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蒂斯绘画风格与创作哲学简析5篇马蒂斯绘画风格与创作哲学简析 第26卷第1期Vol.26No.1北京印刷学院学报JournalofBeijingInstituteofGraphicCommunic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马蒂斯绘画风格与创作哲学简析5篇,供大家参考。
content of painting;form;Vermeer;Matisse一、引言常常会听到“内容”和“形式”这两个名词,在各个领域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争议,内容和形式到底谁更重要,谁决定谁?对此究竟该如何去理解呢?通常对于内容和形式的认知是这样的,从美学的角度看,比如某一蛇蝎美人,我们对她的审美判断和评价就是“外美内丑”,其外貌形式是美的,而心灵是丑恶的。这便是内容和形式相互矛盾的典型案例。又比如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看,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二者对立统一又相互转化。二、绘画中的内容与形式黑格尔曾说过“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一如没有无形式的质料,内容之所以为内容即由于它包含有成熟的形式在内。”正如黑格尔看来,内容和形式具有不可分离性,没有无内容的形式,当然也没有无形式的内容。我们可以认同黑格尔的“有机统一”论在对绘画的内容和形式关系问题上的哲学解释,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更加谨慎地去理解绘画当中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作为一整体来说,二者相互依存。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绘画的形式就如同作品的生命,而内容反映出的精神内涵收稿日期:2017-10-16
第1期则是作品的灵魂,它们彼此依附,并共同应用于艺术作品中。不过尽管内容与形式密不可分,但也并非不可单独讨论。从理论上来说,我们将艺术作品划分成内容和形式这两种构成要素,一方面,作品的内容自身就存在一定意义,而形式的选择又以恰当的表现内容为原则;另一方面,形式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这个说法来源于克莱夫贝尔“艺术即有意味的形式”这一观点,对于形式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的这一问题,他还解释到“我把线条和色彩这些在审美上打动人的形式称为‘有意味的形式’”。的确在当时,这样的观点为评判艺术作品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是在今天我们也需要辩证的分析这一说法。在这里,笔者只是试图通过分析美术作品,删繁就简地罗列出几个概念来,更直观的表达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在具体的作品中,艺术作品的内容反映的是题材(人物、风景、静物)和主题(透过题材反映出精神内涵),而艺术作品的形式可以归纳为艺术语言,当然还包括各个构成元素,如构图、造型、色彩、明暗等等,以及从作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三、相同的绘画题材 不同的艺术语言在艺术创作中,类似的题材用不同的艺术语言来表现出不同视觉效果和精神内涵,使得作品更具一种存在价值。或许这就是艺术家的魅力所在。荷兰画家维米尔的《画室》和法国画家马蒂斯《红色室内》,这两幅作品都以油画材质作为表达手段,这点可以归纳为艺术作品中基本元素,描绘的都是室内场景,但是由于画家所处时代的不同和审美理念的差异而有不同的视觉表达方式,使得呈现的画面效果截然不同。