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文心雕龙》关于风格与个性关系摭谈6篇刘勰《文心雕龙》关于风格与个性关系摭谈 文心雕龙体性 全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文学创作的根本问题谈起,指出创作是作者有了某种情感的冲动,才发而为文的。 所以作者的才、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刘勰《文心雕龙》关于风格与个性关系摭谈6篇,供大家参考。
全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文学创作的根本问题谈起, 指出创作是作者有了某种情感的冲动, 才发而为文的。
所以作者的才、 气、 学、 习等等, 就都和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风格特征有着一定的关系。
刘勰认为作品的风格是:
“各师成心, 其异如面。
” 因此, 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风格。
他把各种风格大体上归纳为“典雅” 、 “远奥” 等八种, 并概括地总结了这八种风格的基本特点。
在这八种中, 刘勰对“新奇” 和“轻靡” 两种比较不满。
不过他认为, 一个人的风格不限于一种, 而往往有参差错综或前后不同的发展变化。
第二部分以贾谊、 司马相如、 王粲、 陆机等十多人的具体情况, 来进一步阐明作者性格与作品的风格, 完全是“表里必符” 的。
第三部分强调作家的成功固然和他的才力有关, 但更重要的是依靠长期刻苦地学习。
八种风格虽然变化无穷, 只要自己努力学习, 就可融会贯通。
因此, 他主张作者从小就应向雅正的
夫情动而言形 1, 理发而文见 2; 盖沿隐以至显 3, 因内而符外者也 4。
然才有庸俊 5,气有刚柔 6, 学有浅深, 习有雅郑 7; 并情性所铄 8, 陶染所凝 9, 是以笔区云谲 10, 文苑波诡者矣 11。
故辞理庸俊, 莫能翻其才 12; 风趣刚柔 13, 宁或改其气 14; 事义浅深 15,未闻乖其学 16; 体式雅郑 17, 鲜有反其习 18:
各师成心 19, 其异如面。
若总其归涂 20,则数穷八体 21:
一曰典雅 22, 二曰远奥 23, 三曰精约 24, 四曰显附 25, 五曰繁缛 26,六曰壮丽 27, 七曰新奇 28, 八曰轻靡 29。
典雅者, 熔式经诰 30, 方轨儒门者也 31。
远奥者, 馥采典文 32, 经理玄宗者也 33。
精约者, 核字省句 34, 剖析毫厘者也。
显附者, 辞直义畅, 切理厌心者也 35。
繁缛者, 博喻酿采 36, 炜烨枝派者也 37。
壮丽者, 高论宏裁38, 卓烁异采者也 39。
新奇者, 摈古竟今 40, 危侧趣诡者也 41。
轻靡者, 浮文弱植 42,缥缈附俗者也
43。
故雅与奇反, 奥与显殊 44, 繁与约舛 45, 壮与轻乖 46。
文辞根叶 47, 苑囿其中矣48。
〔注释〕
1 情动而言形:
《毛诗序》 :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 形:
表达。
2 见(xiàn 限)
:
同现, 显露, 和上句“形” 字意近。
3 隐:
指上文所说的“情” 和“理” 。
显:
指上文所说的“言” 和“文” 。
4 因内符外:
《论衡· 超奇》 :
“有根株于下, 有荣叶于上; 有实核于内, 有皮壳于外。
文墨辞说, 士之荣叶皮壳也。
实诚在胸臆, 文墨著竹帛, 外内表里, 自相符称; 意奋而笔纵, 故文见而实露也。
”
5 庸:
平凡。
俊:
杰出。
6 气:
指作者的气质。
刚柔:
强弱。
7 雅:
雅乐。
郑:
郑声。
这里是借“雅郑” 指正与邪。
8 情性:
指先天的质性, 包括才和气在内。
铄(shuò 朔)
:
原指金属的熔化, 这里引申为影响的意思。
9 陶染:
指后天的影响, 如学和习。
10 笔区:
和下句的“文苑” 意义相近。
谲(jué 决)
:
变化。
11 诡(guǐ 轨)
:
反常。
扬雄《甘泉赋》 :
“于是大厦云谲波诡。
” 李善注引孟康曰:“言厦屋变巧, 乃为云气水波相谲诡也。
”
12 翻:
转动, 这里有改变的意思。
13 风:
指作品所起的教育作用。
趣:
指作品中所体现的味道。
14 宁:
难道。
15 事义:
事情和意义。
《事类》 篇说:
“学贫者, 迍邅于事义。
”
16 乖:
不合。
17 体:
风格。
18 鲜:
少。
19 “各师” 二句:
《左传· 襄公三十一年》 :
“人心之不同, 如其面焉。
” 成心:
本性, 指作者的才、 气、 学、 习。
《庄子· 齐物论》 :
“夫随其成心而师之, 谁独且无师乎。
” 郭象注:
“夫心之足以制一身之用者, 谓之成心。
”
20 总:
综合。
涂:
途径。
21 穷:
尽。
22 典雅:
指内容符合儒家学说, 文辞比较庄重的。
典:
儒家经典。
雅:
正。
23 远奥:
指内容倾向道家, 文辞比较玄妙的。
24 精约:
指论断精当, 文辞凝炼的。
25 显附:
指说理清楚, 文辞畅达的。
26 繁缛(rù 入)
:
指铺叙详尽, 文辞华丽的。
缛:
采饰繁杂。
27 壮丽:
指陈义俊伟, 文辞豪迈的。
28 新奇:
指内容新奇, 文辞怪异的。
29 轻靡:
指内容浅薄, 文辞浮华的。
靡:
轻丽。
30 熔式:
取法。
诰:
告诫之文, 如《尚书》 中的《汤诰》 、 《康诰》 之类, 这里泛指儒家经典。
31 方轨:
并驾。
《史记· 苏秦传》 :
“车不得方轨, 骑不得比行。
”
32 馥(fù 父)
:
当作“复” 。
复:
深奥。
典:
这里指法则。
33 玄宗:
指道家学说。
玄:
幽远。
道家学说称为“玄学” , 道教又称“玄教” 。
34 核:
考查。
35 切:
切合。
厌:
满足。
36 酿:
杂。
37 炜烨(wěiyè 委夜)
:
明亮的样子。
枝派:
树多枝叶, 水分流派, 这里指铺叙的夸张。
38 宏:
高大。
裁:
判断, 议论。
39 烁(shuò 朔)
:
光彩。
异:
指不同一般。
40 摈:
排斥。
41 危侧:
险僻。
42 植:
借为“志” 。
《楚辞· 招魂》 :
“弱颜固植。
” 王逸注:
“植, 志也。
”
43 缥缈(piāomiǎo 飘秒)
:
即飘渺, 恍惚不定之意, 这里指内容的不切实。
44 殊:
不同。
45 舛(chuǎn 喘)
, 违背, 不合。
46 乖:
违背。
47 根叶:
这里指作品的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各个方面。
48 苑囿(yòu 右)
:
园林, 这里作动词用。
若夫八体屡迁, 功以学成; 才力居中, 肇自血气 1。
气以实志 2, 志以定言; 吐纳英华3, 莫非情性。
是以贾生俊发 4, 故文洁而体清; 长卿傲诞 5, 故理侈而辞溢 6; 子云沈寂7, 故志隐而味深 8; 子政简易 9, 故趣昭而事博 10; 孟坚雅懿 11, 故裁密而思靡 12; 平子淹通 13, 故虑周而藻密 14; 仲宣躁锐 15, 故颖出而才果 16; 公幹气褊 17, 故言壮而情骇 18; 嗣宗俶傥 19, 故响逸而调远 20; 叔夜俊侠 21, 故兴高而采烈 22; 安仁轻敏 23,故锋发而韵流 24; 士衡矜重 25, 故情繁而辞隐 26。
触类以推, 表里必符 27。
岂非自然之恒资 28, 才气之大略哉?
