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调查人王婕旎,供大家参考。
调查人:
王婕旎, 章倩 纂稿人:
王婕旎 班级:
502
调查意义及背景 这次假期的调查, 我们小组选定了“书香进社区” 这个调查的主题。
因为我们觉得阅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你读什么样的书就是什么样的人。
如果你什么也不读, 那么你的头脑就会萎缩, 你的理想将因失去活力而动摇。
书籍和阅读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对心中理想世界的坚持, 更是对我们思想和心灵的升华与净化, 进而改变我们的生活轨迹。
余秋雨先生曾经这样评论过书籍的功能, 他说:
“只有书籍, 能把辽阔的时间浇灌给你, 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 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
区区五尺之躯, 短短几十年光阴, 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 这种奇迹的产生, 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 阅读使文字具有了永恒的价值, 它比图像更空灵, 比记忆更清晰, 比冥想更深邃。
它让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 让你凌驾于伟人的思考之上。
阅读是人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它把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
我们所认识的世界、 人生、 社会, 很多都源于阅读。
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 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
通过阅读你可以视通四海, 思接千古, 与智者交谈, 与伟人对话。
对于一个生命有限的人来说, 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而阅读的意义在于, 它在超越世俗生活的层面上, 建立起精神生活的世界。一个人的阅读史, 即是他的心灵发育史。
阅读使人超越动物性, 不致沦为活动木偶, 行尸走肉。
停止阅读就意味着切断了与世界的沟通, 与心灵的沟通, 人生也就是进入了死循环, 可以说, 是阅读拯救了我们。
我们无力改变人生的起点, 但却可以通过阅读改变人生的终点。
尤其是名著经典的阅读, 经典之著, 是给人以温暖的。
正所谓细水长流, 无声的滋润。
最平凡的话语, 往往表达着最普世的智慧。
它如同一位老人, 在诉说那穿越时空, 经久不变, 亘古流长的故事。
阅读经典, 你会知道, 人生之路有多么不易, 阅读经典, 你便理解, 多么不易的人生之路都要从容坚定地走下去。
她告诉你, 世事是一座山, 你需要去攀, 攀的过程, 任重而道远!
经典之著, 是充满力量的。
它往往推动着这个世界成长。
伟人怀着一颗赤子之心, 用自己的人生体会和生命感受来告诉你他们的眼睛在这个世间里所发现的一切, 所有的这些都有待于你去探索。
这个过程, 便是培养。
经典是浩然于天地间的那股正气, 正因如此, 真理才会长存, 美丽才会永驻。中世纪宗教邪恶的火刑烧掉的是肉体, 却烧不掉那早已通过经典之著传播到人们心中的对科学的信念, 而这成为日后埋葬它自己的武器。
愚昧的离经叛道只能成一时之气, 真理最终会将其制服, 留下的是那一笔笔光辉的记载, 成为人们手中争相的传递!
经典是务实的, 它并非虚幻, 而是要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一些美好的体会与道理。
感悟诗词, 不由得整个人浸润其中, 整首诗词便活色生香起来, 一个场景被还原了, 此时的你, 是否已与古人神游一番了呢?
经典是一种涵养, 一种包容, 以一种温柔之美给你恒久的力量。
世事的浮华,可能会蒙蔽我们的双眼, 物欲的横流, 会让我们远离精神的家园。
但终有一天,大潮退去, 阳光普照, 冲出的是一片金色的海滩, 此时, 那些温暖的智慧会向你招手, 带领你走向心灵的回归,
阅读, 对我国的国民素质的提高有这休戚相关的影响。
国民阅读习惯的好坏可以断定这个民族素质的高低。
对于我们中国, 这样一个庞大的发展中国家, 拥
有众多的人口, 国民的素质问题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大事。
将人口转变为人手这就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一点。
所以, 作为当代高中生的我们身上担负了祖国未来的希望, 把社区阅读情况作为我们的调查题目, 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至少可以了解周围的读书氛围, 发现其中的规律与不足, 并在后期进行宣传活动, 来向大家宣传读书的重要性, 从而起到提高周围人们素质的作用。
调查步骤 首先, 我们先上网查找了现在社会人们对于阅读的大致情况, 有了一个初步的模型,
