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学习心得4篇党员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学习心得 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心得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员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学习心得4篇,供大家参考。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郡县治则天下安”,国家对基层的治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政权的长久发展,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在党的百年历史新征程上,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基层干部和广大党员的力量,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点亮基层治理工作的“星星之火”。
基层党组织要凝心聚力。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要围绕中心大局紧抓基层党建工作,把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将党的各项工作抓在日常抓在经常。要坚持思想引领,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政治引领,进一步提高组织生活质量,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引导基层党组织强化高效执行理念,弘扬真抓实干作风,聚焦解决问题;坚持教育引导,组织开展多样化、多方面、多种类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鼓励党员通过网络自学、支部集中学、上级培训学、结对帮扶实践学等多种方式,实现理论素质与办事能力全面提升。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学习教育、组织领导、
健全规范等作用,提高党员党性觉悟、服务意识、办事能力,切实引领基层治理水平全面提升。
基层干部要守岗尽责。村党组织书记和基层干部在引领乡村振兴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中致富能人、养殖大户、创业能手等具有一技之长“能人”占比逐步增高,能人干部要实现从“单打独斗”到“多人作战”,从“独乐乐”到“众乐乐”的角色转变,就要不断强化责任意识,主动扛起乡村振兴发展的大旗,敢于担责、善于作为,不辜负组织重托切实发挥好“领头雁”作用。广大基层干部要强化为民服务意识,经常听取百姓意见和合理化诉求,深入群众身边访民情问民生,要经常深入走访群众,了解群众困难、需求,小到孩子上学、邻里纠纷都要耐心倾听、主动帮助,将“我为群众办实事”真正落到实处,进一步推动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高。
广大党员要心系人民。截至 2021 年 6 月 5 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 9514.8 万名,其中基层党员占很大一部分,他们也是助力乡村建设的主要“生力军”,基层党员要时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做群众的贴心人才能才成为群众信服的领路人。要坚持到基层问需问计,用真诚的心听基层的真实话,在交流中详细记录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准确掌握群众所思、所忧、所盼,广泛深入听取民声民意,在扎根基层和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党性意识,增强为民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群众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带着问题干工作办事情,切实把群众满意当作工作考核来做,用青春和奋斗浇灌农村的每一寸土地,为助推乡村振兴凝聚起强大动力。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央组织部、民政部负责人就《意见》起草印发和贯彻落实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人生有“正负手”,基层干部亦有“正负手”。《意见》是基层干部参与基层治理的“指南针”。主要内容既包括“正向”的完善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基层法治和德治建设、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也包括“负向”的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规范乡镇(街道)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等事项的准入机制、严格控制考核总量和频次、清理规范工作台账等“做减法”的内容。《意见》如同为基层干部描摹了一幅“正负手”画像。
学《意见》“正”思想,以“松柳精神”把准原则。《意见》在“总体要求”部分里为基层干部指明了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目标。要落实好文件,首先要吃透文件;要吃透文件,首先要吃透文件的思想和原则。“正”本清源,先“正”思想。像“松树”一样把准并坚守原则。为思想注入“红色力量”,懂得要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为思想注入“绿色理念”,懂得要坚持全周期管理理念,强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为思想注入“金色点子”,明白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步实施,向基层放权赋能,减轻基层负担。
为思想注入“蓝色活力”,明白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信《意见》“正”言行, 以“钉钉子精神”担使命。《意见》从第二部分到第六部分,全是主要内容和具体任务。我们在学习《意见》的这几大板块内容时,要做到充分相信《意见》。因为《意见》是遵循“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良性互动”的原则而设计出炉的。我们只有深信内容,端正言行,才能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担使命。把《意见》条文,化为既结实又扎实的“使命”担起后,才能推动基层治理实践“向前一步”,实践再反过来推动基层治理的顶层设计“向前一步”,顶层设计再以“先生”的姿态引领基层治理实践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百姓身边可喜变化”。
用《意见》“减”四风 、“增”实效,以“孺子牛精神”为民谋福。避免基层干部孤立地、片面地看待减负问题,避免基层干部将减负与一些“挂牌”“摘牌”的矛盾联系起来不全面客观看待减负问题,要结合《意见》对减负提出的新要求,继续加强对基层干部的耐心宣传与解惑答疑。让基层干部明白减负是为了增效,是为了“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增加为民服务的实际效果,不是单纯为了“站在基层干部的立场上”考虑基层干部的“利益得失”。在认识减负问题时,要与增效结合起来,用正确的联系的观点全面看待减负工作。学和信,终究要落到“用”字上。在基层干部的“正负手”中,“负”即是“减掉”四风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但是要“站稳人民立场”结合“增效”来实施。这样,才能达到以“孺子牛精神”为民谋福的目标。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工作,着力做好“四则运算”,凝聚起统筹抓好基层治理的合力,构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理的体制机制,夯实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层基础。