〔注释〕
1 肇(zhào 照)
:
开始。
血气:
指先天的气质。
2 “气以实志” 二句:
这里借用《左传· 昭公九年》 中的话:
“味以行气, 气以实志;志以定言, 言以出令。
” 杜注:
“气和则志充; 在心为志, 发口为言。
”
3 吐纳:
表达的意思。
英华:
精华。
4 贾生:
指西汉著名作家贾谊。
俊发:
英俊发扬, 指其才性的豪迈。
《才略》 篇说:“贾谊才颖, 陵轶飞兔(超过飞驰的良马)
。
” 他的赋论疏奏, 大胆抨击时政的很多, 如《上疏陈政事》 中提出:
“可为痛哭者一, 可为流涕者二, 可为长太息者六。
” 认为:“进言者皆曰, 天下已安已治矣, 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 非愚即谀, 皆非事实。
”(《汉书· 贾谊传》 )
5 长卿:
西汉著名作家司马相如的字。
诞(dàn 但)
:
放诞。
《世说新语· 品藻》 注引嵇康《高士传· 司马相如赞》 :
“长卿慢世, 越礼自放。
犊鼻居市, 不耻其状。
托疾避官, 蔑此卿相。
乃赋《大人》 , 超然莫尚。
”
6 侈:
过分, 夸大。
溢:
满。
《才略》 :
“相如好书, 师范屈、 宋, 洞入夸艳, 致名辞宗。
”
7 子云:
西汉著名作家扬雄的字。
沈寂:
性格沉静。
沈:
同沉。
《汉书· 扬雄传》 :“雄少而好学, 不为章句, 训诂通而已。
„„口吃。
不能剧谈, 默而好深湛之思, 清静亡为, 少耆欲。
”
8 志隐而味深:
《才略》 篇说:
“子云属意, 辞人最深。
观其涯度幽远, 搜选诡丽; 而竭才以钻思, 故能理赡而辞坚矣。
”
9 子政:
西汉末年作家刘向的字。
简易:
平易近人。
《汉书· 刘向传》 说:
“向为人简易无威仪。
” 10 昭:
明白。
事:
指作品中引用的故事。
11 孟坚:
东汉初年著名历史家、 文学家班固的字。
懿(yì 意)
:
温和。
《后汉书· 班固传》 说, 班固“性宽和容众, 不以才能高人” 。
12 裁密而思靡:
《后汉书· 班固传论》 :
“固文赡而事详。
若固之序事, 不激诡, 不抑抗, 赡而不秽, 详而有体, 使读之者亹亹(wěi 伟)
而不厌。
” 李贤注:
“激, 扬也;诡, 毁也; 抑, 退也; 抗, 进也; 《尔雅》 曰:
“亹亹, 犹勉也。
” 靡:
这里指细致。
13 平子:
东汉中年著名科学家、 文学家张衡的字。
淹通:
深通。
《后汉书· 张衡传》说, 张衡“通五经, 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 而无骄尚之情” 。
14 虑周:
思考全面。
《神思》 :
“张衡研《京》 以十年。
” 藻密:
文采细密。
《杂文》 :
“张衡《七辨》 , 结采绵靡。
”
15 仲宣:
“建安七子” 之一王粲的字。
躁锐:
急疾而锐利。
《三国志· 魏书· 王粲传》 说王粲才锐:
“善属文, 举笔便成, 无所改定, 时人常以为宿构, 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
”
16 颖(yǐng 影)
出:
露锋芒。
果:
决断, 《才略》 :
“仲宣溢才, 捷而能密, 文多兼善, 辞少瑕累, 摘其诗赋, 则七子之冠冕乎。
”
17 公幹:
“建安七子” 之一刘桢的字。
褊(biǎn 扁)
:
狭隘急遽。
18 言壮而情骇:
钟嵘《诗品》 评刘桢的诗:
“仗气爱奇, 动多振绝, 真骨凌霜, 高风跨俗。
但气过其文, 雕润恨少。
” 骇:
惊人。
19 嗣宗:
三国魏国著名作家阮籍的字。
俶傥(tìtǎng 替躺)
:
无拘无束的样子。
亦作“倜傥” 。
《三国志· 魏书· 王粲传》 曾说阮籍“倜傥放荡” 。
20 响逸而调远:
《诗品》 评阮籍的《咏怀诗》 :
“言在耳目之内, 情寄八荒之表。
洋洋乎会于风雅, 使人忘其鄙近, 自致远大。
” 逸:
高。
21 叔夜:
三国魏国著名作家嵇康的字。
侠:
豪侠。
《三国志· 魏书· 王粲传》 中说嵇康“尚奇任侠” 。
《晋书· 嵇康传》 说:
“康早孤, 有奇才, 远迈不群。
22 兴(xìng 幸)
:
兴会, 兴致。
采烈:
辞采犀利。
23 安仁:
西晋作家潘岳的字。
轻敏:
《晋书· 潘岳传》 :
“岳性轻躁, 趋世利。
”《才略》 :
“潘岳敏给, 辞自和畅。
”
24 锋发:
势锐。
韵流:
指音节流畅。
25 士衡:
西晋著名文学家陆机的字。
矜(jīn 今)
:
庄重。
《晋书· 陆机传》 说陆机“伏膺儒术, 非礼不动” 。
26 情繁而辞隐:
《才略》 篇说:
“陆机才欲窥深, 辞务索广, 故思能入巧, 而不制繁。
”
27 表:
外表, 这里指作品。
里:
内涵, 这里指作者的性格。
28 恒资:
指先天的资质。
夫才有天资 1, 学慎始习; 斫梓染丝 2, 功在初化; 器成彩定 3, 难可翻移。
故童子雕琢, 必先雅制 4; 沿根讨叶 5, 思转自圆 6。
八体虽殊, 会通合数 7; 得其环中 8, 则辐辏相成 9。
故宜摹体以定习 10, 因性以练才; 文之司南 11, 用此道也 12。
〔注释〕
1 天资:
就是上文说的“自然之恒资” 。
2 斫(zhuó 浊)
:
砍。
梓(zǐ 子)
:
一种可供建筑及制造器具的树木。
3 彩:
指彩色丝绸。
4 雅制:
指儒家经书。
5 讨:
寻究。
6 圆:
圆满, 圆转。
7 数:
方法。
8 环中:
轴心。
9 辐(fú 扶)
:
车轮的辐条。
辏(còu 凑)
:
指辐条的聚集。
10 摹:
学习。
11 司南:
指南。
12 道:
指道路。
赞曰:
才性异区, 文辞繁诡 1。
辞为肤根 2, 志实骨髓 3。
雅丽黼黻 4, 淫巧朱紫 5。
习亦凝真 6, 功沿渐靡 7。
〔注释〕
1 辞:
王利器校作“体” , “体” 指风格。
2 根:
范文澜注, 当作“叶” 。
“肤” 与“叶” 都是指次要的事物。
3 骨髓:
这里指主要的事物, 和《风骨》 篇所说的“骨” 不同。
4 黼黻(fǔfú 斧扶)
:
古代礼服上绣的花纹。
5 淫:
过分。
朱紫:
指杂色乱正色。
古代以“朱” 为正色, “紫” 为杂色。
《论语· 阳货》 :
“恶紫之夺朱也。
” 刘勰在这里即用此意。
《文心雕龙》 全书五次用到“朱紫” 二字, 《正纬》 篇中的“朱紫乱矣” 。
“朱紫腾沸” , 和这里的用意正同。
6 真:
指作者的才和气。
7 渐(jiān 尖)
靡:
《汉书·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赞》 :
“臣下渐靡使然。
” 王先谦补注:
“王念孙曰:
《枚乘传》 亦云:
‘渐靡使之然也。
’ 案渐读渐渍之渐, 靡与摩同。《学记》 :
‘相观而善谓之摩。
’ 郑注:
‘摩, 相切磋也。
’ 《荀子· 性恶》 篇:
‘择良友而友之, 得贤师而事之, 身日进于仁义, 而不自知也者, 靡使然也。
’ 靡即摩字。
《庄子· 马蹄》 篇:
‘马喜, 则交颈相靡。
’ 李颐曰:
‘靡, 摩也。
’ 靡字古读若摩, 故与摩通。
说见《唐
人的感情如果激动了, 就形成为语言, 道理如果要表达, 便体现为文章。
这是把隐藏在心中的情和理发表为明显的语言文字, 表里应该是一致的。
不过人的才华有平凡和杰出之分, 气质有刚强和柔弱之别, 学识有浅薄及湛深之异, 习惯有雅正跟邪僻之差。
这些都是由人的情性所决定, 并受后天的熏陶而成; 这就造成创作领域内千变万化, 奇谲如天上流云, 诡秘似海上波涛。
那么, 在写作上, 文辞和道理的平凡或杰出, 总是同作者的才华相一致的; 作品的教育作用和趣味的刚健或柔弱, 难道会和作者的气质有差别? 所述事情和意义的浅显或湛深, 也不会和作者的学识相反; 所形成的风格的雅正或邪僻, 很少和作者的习惯不同。
各人按照自己本性来写作, 作品的风格就像人的面貌一样彼此互异。
归根到底, 不外八种风格:
第一种是“典雅” , 第二种是“远奥” , 第三种是“精约” , 第四种是“显附” , 第五种是“繁缛” , 第六种是“壮丽” , 第七种是“新奇” , 第八种是“轻靡” 。
所谓“典雅” , 就是向经书学习, 与儒家走相同的路的。
所谓“远奥” , 就是文采比较含蓄而有法度, 说理以道家学说为主的。
所谓“精约” , 就是字句简练, 分析精细的。
所谓“显附” , 就是文辞质直, 意义明畅, 符合事物, 使人满意的。
所谓“繁缛” ,就是比喻广博, 文采丰富, 善于铺陈, 光华四溢的。
所谓“壮丽” , 就是议论高超, 文采不凡的。
所谓“...
