、学校等多方面利益,特别是群体性事件背后还有错综复杂的社会利益,加之社会与媒体的高度关注和舆论效应,事件的发生和结果容易被放大,产生辐射效应。大学生危机事件的处理在方式方法、尺度把握、善后处理、舆论引导等方面要求都比较高,处理也较复杂。二、大学生危机事件成因探析大学生危机事件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社会大环境的问题,有家庭小环境的问题,有学校管理的问题,也有学生自身的问题。各种原因之间又不是孤立存在的,常互为条件、相互关联。(一)外部环境的影响一方面,国际形势给大学生危机事件的发生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西方的文化和精神产品以多种形式进入我国,其中包括价值取向、思想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对当代大学生产生重大影响。西方意识形态中经过包装的本位主义、利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通过影视、书籍、网络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影响,对我们一直坚持和弘扬的爱国主义传统文化和公民道德教育产生冲击。另一方面,互联网高速发展也对大学生危机事件的发生产生影响。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极大地缩小了彼此间的距离,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快捷便利地了解全球的各种新闻资讯,在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积极帮助的同时也易造成负面影响。应该看到,网络上同时充斥着相当数量消极颓废· 2 3 1 ·
第 6 期 潘 灯:大学生危机事件应对策略的信息,这对于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的大学生而言,容易受到干扰和左右。有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网聊网恋,有的不甘于现实生活的平淡,在网络上寻找刺激,有的轻信网络上的非法言论,信仰缺失。(二)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现代高校发展迅速,院校合并、多校区管理、合作办学、后勤社会化等,都给高校带来一系列管理上的困难。一是校园与社会的界限日趋淡化,校园周边治安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容小觑,校园周边充斥着 KTV、酒吧、网吧、小旅馆、饭店、大排档,既容易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容易发生酗酒滋事、打架斗殴等事件。二是办学设施、后勤保障不够到位,陈旧的设施容易引发用火、用电安全及食品卫生安全等问题。三是学生心理工作建设不够完善,专业心理咨询师欠缺,专业的心理检测、治疗设备参差不齐。四是多校区管理造成管理人员分散,且很多高校的新校区地处偏远,晚上及周末时间只有值班老师和相关管理人员住校,在学生管理上存在安全隐患。五是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供求关系紧张,当大学生的理想追求与现实碰撞出现落差时,他们极有可能在毕业季发泄不满,从而引发群体性失范行为的产生。(三)大学生自身的问题大学生是高校的主体,也是引发危机事件的高危群体。90 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抗压能力弱。当出现感情纠葛、身体疾病、学习困难、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紧张、经济紧张等问题时,容易引发心理问题,造成危机事件。近年来,此类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且发生几率有逐年攀升的态势。同时,家庭环境也给大学生危机事件的发生带来一定的影响。家庭背景、结构、氛围、教育状况、经济状况等都与孩子的成长和性格养成密不可分。许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父母离异、家庭暴力、过分溺爱、爱的缺失、教育失当等,都容易引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如行为举止上出现叛逆,性格上产生忧郁、暴躁、孤僻等。一旦离开小家,进入大学这个大家庭,学生自身的问题就很容易显露并爆发。此外,部分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目无法纪,不能正确把握违纪与违法犯罪的区别,遇事容易冲动,哥们义气重,常常因一些小事就大打出手,不计后果,容易将冲突升级成危机。例如校园违规电摩屡禁不止,英语四六级考试作弊时有发生,在网络上大肆传播未经证实的新闻消息,甚至肆意造谣等事件也时有出现,部分学生未能足够重视并意识到这些行为的违法性,依然我行我素,不服从教育和管理,存在安全隐患。三、大学生危机事件应对策略危机事件应对策略是针对组织自身情况和外部环境,分析预测可能发生的危机,制定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措施,一旦发生危机,就能有条不紊地化解危机,重新恢复信誉和秩序的一整套机制,包括对危机预警、防范、化解、恢复等全部过程。高校要及时应对危机,进行有效管理,必须坚持以生为本,加强服务,不断强化危机意识,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危机事件应急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危机带来的损失和影响,以最快的速度恢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工作生活。(一)加强高校自身管理,完善大学生服务体系高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在把握新时代学生特点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管理,创新并完善服务体系。· 3 3 1 ·
闽江学院学报 2016 年1.加强教育引导结合“两课”教学,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引导,加强道德、文明、修身教育,通过传统文化、礼仪文明、自我修身等教育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立德树人,净化校园环境。2.加强危机意识教育,增强法制观念通过专家讲座、视频展播、座谈会、图片宣传、发放危机事件应急手册等方式,让大学生认识各类危机事件,掌握应对方法,树立危机事件是可预防的理念。同时,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加强法制教育,通过播放法制宣传片、法律知识考试、法制宣传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树立法制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当危机事件发生后,及时向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并在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实施法律援助,以更好地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真正做到由人治型管理转变为法治型管理。3.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后勤管理社会化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一切以服务师生为出发点,完善各项管理机制,建立食堂卫生保障监督机制,加强硬件设施投入,排除宿舍安全隐患,开辟意见反馈渠道,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对服务不到位的地方进行及时检查监督,督促整改。4.加强高校管理队伍建设高校管理队伍建设包括辅导员队伍、团学队伍、安保队伍等,通过开展专项培训、交流和实践活动,不断完善队伍建设,加强管理。建立校系两级管理体系,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落实责任制,加强校系联系和联动机制。同时,积极发挥学生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的作用,畅通信息沟通反馈渠道,在危机事件产生的第一时间将危机控制在最小范围,减少损失。(二)关注“问题学生”,加强家校联系“问题学生”常存在安全隐患,我们必须重视“问题学生”,给予他们必要的关注和关爱。建立良好的家校联系机制,通过学校和家庭间的沟通互动,全面掌握学生动态和身心健康,并在第一时间进行家校联动。1.关注“问题学生”由于受家庭、社会等各种因素影响,有些学生在思想、行为、心理、学习等方面出现偏离常态的现象,需要他人及时给予帮助。针对家庭变故、失恋、成绩骤降、人际交往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心理干预和关爱;对信奉邪教、参与传销的学生要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帮助其尽快走出困境;针对处于关键节点的学生要做好相关工作,如对新生要做好新生入学时的心理普查工作和新生入学教育,对毕业生来说,要开展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和就业心理辅导讲座等。“问题学生”比一般学生更需要老师、家长及他人的关心、理解和尊重,因此,针对“问题学生”我们要做到不抛弃,不放弃,多关注,多关爱。2.加强家校联系家校联系是老师与家长之间互相交流沟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相互信任、相互融洽关系,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学校要建立家校联系机制,做好“一对一”的家校联系工作。一旦学生出现问题,要第一时间与家长取得联系,并及时沟通协调,共同帮助学生成长成才。3.建立信息反馈渠道,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在日常管理中,管理者要及时掌握学生动态,通过建立辅导员、学生干部队伍、党员队伍、舍· 4 3 1 ·
第 6 期 潘 灯:大学生危机事件应对策略长、心理辅导站工作人员等信息联络网,建立行之有效的信息反馈渠道,对官方微博、微信,学生的 QQ 群、微博、微信等进行排查,由专人负责排查管控。(三)建立行之有效的大学生危机事件应对体系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基石,构建完善的危机应对体系是学生安心求学的保障。要有效地解决危机事件,就必须制定一整套危机应对策略,不断完善危机应对体系,并在各个环节上进行创新,从而有效防止和应对危机事件的发生。1.组建危机事件处理领导小组,做好危机事件处理的组织落实危机事件发生后要立即组建危机处理领导小组,成员一般有学校主要负责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危机事件所涉及的相关部门系院负责人等,并制定危机公关政策,协调管理危机公关流程,统一口径,开展有效的内部与外部沟通。2.制定危机事件处理预案,构建危机事件应对体系高校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符合本校特点的危机事件处理预案,出台危机风险评估细则、危机事件处理流程图、信息上报网络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和制度。将危机事件处理流程图和信息上报网络告知每一位师生,以便在危机事件产生时,师生能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深入现场,了解事实,分析情况,确立对策,安抚公众,主导媒体,沟通化解,有...