维米尔生活在十七世纪的荷兰,是当时西方最富裕的国家,人们知足常乐。维米尔的作品更是透露荷兰人民日常生活的缩影,平平常常的生活场景让人不禁心生亲切之感。所以维米尔的《画室》这一作品描绘的就是普通画室的情形,从结构形式上看,构图严谨精细,画面中的人物和物体大多是对称的垂直和水平线,画家、模特和屋上吊顶形成了三角形构图,使人物成了观者的视觉中心。为表现画室“逼真”,各个物体是经过仔细安排的,屋内错落有致地摆放,甚至连桌上物品都是凌乱堆放的。画家有意识的根据日常生活所见所闻而将其体现在画面的结构形式中,使得画面反映出“真实”的视觉感受。我们再从色彩的角度看,画家的用色十分大胆,模特站在窗边,身穿蓝色长袍,手里却捧着黄色的书,用跳跃的蓝黄色营造出安静祥和的生活气息,两种冷暖色调反差极大,却毫无突兀之感,一冷一暖的交织使用,使画面明亮动人。这是因为画家运用“光”的高超技巧,仔细观察画面左上方,拉起的帷幕使得光线从窗户直射进来,屋内的模特、衣物上褶皱处,深色的帘布上,甚至椅子上,都零零星星散布着如珍珠般的高光,描绘了光线照射进屋内的所有细节,光线形成微妙的变化缓和了色彩间的强烈对比。笔者曾有幸欣赏到另一幅维米尔的原作《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同样以黄蓝色为基本色调,但是视觉点却在那颗被高光强调出的珍珠耳环上,如此细致的刻画,光线的运用到达了极致,少女的回眸的那一刻表情既含蓄有又惆怅,在维米尔的笔下栩栩如生,整幅作品充盈着灵动和神秘的美感,留下了给人谜一般的联想。的确,研读维米尔的作品,不仅能学习到精湛的绘画技巧,更能感受到画家的性格特征,那种对自然如此耐心的细微观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样说来, “光线”作为一种无形的艺术形式,加强了表现所谓“逼真”的画面内容。马蒂斯的作品第一眼给人的视觉感受则是鲜艳色彩,作为“野兽派”的领袖,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他将色彩视为画面中的独立部分,塑造了强烈的画面效果,具有鲜明的表现主义倾向。人们可以非常容易的辨识马蒂斯的艺术作品。他善用固有色和平面装饰的手法表达他对构图和造型的单纯理解,以及画面装饰性的视觉感受。《红色画室》中画室统一在红色色调中。在他的绘画世界里,色彩是感性的,色彩表达情感是第一位的,以至于他也不清楚为什么会以红色调作为画面的主导色,只是觉得这种色调更能符合他的内心感受。除此之外画室里的物件和作品,以简洁线条的简单勾勒,在画面中若隐若现,绘成了平面画的装饰性图案来表现,加上黄、蓝、绿、黑、白色相互补的表现方式,这些明亮的色彩足以活跃于单调的红色画面,使之呈现一种和谐的色调美感,画中有画的独特风格实则抽象化,却独具趣味。这样说来,马蒂斯将色彩作为主要表现画面的形式,而刻意弱化了画面(下转第61页)蒋 妍,董可木:从美术作品中解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55
第1期黑相对来说是显得要更加稳重、冷酷一些,常与白色相互搭配,形成鲜明的对比。色彩元素的应用在现代平面设计当中是必不可少的,各种颜色会让作品产生不同的效果。(四)传统民俗元素的渗透我国是多民族大国,拥有着密集的人口和广阔的地域,各个地区也有着自身特有的风土民情及民俗习惯,这些文化都是当地重要的代表与鲜明的特征,因而众多平面广告或是海报设计当中经常能够见到带有浓厚民俗韵味的传统文化元素。例如,我国西藏地区以辽阔的草原、彪悍的摔跤及骑马术等被众人熟知,在当地旅游宣传的平面海报中,有很多设计师以摔跤、骑马的当地民俗活动为主题,直接运用当地摔跤大赛时的照片,还有些则是通过绘画的方式来体现这种特殊活动,这些作品都有着鲜明的民族地域特征,能够较为直观地展现出作品的中心主题。