刘红利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专业:
文艺学指导教师:
胡家祥20100501论
文论
文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
要
刘勰的《文心雕龙》 是我国历史上一部体大虑周的古典文论著作,用现代观点来看其理论体系, 涉及文学的本质论、 创作论、 作品论、鉴赏论和发展论, 文学风格学的研究跨越创作论与作品论, 主要见于其中的《体性》 篇。
该文对于文学风格的形成、 分类以及对一些文学家风格的评论等等, 对于当代艺术风格学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提高我们的艺术鉴赏力,
培养纯正的审美趣味也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代的文学风格论是从作家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肇自曹丕的《典论・论文》, 中经陆机、 沈约等人, 而到刘勰《文心雕龙》则实现质的飞跃, 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理论系统。
曹丕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之一, 他的“文气说” 涉及风格学研究, 为刘勰所继承和发展。
曹丕认为文章风格的形成, 主要取决与作家的气质和才性, 刘勰所提出的“才、 气、 学、 习” 说, 很大程度上是这一观点的延伸。
陆机在《文赋》 中称“诗缘情而绮靡, 赋体物而浏亮” 以及铭之“温润” 、 箴之“清壮” 等也是风格的品味, 这些观点同样被刘勰所吸收和创造性的发挥。
《体性》 篇中的“体” 是指文章的体貌, “性” 是指作家的个性特征, 二者对举是指文章风格与作家个性之间的关系。
文学风格的构成是作者创作个性的鲜明体现, 一个作家能否在其作品中表现出独特的个性, 形成相对稳定的艺术风格, 是衡量其创作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刘勰认为, 作家创作个性的形成, 不外乎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先天的禀赋——才与气, 二是后天的陶染——学与习, 大致可理解为作家所具备的才能、 气质、 学识、 习染四要素。
四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它们互相关联, 相得益彰。
诸因素的协调和整合, 形成一种文学作品的风格。
作品风格千姿百态, 需要进行分类才便于把握。
《体性》 篇在对作家的评论中潜在地涉及了时代风格和地域风格, 自汉至晋, 时代不同, 地域有别, 时空的差异影响到作家作品的风格的差异。
在显见的层面上, 刘勰将文章分为“八体” , 它们又可分为四组, 即典雅与论
文论
文
刘勰的文学风格论试析------《文心雕龙・体性》 篇解读
II新奇, 远奥与显附, 繁缛与精约, 壮丽与轻靡。
笔者认为, 八体其实可以更简约地归纳为审美学意义上的优美, 壮美, 弱美三种形态, 这三种形态其实代表了三种风格, 其中“典雅” 、 “显附” 、 “精约”大致属于优美形态, “远奥” 、 “壮丽” 基本属于壮美, 而“轻靡”和“繁缛” 则和弱美比较接近, “新奇” 可以为壮美与优美所共有。
《体性》 篇既有理论方面的阐释, 又能联系实际, 对历史上一些作家的风格都予以具体的评论。
这些评论没有以“八体” 来限制, 但与之密切相关。
刘勰坚持认为, 作品风格是与作家的情性相贯通的。作品风格体现了作家的性格气质, 而作家的情性又深藏在作品的特定风貌之中。
作家情性的外在表现为气与韵两种要素, 刘勰对于评论贾谊、 扬雄等作家的风格“俊发” 、 “沉寂” 等体现了风格“肇自血气”的要旨。
通过对诸作家的评论, 《体性》 篇实现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关键词:
风格, 才, 气, 学, 习, 气韵 论
文论
文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Abstract
Liu Xie"s "Wen Xin Diao Long" is the history of our country a week of large and consider the classical works of literary theory, with a modern point of view of its theoretical system, involving the nature of literary theory, writing theory, works of, appreciation of and development of , University of literary styles and works across the creation of theory, mainly seen in one of the "body" of articles. In this paper, the formation of literary style, classification and the comments of some literary style, etc.,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art style of learn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nd to improve our appreciation of art, culture and pure aesthetic taste has an important role .
Style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from the writers on the basis of developed, Zhao from the Pi"s "Code • On paper," in upon Lu, Shen and others, and to Liu Xie, "Wen Xin Diao Long" is to achieve quality leap and build a relatively complete theoretical system. Jian Cao Pi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 of literature, his "Vigour" style of research involved, as Liu Xie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Pi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e article style, mainly depends on the temperament and talents of writers, Liu Xie"s view that "only, gas, science, learning," said a large extent an extension of this view. Lu Ji, "Wen Fu" said, "Lyric Poetry Profusion, Fu style thing and visit the light" and Ming the "Warm" Proverbs of "Qing Zhuang," and so is style, taste, view the same by Liu Xie absorbed and creative play.
"Style" article in the "body" means the articles of physical appearance, "sex" refers to features of writer"s personality, both on the move is the writing styl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 writers. Literary style of composition is a clear expression of creative personality, a writer able to demonstrate in his works unique personality, the artistic 论
文论
文
刘勰的文学风格论试析------《文心雕龙・体性》 篇解读
IVstyle of the formation of relatively stable, is a measure of the maturity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ir creative mark. He believes that the formation of Writers personality, no more than two factors, one innate endowment - only with air, the second is acquired Tao dye - learning and learning, broadly understood as writers have the talent , temperament, knowledge, picking up the four elements. The four is an indivisible whole, they are interrelated each other. Coordin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various factors, develop a literary style.
The style of the work is different, to be classified is easy to grasp. "Body" of articles in the author"s comments on potentially involved in the style and local style, from the Han to Jin, the times are different regions differently affect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fferences in work style between authors. In the visible level, the article of Liu Xie divided into "eight bodies," they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namely, elegant and new, far Austria and was attached to, and refined about harassment to the magnificent and extravagant light.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eight more bodies could have summed up the delicate sense of aesthetics and beautiful, magnificent, three forms of the weak United States, these three forms actually represent three types of style, where "elegant", "significant subsidiary", "fine about "general shape is beautiful," far Austria, "" magnificent "Basic is magnificent, and the" light extravagant "and" harassment to "is weak and close to the United States," novelty "can be shared by the magnificent and beautiful.
"Body" of articles, theoretical, but also with practice, on the history of the style of some writers to be specific comments. These comments do not "eight bodies," to limit, but closely related. Liu Xie insisted that work style is the situation with the writer through the Phase. Work style reflects the author"s temperament, while the writer"s love of it hidden in the works among the specific style. Writers love of the external appearance of two 论
文论
文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Velements for the gas and rhyme, for the comments of Liu Xie Yi, Yang Xiong and other writer"s style, "Chun Fat," "silence" and reflects the style of "Chao from the flesh" of the essence. Comments by various writers, "body" of papers to achieve a logical and historical unity.
Key
words: Style, talent and study, qiyun论
文论
文
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中南民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 在_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论
文论
文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导
言
歌德认为, 风格是艺术所能企及的最高境界。
正因为如此, 几乎没有一个艺术家不在追求属于自己的风格。
但是风格研究甚为困难, 因为它涉及的是“神”而不是“形”; 形体便于剖析, 风格则要求人们予以捕捉。
所以在文艺学中, 风格研究相对滞后。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 王元化先生就指出:“在我们的文艺理论领域内,
有关风格理论的研究,
迄今未取得多少成果。
”1尽管研究起来有诸多困难,但是我们没有理由回避。
好在我国有比较丰厚的风格学的遗产, 通过对它们的发掘或许有益于当代的风格研究。
中国古代的文学风格论是从作家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先秦西汉即有风格论的萌芽, 如扬雄的《法言》; 魏晋南北朝时期更出现“文的自觉”, 由曹丕的《典论・论文》 起始, 中经陆机、 葛洪、 沈约等人, 而到刘勰的《文心雕龙》 则实现比较大的飞跃, 建立起了自己比较完整统一的理论框架。《体性》 篇是中国文论史上第一篇系统的风格学专作。
“体” , 是指作品的体貌, 即风格;“性” 是指人的个性中先天的、 本源的原始的因素, 刘勰用以指代作家的创作个性。
在此之前, 探讨作家人格与作品风格的关系而形成的“文如其人” 说, 已被很多人论述, 而对刘勰关于文学作品风格的形成问题却没有太多深入的分析; 虽然曹丕与陆机等人也讲到了作家的不同风格, 但往往是把作家的风格与文体的风格交织在一起, 在总体的把握上, 仍显得浑融未明。
而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 则明确提出了作品风格的八种类型和三种风貌, 是值得我们好好琢磨和比较对照的。
本文主要研究刘勰的《体性》 篇, 拟逐一分析刘勰对艺术风格的构成, 艺术风格的分类及对艺术家风格的评论三方面。
刘勰认为“性“对形成艺术风格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把“性” 分为才,气, 学, 习四个因素, 并归纳出才, 气是先天禀赋, 学, 习是后天工夫; 前两者基本为定数, 不可以人力为之, 后两者则是变数, 有一定的自由和空间。
而艺术风格的形成又并非四者的简单相加, 其内在联系和相互关联则是有待挖掘的。
刘勰从类型学的角度考虑文学作品的风格, 将千差万别的表现形态归为八种类型并进一步把它们分为四组, 即典雅与新奇, 远奥与显附, 繁缛与精约, 壮丽与轻靡, 认为这四组八体囊括了文章在风格上的所有差异, 而这诸种元素之间渗透, 错综的可能性是无穷无尽的。
胡家祥教授在他的《审美学》 一书中曾对审美对象的形态进行过详细的划分, 他把审美形态划分为优美, 壮美和弱美, 这里我想从审美学所概括的优美, 壮美, 弱美三种形态来与八体进行对照和比较, 比如
1王元化译:
《 文学风格论》 ,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4 年, 第 164 页。
论
文论
文
刘勰的文学风格论试析------《文心雕龙・体性》 篇解读
2说典雅就属于优美形态, 而轻靡则和弱美比较接近, 这种比较进而可以让我...