为了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这些事件的发生, 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突发事件成因并建立预防与应急处理机制势在必行。关键词:高职院校; 突发事件; 预防措施; 处理机制中图分类号:
G 7 1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 7 3—58 2X ( 20 13)0 3—0 10 2—0 320 0 7 年8 月 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明确规定: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 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 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高职院校突发事件是指在校园内发生的, 由人为或自然因素引起的对学生人身财产安全以及校园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学习生活秩序等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影响或严重危害的各类紧急情况。高职院校突发事件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包括自身问题和教育问题)和社会因素。高职院校突发事件产生的诱因来自方方面面, 因此认真分析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的成因, 并有针对性的采取积极有效地预防和应对措施, 对于高职院校提高突发事件防御能力, 构建和谐校园, 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 高职院校预防处置突发事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危机意识淡薄, 报有侥幸心理对突发事件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 对突发事件的危害性和严重后果估计不足是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他们认为突发事件只是偶尔发生, 出现问题只要相关部门出面解决即可, 总是报有侥幸心理, 对校园存在的危机隐患没有深抓细究, 一旦发生校园突发事件, 往往出现被动应付现象; 另外学校普遍缺乏对师生进行危机意识知识的宣传和引导, 更缺乏必要的实际应急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容易造成恐慌和混乱, 从而加重事态发展。( 二)应急管理机制不健全, 应急能力缺乏高职院校虽制定了相关的处置突发事件的预案, 但大多是纸上谈兵, 缺乏实践演练,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容易出现手忙脚乱, 不知所措的局面, 错过了处理事件的最佳时机; 其次, 缺乏突发事件预防预警机制和事后的追究总结评估机制, 面对突发事件往往出现各自为战, 缺乏团结协作, 事后不是积极协助而是推卸责任, 相互推诿的现象, 第三, 沟通渠道不畅通, 发现危机和隐患不能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 一旦出现问题又不能及时上传下达, 缺乏相应的沟通机制, 信息公开不透明。( 三)学校开展学生安全教育力度不够目前, 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 却忽视了学生的安全教育环节, 一些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课程只设不开, 还有的高职院校虽开设安全教育课程, 但也只是走过场, 流于收稿日期:
20 13—0 1—11作者简介:
朱萍( 19 7 2一), 女, 天津市人。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保卫处干部, 助理研究员, 主要从事高职学院学生安全教育与研究工作。・10 2 ・万方数据
形式; 再加之一些高职院校缺乏对安全教育的资金投入, 对从事安全教育的教师缺乏必要的业务培训, 导致安全教育管理队伍工作积极性不高, 责任心不强, 理论知识陈旧, 实践能力缺乏, 安全教育纸上谈兵, 不能适应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需要。二、 加强高职院校应对突发事件工作的建议与措施高职院校安全和谐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息息相关, 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的应对则是和谐校园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加强对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的研究, 防患于未然, 建立高职院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 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是建设和谐校园, 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必要的前提保证。( 一)增强责任意识, 构建有效的安全教育体系安全教育关系到师生的生命财产, 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发展, 有的放矢的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是保证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必须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安全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 新问题, 积极构建安全有效的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体系。1. 预防为主。
危机管理的最大价值在于“预防” 和“预警” , 首先要建立“危机可以预防” 的观念, 广大师生员工应树立危机意识, 了解各种危机可能发生的原因, 人人树立安全为主, 预防第一的观念, 高度关注不良动态和隐患, 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将隐患控制在最小范围内。2. 加强教育。
高职院校应将安全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程纳入到教学体系并真正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之中, 安全教育内容不仅涉及到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同时还应涉及到技能防范和心理辅导等知识;应配备专职教师为人校新生开展安全教育课程, 使每一位学生充分认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并成为学生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3. 讲练结合。
高职院校要在加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力度的同时, 应多开展符合学生特点的安全教育活动, 理论联系实际, 使学生通过对校园侵害、 交通安全、 防火防盗知识的学习和各种演练, 增强安全意识, 一旦遇到突发事件能够做到自救互救。4 . 总结创新。
传统的安全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需求, 应在总结以往取得经验的基础上, 不断探索和创新安全教育活动内容, 通过建立安全教育园地、 安全教育案例手册及逃生演练和个人防身术等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 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 从而形成完整的安全教育体系, 用于指导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二)健全和完善高职院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预防和处置应急处理机制应当遵循预防为主, 常抓不懈的原则, 增强忧患意识, 建立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规范和强化应对和处置各类校园突发事件, 进一步提高预防和处置校园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1. 健全大型活动预案制度。
大型活动应遵照“谁主办, 谁负责” 的原则, 活动组织者要对活动全面负责并亲自到场指挥、 监督, 统筹安排, 活动前应对学生进行纪律和安全教育, 增强学生的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 认真填写大型活动预案表, 严格执行大型活动预案制度, 存档备案以便检查, 确保学生活动安全。2. 完善高职院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预防, 是为了杜绝突发事件的发生, 处置, 是为了减少问题发生后造成的损失, 应本着预防为主, 预防是第一位的原则。
为了有效预防和处置自然灾害、 校园突发事件, 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 维护校园稳定, 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规范和完善预防和处置校园突发事件预案制度已势在必行。( 1)防微杜渐, 安全防范, 是维护校园稳定、 创建平安校园的有力手段和有效措施。
认真排查妥善处理师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各种不安全, 不稳定因素, 及时采集事关校园安全与稳定方面的信息, 掌握动态, 发现不稳定因素及时汇报, 抓住苗头, 及时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杜绝集体性不稳定事件发生。( 2)发生突发事件, 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理预案。
及时上报并采取措施妥善处理, 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获取事件的最新进展, 并根据事件的发展态势及时做出合理的处理方案。
防止事态扩大造成更严重的不良影响和财产损失; 同时及时公布事态发展, 一方面可以防止出现“谣言满天飞” 的情况发生, 影响突发事件的处理; 另一方面起到把握舆论导向、 稳定社会公众情绪的作用。( 3)做好事后安抚和责任追究。
积极采取行动, 协助有关部门进行深入调查, 做好善后处理和回访工・10 3・万方数据
作, 提出处理或整改意见, 检查督促整改落实情况, 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落实突发事件责任追究制, 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各尽其责, 强化责任意识, 对预防、 处置校园突发事件中和善后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隐瞒、 缓报、 谎报者, 逃避责任者, 阻碍执行公务者, 以及其他不利于预防和处置工作的, 应追究其相关责任。三、 建立一支及时高效的应对突发事件管理队伍注重发挥安全保卫工作队伍的主力军作用, 加大校园安全管理力度。
积极开展安全教育, 普及安全知识,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严格管理,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复杂局面的能力。