五、结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有着丰富多彩的种类,在现代平面设计当中有着各种形式的应用,不仅对平面设计作品的内涵起到融合渗透的作用,同时还能进一步继承、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只有深刻意识到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内涵和作用,并通过有效途径将其应用到现代平面设计中来,才能有利于现代平面设计突破当前的发展瓶颈,才能体现出设计的创新性与独特性。现代平面设计师应努力将传统文化元素与当代设计新理念相互结合,让传统与现代撞击出更大火花,点亮现代平面设计未来的发展道路,真正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长足发展。参考文献[1] 丛庆,徐金丹.浅谈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J].艺术科技,2013,26(01):113-114.[2] 王雁军. 简析现代平面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4,(23):136.[3] 王艺茹. 探析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传承方式[J].现代装饰(理论),2015,(01):108-109.(责任编辑:王和平)内容本身,用线条勾勒出装饰性纹样充斥着我们的视觉,应该说这是另一种视觉观看方式。正如我们先看到他的作品的造型、色彩的形式,而不是从内容上从最本质的色彩产生形式美,可以说被简化了的物体通过色彩、形状在视觉冲击下显得格外刺激。四、结语大家知道,尽管贝尔提出的“有意味的形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忽略了情感的普遍性,但是并没有影响到它给予我们对艺术作品理论上的探讨,我们有选择性的阐述,用哲学的理论最大限度帮助我们理解绘画艺术。艺术家运用各种艺术语言,善于发现形式与内容的契合点,从而使形式和内容更趋于完美,艺术作品更具价值性。正如我们欣赏美术作品时,首先看到的是画面结构、色彩等构成的形式,并透过这些物化了的形式而看见作品展现的内容,作品若没有这些形式,那内容就无以为载体。同样的道理,艺术作品中的内容会使艺术的意味更加深远,所蕴含的精神内涵能够感染人的情绪,打动人的心灵,如若没有内容,再美的形式也是空洞的。要找到内容和形式有机契合点,相互融合才会诞生出“有意味”的作品。参考文献[1] 胡光远.关于内容与形式的涵义及其关系的研究综述[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2):4-5.[2] [德]黑格尔.贺麟译.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3] 陈聪 . 浅谈艺术作品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J]. 大众文艺,2013,(11):144.[4] 胡冰.浅析绘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J].美与时代·城市,2015,(1):95-95.[5] 蒋跃.绘者何为 — —简论“回到形式本身”的艺术主张[J].中国美术,2014,(04):133-134.[6] 孙献华.画室:解读维米尔的一把钥匙[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02):145-147.[7] 侯 萍 . 维 米 尔 和 他 的 色 彩 世 界[J]. 美 术 教 育 研 究 ,2010,(06):37-39.[8] 胡清媛.论艺术的主题内容与形式风格的关系[J].戏剧之家,2014,(01):106.[9] 陈聪 . 浅谈艺术作品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J]. 大众文艺,2013(11):144.(责任编辑:王和平)(上接第55页)邬守军,武 恒:浅谈现代平面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渗透 61