刘红利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专业:
文艺学指导教师:
胡家祥20100501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
要
刘勰的《文心雕龙》 是我国历史上一部体大虑周的古典文论著作,用现代观点来看其理论体系, 涉及文学的本质论、 创作论、 作品论、鉴赏论和发展论, 文学风格学的研究跨越创作论与作品论, 主要见于其中的《体性》 篇。
该文对于文学风格的形成、 分类以及对一些文学家风格的评论等等, 对于当代艺术风格学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提高我们的艺术鉴赏力,
培养纯正的审美趣味也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代的文学风格论是从作家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肇自曹丕的《典论・论文》, 中经陆机、 沈约等人, 而到刘勰《文心雕龙》则实现质的飞跃, 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理论系统。
曹丕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之一, 他的“文气说” 涉及风格学研究, 为刘勰所继承和发展。
曹丕认为文章风格的形成, 主要取决与作家的气质和才性, 刘勰所提出的“才、 气、 学、 习” 说, 很大程度上是这一观点的延伸。
陆机在《文赋》 中称“诗缘情而绮靡, 赋体物而浏亮” 以及铭之“温润” 、 箴之“清壮” 等也是风格的品味, 这些观点同样被刘勰所吸收和创造性的发挥。
《体性》 篇中的“体” 是指文章的体貌, “性” 是指作家的个性特征, 二者对举是指文章风格与作家个性之间的关系。
文学风格的构成是作者创作个性的鲜明体现, 一个作家能否在其作品中表现出独特的个性, 形成相对稳定的艺术风格, 是衡量其创作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刘勰认为, 作家创作个性的形成, 不外乎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先天的禀赋——才与气, 二是后天的陶染——学与习, 大致可理解为作家所具备的才能、 气质、 学识、 习染四要素。
四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它们互相关联, 相得益彰。
诸因素的协调和整合, 形成一种文学作品的风格。
作品风格千姿百态, 需要进行分类才便于把握。
《体性》 篇在对作家的评论中潜在地涉及了时代风格和地域风格, 自汉至晋, 时代不同, 地域有别, 时空的差异影响到作家作品的风格的差异。
在显见的层面上, 刘勰将文章分为“八体” , 它们又可分为四组, 即典雅与
刘勰的文学风格论试析------《文心雕龙・体性》 篇解读
II新奇, 远奥与显附, 繁缛与精约, 壮丽与轻靡。
笔者认为, 八体其实可以更简约地归纳为审美学意义上的优美, 壮美, 弱美三种形态, 这三种形态其实代表了三种风格, 其中“典雅” 、 “显附” 、 “精约”大致属于优美形态, “远奥” 、 “壮丽” 基本属于壮美, 而“轻靡”和“繁缛” 则和弱美比较接近, “新奇” 可以为壮美与优美所共有。
《体性》 篇既有理论方面的阐释, 又能联系实际, 对历史上一些作家的风格都予以具体的评论。
这些评论没有以“八体” 来限制, 但与之密切相关。
刘勰坚持认为, 作品风格是与作家的情性相贯通的。作品风格体现了作家的性格气质, 而作家的情性又深藏在作品的特定风貌之中。
作家情性的外在表现为气与韵两种要素, 刘勰对于评论贾谊、 扬雄等作家的风格“俊发” 、 “沉寂” 等体现了风格“肇自血气”的要旨。
通过对诸作家的评论, 《体性》 篇实现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关键词:
风格, 才, 气, 学, 习, 气韵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Abstract
Liu Xie"s "Wen Xin Diao Long" is the history of our country a week of large and consider the classical works of literary theory, with a modern point of view of its theoretical system, involving the nature of literary theory, writing theory, works of, appreciation of and development of , University of literary styles and works across the creation of theory, mainly seen in one of the "body" of articles. In this paper, the formation of literary style, classification and the comments of some literary style, etc.,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art style of learn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nd to improve our appreciation of art, culture and pure aesthetic taste has an important role .
Style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from the writers on the basis of developed, Zhao from the Pi"s "Code • On paper," in upon Lu, Shen and others, and to Liu Xie, "Wen Xin Diao Long" is to achieve quality leap and build a relatively complete theoretical system. Jian Cao Pi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 of literature, his "Vigour" style of research involved, as Liu Xie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Pi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e article style, mainly depends on the temperament and talents of writers, Liu Xie"s view that "only, gas, science, learning," said a large extent an extension of this view. Lu Ji, "Wen Fu" said, "Lyric Poetry Profusion, Fu style thing and visit the light" and Ming the "Warm" Proverbs of "Qing Zhuang," and so is style, taste, view the same by Liu Xie absorbed and creative play.
"Style" article in the "body" means the articles of physical appearance, "sex" refers to features of writer"s personality, both on the move is the writing styl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 writers. Literary style of composition is a clear expression of creative personality, a writer able to demonstrate in his works unique personality, the artistic
刘勰的文学风格论试析------《文心雕龙・体性》 篇解读
IVstyle of the formation of relatively stable, is a measure of the maturity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ir creative mark. He believes that the formation of Writers personality, no more than two factors, one innate endowment - only with air, the second is acquired Tao dye - learning and learning, broadly understood as writers have the talent , temperament, knowledge, picking up the four elements. The four is an indivisible whole, they are interrelated each other. Coordin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various factors, develop a literary style.
The style of the work is different, to be classified is easy to grasp. "Body" of articles in the author"s comments on potentially involved in the style and local style, from the Han to Jin, the times are different regions differently affect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fferences in work style between authors. In the visible level, the article of Liu Xie divided into "eight bodies," they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namely, elegant and new, far Austria and was attached to, and refined about harassment to the magnificent and extravagant light.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eight more bodies could have summed up the delicate sense of aesthetics and beautiful, magnificent, three forms of the weak United States, these three forms actually represent three types of style, where "elegant", "significant subsidiary", "fine about "general shape is beautiful," far Austria, "" magnificent "Basic is magnificent, and the" light extravagant "and" harassment to "is weak and close to the United States," novelty "can be shared by the magnificent and beautiful.
"Body" of articles, theoretical, but also with practice, on the history of the style of some writers to be specific comments. These comments do not "eight bodies," to limit, but closely related. Liu Xie insisted that work style is the situation with the writer through the Phase. Work style reflects the author"s temperament, while the writer"s love of it hidden in the works among the specific style. Writers love of the external appearance of two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Velements for the gas and rhyme, for the comments of Liu Xie Yi, Yang Xiong and other writer"s style, "Chun Fat," "silence" and reflects the style of "Chao from the flesh" of the essence. Comments by various writers, "body" of papers to achieve a logical and historical unity.
Key
words: Style, talent and study, qiyun
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中南民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 在_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导
言
歌德认为, 风格是艺术所能企及的最高境界。
正因为如此, 几乎没有一个艺术家不在追求属于自己的风格。
但是风格研究甚为困难, 因为它涉及的是“神”而不是“形”; 形体便于剖析, 风格则要求人们予以捕捉。
所以在文艺学中, 风格研究相对滞后。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 王元化先生就指出:“在我们的文艺理论领域内,
有关风格理论的研究,
迄今未取得多少成果。
”1尽管研究起来有诸多困难,但是我们没有理由回避。
好在我国有比较丰厚的风格学的遗产, 通过对它们的发掘或许有益于当代的风格研究。
中国古代的文学风格论是从作家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先秦西汉即有风格论的萌芽, 如扬雄的《法言》; 魏晋南北朝时期更出现“文的自觉”, 由曹丕的《典论・论文》 起始, 中经陆机、 葛洪、 沈约等人, 而到刘勰的《文心雕龙》 则实现比较大的飞跃, 建立起了自己比较完整统一的理论框架。《体性》 篇是中国文论史上第一篇系统的风格学专作。
“体” , 是指作品的体貌, 即风格;“性” 是指人的个性中先天的、 本源的原始的因素, 刘勰用以指代作家的创作个性。
在此之前, 探讨作家人格与作品风格的关系而形成的“文如其人” 说, 已被很多人论述, 而对刘勰关于文学作品风格的形成问题却没有太多深入的分析; 虽然曹丕与陆机等人也讲到了作家的不同风格, 但往往是把作家的风格与文体的风格交织在一起, 在总体的把握上, 仍显得浑融未明。
而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 则明确提出了作品风格的八种类型和三种风貌, 是值得我们好好琢磨和比较对照的。
本文主要研究刘勰的《体性》 篇, 拟逐一分析刘勰对艺术风格的构成, 艺术风格的分类及对艺术家风格的评论三方面。
刘勰认为“性“对形成艺术风格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把“性” 分为才,气, 学, 习四个因素, 并归纳出才, 气是先天禀赋, 学, 习是后天工夫; 前两者基本为定数, 不可以人力为之, 后两者则是变数, 有一定的自由和空间。
而艺术风格的形成又并非四者的简单相加, 其内在联系和相互关联则是有待挖掘的。
刘勰从类型学的角度考虑文学作品的风格, 将千差万别的表现形态归为八种类型并进一步把它们分为四组, 即典雅与新奇, 远奥与显附, 繁缛与精约, 壮丽与轻靡, 认为这四组八体囊括了文章在风格上的所有差异, 而这诸种元素之间渗透, 错综的可能性是无穷无尽的。
胡家祥教授在他的《审美学》 一书中曾对审美对象的形态进行过详细的划分, 他把审美形态划分为优美, 壮美和弱美, 这里我想从审美学所概括的优美, 壮美, 弱美三种形态来与八体进行对照和比较, 比如
1王元化译:
《 文学风格论》 ,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4 年, 第 164 页。
刘勰的文学风格论试析------《文心雕龙・体性》 篇解读
2说典雅就属于优美形态, 而轻靡则和弱美比较接近, 这种比较进而可以让我们发现艺术风格的分类可以更简约、 更具概括性, 且更为合乎逻辑。
刘勰在继承前人曹丕, 陆机等名家论述艺术风格的基础上, 创造性的形成了自己有关风格学的独特理论。
在评价艺术家风格时刘勰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虽然他并没有用...