党建引领用“加法”。我国是一个拥有 9500 多万名党员的执政党,社区治理的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这就要求我们做好基层治理工作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政治工作、服务功能,以党建带群建,搭建区域化党建平台,组织党员、干部下沉参与基层治理,实现“工作共干、成果共享”,确保广大基层干部群众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功能和组织力,确保党的领导贯彻基础治理全过程。
基层 减负 用“减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要做好基层减负工作,为基层减负是做好基层治理的关键,事关基层治理工作是否成功,决策是否落实。《意见》强调要统筹规范面向基层的督查检查,清理规范工作台帐、报表及“一票否决”、签订责任状、出具证明事项。要下放更多的权限,做到依法赋予乡镇(街道)综合管理权和应急处置权,蓄积实干力量,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基层工作者深入到一线百姓中去。
发挥合力用“乘法”。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大数据管理起到了保驾护航的重要的作用。推进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要借鉴大数据管理经验,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基层治理与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深度融合。要统筹推进智慧城市,提升便民服务能力,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发挥“线上+线下”综合效应,稳步推进便民利民改革,实现服务群众“多地变一地、多窗变一窗、专科变全科”,用科技化手段夯实基层治理的“硬件”和“软件”,发挥服务群众的综合效应。
解决问题用“除法”。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做好基层治理工作的目的,最终是要服务群众,切实解决群众的痛点、难点问题。要结合“我为群众办事实、争做贡献促振兴”和“我是公仆、我为您服务”主题实践活动,自觉在头脑中恪守为民情怀,把基层满意不满意、群众受益不受益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列出服务群众的民生清单,真实了解群众困难,发挥“枫桥经验”,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必有应,无事不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着力增强百姓的幸福指数。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强调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要夯实国家治理根基。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因此,基层党组织要根据本地实际,坚持以党建为统领汇聚支部、党员、群众三方力量,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打通惠民利民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锻造基层支部“战斗力”,让基层治理更有“力度”。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这个根基。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基层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必须要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以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组织生活会等组织制度建过硬党支部,打牢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的思想基石。以提升组织力为出发点,健全在基层治理中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有关制度,涉及基层治理重要事项、重大问题都要由党组织研究讨论后按程序决定,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作用得到强化和巩固。以理顺组织架构为侧重点,推动组织建设与社区网格双向融合,建强物业服务企业党支部,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面覆盖。
提高党员干部“执行力”,让基层治理更有“强度”。抓住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就等于抓住了“牛鼻子”。要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向纵深发展为契机,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系统学习 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 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从中汲取基层治理所蕴含的政治智慧,把理论优势转化为提高基层治理的能力优势。要建立“书记直通车”制度,构建“小区支部书记—社区党委书记—街道党工委书记—部门党组书记”逐级呼叫、分级回应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服务资源,破解基层治理难题。要推动基层党员干部深入一线,主动扑下身子,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倾听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努力开拓创新治理新局面。
凝聚人民群众“向心力”,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要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必须密切党员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最大限度把群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凝聚起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突出群众主体作用,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积极发挥村民委员会、基层纪检监察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红白理事会等组织的作用,培育村民参与意识,让群众从心理上由“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主导者”,提升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力推进基层法治和德治建设,推行移风易俗,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为常态化长效化推进基层治理凝聚强大合力。
相关热词搜索: 党员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学习心得 治理 现代化建设 关于加强版权所有:顶伦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顶伦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顶伦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90216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