徐华翎 《依然美丽》
图1
杨宁 《飞跃疯人院》摘要:马蒂斯是一位富于创造性的绘画大师,一生创造了大量杰出作品,其中包括油画、壁画、雕塑、插图、剪纸等。他不以一种服从的方式模仿自然,而是解释自然,并使它顺从绘画的精神。他发展了东方绘画平面观念及装饰因素,放弃了焦点透视,狂热地追求表现画家的内心世界和主观情感。他的绘画,不但表现了客观事物的本质与生命,同时也表现了画家本人的心灵和个性。马蒂斯为20世纪现代艺术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关键词:马蒂斯;绘画风格 我希望有一种均衡、纯粹的艺术,这种艺术不烦扰人,也不使人不安;我希望一个疲惫的、伤心的、困惫的人,在我的画面前享受到安宁和休息。
——马蒂斯笔记法国巴黎画派大师亨利•马蒂斯(Matisse﹒Henri)(1869-1954),是法国野兽主义绘画运动的领袖,是现代画派的桥梁。他生于法国南部小镇勒卡托,青年时期曾在巴黎学习法律,后来却对绘画产生了浓厚兴趣,毅然放弃了法律,拿起画笔,以美术为终生事业而名震天下。作为野兽派的先驱人物,马蒂斯相继受到各种各样画家的影响。最初,他崇拜荷兰和意大利的油画,认为他们至高无上,但后来又被印象主义吸引,并从后期印象派凡高、高更,特别是塞尚的画中获得新的启发,他从凡高那跳动的笔触中得到狂热表现的力量,也从高更东方色彩的运用中取得表现的方法,并大胆发展了塞尚“艺术是一种和自然平行的和谐体”这个主导思想。由1897年开始,他将原有昏沉的色彩转变为充满明亮、强烈的色彩,并与饱含着节奏、韵律和具有鲜明个性的线条结合起来。他在不断地研究与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的画,色彩对比强烈,线条粗犷有力,画面单线狂野,富有装饰趣味,显露了自己独特的个性、艺术天才。马蒂斯极重视强烈的主观表现。他狂热地追求着情感的自我表现,他说:“我不能以一种顺从的方式模仿自然,我必须解释自然,并使它顺从绘画的精神。”我们知道,西方绘画的变化过程,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基本上是主观因素不断压倒、以至全部取代客观因素的过程。马蒂斯从德拉克洛瓦和安格尔之争,从柯罗“亲切的风景画”中,从库尔贝“纯粹可视性道路”上,从莫奈“把颜色从物体的连结中释放出来”的实践中,从塞尚“分析的颜色从事新的综合”的理论上选择出他的道路:绘画不是说明事实,而是表现主观意志。确实,艺术中有比写实更重要的东西——这就是感性地把握现实。对写实的追求,往往使艺术家迷恋于真实感,迷恋于逼真,而忘掉生动的、真实的表达感情。马蒂斯作为一个旧传统的革新家,他找到了艺术的真谛:“有两种样式来表现各种事物,一种是粗暴地指出他们来,另一种是用艺术把他们呼唤到眼前来。”马蒂斯的绘画充满了强烈的艺术表现力,无怪乎别人称为“野兽派”。马蒂斯认为构图的目的在于表现,他说:“画上的东西必须要有扩张的力量,这种力量足以将生气输入环绕着它的空间。”马蒂斯对于色彩的选择,并不根据科学的理论,而以观察、感觉、各种经验的本质为根本。他依靠纯粹的本能去发现色彩的性质,每一部分都各得其所,常因加上一笔而把整幅画都改上一遍,他的色彩是一种心理强烈感受的呈现图。他再次告诫我们:“一个人如果从自然里获得了印象,能够组织他的感觉……他便具备了判别艺术家之本领的能力”。的确,艺术是属于精神世界的一种活动,我们要通过绘画表现人类所追求的精神境界,在这浅谈马蒂斯的绘画风格李
萍
(甘肃省通渭县北城铺乡庄子小学
甘肃通渭县
743323)强化主观的色彩配置与分布,从而实现画面色彩的和谐。画家寻找适合自己个性与表达意象的色彩结构和布局,使其富有风格与情感;同时呈现自己修辞过后的内心表达或生命中偶然呈现的诗意瞬间,透过色彩和造型创造出想象与现实相交错的意象世界。例如画家高茜的色彩继承了南京艺术学院这一支的色彩对比较弱的调子倾向,但她加入了色彩构成的因素,使整个画面具有淡雅的装饰效果。作品《若屐若梨》和《奢华的游戏》都流露出女人能在花花世界中的细腻的情感体验,画面被淡雅的色彩烘托的空灵又柔美,同时又具有很强的装饰感。