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 完善对辅导员、 管理人员和学生的安全教育的培训和管理, 充分认识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敏锐的观察力, 建成一支素质较高的安全管理队伍, 努力在创建“平安校园” 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四、 加大学生安全教育力度安全教育是大学生知识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加强高职学生安全教育, 是加强高职院校的日常管理, 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及生活秩序, 保障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必要保证。
高职院校除在课程设置上加大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外, 还应加强学生的安全技能的培训, 增强学生的自我防范和安全意识。大学生在校期间更应注重培养自身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 加强自我品德的修养和道德情操的培养,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 特别是在公共场所应时刻提高警惕, 防患于未然, 同时要注重安全技能的学习,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安全讲座和演练活动, 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安全管理规定, 谨慎交友, 自尊自重。学生安全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已迫在眉睫。新形势下教育工作者应构建有效的安全教育体系, 在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 探索一条高效的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和意外伤害事件发生的管理途径, 确保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校园安全稳定。参考文献:[ 1]陈龙图. 校园突发事件及其预防探析[ J]. 教育探索, 20 0 5, ( 0 5).[ 2]温艳红. 大学生突发事件及危机处置分析[ J].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 0 7 , ( 0 3).E 3]王强, 刘建平. 论高校突发事件及其应对措施[ J],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 0 5, ( ( )3).[ 4 ]李可庆. 我国高职院危机管理探究[ D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 0 7 .[ 5]曹占霞. 构建高职院校突发事件预防预警机制探究[ J].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 11, ( 0 4 )R e se a r c h o fE m e r g e n c yP r e v e n tio na n dC o u n te r m e a su r e s inH ig h e rV o c a tio n a lC o lle g e sZ H UP in g( T ia n jinC ityV o c a tio n a lC o lle g e , T ia n jin , C h in a3 0 0 2 50 )A b str a c t:
M o r ee m e r g e n c ie sO c c u ra m o n gth e stu d e n ts w ith th e c o n st a n te x p a n sio no fh ig h e rv o c a —tio n a lc o lle g e s, w h ic hc a n n o to n lyd og r e a t d a m a g eto th ep a r tie s p h y sic a llya n dm e n ta lly , b u ta lso d i-r e c tlya f f e c t th ete a c h in go r d e r o fth ec o lle g e s. Ino r d e r top r e v e n ta n d r e d u c e th eo c c u r r e n c e o fth e se e—v e n ts, th ea r tic lea n a ly z e sth e c a u s e s o f in c id e n ts a n d c la im s th a t it isim p e r a tiv e e sta b lish in ga m e c h a ・n ismh a n d lin g p r e v e n tio n a n de m e r g e n c y .K e yw o r d s:
h ig h e rv o c a tio n a lc o lle g e s; e m e r g e n c y ; p r e v e n tio nm e a su r e s; h a n d lin gm e c h a n ism・10 4 ・万方数据
知情不报, 包庇违法犯罪者; 相信事后可以 “私了” , 不积极配合执法; 受到不法侵害后不知寻求法律的保护。这使得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得到了助长, 埋下了安全隐患, 甚至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此外, 部分懂法甚至是法律专业的大学生却在欲望利益的驱使下心存侥幸, 做出违法之事。这实际上忽视了法律的尊严和威力,是对法律的蔑视, 必然自食恶果。二、 客观方面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学校安全工作的期望也随之增长,督促着学校安全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 影响大学生安全的客观因素也在逐年增加, 从而给学校的安全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1.学校教育薄弱。有的学校片面地认为大学生安全教育可有可无, 甚至认为不是教学的内容, 安全教育自然就不列在学校的教学日程中, 各类安全防范等教育基本上空白。有的学校只是在学生入学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常识很少, 教育内容不明确。有的学校只是上级安排了就组织抓一抓, 进行检查时集中力量应付, 只在发生案件和事故时强调一下。可见, 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在学校教学工作中一直没有获得应有的位置, 没有教育的主渠道和统一的规划, 致使安全教育流于形式。此外, 在安全教育形式和内容上, 部分高校还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 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要求。2.学校环境复杂。高校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这给师生带来诸多安全问题, 也给高校的管理带来了挑战。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 高校由过去相对封闭的状态走向开放,使得各种人员出入校园比较自由。学校内部服务行业增多, 各类社会人员较多。此外, 现在大学入学门槛降低,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近年来, 高校周围各种各样的服务行业争相开业。部分高校扩建改建后, 新校区多位于城乡结合地段, 周边复杂。校园附近开设的网吧、 游戏厅和录像厅成了一部分学生休闲娱乐的场所; 校园外非法经营的摊点和大排档成为威胁学生健康的隐形杀手; 在校园周边开设的酒店、 酒吧、 歌舞厅等场所助长了学生攀比消费的风气; 出租房和旅社成为学生伤害事故的多发[摘要] 大学生安全问题是由主观和客观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其中安全意识淡漠、 心理意志脆弱和法律意识淡薄是主观方面的因素, 学校教育薄弱、 学校环境复杂和转型期负面因素存在是客观方面因素。研究影响大学生安全问题的主客观因素, 有助于我们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采取有效措施, 如增强自我安全意识、 明确安全教育地位、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生存实践技能和借鉴国外经验, 从而切实加强安全教育, 为大学生的成长创设良好的安全环境。[关键词] 大学生安全影响因素措施[作者简介] 赵英 (1977- )
, 女, 山东曹县人, 华北科技学院, 讲师, 硕士, 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河北三河065201)[基金项目] 本文系2008年华北科技学院科研项目 “安全理念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的最终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
B08018)[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3985 (2014)
20-0063-02大学生安全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赵英德育研究德育研究63
2014 年 7月中第20期 (总第 804 期)地。这些都是影响高校安全的不安定因素, 加大了高校安全管理的难度。3.转型期负面因素存在。当前, 社会价值观念呈多元化态势, 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淡薄, 没有正确远大的人生目标, 无法给自己的价值定位, 精神空虚, 生活颓废。据调查, 大学生盗窃,除了少数是因经济窘迫外, 绝大多数是由虚荣心过强, 喜欢攀比, 贪图享乐造成的。现在诸如同居、 三陪、 单纯的性伙伴关系在高校的小部分学生里开始流行, 在所谓的高素质和高品位的幌子下, 一些大学生用他们自以为 “潮流” 的方式改变着自己的生活, 这不能不说是社会丑恶现象对大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影响高校安全的传统因素始终存在, 新生因素不断增加, 使得管理难度加大。因此, 应紧密结合影响大学生安全问题的主客观因素, 不断充实教育内容, 拓宽教育渠道, 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三、 加强安全教育的措施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 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确保高校的安全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鉴于时下安全教育相对薄弱的情况,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增强自我安全意识。安全教育应该是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的教育, 只有大学生形成了安全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保障本身的安全。也就是说, 只有当安全教育内化为大学生的价值观, 成为大学生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 才会产生安全意识, 保持对安全的自觉性。每一名大学生都应该熟悉身边环境里的各类风险, 知道如何避免危险的发生, 遇到危险能够从容应对, 在危难之中懂得保护自己和救助他人。