、在《体性》篇中,,以证明作家的他说故文洁而体清,子云沉寂故 趣 昭 而 事“情性”。:,长故,,,·,平子淹故颖出,仲宣躁锐故言壮而情骇,叔夜隽侠故 锋 发 而 韵,,嗣故,,,,,。“然才有庸隽”六句来看,所谓“情”,“才”、“气”,所谓我认 为 这 里 的“陶染”,指“学”、“习”。,“情性”“学”、“习”,它们 与“情性”。以上论述的实质上是“才”、“气”、“学”、“习”与。“才”、“气”,“学”、“习”。“才王的气质才性是全面多了”、“气”、“学”、“习”。较之曹、陆机把作家风格形成的原因归之 于作家,论述也比较深刻。。
上面列举了贾谊刘规对他们的确的概括格形成的原因归结为才响是 不够的种因素决定的阶级立场都有关系的政治经济生活由于历史和阶 级的局限性还不可能达到这 样的高度布封说样的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种风格刘摇归纳为八种精约显附还对这八种风格作了解释典雅者远奥者约 者核字省句、司马相如等十二个作家和作品风格都作 了准但应 该看到刘规仅仅把作 品风气我们知道就 主 观因素而言世界观艺术修养和才能就客观因素言民族传统等都有关系,“情性”。,、、学、习 的影,。,风格的形成是多与作家的,,、、、个性,,和一定历史时期、,。,刘姆的认识 当然。:“风格即人。”人是多种多千差万别的各即典雅新奇和轻靡,。,,、远奥、‘、、繁褥、壮丽、。他:,熔 式经浩,方轨儒门者也,,馥采典文,经理玄 宗者 也;剖析毫厘者也切理 厌 心 者 也炜烨枝派 者也!卓烁异采者也,危侧 趣诡者也;缥缈附俗者也从刘锡的解释看典雅与新奇是对说的远奥与显 附是对与精约是对说的且典雅与新 奇附繁褥与精约壮丽与清靡对次 序井然颇有系统中刘 拇首肯的 当然是和他的原道征圣精,,;显附繁褥者,辞直义 畅,;者高论宏裁古竞今弱植,博喻酿采,壮丽者,,新奇者轻靡者,摈,,浮文,。,“体式”,“事义”说 的;繁褥“辞理”说 的;壮丽 与轻 靡是对远 奥 与显皆相反而相在这 八 种 风 格等风格宗经的 思想有关系“风趣”。,,,,,,。,“典雅”,这、、。对于辞分不开 的“新奇这和他反对形式主义文风的 文学主张是”和“轻靡”两种风格,他颇有微,。刘姆所提出的八种风格作家作品概括出来的循,是根据大量 的。在形成风 格 理 论 之,他又运用这一理论分析、评价作家作品。例如逸群环奥义要,《诏 策》篇说:“潘筋《九锡》,典雅。”《诸子》篇说又说:“《鬼谷》吵吵,每。”:“辞约而精,《尹文》得其。”《章表》篇说:“《儒行》缉 说 以 繁辞。”《杂文》篇说这 些评论对我们深入地理解作品是有帮助的刘舞分风格为八种的风格因此他在评论作家作品的具体风格时并不 拘守这八种 风格例如朗丽 以哀思林卒,:“陈思《七 启》取美于宏壮色。”,指 出了作品 的 总 的 特,。,当然不能 包括所 有。,,,而常有变化。,《辨 骚》篇说:“《离骚》、《九章》,。”《设赋》篇说:“相如《上一票类么成艳《七发》。
一丝 《杂文》篇说“独拔而伟丽褥丽而轻清二枚乘。”《哀吊》篇说这都不是而是从作品的有 的作品而是比较 错 综 复 杂:“称衡之 吊平子,。”以他归结的八种 风格去 硬套实际出发指出它们的 风格特征的风格并不是单一的如枚乘的《七发》称衡的《吊张衡文》刘锡皆加以如实的评论事求是的精神是值得 称许的前面讲到关于 风格形成的原因归之于才气学两方面 的 因素但是因素的他说新梓染丝功在初化移刘舞重视初化这 是对的果一开始巍路子不 正来的发展是极为不利 的,,。,的,,既“独 拔”又“伟丽”。,既“褥丽”又“轻清”。。这种实。,,刘鳃、、、习,即包含先天和 后天。,他是强调 后天方面 的学 慎始 习。:“夫 才有天资,,,;器成 采 定,难 可 翻认为。”“学慎始 习一个初学 写作的人,或误入歧途”,“功 在”,。,女 口,对他将。“故宜 摹体以 定应该学习各种风格以 养习成习惯前进,因性以练才根据自己的性格以锻炼才 能才是正确的途径。”,,循此,。风格和作品体裁的关系是十分密切 的不同体裁的作品往往具有不同的风格。。这是
因为不同体裁的作品对其内容和形式都有自例如体裁曹王指出铭诛的内容要求真实绵而佳枪铭博约而温润铭 的风格特点刘舞指出审器贵乎盛德于官铭兼褒赞故体贵弘润,辨其擒文也必简而深是的特 点他 又 指 出也累其德行族之不朽也为制盖选言录行传体而颂文终论其人也暖乎若可规;焉如可伤此其旨也点刘舞所论比较全面称加以解释然后简明扼要地 指出 它们在内容和形式 上的要求以上曹王等人的论述在详略角度上 或有所不 同个共同 的特点即都指出了铭裁所具 有的风格特点己独特 的要求。“铭”、“诛”这两种这 是 说,:“铭诛 尚 实”。、。陆机指出这是规定诛:“诛缠。。”、。:“铭者,名也,观器必 也正名,。”“夫蔑诵,铭题于 器,名目虽异,而警戒实同其 取 事 也 必核以此其要也。⋯ ⋯,,,。, ,这“铭”。:“诛者,累。,。⋯ ⋯详夫诛之荣始而哀道其哀也这是他先对铭,,,。,,佳。。”“诛”的特。,、诛的名·,。,、,但是他们有一诛这两种体,、。《文心雕龙》上半部二十五篇篇是阐 明其 基本思想的而外是论述文体的刘魏论文体的文章皆有四项这就是义选 文 以定篇一项格特点例如他论述说有数追于无形百虑之签蹄万事之权衡也通辞 忌枝碎必使 心 与理 合隙,辞共心 密这 里刘怒 简要地提 出对求他认为撰写非这就要求文 章的思想内容圆满而顺 当文 辞切 忌支离破碎想要一 致文章的 语言和作者 的思想要一样,除前五,其他二十篇都,。其内容释名以章其中,“原始 以表末敷 理 以 举 统多论及各种体裁的风这一文章体裁所以辨正然 否迹坚求通故 其 义 贵 圆,,,。”“敷理 以举统”,。,“论”:“原夫论之为体,,穷于.,,,、钩深取极,乃,。,,,弥缝莫见其,敌人不知所乘,斯其要也。”,“论”的 写 作 要。“论”的 目的是为了辨明是,,。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的 严密,这样论敌就 无 隙可 寻这里概括的也是到形式的 总的特点关于 创作和评论的经验点作了简明的概 括不陆机等人更为具体,无机可乘了。“论刘鳃认真地总结了前人对各种 文 体 的 特这 些 概 括确切这是文体风”这一体裁从内容。,,。,较之曹、、。格论的新发犀《定势》篇是论述文章体裁与风格关系的专篇论文所谓风格文体风格是怎样 形 成 的 呢? 刘舞指出文变殊术体即体成势也势者机发矢直涧曲湍 回。。“势”即体势,亦即文体。:“夫情致异 区,,莫不因情立,。,乘利而为制也自然之趣也。如,,。”体裁是根据内容确定的形成一定的体势箭必 然是直 的流一定湍急,随着体裁的确定即风格,自然,。这好 象 弓弩发,,又如山中涧水曲折文章的体裁不同,则水其风、迁回。,格就不 同。在《定势》篇中上半部中记述 的各体文章的风格加 以归纳他说章表奏赋颂歌诗檄书移则楷式于 明断,序注则 师范于核要,诛则体制于弘 深,事于巧艳这一段话实际 上是对文体论各篇关于风格问题论述的一个简要概括几种文体的共同的风格特点奏议都具有具有风格的体裁点例如章的特点是典漠;使要而非略明而不浅点是情伪屡迁清文以驰其丽,刘怒又对《文心雕龙》,:、、、议则羽仪乎清丽,,则准的乎典雅;、、、,符论碑则从、、、,史铭、、、,哉、、、,连诛、七辞,。。这里指 出 的 是 某如的风格仍具有 自己的特,:章而这些同、表、、,“典雅”。“典雅”,。,:“章式炳责,志在,。”。表 的特必雅义以扇奏 的特 点 是辨 析疏通为首必枢纽经典:“表体多包,,其 风,。”一:“固 以明允笃诚为本议的特点是,。”:“其大体所资,,63
采 故 实 于 前代字不妄舒 其藻约以正辞事以明核为美这些体裁的特点,观通变于 当今;理不谬摇其枝,。⋯ ⋯然 后标以显义不以繁缉为巧,,,文 以辨洁为能,,不 以深隐为奇,此纲领之大要都是内容 决定的也。”,。《定势》篇中引曹植的话说所务各异作者众多文 章的 风格绚 烂多姿约而言之风 格实只有阴刚阳柔二类:“所习不同而异,。”文章的风格因作者和体裁而文章的体裁分类亦繁层出不穷,,,因此是,,。但,,。《熔裁》篇说的家的气质有刚有柔之任势趣 刚柔“刚柔以立 本”,指的是作。《定势》篇说的“然 文,势有刚柔宁或改其气但刘鳃所论语焉不详在《复鲁絮非书两种不 同风格之 美作了颇为具体述可补刘鳃论述之不足追根溯 源是从刘舞的风格论来的,”《体性》篇说的才是指 的 文 章 风清代古文家姚兼对文 章的 阳刚阴柔“风,”,格。。》一文中,、生动的论姚薰之论,。当然,,。《定势》篇还谈到奇是两种不同 的文 章体势的表现手法巧的情况张巧而失去雅 正只有用雅正来驾驭奇巧良倾 向、正 问题。奇、正,有时 也指两种不同。针 对“自近 代 辞 人刘 舰反对是 完全正确的是 当时文坛上的不良倾 向才可 以纠正这种不《辨骚》篇提出对待屈原作品 的正,率好 诡”,“逐奇而失正”,主“执正 以驭奇”,。追逐奇,,,。确态度是其实:“酌奇而不失其真其精神与这里所论述 的颇为相近,玩华而不坠。”。《知音》篇中的是看奇“六观”之一“观奇正”,、正两种体势结合得如何? 于此可见不仅是刘舞所主张 的创作原则且也是文学批评的 方法之一理论和 批评中是相 当重要 的并 总群势;以俱通刚柔 虽殊 于 必随 时而适用两种体势虽然 相反是可 以融会贯通的柔两种体势虽然不同’“奇正”,而,在刘鳃 的文学。《定势》篇说:“然渊乎文者,奇正 虽反,必兼解奇;”。、正,,刚、,也是随时可结 合运 用的。这是刘姆对奇正刘舞在论述作品 风格和体裁 关系 的 时特别提出了奇正刚柔问题所以略加论列是因为它对 我们全 面地理 解刘 舞的风格论是 必要的、刚柔的总的认识。候,、。我们这 里,。作品的风格不仅与作家的关系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风格的源泉文学风格是千差万别采的但是它总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生活它不能不为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所制约因此格都具有他所处时 代的特点、体裁有着密切,而且与时代也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也是文学丰富多。,,,,即一 定的历史。,每个时 代作家作品 的风。《时序》篇开门见 山地 指出: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古今情理德盛化钧郊 童 含政阜民暇歌于 列 臣,如可言乎! 昔在陶唐吐歌有虞继作于元 后,,野老“何 力”之 谈,“不识”之。,,“薰风尽 其 美”诗,“烂云”。者,何乃心乐而声泰也成汤圣敬逮姬 文之盛德。至大禹敷土,、九序 咏功,,“倚软”作颂。,《周南》勤而不 怨,大王 之化淳而《板》,《那风》乐 而不淫。幽厉昏、《荡》怒,平王微而与世 推移《黍 离》哀上。故知歌谣文理而波震 于下者时代是不断前进 的化的因此前进和 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而发展 变化尧时代由于 帝尧恩 德隆盛,,风 动于,。,社 会生活是不断发展变文学创 作也不能不 随着 时代 的。,。唐所,,教化普 及,以产生了《击壤歌》代由于政治清明风诗》、《康街谣》百姓安闲这。虞 舜时,,,产生了《南、《卿云歌》。.些作品 都 表 现 出到 了周 厉王“心乐而声泰王时代《荡》等诗篇”的特色。、周幽,由于厉 王、幽王昏庸,产生了王 室衰落《板》、。周平王 时代,,出
现了《黍离》等诗篇怒或流露 出悲哀的...