当代工笔画是多元化与个性化的发展趋向,当代工笔画家们一方面不愿让自己的作品成为古典艺术的吊唁、重复;一方面又小心提防陷入另一种形式主义的迷思之中,画家们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个性表现。从画面色彩的装饰性入手来进行探索和实践即是一部分画家选取的方向,在把握住中国画艺术精神这个基点上,艺术家需要广泛地吸收与借鉴,在比较中建立起自我完善的色彩观。使中国画的色彩在保持深厚的民族艺术精神,不失其意境和神韵的同时,更加丰富更具现代性。当然,工笔画艺术还有着许多的面貌等待着画家去不断的发掘。注释1.冯键亲:
《绘画色彩论析》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0年版
2.丁雷:《浅析西画色彩对中国工笔画色彩的影响3.方薰 郑拙庐:《山静居画论》 北京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59年版理论研究·美术
大 众 文 艺大 众 文 艺41点上我们应该受到马蒂斯的启示。马蒂斯的绘画强调和谐、明快、装饰。马蒂斯说:“我梦寐以求的就是一种协调、纯粹而又宁静的艺术”。他的绘画,以优美、和谐为主,渗透在动态与静态之中。作品装饰味道十足,给人以清新、高雅的感觉。1910年春,他创作的《音乐》和《舞蹈》两幅有名的作品,在独立沙龙展出,引起很大轰动。在《舞蹈》一画中,五个裸女拉成一个撑满画幅的扭曲漩涡形,裸女方向不一,姿态各异。每个裸女的扭曲和整个裸女的扭曲形成了一种极强大的生命力。这一反过去古希腊、文艺复兴和谐美的传统,而形成了一种新的东西——力量、节奏、快感。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既不注重面部的细节,也就无意用解剖学所含的精确性去使他们复现”。他梦寐以求的“乃是一种具有均衡性、纯粹性、以及精彻性的艺术。”他的作品《音乐》是舞蹈迷狂场面的反衬。画面上展现了处于静止状态和正面姿势的五位男性人体。人物之间似乎毫无联系,演奏者恍恍惚惚,听者也似乎无动于衷。但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五人虽各自分开,但却有内在呼应。二人奏乐,三人倾听,音乐在寂静中袅袅升起,全神贯注,应之者心。动人的旋律,启迪着人们的智慧,打开了听者的丰富内心世界,整个画面充满着宁静、温柔、虚幻的气氛。马蒂斯说:“画家应把内心境界全部适当地表现出来”。他一方面认真对自然进行观察,另一方面表现梦幻的世界,此二种倾向在他的一生绘画中,都有强烈表现。他的另一幅名作《欢乐人生》,不是摹仿自然,而是心灵之歌。他把狂欢作乐和田园牧歌很有意味地统一起来,给人一种超越时空的感觉。并由此,他确立了“豪华、寂静、欢乐”的主题。这幅画,集以前的艺术之大成,也是以后豪华装饰趣味发展的起点。马蒂斯认为,绘画应有同波斯绒毯般色彩的理想。此画,他使用粗犷而含有节奏旋律的线条,与纯色点绘成花叶装饰相结合的手法,巧妙安排构图,使整个画面非常完美。
马蒂斯的绘画是简洁、立体和抽象的。简洁——是马蒂斯绘画的一个显著特征之一。他的作品,画面单纯化,省略了一切无用的成份,只是由单纯的线条、色彩组成。印象派画家要表现包裹物体的气氛,使轮廓模糊,色彩朦胧;而马蒂斯却着意表现造成色调强烈的光,肯定轮廓,通过简化使形象更加醒目。马蒂斯的《画室模特儿》组画和《加尔莫利娜》,使人感到很有味道。马蒂斯在研究立体主义绘画时,使他更加纯熟地掌握了如何简化绘画结构;如何控制不时出现的过分装饰化倾向;如何用矩形来配合弯弯曲曲的植物花纹等等。这些,在他的作品《摩洛哥人》中,都有突出的体现。马蒂斯认为,平涂法最能使自己在绘画中倾注更多的情感因素,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平涂法,它能超越凹凸,能突破在明暗光线作用下,所产生的物体固有色扩散等等一些难以解决的老问题。因此,他不想减少绘画的平面性质,他也不采用表面逼真和透视的方法,不是通过认真测定光和影去寻找色调的变化,而是通过统一各种颜色的结构,和将其色大块地铺展开来、去寻找光和塑造形。