在校内, 学生要了解防火、 防盗、 防骚扰、 防受骗、 防食物中毒、 防意外事故等常识; 在校外, 要掌握防抢、 防受骗、 防流氓滋扰、 防交通事故、 防意外事故等常识。通过使安全意识深入心灵, 在思想深处发生根本变化, 达到安全自律, 实现 “要我安全” 向 “我要安全” 的转变。2.明确安全教育地位。安全教育是维护大学生安全的一项基础教育, 应把学生的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 列入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课时。应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等社会科学的教育, 争取其他学科教学的密切配合。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国家安全、 心理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其他学科在教学中可结合本专业适当讲授相关的安全知识。学校要加强安全舆论宣传, 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 开展对大学生的安全素质教育, 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 让广大师生员工认识到高校安全事故的严重性和平安和谐校园的重要性, 学习和掌握安全防范的基本常识和技能。安全教育要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 以各种宣传阵地为载体, 以丰富的活动为支撑。要采用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方法, 从传统的教育手段向具有更多科技含量的现代教育手段转变, 从单纯说教式向耐心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并重方式转变, 才能切实增强教育效果。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人一生中, 大学是心理变化最为激烈的时期。大学生由于心理发展尚不成熟, 情绪尚不稳定, 在面临一系列适应社会的课题时, 各种心理冲突时有发生。因此,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教育, 使他们掌握更多的心理调适方法, 自觉舒缓紧张, 消除障碍; 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清醒地认识社会和生活, 用良好的心态面对学业、 交往、 就业等一系列问题, 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 要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 帮助在校大学生排解心理压力; 要完善高校各种改革配套措施, 在奖贷学金、 毕业分配等方面切实解决学生的现实困难。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使得大学生了解并掌握有效的心理调适的途径和方法, 能够不断调整自身心理状态, 提高健康水平, 促进人格发展, 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4.培养生存实践技能。中共中央、 国务院在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明确指出,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 了解国情, 增长才干、 奉献社会, 锻炼毅力、 培养品格, 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实证明, 坚持实践教学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 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 培养生存实践技能也是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从对已经发生的安全问题的调查分析得出, 不少大学生在遇到安全问题时, 因处置不当、 激化矛盾而加重危害或造成本可避免损失的现象屡有发生, 问题的出现往往是因为缺少生存技能和安全防范知识。由此看来, 掌握基本的生存本领是有备无患的明智举动, 一旦遇险, 即使不能想出万全对策, 至少也知道一些基本的应变办法, 使自己转危为安。因此,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必要的生存技能训练, 也有助于应对各种突发事件。5.借鉴国外经验。大学生安全教育实际上也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 美国、 日本、 加拿大、 俄罗斯等许多国家都开设安全教育方面的课程, 我们在探索自身更为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的同时,还应将目光投向整个世界, 吸收和借鉴国外安全教育的有益做法。如美国高校致力维持健康安全的学术社区, 将安全教育的理念渗透到学校的方方面面, 以保障学生更好的成长和成才, 其安全教育的实施特点可以归纳为强而有力的法律保障、 时效性的信息通知系统、 全面而有效的指导性信息和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等方面。而俄罗斯根据国家和公民安全形势, 于1994年开设了 “生命安全基础” 课程, 其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由于自然灾害、 生产与交通事故、 伤害和攻击等所引起的极端情况下应有的行为准则, 获得相应的知识, 具有应变能力。此外, 还要培养为克服由于攻击等极端情况而应急所需的能力。这些对我们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为我国高校的安全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启示。总之, 在新的形势下, 学校安全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需要不断地研究影响大学生安全问题的主客观因素的变化, 采取针对性的举措, 帮助大学生做好自我防范, 提升学校的安全工作水平, 为大学生的成长创设良好的安全环境。[参考文献][1] 季建成, 邬燕红, 王晓东.安全教育与正当防卫 [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2] 蒋夏宁.关于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 [J] .保卫学研究, 2003, 7 (4)
.[3] 李楠, 黎霞, 程根银.正视大学生安全教育 [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5(10)
.[4] 张振东, 陈永亮, 黄迎乒.河南省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与对策 [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5)
.德育研究德育研究64
大学生安全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大学生安全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作者:赵英作者单位:华北科技学院 河北 三河 065201刊名:教育与职业英文刊名:Education and Vocation年,卷(期):
引用本文格式:赵英 大学生安全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期刊论文]-教育与职业 2014(20)2014(20)
【摘 要】学生伤害事故在高校办学过程中是很难避免的客观事实困扰着高校工作影响着高校教育教学秩序。文章从法律视角对高校学生伤害事故进行了界定明确了学生伤害事故责任划分同时对高校学生伤害事故提出了处理和防范的原则和措施。
【关键词】高校学生伤害事故责任承担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G 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151(2008) 05-0175-02
据统计我国在校大学生每年的非正常死亡率超过万分之四。伤害事故的频繁发生不仅给大学生及其家长带来了痛苦和不安而且严重影响到学校的秩序和稳定。本文以期对高校学生伤害事故所涉及的法理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人们的认识明确事故责任减少事故处理中的分歧从而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和高校的稳定积极预防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一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界定 1.高校学生伤害事故是在高校负有管理职责时间内发生的事故。学生在高校负有管理职责时间内发生的人身损害属于学生伤害事故如学生在高校教育教学活动包括课堂教学、文体活动、社会实践中发生的人身损害就属于高校学生伤害事故而在高校负有管理职责时间之外发生的损害则排除在外如学生返校、离校途中自行外出、擅自离校期间以及在节假日或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自行到校发生的人身损害都不属于学生伤害事故。
2.高校学生伤害事故是在高校负有管理职责空间内发生的事故。学生在高校负有管理职责的校园内外和由学校提供并管理的场所和设施内的活动中发生的人身损害属于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如在教室、宿舍、操场、实验室等学校负有管理职责的空间内发生的学生人身损害就属于高校学生伤害事故而在高校管理职责范围之外发生的人身伤害则不属于学生伤害事故。
3.高校学生伤害事故是高校在校学生发生的伤害事故受害人只限于在校大学生。
4.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特指大学生人身损害事故而单纯的精神损害、财物失窃等则不属于高校学生伤害事故。
二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 归责是处理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中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是确定事故的责任、处理与赔偿等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八条对学校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原则作了明确的规定 “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应当根据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法确定。因学校、学生或者其他相关当事人的过错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相关当事人应当根据其行为过错程度的比例及其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担相应的责任。
”由此可见高校对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所谓过错责任原则是指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的前提下才承担法律责任。过错责任的特点在于它以过错为责任构成要件只有当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且过错行为与损害结果存在因果关系的情况下才承担责任相反无过错则无责任。判断高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是否存在过错应以其是否尽到“注意义务”为前提因此有必要对校方应尽的“注意义务”作一个科学合理的界定明确什么情况下校方须承担直接的、特别的注意义务而不能无限制地扩大校方的义务范围。在这一方面美、英的作法值得我们借鉴。美国法院通常认为应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即指“一般的义务。