2008 年我国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 49. 3%, 比上年的 48. 8%增长了 0. 5个百分点, 增幅为 1. 02%。同年我国成人人均阅读图书 4. 72 本, 比 2007 年的 4. 58本上升 0. 14, 2008 年我国成年人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综合阅读率为 69. 7%; 包括未成年人在内, 我国 0—70 周岁的国民图书阅读率达到52. 45%。
2008 年我国成年人杂志阅读率为 50. 1%。
在识字人群总体中, 人均年阅读杂志约 8. 2 本。
每月平均读 1-2 本的读者比例最高, 占 24. 6%; 每月读 3~4本的读者占 4. 4%; 每月读 5 本以上杂志的读者较少, 只占 2. 7%。
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在杂志阅读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城镇居民人均年阅读杂志约11. 8 本, 农村居民人均年阅读杂志约 5. 5 本。
在不同类型杂志中, 选择文学艺术类杂志的比例最高, 达到 33. 3%; 其次是新闻时政、 女性家庭情感和医药健康类杂志, 选择比例均达到 26%以上; 第三类是娱乐明星/八卦类杂志, 选择比例为 21. 1%。
在能够接受的杂志价格方面, 80. 5%的成年人能接受的杂志价格在 9元以下, 只有 15. 6%的人能接受杂志价格在 10 元以上。
近一半(49%) 的人认为目前杂志价格便宜或合适, 另有约四成(39. 9%) 人认为杂志价格比较贵或非常贵。只有不到四成成年人(38. 6%) 对自己的阅读状况表示满意。
超过六成(61. 2%) 的人对自己阅读的情况表示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
另外, 有 65. 1%的人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比较少或很少。
由此看来, 我国的人民阅读状况还是要有待改进的, 尤其是农村方面, 但在此, 这不作为我们调查的范围。
我们调查的范围是城市居民阅读状况。
接着, 分析了基本情况以后, 我们就在社区以及图书馆等地进行了抽样调查,利用表格的形式来分析人民的阅读与其他方面的关系。
(注:
表格见附录 1)
最后, 我们整理了数据, 并且分析得出结论。
调查结果 在进行了调查以后, 我们得到了几组数据, 我们分别调查了初中及以下的少年读书情况及高中以上的读书情况.
在少年组的调查中, 我们发现了一些同学关于读书频率的调查, 并且制作了图表, 分析了原因:
然后, 我们还对于他们阅读的类型做了调查 少年组阅读类型调查35%9%11%15%30%名著类言情类武侠类报刊杂志类其他 调查发现, 对于名著的阅读所占的比例虽然比较高, 但是在数值上还是低了一点, 在其他类的读者大多是以漫画为主, 所占比例属于较高. 而对于书店及图书馆的使用方面的调查, 仅有 21. 57%的学生经常去书店, 28%的同学经常去图书馆.这个数据显示了这些同学对于书店及图书馆的利用还是不够的. 而说到阅读的质量上, 60%的同学选择了通读, 34%的同学选择了精读, 剩余的 6%选择了边玩边读,这个情况还是比较好的, 在课业压力大的时候, 阅读课外的读物, 通读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总的来说, 少年组应该加强课外阅读号数的普及以及对于图书馆等公共设施的使用, 未来是掌握在我们这一代手上的, 因此我们更加应该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在对于高中及以上的人群的调查中, 我们也得到了一些数据, 从而寻找到了一些影响人们阅读的原因。
随着个人收入的增加, 人们的阅读状况也在下降. 在人们忙于赚钱的同时, 往往会忽略掉阅读这个重要的环节.
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下, 金钱成为个人成功的标尺, 有钱则受人尊敬, 享受各种待遇, 众人仰慕; 无钱则被人唾弃, 被社会所不屑。
于是, 人们就逐渐形成了金钱至上的心理倾向。
有什么别有病, 没什么别没钱。
这种社会风气除了在成人世界里传播之外, 在中小学生的世界里也开始大肆流行。
这是对于参加工作的人的调查结果.
在对于在校学生的调查发现, 课外阅读越来越多的带有了一种功利的性质,在当今分数至上的时代,
如今的读书已经不是纯粹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了, 而是学习应付考试的技能。
当所有的知识做为考试的武器的时候, 它在青少年学生心中的性质开始发生改变。
在很多时候, 学生的读物逐渐被考试书籍所取代, 为应付各门学科的考试技能, 一些名著和提高人文素养的书籍被挤出学生视野.
但不仅仅是完全由于功利心而使阅读黯然退出了我们的视线, 也有一部分是由于网络阅读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网络阅读的方式来代替传统的纸制书本的阅读.
网络的力量逐渐被放大, 成为深层阅读的有力杀手。
网络泛阅读看似阅读了大量文字, 但真正能够让人受益的并不多, 只能说是一种快餐阅读, 思考在泛阅读中逐渐推局次要位置。
并且阅读容易被各种网络消息干扰, 阅读氛围被破坏。
可是, 无论是对于在校生还是对于已经参加工作的人们来说,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在侵蚀着我们的阅读. 那就是高价书的出现.