换句话说,他是通过选择颜色和建立颜色的相互关系,使其既表现对象的色,又表现对象的形,同时还表现光的空间和深度。他特别注意使用色彩的对立方法。比如,他在主体人物后面,使用对比色,开辟一些不同颜色区域,通过它们相互的对比关系,创造出一种充满生机、明亮的空间感。在毕加索、勃拉克等立体主义画家的影响下,马蒂斯也开始对立体主义进行探索,《红色的画室》标志着他立体主义形式的开始。他使用一些几何简化的形式。此种形式中的物体是偏平的、正面化了的,但是却从没有达到破碎、运动和画面倾斜的程度。《德•黑姆静物的变体画》是马蒂斯最正统的立体主义绘画。在这幅画中,色彩相当亮堂,空间是封闭了的、正面化了的;台布和房间的建筑及桌上的水果、容器,全部都被几何化了,此画成为他的综合立体主义的代表作。而另一幅最成功、最有特色的作品是《钢琴课》,在面对着庭院而拥有大窗户的室内,马蒂斯的儿子正在弹钢琴。这幅作品平面化更彻底,几何形态的分割更严肃,画面通过纵、横、斜轴组成严密结构,钢琴上的节拍器与窗外草坪的三角形,窗框细长的矩形与右上角的《高坐窗台的妇女》油画,形成几何对比,窗户上的曲线扶手和乐谱台上的阿拉伯式花纹,弹钢琴的孩子与上方油画及画面左下角的青铜雕塑小品,既相互对应,又活跃了画面,一切融合的都恰到好处。整个画面在统一的灰色中又呈现出红、绿、黄等色彩的鲜明对比,取得非常成功的效果。在这里,马蒂斯把画面的结构简化成正面化的矩形,一点也没有像毕加索、布洛克所擅长的移动视图和倾斜透视法的痕迹;他的立体主义绘画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这幅画的正面化,几何形色块占优势的统一平面说明,马蒂斯正靠近蒙德里安后期的非客观绘画和抽象主义绘画。马蒂斯晚年,又站到了先锋派艺术的前列,他创造出许多杰出的彩色剪贴画。十多平方米的《王的悲哀》是马蒂斯对剪贴画不断追求与努力的结晶。《蜗牛》是他逝世前一年的作品,这幅画是由九种颜色组成。水粉可以调出无数种颜色,但他只选用了原色和五种补色,巧妙得使原色与补色之间相互衬补,相互呼应。色彩虽然简单,然而却像一面铜锣一样,作用于人的情感——响亮有力。《蜗牛》这幅剪贴画,虽然极其抽象,但其艺术效果却像一组音韵和谐的色彩的螺旋梯,通过蜗牛壳把我们迂回曲折地带进到一个崇高的精神境界。马蒂斯的绘画,不追求印象派的色彩,多用高纯度的颜色作画,极强烈的色彩显得饱满火热,画面造型单纯、简化、稚拙,线条精炼有力。不用传统的空间透视和解剖结构,喜欢用平涂的色块组成画面,轮廓感强,带有浓郁的装饰味,追求视觉的愉悦和欢乐,走向立体与抽象,他的作品充分地表现了画家的主观激情和智慧。马蒂斯的绘画有一种单纯和神秘的东方色彩,这是极易被我们借鉴的。在马蒂斯之前,高更采用东方浮士绘的绘画手法。马蒂斯则更大胆地借鉴东方意识,这是和西方泾渭分明的一种意识。我们知道,西方艺术自古希腊、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客观论美学体系。即追求实体的完整、比例、和谐。虽然中世纪的罗马艺术、浪漫主义崇尚理性的思想有一定影响,但始终以前者为主导。而东方艺术一直重视主观意图的表现。日本浮士绘单纯含蓄,色彩简明,中国艺术“气韵生动”“中得心源”。马蒂斯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他的画风为之一变。1939年他所画的《音乐》,讲究平面的装饰神秘感,构成爽快轻巧,色块错落有致、色调对比谐调、线面组合自然,给人一种理性美的艺术享受。在这幅画中,我们仿佛听到色与形的交响曲,线与面的二重奏,异常耐人寻味。这不由令人想起汉代画像石刻的力度,敦煌壁画的构成,中国绘画以博大精深闻名于世,可是到了现代,纤细巧弱、摹仿自然、服务文字、流于图解,这何能谈上艺术。世界各国的艺术是相互借鉴的,“中国及日本画入欧洲,被人采用,便发生了“印象派”(鲁迅语) 也产生了高更、马蒂斯等一代宗师。反之,今天我们借鉴马蒂斯的思想方法,对于繁荣美术事业是有一定意义的。总之,马蒂斯是在美术史上有巨大影响的。他在色彩与线条表现形式上,达到了既强烈而又纯粹的高度。画面视觉效果上达到了既自由活泼而又平衡、和谐的效果。具有既炽烈的情感而又有深刻的智慧。他要理解自然、解释自然,而又不做自然的奴隶。他具有...