2 刘勰(465?──523?),字彦和,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永嘉之乱后其祖先移居京口(今江苏镇江),遂为南朝世家。刘勰的身世,据《梁书》、《南史》和其它一些文献的记载可简单勾勒出来。其祖灵真,是宋司空刘秀之的弟弟,父刘尚,做过越骑校尉的小官。
一、刘勰生平和思想
3 梁天监元年(502)左右,刘勰得到了“奉朝请”的官号,次年任临川王萧宏记室,天监八年迁车骑仓曹参军;天监九年左右,出为太末(今浙江龙游)令,政有清绩,天监十一年,改任仁威南康王萧伟记室,兼太子萧统的东宫通事舍人,“ 昭明太子好文学,深爱接之”(《梁书·刘勰传》),天监十八年,迁升步兵校尉,兼舍人如故,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奉萧衍之命,“ 与慧震沙门于定林寺撰经”。普通三年,弃官为僧,改名慧地,次年,卒 。
4 刘勰《灭惑论》中所言:“ 是以一音演法,殊译共解;一乘敷教,异经同归。经典由权,故孔、释教殊而道契;解同由妙,故梵、汉语隔而化通。但感有精粗,故教分道俗;地有东西,故国限南北。其弥纶神化,陶铸群生,无异也。”也就是说,各教在最高目的──“弥纶神化,陶铸群生”上是一致的,所异的是途径不一。
5 刘勰的思想,立足于 “缘法”说,从写《文心雕龙》始,至晚年出家为止,是他因梦孔子之缘而以儒家面孔出现在社会舞台上的时候。这期间,他作《文心雕龙》多依儒家经典,绝少佛教思想的流露。即使在文学上,也力避佛语。《文心雕龙》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当可无疑。
6 只有这样,才能理解他虽以儒者入世而终身不娶、晚年又回归佛门的似乎矛盾的态度。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对《文心雕龙》缜密的论述方法和严密的逻辑体系感到惊异,因为这正是方法论上对佛教因明学的借鉴。至于有论者言刘勰因郁郁不得志而出家,又因此而不久于人世,这是不足为信的主观臆断。
7 东则有刘彦和之 《 文心 》 ,西则有亚里斯多德之 《 诗学 》 ,解析神质,苞举洪纤,开源发流,为世楷式。
—— 鲁迅 《 诗论题记 》
8 又如日本学冠东西的著名学者兴膳宏先生也说:
《 文心雕龙 》 规模宏大,体制详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了不起的杰作。在西欧早期的古典文艺理论中,如亚里斯多德的文艺理论,就没有 《 龙 》 著那样的系统性。
——兴膳宏《文心雕龙在日本》
9 二、 《 文心雕龙 》 构成
书名 写作动机 总体结构
10
1. 书名
《 序志 》
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齐人)
《 琴心 》 、王孙 《 巧心 》( 《 汉书· 艺文 志 》《 王孙子 》 ,一名 《 巧心 》 ),心哉美矣,故用之焉。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岂取驺奭之羣言雕龙也。
11 2 、写作动机
立言不朽 对自己立言能力的自信
12 立言 注经 论文 现状 以经典为依据论文 前人论文 马郑诸贤,弘之已精,未足成家。
文章之用:经典枝条。
去圣久远,文体解散(散乱)。辞人爱奇,言贵浮诡,饰羽尚画,文绣鞶(大带)帨(佩巾),离本弥甚,将遂讹滥(讹谬泛滥)。
《 典论论文 》“ 密而不周 ” (细密而不全面), 《 文赋 》“ 巧而碎乱 ” (论文巧妙,但琐碎而乏条贯),还论及其它一些著作,总之都是 “ 各照隅隙,鲜观衢路 ” 。
13 3.总体结构 《 文心雕龙 》 全书由 50 篇论文组成,共约 37000 字。根据作者刘勰在最后一篇 《 序志 》 中的介绍,以及我们披卷可见的实际情况,这部著作确实有着严密的内在理论体系。
14 1 )、前五篇 《 原道 》 、《 征圣 》 、 《 宗经 》 、 《 正纬 》 、 《 辨骚 》 ,是全书的总论,即刘勰自己所说的“ 文之枢纽(关键)
” 。
15 “ 盖 《 文心 》 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
”
也就是说:文章要以 “ 道 ” 为本原,以圣人为师,以经书为宗法标准,以纬书为斟酌,以楚辞为发展变化。
16 2 )、从第6篇《明诗》到第 25 篇《书记》,是 20 篇文体分论,即刘勰自己所谓的“论文叙笔”; 刘勰在文体论二十篇中,指出了各种体裁的特色、写作方法及其源流,并举出若干作家、作品作一扼要评价。
17
3 )从第 26 篇 《 神思 》 ,到第 49 篇《 程器 》 ,是专论各种文学思想,包括创作论、风格论、鉴赏批评论、文学史论、作家论等等; 其中创作论自 《 神思 》 至 《 总术 》 十九篇,分论创作过程、作家风格、文质关系、写作技巧、文辞声律等问题。
批评论自 《 时序 》 至 《 程器 》 五篇,探讨不同时代的文风,品评作家的成就,并对批评方法作出专门探讨。
18 4 )、最后第 50 篇 《 序志 》 ,相当于全书的序言。介绍了 《 文心雕龙 》的命名、宗旨、体系等。
阐明此书的写作动机,介绍全书写作的原则和全书的主要内容,以及表明作者的写作态度。
19 三、 《 文心雕龙 》 的重要文论观点
《 文心雕龙 》 一书中阐述的文学理论非常丰富,理论难点也多。我们只能选取其中几个问题来讲解和学习。
20 1 、 “ 原道 ” 说
即文学的本质论 这是刘勰关于文学的根本性质的理论,集中体现在全书第一篇《原道》,特别是《原道》的开篇第一大段,精彩地论述了这个文学理论中的重大问题:
21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 ! 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
22 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
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彩,有心之器,其无文欤 !