”英国《判例法》明确反对社会对学校的管理提出苛刻的要求 认为教师应该是 “有理性的细心的父母” 但同时认为教师不应该是“过分谨慎的父母” 。在过错认定上不应苛求过高的注意义务以免学校过分强调管理功能而淡化教育功能。除了对不可抗力造成的意外事件可以不负责任外校方应在教育、管理、指导和保护等方面对学生像“一个合理和谨慎的人”那样尽到“相当注意义务” 。学校只要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规规定的特定职责对在校学生履行了“相当注意义务” 且对其无过错能够举证就可免于承担责任相反校方违反教育法律法规未对学生尽到“相当注意义务” 可认定为有过错 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根据过错责任原则我们对高校对学生伤害事故承担责任的情况做一具体分析 1.高校对学生伤害事故承担法律责任 1高校未尽法定义务其行为具有违法性。如学校的校舍、场地、公共设施以及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实验、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等不符合国家标准或有明显不安全因素而造成学生人身伤害。对这类事故学校应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
2高校未尽约定义务其行为具有违约性。对这类事故高校应根据约定依法承担违约责任。
3 高校未尽安全注意义务 疏忽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如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又如学生有特异体质或特定疾病不宜参加某种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知道或应当知道但未给予必要的注意的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或受到伤害学校发现但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的。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过错在于未尽安全注意义务应根据其过2008年第5期
大 众 科 技
N o. 5 2008总第 105 期
D A ZH O N G
KE JI
(C um ul at i vel y N o. 105)【收稿日期】2008-03-19 【作者简介】陈静女陕西理工学院数学系辅导员从事法学、思想政治教育。
- 176 -错的程度及其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担相应的责任。
4高校间接责任。在第三人加害造成的事故中高校虽然不是加害行为的主体但如果学校存在一定的过错也应根据其过错程度的比例及其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担相应的责任或连带责任。如由于犯罪分子混入学校逞凶杀人造成学生人身伤害如果学校不能证明自己已尽安全管理的义务学校的安全措施存在明显的疏漏则学校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高校对学生伤害事故不承担法律责任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对学校不需要对学生伤害事故承担责任的情形做一列举笔者对其中适合处理高校对学生伤害事故不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做一概括主要有四种类型 1由学生自己的过错造成的伤害责任由学生自己承担。如学生的自杀、自伤行为学生有特异体质或特定疾病但未告知学校等。由于大学生普遍已达到法定的成年年龄具有完全行为能力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由学生自己的过错造成的人身伤害责任在学生本人学校不承担责任。
2由不可抗力造成的意外伤害或其它意外事故学校已经履行了相关义务没有主观上的过错则可以免责。如学生在对抗性或具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中发生的意外伤害学校已履行了相应的职责行为并无不当的也不承担法律责任。
3第三人加害致使学生发生人身伤害的情况如果学校能证明自己无主观过错也可免责由加害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由于校内交通事故导致的学生人身伤害学校已尽了校园交通安全管理职责的如设置了明显的交通安全标志等则不必承担责任由加害人自己承担法律责任。
4高校教师或者其他员工与其职务无关的个人行为或故意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造成学生人身损害的由于其行为属于职务范围以外因此学校不承担法律责任由加害人依法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三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 1.立法方面——坚持依法治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高等院校作为教育主体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管理理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开展高等院校必须确立依法治校的办学思路和治校方略把学校管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然而目前我国现行的有关大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法律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笔者认为应加强立法工作使大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防范、处理和由此引起的民事纠纷有法可依同时学校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为依法治校提供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避免大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2.律监督方面——完善监督制度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监督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高校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和使用权力过程的监督和引导 完善高校安全工作的监督制度督促高校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认真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这也是防范学校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
3.学校方面——建立全方位的教育、责任、管理、硬件体系 1建立全方位的教育体系是防范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前提。要真正地将高校学生伤害事故防患于未然充分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首先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培养。同时高校应积极倡导健康生活理念引导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其次高校应加强对教职员工的安全教育和法律教育。要开设安全教育和法律教育课程开展安全和法律知识讲座、图片展、知识竞赛等利用广播、板报、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通过多种形式的广泛宣传教育强化师生的法制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努力营造平安校园的浓厚氛围。
2建立层层责任体系是防范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基础。高校应牢固树立安全责任意识建立安全工作管理责任制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首先要成立安全治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高校的书记和校长是防范学生伤害事故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全校的安全管理工作负总责分管各项工作的负责人对其分管职责权限内的安全承担相应的责任。其次建立和加强安全工作通报制度以及事故上报制度。
3建立立体式的管理体系是防范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关键。要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秩序就需要有效的安全防范管理体系将管理与教育相结合才能收到实效。首先在预防管理方面高校应结合本地和本校实际制定各类重大突发事件和安全事故的工作预案。其次在学生管理方面高校应与学生及家长代表们签订自律协议进一步理顺学校和学生及家长之间的法律关系帮助学生建立更加明确的法规、校纪观念充分鼓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树立良好的安全观念把对学生的教育真正转化为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为。第三在风险保障管理方面应当建立校园保险制度这样既可以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又可以为高校在经济上“松绑” 。
4建立完善的硬件体系是防范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保证。在完善高校各种“软件”以防范学生伤害事故的同时 “硬件”保障也不能忽略。一方面高校应加强对原有各种设备设施的安全检查和维修保养。另一方面高校应加大对各种设施设备的投入积极引进各种先进设备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来防范校内违法犯罪事件。如安装摄像装置、智能监控系统、自动报警装置等。
4.学生方面——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抵御侵害的能力 1严格遵守校纪校规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2明确自己在学校学习的日的明确自己的正当权利不容侵害。在受到不法侵害时应当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而不是用暴力解决。
3加强体育锻炼强身健体提高身体敏捷性和抵御他人侵害的能力。
4注意积累生活经验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寝室安全、交通安全、人身安全等方面 5积极参加学生平安保险在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时能够及时得到保险公司的经济赔偿从而也使学生的伤害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 1] 阳子龙,高周全.论学生伤害事故的民事责任[J].法学研究, 2002, (11) .