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野兽主义是表现主义的一种,得名于 1905 年巴黎的秋季沙龙展览,当时,以马蒂斯为首的一批前卫艺术家展于同一层厅的作品,引起轩然大波。
有人形象地将这些画称作“一罐颜料掼在公众的面前”。
而那位后来创出“立体主义”名称的《吉尔·布拉斯》杂志的记者路易·沃塞尔,则突发灵感地想到了这一恰当也合适的名称。他在那个被刺目的色彩弄得喧嚷不已的展厅中央,发现马尔凯(Albert Marquet)所作的一件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小型铜像, 不由得惊叫起来:
“多那太罗被关在了野兽笼中!”(多那太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雕塑家)。
不久,这一俏皮话便在《吉尔·布拉斯》杂志登出,而“野兽主义”的名称也很快被广泛地认同。翌年当“笼子”里的“野兽”倾巢而出,举行一个接一个惊人的展览时,野兽主义则已是影响巨增,势头高涨了。
这一初含讽刺意味的名称,后来也逐渐失去了它的贬义。野兽主义画家弗里茨给野兽主义下的定义是:
“通过颜色的交响技巧, 达到日光的同样效果。
狂热的移写(出发点是受到大自然的感动)在火热的追求中建立起真理的理论。
”2、马蒂斯的作品赏析马蒂斯偏好使用平面涂技术, 画面具有平面性和装饰性,早期他的颜色非常艳丽,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他擅长用艳丽的色彩表达欢快的想法和感受。1905 年的夏天,马蒂斯在西班牙边界的柯里欧尔的小渔村生活, 期间他创造了一幅野兽派绘画的极端代表风格作品《生活的欢乐》,这是马蒂斯美好生活在此期间以及对柯里欧尔周围美丽风景的描绘, 我认为这幅作品也一定寄托着他对未来生活的梦想和期待, 那时他的野兽派也遭受贬斥虽然也有好的评价,但更多的是消极的,在这种状态下马蒂斯似乎没有受到任何打击和不满的情绪表现, 也没有质疑自己这种创作方式和水平,仍然在艺术的道路上继续创造。《生活的快乐》是马蒂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最能代表野兽派作品的特点,图中描绘舒适悠闲快乐的场景,人们裸体。马蒂斯运用裸露的身体表达没有任何束缚的自由精神。
图像明亮的红气球和女性红毯与蓝色的大海冲浪板形成对比呼应, 和草地绿色和黄色,树叶黄绿、描绘颜色过度的画面,这幅画面是柔软的。
达到协调的效果,突出主题,表达了欢乐的气氛。3、从毕加索和马蒂斯的颜色差异性看马蒂斯的色彩成熟1914 年之后,马蒂斯在南方的尼斯港过冬,这也是他的绘画表现再次突破创新,马蒂斯画女性风景,一整天一整天不知疲惫,马蒂斯的风格也发生了变化,色彩艳丽但不浮华,大胆的笔风并非狂野,与野兽派之前定义相比较具有诗意,充满了智慧和逐渐变得安静和和谐的画面,让人赏心悦目。
马蒂斯的作品创造的人们不再与野兽派相关,可以说是已经脱离了野兽派的风格,也不是野兽派所能概括得了。马蒂斯的色彩表现力强, 但无论他是什么样的生活条件和时代背景,感觉在他的作品中,我并不能真实体验到他对现实的感悟体验,或着表现的不太强烈。