23 这是一段思辩性很强、同时又极富于才情文采的论说。以这段话为主,刘勰的“原道”说穷根尽源地探索了文学乃至全部人文的深层本质,这就是,从终极意义上说,包括文学在内的所有人文,和天文、地文、以及宇宙万物之文一样,统统都是最深层的事物的本体大“道”之文,也就是“道”的具体表现形态。
24 注意“道”和“文”都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
广义的道:宇宙万物内在的普遍自然规律。——广义的文:宇宙万物的表现形式。
狭义的道:儒家的社会政治之道。——狭义的文:即“人文”,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文章。
关于这里所谓的“道”的内涵,非常复杂。
25 2 、 “ 神思 ”说
是《文心雕龙》 创作论之首篇。
26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 ? 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
27 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方其搦(nuò )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
28 何则 ? 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义在咫尺,而思隔山河:是以秉心养术,无务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
29 《 神思 》 篇列 《 文心雕龙 》 创作论之首,重点论述了:
① 艺术思维中的想像问题。
提出了 “ 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 所以构思的妙用,能使作者的主观精神与外界物像紧密结合,一起活动。
)的创作观。
② 志气和辞令在想像活动中的作用,即想像活动的动因和结果。
30 ③ 思维和语言的非对应关系。
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
? 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
刚提笔撰文,真是气势百倍,等到文章写成后,比预想的打个对折,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因为想像可以自由驰骋,容易想得出奇,语言却比较实在,不易见巧。
31 3 、“体性”说
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然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
感情激动了,就要形之于语言,道理叙述出来便会形成文章。这就是从隐蔽到明显、内外相符啊。不过,人的才干有平庸和杰出之分,气质有刚强和柔和之别,学识有浅薄与深刻的差异,习染有典雅和庸俗的不同。所有这些,都是为性情所熔铸,因陶冶习染而酿成。所以文学作品便象是云气和波涛那样变化多端,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风格。
32 故辞理庸俊,莫能翻其才,风趣刚柔,宁或改其气;事义浅深,未闻乖其学;体式雅郑,鲜有反其习;各师成心,其异如面。
因此,文辞和思理的平庸或杰出,不会背离作家的才华;风格、趣味的刚健、柔和,不能违背作家的气质;事理和义理的深浅,从未听说可以离开一个人的学识;体制的雅正和浮靡,也很少违反各自的习染。所有文章都一本作者的性情。作品风格的差异,就象作家不同的面目一样。
33 若总其归涂,则数穷八体:
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缛,门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
如果归纳才、气、学、习交互为用的结果,就可以全部包括在八种格式之中。第一是典雅,第二是远奥,第三是精约,第四是显附,第五是繁缛,第六是壮丽,第七是新奇,第八是轻靡。
34 典雅者,镕式经诰,方轨儒门者也。
远奥者,馥采典文,经理玄宗者也。
精约者,核 字省句,剖析毫厘者也。
显附者,辞直义畅,切理厌心者也。
繁缛者,博喻醲采,炜烨枝派者也。
典雅,就是取法古代经典,仿效儒家的作品。
远奥,就是文辞深奥而曲折,以玄学为归依的。
精约,就是语言简练,分析深入的。
显附,就是文辞直截了当,内容晓畅平易,切合事理,令人信服的。
繁缛,就是比喻众多,富有文采,光彩闪耀,错综复杂的。
35 壮丽者,高论宏裁,卓烁异采者也。
新奇者,摈古竞今,危侧趣诡者也。
轻靡者,浮文弱植,缥缈附俗者也。。
壮丽,就是议论高超,体制宏伟,有特异光辉的。
新奇,就是排斥异统,标新立异,破坏正确法则而流于怪诞的。
轻靡,就是语言浮华,内容浅薄,虚飘朦胧,沉溺于世俗不良文风的。
36 故雅与奇反,奥与显殊,繁与约舛,壮与轻乖,文辞根叶,苑囿其中矣。
因此,典雅与奇异相反,深奥与明朗有别,繁冗与简约相违,雄壮与轻浮背离。文章内容和形式的风格特点,就都包括在这里了。
37 若夫八体屡迁,功以学成,才力居中,肇自血气;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
至于作品中八种风格的种种变化,功效全靠学习而成。作家的才能是内在的,它来自作家天然的气质;气质充实情志,情志确定语言,所以文章的英辞华采,无不是作家情性的流露。
38 在《体性》篇中,刘勰涉及了文学作品的体裁风格与作家才能个性之间的关系。
① 文学作品的体与性之间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
感情激动了,就要形之于语言,道理叙述出来便会形成文章。这就是从隐蔽到明显、内外相符啊。
39 “体”有两层意思, 一是指体裁形式,如诗、赋、赞、颂等不同体裁; 二是指文学作品的风格特点。
“性”是指作家的才能和个性。
文学作品的体与性之间有必然的内在联系。
40 ② 作家个性形成有四个方面的因素,即才、气、学、习。
然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
人的才干有平庸和杰出之分,气质有刚强和柔和之别,学识有浅薄与深刻的差异,习染有典雅和庸俗的不同。所有这些,都是为性情所熔铸,因陶冶习染而酿成。所以文学作品便象是云气和波涛那样变化多端,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风格。
41 至于个性的形成;刘勰提出有四个方面的因素;才、气、学、习。才,才与气是先天的,才指作家才能;气,指作家的气质个性;学和习是后天的,学指作家的学识,习指作家的学习。刘勰实际上把后天的学和习放在先天的才和气之上。对先天禀赋和后天培养,刘勰能够兼顾而不偏废。这种认识比曹丕强调先天禀性的认识大大前进了一步。
42 ③ 文学作品风格的多样化,正是作家个性才能各不相同形成的必然结果。
故辞理庸俊,莫能翻其才,风趣刚柔,宁或改其气事义浅深,未闻乖其学;体式雅郑,鲜有反其习;各师成心,其异如面。
因此,文辞和思理的平庸或杰出,不会背离作家的才华;风格、趣味的刚健、柔和,不能违背作家的气质;事理和义理的深浅,从未听说可以离开一个人的学识;体制的雅正和浮靡,也很少违反各自的习染。所有文章都一本作者的性情。作品风格的差异,就象作家不同的面目一样。
43 文学作品风格的多样化,正是因为作家个性各有不同。反之,“文如其人”正是风格与人格的统一。
44 ④ 把纷繁复杂的文学风格归纳为八种基本类型,并两两相对。把对风格的研究推向深入。
刘勰把作家个性在创作中的不同表现归纳为八种基本风格,即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典雅取法儒家经书,远奥以道家学说为主体;精约指文句精炼;显附指语直义显;繁缛乃辞采丰富;壮丽是体宏论卓;新奇重弃古迎今;轻靡指柔弱浮华。八体之中,雅奇、奥显、繁约、壮轻,两两相对,又可以组合成许多类型的风格。
45 4 、“风骨”说
诗总六义,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沈吟铺辞,莫先于骨。
《诗经》 包含有六种体例,其中居首要地位的就是风。这是教育、感化的源泉,是诗人感情、气质的依据。悲伤怅恨,需要抒情,就一定得从风出发;思索沉呤,要用语言表达,就没有比骨更重要的了...
内容摘要:《文心雕龙?体性》就是研究作家情性与文章风格之间关系得专篇。刘勰在该篇中既指出体由性定,认为才、气、学、习就是风格形成得四个主观因素,又首创性地提出文章风格分类得“八体”理论,肯定典雅与远奥,贬抑新奇与轻靡。该篇不仅倡导了一种为情造文得创作观念,比较系统地揭示了文章风格得生成原理,而且对作家文风得整体把握与多样化发展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对后世风格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刘勰 体性 才气学习 八体
刘勰得《文心雕龙》就是我国古代一部卓越得文学理论专著,其中第二十七《体性》篇“就是我国最早论述风格问题得专著”[1],而得到诸多龙学前辈们得关注与研思。《体性》篇得“体”与“性”就是并列结构,“体”指文章体貌,即外在风格;“性”指作家内在情性、个性。因此,《体性》就是研究作家情性及其文章风格之间关系得专篇。
一
刘勰在篇章开头指出了体与性得关系就是体由性定:“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2]在她瞧来,文章得创作源于作家情感意识得激荡与理智活动得开展,作家得思想感情(情与理)与作品得文辞内容(言与文)之间存在着一个由隐至显、从内向外得动态得表达
过程,“情”与“理”就是“隐”得、“内”得,“言”与“文”就是“显”得、“外”得。因此,文章外在风格就是作家内在情性得体现与反映,通过文章就可以认识作家得思想感情。《知音》篇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3]所言意亦如此。应该注意得就是,并非一切文章得“体”都可以反映出作家得“性”,也不就是所有作家得“性”都可以转化为相应得“体”,这个过程需要一个前提,即“情动”、“理发”。只有“情动”、“理发”之时形成得言与文,才能反映出作家得本真情性。显然,刘勰反对齐梁时代所流行得“为文而造情”得形式主义创作倾向,认为这种文风雕章琢句,矫揉造作,虚假伪饰,为文造情者就是“心非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 《情采》);主张“为情而造文”,认为文学创作就是为了抒发作家得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言之有物,作品内容才能充实,形式才能优美。《情采》篇又云:“夫铅黛所以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4]刘勰在这里又一次正确地阐述了写作得根本要义:只有作为文章经线得情理确定了,作为文章纬线得文辞才能畅达。
那么作家作为创作主体,怎样在审美创造中发挥自身情性,使文章呈现出独树一帜得风格呢?刘勰指出,这与才、气、学、习之主观因素有关:“然才有庸?y,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