[ 2] 李余华. 大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归责原则分析[J] .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6, (6) .
[ 3] 张薇. 论高校学生伤害事件的学校责任及有效防范[ J]. 思想理论教育, 2005, ( 1).
[ 4] 李辉, 吕芳. 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安全教育[ J] . 中国科技信息, 2007, ( 19) .
从探讨高校校园安全的现状入手, 以法律的视角分析了常见的校园安全事故的法律责任, 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途径和防范措施。关键词:
校园安全; 法律风险中图分类号:
D F 3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 3~58 2X 120 10 )0 6—0 0 8 8 —0 3一、 我国高校校园安全的现状最近一组统计数据揭示了以下四个严峻的问题:1. 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差在调查“消防安全关注度” 时, 发现低年级大一、 大二的学生只有18 . 8 %关注校园日常生活中的消防安全, 7 6. 6%的大一学生、 7 5%的大二学生会偶尔关注; 比较而言, 约25%的大三学生、 28 . 6%的大四学生很关注消防安全。不到半数的同学有“在宿舍拉闸限电前拔掉所有电源的习惯” 。
当问及“房间发生火灾你会怎么办” 时, 19 . 1%的学生认为应迅速打开房门外逃, 12%的同学选择收拾贵重物品一同冲出。2. 大学生缺乏交通安全意识据官方数字统计, 仅20 0 5年一20 0 7 年10 月 , 发生在北京高校校园内外较为严重的交通事故就高达35起, 涉及多达24 所高校。面f 临“血的教训” , 大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是否会有所提高?调查显示; 当走出校园穿越十字路口时, 67 . 2%的同学选择“严格遵守红绿灯, 按规则停行” , 29 . 09 %的同学选择“跟随人流, 人走我走, 人停我停” , 3. 64 %的同学则“我的地盘我做主, 一切看心情” 。3. 大学生对校园安全关注度不够现在的大学生多是8 0 后、 9 0 后, 对于人身、 财产安全等方面的防备意识比较薄弱。
27 . 6 3%的同学对校园安全关注度不够, 约24 . 55%的同学表示没有随手关宿舍门窗的习惯。在调查中, 有18 . 32%的学生选择经常在学校规定的宿舍关闭时间后回宿舍。
宿舍楼内形同虚设的门禁, 被大学生们打入“冷官” 的“出入宿舍楼请您自觉刷卡” 提示牌, 都说明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很弱。4 . 大学生实习或外出打工期事故率居高不下——一个法律风险的盲点高校高年级的学生“实习” 是教学活动的一部分, 但是学校在具体实施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中, 常常疏于监管, 而学生一旦在企业实习中受到伤害, 由于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实习学生于接收实习单位之问没有劳动关系, 所以学生出了”工伤“而向学校索赔的情况屡见不鲜。
目前我国法律对在校实习生与实习单位之间的关系还没有作出专门的规定。学校成为被告。
这是现行法律的一项空白, 也是高校安全事故管理的风险盲点。5. 大学生校外租房大学生的生活情况多样化, 许多学生在校期问, 外出租房. 学校难于同一管理。
而出了事故, 学生一般都向学校索赔。
这种性质的赔偿, 保险中不包含, 因此, 其风险也无法分担, 而必然由学校承担。收稿日期:
20 10 —0 4 —10作者简介:
张字轩, 毕业于河北大学法学专业。
于20 0 8 年通过国家司法考试, 20 10 年获得律师资格。
现任教于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 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并担任相关的法律教学工作。・8 8 ・万方数据
教育部曾下发通知:
高校学生校外租房要签字备案大学生原则上不允许擅自在校外租房居住。
对极少数确有特殊情况在校外租房居住的学生, 要经本人和家长双方签字报学校备案, 并要承诺加强人生和财产的自我保护, 确保安全。但是, 学校作为教育机构仍然在许多案件中成为众矢之的。
学生一旦发生意外伤害, 学生的父母又常常不与学校协商。
调节或诉讼的方式解决纠纷, 而是寻衅滋事, 扰乱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近日河北省出台了新规定, 要求有以上情形者, 将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二、 法律责任风险分析1. 对学校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在《教育法》 中的确认:根据《教育法》 第七十三条规定:
“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
而不采取措施, 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 对宜接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高校常见的事故中有校舍倒塌, 走电失火等。
这些恶性事故, 损失惨重, 影响极大。
应当追究的责任人包括:
一是单位主管; 二是直接责任人; 三是, 设计者, 建筑者, 生产者; 四是, 有关知情人。
对上述有关责任人员, 应按玩忽职守罪或重大责任事故罪论处。例:
19 9 4 年在克拉玛依发生了震动全国的特大火灾。
全市多所学校的学生和教师参加. 酿成323人死亡, 132人受伤的惨剧, 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8 0 0 万元。
经过二审, 14 名直接责任者受到法律制裁, 其中包括教委相关人员。这是异常惨痛的教训。2. 高校校园安全事故常用归责原则( 1)过错责任根据我国《民法通则》 第一百零六条第二款规定:
“公民, 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 集体的财产, 侵害他人财产, 人身的, 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所谓过错责任, 是指以过错作为归责的构成要件和最终要件, 同时, 以过错作为确定行为人责任范围的重要依据。
一般发生在高校校园的案件, 学校承担过错责任。例如:
上体育课期间, 学生猝死。
这时, 如果学校和教师按照教学大纲上课。
并尽了一切注意义务, 仍然不能避免这一结果一及学校无过错并尽了一切可能进行的措施, 这时, 按照过错责任的原则。
不承担法律责任。( 2)过错推定根据我国《民法通则》 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
“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 悬挂物发生倒塌, 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 他的所有人或者管理者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
”过错推定, 是指根据已知的事实所进行的推断和确定。
过错推定, 指只要原告能证明其损害是被告所致, 且原告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 则推定被告有过错并应承担民事责任。例:
学校的建筑物和各种设施非常之多, 且学生密集, 尤其在下课, 用餐时间, 人流集中, 容易发生危险。
在20 0 0年新一轮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之后, 有许多学校的餐厅, 宿舍以及教学楼用瓷砖铺外墙, 就发生过高层外墙瓷砖破裂砸伤学生的情况——这种情况下, 学校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免责的, 即使设置了警示标志, 发生人身伤害之后, 学校仍然被推定为完全责任, 即学校负事故的全部责任。( 3)无过错责任民法通则第10 6条第3款规定:
“没有过错, 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责任的, 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 这是我国民法对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承认。
无过错责任原则适用于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况, 具体的适用范围是民法通则第121条、 第122条、 第123条、 第124 条、 第125条、 第126 第、 第127 条、 第133条所规定的侵权行为。无过错责任原则, 也称无过失责任原则。
是指行为人没有过错而造成他人损害的, 依法律规定由与造成损害原因有关的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适用这一原则, 主要不是根据行为人的过错, 而是基于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 根据行为人的活动及所管理的人或物的危险性质与所造成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 由法律规定的特别加重责任。( 4 )补充赔偿责任又称侵权补充责任, 由于之前我国法律对其并没有明确规定, 其概念在理论界并不一致补充赔偿责任是一种新的侵权赔偿责任形态。
它在平衡赔偿权利人和义务人及义务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已经成为处理某一类赔偿纠纷的有效方式。例:
在高校校园内发生刑事案件, 犯罪嫌疑人潜逃, 不能逮捕归案的情况, 学校基于安全监管义务可能要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补充赔偿责任。・8 9 ・万方数据
( 5)公平责任《民法通则》 第一百三十二条规定:
“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
”在实际情况中, 法院判案往往会照顾弱势群体的一方, 尤其是受到事故伤害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困难的时候, 会让学校分担一部分学生医疗上的经济支出。三、 解决途径——安全问题防范的制度设计1依靠科学有效的程序, 使高校安全事件管理的制度化实践证明, 许多大学生安全事故是可防可控的。
基于这种认识。
我国把大学生校园安全管理纳入高校的日常管理之中。
学校通过规范组织分工, 建立长设性的工作机构, 将临时性的危机处理部门长期化、 专门化, 为日常安全事故的处理有效进行提供组织保障。一般程序可以为:1. 事发生前的预警, 包括制定预案、 安装监控设施与装置、 组织培训、 开展模拟演练等}2. 事发时的应急响应与果断处置, 包括控制危机事态、 抢救伤员、 清理现场、 公布真相、 调查取证等}3. 事发后的善后恢复, 包括秩序恢复、 物资援助及心理安抚等;4 . 最后是总结经验及教训, 强化各项预防措施等。
主要分三步:
一是调查, 对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处置过程进行系统调查; 二是评估, 对事件处置的绩效进行分析; 三是整改, 对事件处置中或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 并提出整改意见, 形成报告, 责成有关部门落实。2利用风险分担的原理, 将学校安全事故风险转移至专业保险机构风险分担的最好途径是购买保险, 通过购买保险将事故风险释放给保险公司目前针对学生伤害的保险有两种,一种是学生以外伤害保险, 另一种是校园责任险, 这两种保险互为补充。
其中那个学生意外伤害保险由学生自己购买, 保险期限为一年, 不管在何地发生意外伤害( 自杀等除外), 均可获得赔付。
校园责任险, 一般由学校购买, 使学生在校园里发生意外伤害时的一种赔付手段, 目前仅限于校内或由学校安排的课外活动等, 并且学校有责任的情况下。由于高校地位的特殊性, 它承载了家庭、 祖国、 社会的希望和期盼。