到图书市场逛逛, 一本300 多页的书, 动辄 30 多元钱, 没两本没有 50 块钱下不来。
如果没有迫切的需求, 一般人是不会花这么多钱去买书的。
但是, 这并不是说人们不喜欢读书。
人都是有自己的精神生活的, 但是高价书把很多人拒之门外。
其实仔细想想, 如今
书店的衰落, 没有别的原因, 就是因为书价太高, 是书店自己把自己逼死了。书, 就像吃饭, 是人的精神需要, 但是不读, 人的精神也不会饿死。
所以, 在倡导读书的今天, 如何降低人们的读书成本是最为关键的问题。
每个人都有读书的需要,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 连目不识丁的人都知道读书的重要, 别提现在的人们了。
总体来说, 无论是少年组的调查情况还是成人组的调查, 都反映了我们的阅读是不够的, 是不充足的, 我们应该要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
中国的公共图书馆已经走过了 100 多年的历史, 近些年来, 图书馆不仅为人们提供连续阅读的保障,还主动地采取一些措施来推动社会阅读。
图书馆以其专业性、 权威性和独有的丰富资源成为读书活动的一个主要阵地, 也是倡导全民阅读、 终身阅读等阅读基本理念的中坚, 是联系群体阅读和个体阅读的桥梁。
2005 年, 中国图书馆学会增设了一个专业委员会——“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 , 以期来推动全国性的阅读活动。
倡导家庭读书也很重要。
中国有“耕读传家” 的传统, 因此, 要争取让书籍走入每个家庭。
把购书经费列入家庭开支, 建立家庭必备的基本藏书。
家庭藏书的主要目的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 能让家庭成员有一些必备的读物。
有些人家里根本无书可看, 在目前图书馆还不能让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有书看, 家庭藏书在目前能够作为图书馆的一个重要补充。
另一方面, 家庭藏书可以给家庭成员营造一个阅读的环境和氛围。
在此基础上, 才能开展国际上流行的培养有修养的母亲、 提倡亲子阅读等活动。
如果让一个孩子从小就养成读书习惯的话, 他一生都会受用无穷。
政府也可以通过网络短信等推动全民阅读, 在人们心中树立一个读好书的概念. 与此同时也应该控制图书市场, 降低图书成本及图书市场本身所存在的泡沫, 让人民读到真正可以读得起的好书.
倡导全民读书的意义重大.
第一, 倡导全民阅读活动, 是提升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
阅读可以励志、 养性、 立德, 是对人生的磨炼和意志的考验; 阅读能改变命运, 增长素质, 提高品位; 阅读是传承文明、 更新知识、 提高民族素质的基本途径。
一个人阅读能力的大小, 直接影响到他的成长、 职业能力和他对社会作用的发挥; 一个国家国民阅读率的高低, 国民阅读力的大小, 则直接关系到国家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强弱,影响到全社会的总体文明程度和创造能力, 国民阅读水平更标志着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
国民阅读力和阅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 创造能力和发展潜力。
许多文明国家都把全民阅读作为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措施, 通过国家行为加以推动。
我国和发达国家相比, 原有的阅读水准还比较低,如不引起重视差距还会拉大。
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就是要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读书传统, 激励当代中国人更好地去读书, 扎扎实实地把读书作为中华民族振兴的一个有效工具来运用。
第二, 倡导全民阅读活动, 是实现公民文化权利的重要保障。
阅读能真正造就城市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市民群体。
因为社会和谐的关键在于内心的和谐, 而阅读可以获得内心宁静, 除掉浮躁, 可以扭转全民阅读率下滑的现象, 对建设高品位城市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
因为读书活动是市民最经常的文化行为, 读书可以影响市民的日常生活, 可以进入每一个家庭。
开展这一活动也是保障市民文化权益的积极体现。
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都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没有阅读只是训练, 只是工厂的制造, 而不能称之为教育。
人阅读的需要, 只有在中小学阶段才能形成,因为人只有在儿童时期形成阅读习惯, 才能在成年后得以继续保持。
因此, 开展读
全民阅读活动更应重视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培养个人的阅读习惯, 把培养青少年阅读作为培养新公民的主要任务, 把阅读活动及其效果纳入到整个教育体系之中。
第三, 倡导全民阅读活动, 是推动出版发行单位多出书、 出好书的重要手段。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重要的是取决于阅读的水平, 阅读率的下降, 是民族素质的下降。
一个国家不是靠巨大的人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而应该是靠阅读的人口。
阅读是一个国家非常重要的活动, 只有重视阅读, 我们国家才能有比较好的民族素质的提升, 有比较好的民族精神境界。
而出版发行工作者, 有责任有义务丰富全民阅...
相关热词搜索: 调查人王婕旎 调查 人王婕旎版权所有:顶伦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顶伦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顶伦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90216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