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幼儿教师角色定位8篇

时间:2022-09-02 10:35:14  来源:网友投稿

幼儿教师角色定位8篇幼儿教师角色定位 幼儿区域活动中角色定位及策略朱璟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操作学习,是幼儿最自由、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师角色定位8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教师角色定位8篇

篇一:幼儿教师角色定位

区域活动中角色定位及策略朱 璟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操作学习,是幼儿最自由、最自主的活动环境。在活动中,如果没有教师的干扰,对于感兴趣的项目,他们可以无忧无虑地一直做下去,而且乐此不疲。也有的小朋友不局限于自己的游戏区域,有可能会跑到别的区域参加别人的游戏,但是,也会有一些小朋友可能会在区域活动中不知道干什么。所以,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对幼儿的指导是教师的主要任务。那么,教师如何定位,又如何指导幼儿区域活动呢。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角色定位(1)加强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作用。幼儿课堂教学或者区域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少了老师的指导,幼儿的活动就成为无本之源。幼儿在区域活动时,虽然看起来他们各做各的,但是,也是有秩序的。在教师的引导下,有顺序地展开活动,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幼儿们就会无从下手,也不明白材料的用途与用法,不但造成了材料的浪费,而且自主也不是自由无序。教师的引导与幼儿的主体学习是双边的。比如,在幼儿园新进了一批材料,刚刚投入的时候,幼儿还不知道它们的用途,有可能在摸索的时候把材料弄坏,或者造成材料的闲置,而幼儿无所事事。(2)加强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学习。幼儿喜欢区域活动,但是如果没有动员好,幼儿没有积极地发挥能动性,这样的区域活动无意义,所以教师在开始区域活动时,要根据幼儿的学习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投入材料,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有顺序地学习。学习主动的,活动是有序的,效果也是好的,幼儿之间能展开交流与讨论。所以,老师在区域活动中注重发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并给以正确的指导,让他们有效地学习。(3)区域活动幼儿的个性发展。区域活动中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他们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所以在设计区域活动内容时,要做到开放性,让幼儿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区域活动开展的策略1.区域的数量要足在一个幼儿园可以利用地理资源,充分利用场地,设计多个区域,做到区域的充分利用。但是要尽可能地做到每个区域的材料是不同的,功能是不同的,区域的材料有层次性,让幼儿尽可能多地选择自己的活动区域,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区域活动兴趣。而且每个区域里的材料要及时更新,而且要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适合一定的年龄阶段,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学习目标。2.区域的材料要丰富区域活动虽然在室外,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与正式的课堂内学习有不同的感觉,但是,活动也离不开教师。通过老师给幼儿布置一定的任务,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区域,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随意性、惰性、盲从性是一直伴随着他们的。没有教师的指导,他们就会乱起来,比如,有可能某一个区域的材料都是幼儿所喜欢的,所以大部分孩子都会挤到这个区域里,造成了材料的不足与学习的混乱。如果其他区域没有在此时发挥作用,教师也没有进行指导,那么,这就造成了“毛毛虫效应”,区域活动的效果不佳,其意义也就荡然无存了。比如,我班里的孩子都很奇怪地喜欢玩搭积木,而且这个区域里越是人多,越是有更多的孩子挤到这个区域里来,但是,他们进来后又没法得到材料,所以他们有的在里面坐着玩或者看别人搭积木,甚至有的孩子在里面打陀螺。看似热闹的区域活动实则效率很低。所以,教师对这种情况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多设置更有趣的区域让他们进去学习,比如棋类、阅读、剪纸、空竹等等,这些活动都是孩子们喜欢的,而且规定让他们守成一项任务后就要离开,而且没有完成的不能到别的区域里去,还可以教师分组,进行轮换,规定幼儿活动区域轮换的顺序。3.教师适当介入区域活动幼儿受各方面方面的影响,比如家庭、社会、教师、生活环境、遗传等等,所以,幼儿的个体都存在着差异,而且每个个体都是不同的,他们的差异也让他们的互补存在着可能。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在活动前,我们先就一些问题进行了解说,然后组织幼儿进入区域,让他们按教师的要求去活动,教师在区域进行观察,发现一些问题,也发现一些优点,然后,教师在幼儿活动的后期进行介入。把观察到的不同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等进行总结,对所有的儿童做出正确的诊断,发现这些差异时,我们应该对他们有尊重,这也是因人施教的前提条件。尽可能地给幼儿以适当的帮助,给他们分别不同的指导,让他们向着自己发展的方向发展,满足他们发展的要求。通过教师的教学与指导,让他们都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样,他们之间的水平会逐渐缩短。在幼儿活动时,可能有些幼儿无法完成任务,因此他们可能会失去信心,此时,正是教师介入的最佳时机,帮助他们分析原因,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渡过难关,重新让他们焕发出学习的兴趣与学习的热情。总之,在区域活动中,我们教师要注重对幼儿的指导,设置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内容,对他们进行合理的分组,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与认知水平,帮助他们在区域活动中取得成效,使教师真正成为他们成长的好朋友。□江苏省盐城市六一幼儿园幼教交流 YOUJIAOJIAOLIU80万方数据