像马蒂斯描述他的艺术使人心情愉悦像安乐椅,使心灵得到安宁和慰藉。他的艺术描述简单,纯净,安静的艺术,而不是抑郁心理压迫给观众。这是他加入了法国共产党和毕加索在反法西斯的斗争在德国并不在他的作品中看到的原因,他甚至没有把艺术作为武器打击讽刺,很多人认为这是他信守艺术宗旨的表现, 我认为他有意克制他们的表现,毕加索因为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轰炸了小镇, 小镇发生了面目全非的变化,很多无辜的人在倒在了血泊中,毕加索看到和创建的影响的时代《格尔尼卡》在我看来他借与毕加索的朋友也是对手,即是对手,毕加索的作品的表现完全不同的野兽的讽刺,和表现痛苦的生活。这段时间,马蒂斯的作品或包含了宁静和谐抒情的意思,他总是想表达和平和宁静的生活, 这就像马蒂斯说的:
“我的夙愿是创造一种和谐的、纯粹的、宁静的艺术,这种艺术既不扰人,也不使人不安,我希望一个疲惫的、伤心的人在我的画面前能得到安宁和休息。
”在他的作品中传达给观众也是和谐和美丽的, 即使他在 1941 年得了癌症, 仍然坚持这种精神,让人感动,是区别他和毕加索的作品差别就是毕加索压抑着观众而马蒂斯的作品是压抑着自己, 我认为他的一生给别人传达和谐舒适和安静的生活,但他在自己身心是痛苦的,他想展示的感情与毕加索是呈现给观众是不一样的, 我认为更大的原因在于不想给观众更多心理压力, 想给那种痛苦战争可悲的时代环境中人民精神慰藉和安慰,突出马蒂斯的颜色表现个性。4、对绘画的影响从了解了野兽派马蒂斯创作手法, 他的绘画风格和颜色对绘画创作有很大影响。因为学习绘画课程,加上我喜欢颜色,临摹马蒂斯的绘画抽象作品, 越来越觉得色彩带给人的视觉冲击是巨大的,和借鉴他的用笔,构图。
画面有意出现装饰画效果,使用平涂的颜色视觉冲击,用色浓丽厚重。我们欣赏马蒂斯的艺术,更欣赏他努力大胆的创新精神的艺术。
马蒂斯对艺术的贡献巨大,是世界上丰富多彩的艺术宝库, 启发了后世的艺术探索者为了艺术而艺术,为现代中国画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5、结语考虑到这些因素, 我们可以看到马蒂斯的颜色性能的核心,马蒂斯是创造性的绘画大师, 在他的生活中创造了许多优秀作品,他开发了东方绘画的平面观念和装饰因素,放弃了焦点透视,狂热追求的画家的主观情感和个性, 他的作品不仅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同时也反映了情感和个性,为 20 世纪现代艺术做出重要的贡献。
对后代绘画家有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色彩的创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西方乃至世界的色彩艺术的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参考文献:[1]王美艳.西方现代派绘画对平面设计的影响[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0.[2]肖翠萍.马蒂斯绘画与东方绘画的同构性[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5 年.370万方数据
相关热词搜索: 马蒂斯绘画风格与创作哲学简析 绘画 创作 哲学版权所有:顶伦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顶伦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顶伦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90216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