高校只有以法律规范为基础, 结合每个高校不同的情况。
明确其法律风险点, 用制度化的安全防范规定, 才能应对新的高校扩招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形势下, 构建和谐平安文明校园的社会义务。A n a ly siso nC a m p u s S a f e tyo fC o lle g e sa n d U n iv e r sitie sa n d ItsL e g a lR iskZ H ^ N GY U —x u a n( T ia n jinB o h a i V o c a tio n a l T e c h n ic a lC o lle g e , T ia 巧in3 0 0 4 0 2C h in a )A b str a c t:
C o lle g e sa n d u n iv er sities ca r r ies th e m issio n o fh ig h e re d u c a t io na n d th e r e f o r e h a v e im -p o r t a n t p o sitio na n d f u n c tio n in n a tio n a l e c o n o m ic c o n str u c tio n a n d so cia ld ev elo p m en t. W ithth e a n ・la r g e m e n to fth esca leo fco lle g e a d m issio n s, c a m p u s sa f e tyb e c o m e sin c r e a sin g ly se v e r e . S ta r tin gf r o mth e c u r r e n t situ a tio n o fc a m p u ssa f e tyinc o lle g e sa n d u n iv er sities, th isp a p e ra n a ly z e sth ec o m m o nleg a llia b ilityf o rc a m p u s sa f e tya c c id e n ts in ale g a l p e r sp e c tiv ea n dp r e se n ts so lv in ga p p r o a c ha n dp r e v e n tiv em e a su r e sp ertin en tly .K e yw o r d s:
c a m p u s sa f e ty ; le g a lr isk・9 0 ・万方数据
教育信息1.实现高校班级文化的重新建构与强力突围,是预防和减少班级突发事件发生的重要途径圆班级文化作为班级管理的软实力,是教育影响学生的基础力量,良好的班级文化会形成的属于团队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会使班集体焕发出无穷的吸引力;班集体中的成员都能找到归属感,在融洽的关系中精神振作、身心愉悦地学习生活。利用班级文化具有的潜移默化性、自我教育性等特点,采取渗透的形式,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班集体的各项工作中,以达到成员和班集体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减少发生突发事件的风险。2.完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在学校层面的心理健康支持主要体现在心理调查和心理咨询,作为辅导员在班级的管理中的心理支持主要有一下几点。2.1根据心理咨询中心心理调查反馈重点关注有心理疾病风险的同学,通过谈心,帮助解决学习生活困难等途径,赢得信任,走进他们的内心,以便找准根源,帮助他们走出阴影,发现心理疾病倾向者,和父母沟通及时寻求专业帮助,一旦确诊,不适宜继续学习者,尽早办理退学、休学等以消除隐患。2.2发挥班干部的耳目作用,发现并收集潜在心理问题的同学信息,密切关注,可以通过团队心理辅导等途径,引导学生走出心理阴影。2.3重点关注特殊群体,即贫困生、学困生、心困生、情困生、法律道德观念缺失生等,通过家访、和父母电话沟通、谈心、查看档案等途径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社会经历、个人特长及喜好等,并认真分析找准根源引导学生走出阴影[3】。2.4建立朋辈支持系统,在班级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等,成立不同的帮扶团队,形成帮抉的合力。2.5发现学生有特殊情况后,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家校合力学生尽早调整状态,使突发事件在出现苗头时就及时得到遏制。但对于学生心理问题因家庭问题而来时,需注意不宜简单地以请家长到校、告状等方式处理,比如学生的心理问题因父母离异引起,需要考虑向谁反馈在校情况,反馈的限度等,力求赢得家长双方对学生的关爱,来自家庭的关爱往往成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钥匙。3.加强安全教育根据不同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比如开展以生命观、价值观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冬季开展冬季安全消防演练等,在专业技能培训上,邀请医生做急救技能培训,法律专家开展法律知识讲座,邀请保卫科老师开展校园防偷盗技巧培训等。4.发挥学生积极性,加强自我管理自我防控近年来学生的个体意识明显提高,而大学生作为各类高校突发事件的主体,从事件的诱因、发生、高潮到事件结束、后续管理,从始至终参与其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学生自我应对的天然屏障教育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防控,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减少突cl l i nese Info衄ati on中文信息怎第193期2014年1期发事件发生风险。四、启示1.打铁还需自身硬首先要打牢在班级中的群众基础。主要靠平时多走进学生,融入学生从而赢得学生的信任,力求在突发事件发生前发现苗头,发生后第一时间知晓并赶到现场处理,同时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形成合力促进事情的圆满解决。二是学习各种知识,特别是心理知识。掌握知识越全面,在处理突发问题时方法越多越专业,越能及早控制局面,同时在给学生做指导时才能针对学生个体的情况做全面的个性化的指导。三是平时注意历练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有助于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冷静思考,快速应对。2.快速反应与冷静处理相结合嘲学生安全突发事件突发性强和危害性大的特点,处理时效决定了整个事态的发展方向,需要辅导员快速反应,行动迅速又不失冷静和理智。时间上辅导员应做到五个第一,即第一时间知晓、第一时间赶到、第一时间汇报、第一时间让监护人知道。另外在快速处理时辅导员更要理智思考,处乱不惊,以足够的冷静让学生感到信赖,确保学生情绪稳定。3.有效预防和处置高校突发事件是辅导员工作的新挑战嘲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学校更加开放,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各种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矛盾在大学生身上都有体现、加上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等导致高校突发事件进入了“ 高发期、频发期” 。而突发事件的突发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导致辅导员工作的趋势将由常态化向非常态化发展。因此,辅导员如何做好突发事件的预防,减少发生风险,降低发生强度,如何在事件发生后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如何独立处理班级管理中的各种利益诉求是摆在新时期辅导员面前的新课题。参考文献【1】吕云婷.从辅导员的视角看大学生危机管理U].华章,2010,(33):90.f2】徐玉莲,谢爱林,杨西彬.班级学生突发事件及其有效防范⋯一论高校班级文化的和谐建设Ⅱ】教育学术月刊,2011,( 12) :59—61[ 3】郑栋鹏,张芳芳.辅导员在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处理中的作用及应对机制探讨[I】,潍坊学院学报,2012,12(3):98—99[4]高军,李绍龙.高校辅导员预控学生突发事件的长效工作机制研究Ⅱ】"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9):56—58[5]李敏智.从辅导员角度谈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理与预防U],2010,( 36) :312—313作者简介:高素萍,女,副教授,想政治教育;张冬( 1983一) ,男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党总支书记,研究方向:学生思讲师,系团总支书记兼辅导员。研( 上接第033页)流,实现信息共享,同时加强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安装防火墙、杀毒软件等安全技术,提高系统的安全性。最后,高校要加强与国库管理部门和银行的协作和沟通,提高信息传输、反馈和使用的科学性和便捷性。5.提高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管理人员作为高校财务管理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其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财务管理水平,因此必须提高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加强财务人员专业能力培训。引导财务人员对集中支付制度进行深入的学习和了解,熟悉其工作流程和标准,并严格执行,同时提高其计算机水平和财务专业能力。另一方面,提高财务人员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严禁出现违法乱纪现象。四、结束语集中支付制度是对财政支付管理的创新,符合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要求,能有效的提高资金利用率。高校要认识到集中支付制度的重要性,加大对该制度的宣传利用,让其与高校财务管理有机结246l 中文信息Ich{nes巷l 弗{。}∞8{l 。乳万方数据合,加强预算编制和管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高校财务集中支付信息系统,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高校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同时要扩大高校筹资渠道,提高自主支配资金,促进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参考文献[1】刘晓晖.浅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高校财务管理Ⅱ].金融经济,2012( 12) .[ 2] 陈力.高校财务管理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问题及对策Ⅱ] .时代金融,2012( 11) .【3] 阎奇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高校财务管理探讨Ⅱ】.现代商贸工业,2009( 3)【4] 杨仲霞.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Ⅱ】.会计师,2010( 4) .[ 5] 郝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刍议U 】.中国商贸,201...