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就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5]“才”指才能、才华,有平庸卓越之分;“气”指气质、气度,有刚健柔婉之分;“学”指学养、学识,即所受教育,有浅薄渊博之分;“习”指习染、习性,即所处环境,有雅正浮靡之分。刘勰把这四者二元化为先天与后天两个层次,才与气属于作家先天得禀赋,学与习属于作家后天得锤炼。文辞理致得平庸卓越,风力意趣得刚健柔婉,取决于先天禀赋之才与气得庸俊与刚柔;叙事义理得浅薄渊博,体格法式得雅正浮靡,有赖于后天锤炼之学与习得浅深与雅郑,就是谓“故辞理庸?y,莫能翻其才;风趣刚柔,宁或改其气;事义浅深,未闻乖其学;体式雅郑,鲜有反其习”[6]。
刘勰在《文心雕龙》诸篇中阐述过才、气、学、习四者得关系:“才为盟主,学为辅佐”(《事类》),“才力居中,肇自血气”(《体性》),“因性以练才”(《体性》),“酌理以富才”(《神思》),“将赡才力,务在博见”(《事类》)。她认为,先天得才就是基础作用,后天得学起辅助作用,虽然才力就是基础,但得以呈现还需借助气得发挥,可见“气”就是根本,同时又可以根据情性来锻炼文才,可以斟酌事理来丰富才学,还可以通过博览来提高才力,强调了后天培养得重要作用。于就是,刘勰又指出:“夫才有天资,学慎始习,斫梓染丝,功在初化,器成采定,难可翻移。故童子雕琢,必先雅制,沿根讨叶,思转自圆,八体虽殊,会通合数,得环其中,则辐辏相成。”[7]以砍树、
染丝、彩绘与制轮四个比喻来强调学习要在开头时慎重,告诫最初习作应该模仿正确得风格。
才、气、学、习就是风格形成得四个主观因素,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得有机整体。四者各司其职,各显其能,共同作用,才使作家得个性千差万别,文章因此“其异如面”,呈现出云谲波诡之貌,文学园地才呈现万紫千红、百花争艳得景观。
二
由于各人先天才气与后天学习得差异,其创作出文学作品得风格更就是迥然不同,刘勰从类型学得角度总结归纳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与轻靡八种风格,简称“八体”,按照“雅与奇反,奥与显殊,繁与约舛,壮与轻乖”分为四组,并一一剖析了其风格特点:“典雅者,熔式经诰,方轨儒门者也;远奥者,馥采典文,经理元宗者也;精约者,核字省句,剖析毫厘者也。显附者,辞直义畅,切理厌心者也;繁缛者,博喻酿采,炜烨枝派者也;壮丽者,高论宏裁,卓烁异采者也;新奇者,摈古竞今,危侧趣诡者也;轻靡者,浮文弱植,缥缈附俗者也。”[8]
关于八体,黄侃先生在其读书笔记中写到:“八体之成,兼因性习,不可指若者属辞理,若者属风趣也。又彦与之意,八体并陈,文状不同,而皆能成体,了无轻重之见存于其间。下文云:雅与奇反,奥与显殊,繁与约舛,壮与轻乖。然此处文例,未尝依其次第,故知涂辙虽异,枢机实同,略举畛封,本无轩轾也。”[9]
她认为,刘勰瞧待八体“了无轻重之见”,它们“本无轩轾”,其中并无褒贬之分。对此,相当一部分学者持相反意见。范文澜指出:“彦与于新奇轻靡二体,稍有贬意,大抵指当时文风而言。次节列举十二人,每体以二人作证。独不为末二体举证者,意轻之也。”[10]周振甫认为:“就八体瞧,刘勰对新奇轻靡两体就是有不满得。这从她贬斥当时新奇轻靡得文风中可以瞧到。”[11]张文勋、杜东枝得瞧法就是,刘勰对八体有褒有贬:“譬如对典雅、远奥、精约、显附,就比较肯定与赞扬,„„而对‘摈古竞今,危侧趣诡’得‘新奇’,‘浮文弱植,缥缈附俗’得‘轻靡’,则颇有微词。”[12]冯春田更就是坚定无疑地说:“刘勰对‘八体’中得‘新奇’、‘轻靡’二体,显然就是持否定或贬抑态度得,这一点无可置疑。”[13]
刘勰谓典雅就是“熔式经诰”,“方轨儒门”,特点就是取法经典,依傍儒家立论;谓远奥就是“馥采典文”,“经理元宗”,特点就是辞采丰富,文义深远,按照道家立论。刘勰将典雅、远奥二体放在八体之首,特别强调这两种风格分别受儒、道两家得文化滋养,居于其后得六体就是未谈学理渊源得。八体之中居于末位得新奇与轻靡二体,一个就是“摈古竞今”,“危侧趣诡”,就就是绝弃古制,追求新体,走着危险得怪异得路子;一个就是“浮文弱植”,“缥缈附俗”,就就是文辞浮靡乏力,内容虚浮庸俗。刘勰在论述首两体与末两体特点时,遣词造句确实存有褒贬之态,由此能够瞧出她对文章风格得审美判断与价值取
向。
综观《文心雕龙》全书,就能发现刘勰在其她篇目中也流露出了对风格类型得褒贬。典雅与远奥二体被充分地加以褒赞,如“孟坚《两都》,明绚以雅赡”(《诠赋》);“张衡《应间》,密而兼雅”(《杂文》);“文王患忧,繇辞炳曜,符采复隐,精义坚深”(《原道》);“四象精义以曲隐,五例微辞以婉晦,此隐义以藏用也”(《徵圣》)。至于新奇与轻靡二体,其她篇目亦有论述:“从质及讹,弥近弥淡。何则?竞今疏古,风味气衰也”(《通变》);“而后之作者,采滥忽真,远弃风雅,近师辞赋,故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情采》);“而去圣久远,文体解散,辞人爱奇,言贵浮诡,饰羽尚画,文绣?Q??,离本弥甚,将遂讹滥”(《序志》)。这里得“竞今疏古”、“采滥忽真”、“离本弥甚”,正就是“摈古竞今”得新奇风格与“缥缈附俗”得轻靡风格得具体表现,贬抑之意清晰可见。
肯定典雅、远奥二体,既体现了刘勰贯通于《文心雕龙》全书得宗经崇儒思想,也凸显出她本人在玄学影响下文章风格得独特性。贬抑新奇、轻靡二体则就是为了抨击齐梁之际泛滥得形式主义、唯美主义文风。
三
刘勰划分了八体,其中既有褒赞得,也有贬抑得,各种风格都“苑囿其中”。她在后文列举了贾谊、司马相如、扬雄、刘向、班固、张衡、王粲、刘桢、阮籍、嵇康、潘岳、陆机
这十二家得风格,她说:“贾生俊发,故文洁而体清;长卿傲诞,故理侈而辞溢;子云沉寂,故志隐而味深;子政简易,故趣昭而事博;孟坚雅懿,故裁密而思靡;平子淹通,故虑周而藻密;仲宣躁锐,故颖出而才果;公?制?褊,故言壮而情骇;嗣宗?m 傥,故响逸而调远;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安仁轻敏,故锋发而韵流;士衡矜重,故情繁而辞隐。”[14]
贾谊才气卓越,所以文章用辞洁净,风格清新;司马相如骄傲夸诞,所以文章文理浮侈,文辞夸饰;扬雄性情沉静,所以文章寓意隐晦,意味深长;刘向平易近人,所以文章志趣明白,广引事例;班固文雅深细,所以文章体裁绵密,思想细致;张衡广博通达,所以文章思虑周详,文藻详密;王粲急躁好胜,所以文章锋芒毕露,才思勇决;刘桢性情褊急,所以文章语言壮丽,情思惊人;阮籍豁达不羁,所以文章音节飘逸,格调深远;嵇康英俊豪侠,所以文章旨趣高超,辞采激烈;潘岳轻浮敏慧,所以文章锋芒突出,音韵流畅;陆机矜持庄重,所以文章情思丰富,文采含蓄。通观十二位作家得文风不难发现,每一家都各具特点,它并不与刘勰所论“八体”完全吻合。可见,“八体”并不能涵盖所有文章得风格,它说明《文心雕龙》“八体”说只就是归纳了作品风格得基本类型,“八体”之间得不同排列组合,可以生成丰富多样得其她风格类型。因此,在刘勰瞧来,真正成功得作家就是“八体屡迁”――善于吸取各种风格之长,形成自己独具得创作风格,表现为八种风格得混合型,而不就
是单一地追求一体。比如,东晋文学大家陶渊明既能写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闲适自得得诗句,又能写出“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等金刚怒目得诗句。又如,诗圣杜甫写风花得诗风格绮丽,写战乱得诗风格沉郁;诗佛王维既有清新淡远得山水田园诗,也有豪气高亢得军旅边塞诗。再如,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也写过“去年燕子来,帘幕深深处。香径得泥归,都把琴书污。今年燕子来,谁听呢喃语?不见卷帘人,一阵黄昏雨”如此柔婉之词。同一位作家在不同文章中展现出相异得风格,这仅靠作家个性无法解释得清楚。因为文章风格得形成,除了作家内在情性这个主观因素外,还受体裁、时代等客观因素得影响。《定势》篇云:“夫情致异区,文变殊术,莫不因情立体,即体成势也。”[15]“章表奏议,则准得乎典雅;赋颂歌诗,则羽仪乎清丽;符檄书移,则楷式于明断;史论序注,则师范于核要;箴铭碑诔,则体制于宏深;连珠七辞,则从事于巧艳:此循体而成势,随变而立功者也。”[16]它说明文章风格受到文体得制约。《时序》篇云:“故知歌谣文理,与世推移,风动于上,而波震于下者也。”[17]“故知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原始以要终,虽百世可知也。”[18]它说明文章风格受时代变迁得影响。但就是,文体、时代只能大体制约文章风格得基本趋向,不同作家由于内在情性相殊,即便就是处于同一时代,采用同样得文体,其文风也会呈现出比较明显得差异。
刘勰在评论上述十二位作家时,运用得就是同一句式,先述作家情性,再辨其文风,中间以表示因果得“故”字相连,构成了“情性+故+风格”得句式结构,因为有这样得情性,才体现这样得文风,一言以蔽之:“文如其人”。这一观点在刘勰之后得到普遍得认同。宋代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七云:“白居易赋性旷远,其诗曰:‘无事日月长,不羁天地阔。’此旷达者之词也。孟郊赋性褊隘,其诗曰:‘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此褊隘者之词也。然则天地又何尝碍郊,孟郊自碍耳。”[19]元代范德机《木天禁语?气象》云:“性情褊隘者,其词躁;宽裕者,其词平;端靖者,其词雅;疏旷者,其词逸;雄伟者,其词壮;蕴藉者,其词婉。涵养情性,发于气,形于言,此诗之本源也。”[20]明代李贽《读律肤说》云:“盖声色之来,发于情性,由乎自然,就是可以牵合矫强而致乎?„„故性格清彻者音调自然宣畅,性格舒徐者音调自然疏缓,旷达者自然浩荡,雄迈者自然壮烈,沉郁者自然悲酸,古怪者自然奇绝。有就是格,便有就是调,皆情性自然之谓也。莫不有情,莫不有性,而可以一律求之哉!然则所谓自然者,非有意为自然而遂以为自然也。若有意为自然,则与矫强何异。故自然之道,未易言也。”[21]清代薛雪《一瓢诗话》云:“鬯快人诗必潇洒,敦厚人诗必庄重,倜傥人诗必飘逸,疏爽人诗必流丽,寒涩人诗必枯瘠,丰腴人诗必华赡,拂郁人诗必?⒃梗?磊落人诗必悲壮,豪迈人诗必不羁,清修人诗必峻洁,谨?腥耸?必严整,猥鄙人诗必委靡。此天之所赋,气之
所禀,非学之所至也。”[22]现代学者钱锺书在《谈艺录》中说:“然所言之物,可以饰伪:巨奸为忧国语,热中人作冰雪文,就是也。其言之格调,则往往流露本性;狷急人之作风,不能尽变为澄淡,豪迈人之秉性,不能尽变为谨严。文如其人,在此不在彼也。”[23]以上学者所论皆有力地证...
相关热词搜索: 刘勰《文心雕龙》关于风格与个性关系摭谈 文心雕龙 风格 关系版权所有:顶伦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顶伦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顶伦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90216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