高校校园安全风险及其防范( 一) 宏观风险源——社会因素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加速期,各种社会问题不断涌现,社会矛盾凸显,加之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不断发生变化。一些不法分子对社会抱有不满与仇恨心理,将校园视为泄愤的场所。一些商贩看中了在校大学生这一庞大的消费人群,学校周边的小吃铺、流动摊位等应运而生,并受到学生的青睐。但由于这些摊点食品卫生难以保障,食物中毒事件屡屡发生,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社会大环境也影响着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习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各种价值观涌人校园,暴力色情文化在互联网上肆意传播,再加上社会不良青年的引诱,作为世界观、人生观还在形成期的在校大学生,比中小学生更容易受到各种社会新思潮的影响。社会不良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在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最终导致在校大学生诸多社会问题的出现,社会因素成了高校校园安全风险的宏观风险源。( 二) 中观风险源——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1.家庭因素。从某种程度上说,家庭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生活给大学生赋予的影响是深刻与久远的。家庭在个体的成长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对个体个性的养成、情感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的规模和结构、家庭的教育培养方式、家长的人格品行和家庭经济条件等都会对个体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以青少年为行为主体的校园安全事件,往往会受到家庭中诸多因素的影响。④在家庭生活中,父母的人格、品行是子女的参照系,会对子女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子女在学习、模仿的过程中逐渐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一套行为体系,因而家长的社会失范行为都将影响子女行为品行的养成。在当今社会,由于大多数家长的工作节奏相对较快,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关心子女,许多家长又不了解子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发展特点,加上大学生一般住校、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时间较少,心理障碍不能及时地得到疏通,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诸多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进而引发校园安全事故。家庭关系的淡漠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使得他们对社会、家庭和学校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对自己生活在其中的环境不信任,对自己的同学、舍友不信任,遇到问题也不善于和他们沟通,往往采用电视、网络和其他媒介宣传的方式来处决问题。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性也是导致一部分在校大学生之间出现矛盾的重要原因。在校大学生有着不同的经济背景、文化背景等。在学校生活中,不同经济条件的学生往往会因为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消费水平等方面的不同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如果问题不能通过对话协商的方式予以解决,他们往往就会诉诸于武力,导致校园恶性事件的发生。其次,目前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居多,一些父母对子女骄纵溺爱、有求必应和各种包办行为使得许多大学生缺少必要的生活技能,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群体生活,集体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欠缺,以至于在大学生活中出现不合群的现象,并导致一些大学生心理发生扭曲,行为方式过于偏激。同时,中国社会传统的望子成才心理被进一步强化,再加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使得家庭教育更多地侧重于对子女人生目标的指导和对高学历的追逐,忽视了对子女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指引,这样容易导致大学生缺乏必要的道德素养,甚至导致大学生产生厌烦和抵触心理,而使得他们往往采用极端的手段发泄自身的愤怒,以此来释放自身长期积压的压力。2.学校因素。学校是连接家庭与社会的桥梁,近年来频发的校园安全问题与学校安全监管、校园文化风气有着密切的关系。校园安全风险隐患的产生,还应归因于校园自身的特殊性。首先,在校师生相对于社会人士而言,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和时间相对较少,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较弱,极易成为被侵害的目标。其次,现在的高校大都为寄宿制,校园财物相对较为集中,校园内的教学科研仪器和师生财产容易成为被侵害的重点。最后,校园人口相对集中,并且大多数高校校园已成为开放的场所,各①马荣春:《在校青少年的犯罪原因与校方对策研究》,载《青少年犯罪问题) 2006年第2期。5万方数据
青少年犯罪问题2013年第5期类人员出入自由,各种不良信息和行为方式均可能对在校学生带来冲击,使得引发校园安全事故的因素增多。①此外,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原因还在于学校缺少对相关学生的教育引导。一部分校园安全问题是由在校大学生病态的心理行为所导致的。面对当前严峻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贫困学生群体的存在以及校园周边环境的影响,而高校学生众多且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过少,从而导致学校的教育与引导不能及时,这就使此类学生的心理障碍得不到有效疏通,从而使其容易采用偏激的、病态的行为方式报复社会、报复家庭、报复自我。( 三) 微观风险源——大学生个体因素在校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的他们对事物的好奇心重、模仿能力强,因在家中备受宠爱形成的利己心理和逆反心理,同时这一阶段的大学生还有一定的报复情绪和哥们义气心理。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社会阅历较少,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遇到问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我,在处理问题上无视社会行为规范,往往会采用自己从电视、网络等媒介学到的极端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将事态扩大化,以至于使自己的言行失去了框范,从而导致许多校园恶性事件的发生。高校校园安全隐患,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大学生自身对校园安全的关注度不够。如今的大学生大多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对人身、财产等方面的安全防范意识较为薄弱,对校园安全的关注度不高,很多学生甚至认为这些安全事件与自己毫无关系。二、高校校园安全风险现行法规范的不足( 一) 校园安全法律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单行法律对校园安全问题进行专门规定,只有一些相关基本法律在内容上对校园安全问题有所涉及或者有原则性规定。②由于我国没有统一的校园安全防范法律制度,校园安全的法律法规比较零散,虽然有针对性,但是缺乏系统性,因而不能发挥其整体效能,不能包含校园安全的层层面面,在处理根本性问题时显得适用难度较大。同时,现有的关于校园安全的法律法规大多以“ 通知” 、“ 意见” 、“ 条例” 、“ 办法” 等形式出现,缺乏权威性、规范性和稳定性,并且多是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出台的,属于应急性规定,缺乏科学性和严密性。( 二) 相关法律责任界定不明确2002年教育部出台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确定了学校与学生之间是安全教育管理关系,明确规定了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后学校及各方应承担责任及不承担责任的具体情况。这一办法的出台为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在解决学生伤害事件时提供了指导,为司法机关审理此类学生伤害案件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学生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了帮助。但《办法》主要对民事过错责任作了较细致的规定,而对校园安全责任仍然规定得很宽泛;同时,《办法》仅是教育部颁发的一部行政规章,法律位阶和效力层级偏低,且受立法权限的禁锢,对于许多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没有予以规定;⑧不完备的法律制度使行政部门缺乏约束;没有年龄上的区分,适用的对象过于宽泛;没有对寄宿学校和私立学校作出规定等,这显然已不能适应多元化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 三) 法律救济渠道不畅通近年来,由于校园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关于事故的纠纷处理和诉讼案件数不胜数。从现实情况来看,诉讼过程中的法律依据不足使得校园安全问题进人司法救济渠道仍然不畅通,救济手段依旧缺乏刚性,目前大多数校园安全问题的解决还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由于法律上的缺位,有关校园安全问题的解决耗时特别长,有时要数十天乃至一两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够彻底解决。事件处理的难度也越来6①陈永锋:《公安机关应对校园安全危机的角色定位》,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07年第2期。②张晶:《中国校园安全立法初论》,载《中国法律) ) 2010年第5期。③同上。万方数据
高校校园安全风险及其防范越大,法律救济渠道不畅通,往往会引发更大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三、高校校园安全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 加强校园安全专门立法首先,尽快制定《校园安全法》,建立统一的校园安全防范制度,确立学校安全标准、明确学校与主管部门的安全责任等。①世界各国如Et本、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都制定了适合本国国情的《校园安全法》,②使有关校园安全风险防范与治理工作的开展有了充分的法律依据。校园安全关系具有复合性,它不仅包括纵向隶属性特征的教育行政关系,还包括横向平等性特征的教育民事关系,这种复杂的法律关系亟待相应的法律予以调整。《校园安全法》作为教育领域的专项安全法律应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以提高其法律位阶。《校园安全法》应将政府、学校、个体等在校园安全管理中的权利与义务、利益与责任、奖励与惩处加以明确。③具体来说,一是要规定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保障校园安全的具体职责;二是要规定学校在校园管理中的职权和安全职责及其法律责任追究制度,合理划分学校、家长及社会的责任及其承担;三是要规定校园常态管理制度和应急管理制度。其次,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我们应吸取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和教训,将安全作为基本人权来考虑,从制度上建立一套防范不安全因素的规范,构建立法理念明确、层次缜密、配套完善的校园安全法律体系,从而将校园安全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此外,大学校园章程作为国家法治和高等教育法治的具体表现,应把大学的重要事项纳入其中。因此,大学也就有必要将保障校园安全作为体现基本人身安全权利的事项,并作为大学管理机构的职责写进大学章程。④( 二) 引入校园警察模式与多部门合作随着近几年的不断扩招,高校呈现出开放与包容的特点,而高校面临的校园安全形势也更加严峻,校园治安情况更加复杂,这使得高校的校园安全保障问题涉及范围更为宽泛。学校的教育性质以及经费来源决定了学校无论采取何种自我保卫力量都是薄弱的。⑤就此而言,美国的校园警察制度值得我们借鉴。美国校园警察制度是校园安全风险治理的一个重要特色。1990年美国议会通过的《校园安全法》正式确认了校园警察制度,从而以联邦法的形式确立了校园警察体制的法律地位。鉴于我国目前严峻的校园治安形势,校园内安保人员的素质不高等现实,我国也应尝试建立这种制度。具体来说,规定校园警察不隶属于学校,其人员是《人民警察法》中规定的人员,是具有国家公务员身份的正式人民警察,学校警察机构列人到所在省市的警察机关序列进行管理。虽然学校警察机构与学校相关部门分设,但协调合作才能促进工作有序健康的开展。在工作中,警察机构对学校的安全工作进行指导,学校对警察机构的工作进行积极协助和配合,以此来共同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多元化的运作、多部门的合作是高校安全保障工作成功的核心。因为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如时间、类型和参与主体的不确定性等,这就需要建立一个旨在整合学校各项资源,以公私伙伴关系构建的战略联盟。⑥在这个框架中,不同组织部门运用自己手中的资源,共同为在校师生提供一个健康安全、和谐有序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在此过程中,公安、交...
相关热词搜索: 法治视域下高校学生安全事件应对策略研究 视域 法治 高校学生版权所有:顶伦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顶伦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顶伦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90216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