篇二:幼儿教师角色定位

园游戏活动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3 篇 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1 篇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一种小范围的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活动。研究表明: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儿童的兴趣、需要而组织的,具有探索性和操作性的环境。幼儿在较自由的环境中可自主选择活动材料和内容,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从而发展自身的能力。当教师在与幼儿的区域活动中积极地调整了自身的角色,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兴趣,为幼儿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并积极地给予了评价,必将能更好地调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

  一、尊重个体差异,创设适宜环境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世界上同样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指南》提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为幼儿创设造适宜的环境,是开展区域活动的前提条件。从区域的布置、材料的提供到活动的安排,都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和安排。

  1.空间适宜

 教师是区域活动最重要的创设者。在区域活动之前,教师应就本班开设哪些区域、场地如何安排、区域如何布置、投放什么材料作出细致周密的计划。(1)合理的布局。区域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在设置区域时既要考虑美观又要考虑动静结合。(2)能容纳一定数量的幼儿。(3)各区域要有内在联系。这种联系是以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依据的。

  2.选材适宜

  (1)注重材料的“三性”。一是有“可操作性”,只有能让幼儿动手的材料才是他们喜欢的。如我班区域中的材料,有的可以分一分,有的可以拼一拼,有的可以捏一捏,有的可以画一画……只要幼儿进了区域,小手都可以动起来。二是有“层次性”,要让不同发展层面的幼儿在本区域都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如在“我们居住的社区”主题中,幼儿制作“社区小报”,我们便在美工区提供剪好的图片、破旧图书画面、完整的报纸图片版块等不同层次的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剪的能力、粘贴的需要进行选择。三是有“可变性”,一样东西玩时间长了都会令任何人感到乏味,更何况是孩子,因而材料本身或其玩法应能变动。(2)材料投放要有数。幼儿感兴趣的材料可以多投放一些,幼儿不感兴趣的材料可以少投放一点或不投放。(3)规则简单明了。对于每个区域及各区域中材料的

 操作,教师要有明确的规则要求,这样才能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共同制订规则。

  二、激发幼儿兴趣,张扬幼儿个性

  幼儿生性好奇,对周围的环境充满探究的兴趣和热情,然而,这种“兴趣和热情”的表达方式与成人是有所不同的,所以常常容易被成人忽视甚至不理解。幼教工作者要时时忆起并“聆听”自己孩提时代的心声,用“童年”的心态“观察”孩子、“体验”孩子、“认同”孩子,由此激发幼儿的兴趣,张扬幼儿的个性。

  1.做区域活动的观察者

  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中应该首先是积极的观察者,观察的目的是了解所创设的区域活动是否符合幼儿的实际需要?是否起到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了解区域下一步如何发展?了解幼儿还需要什么?教师可以给幼儿什么样的指导?

  2.做区域活动的引导者

  在众多的区域中,既有幼儿十分感兴趣争着要玩的,又必定会有幼儿不怎么喜欢的。笔者采取了多种方式进行引导:(1)明确活动玩法;(2)鼓励群体;(3)个别鼓励。

  3.做区域活动的参与者

 教师应参与活动,在与幼儿一起玩的过程中进行隐性的指导,以最小的干预换取幼儿最大的发展;纠正活动的偏差;解决活动中的矛盾;在活动中做到因材施教。

  三、评价幼儿活动,寻求提升空间

  评价是活动后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教育活动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应自觉地运用评价手段,了解教育的适宜性,调整、改进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1.教师层面

  区域活动开展得是否有效,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及今后如何改进,这些问题都要通过教师的评价和反思解决。评价发生在区域活动之后,教师主要以讨论、谈话等方式与幼儿一起总结和反思。教师可以采用引导回忆的方式,使幼儿展开描述,从而让幼儿再现相应的活动经验,总结获得的关键性的经验。之后,老师可以将理论经验与幼儿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提升自身空间,帮助幼儿提炼经验,更好地使用材料和解决问题。教师要尽可能地为每个幼儿提供各种展示自我的机会,并给予积极的评价,且评价和肯定要尽可能具体,而非仅停留在“很好、很棒”等简单的评价语上。不管是什么方法,评价最终的目的都是更好地反思区域活动,找出安排、组织、指导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在今后的区域活动中避免。

  2.幼儿层面

 幼儿参与游戏评价是指教师在观察了解幼儿游戏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就开展的游戏进行评价、讨论、分析,帮助幼儿整理获得的零散经验,引导幼儿纠正错误的经验,让幼儿分享成功的经验,并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下一次游戏的开展做好材料、经验等方面的准备。

  《纲要》提到: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家长均是教育评价的参与者。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幼儿也有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及表达的欲望,特别是在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活动结束后。那么,我们就要引导幼儿大胆参与游戏评价,丰富幼儿的评价经验,提高幼儿的评价能力,让幼儿成为游戏评价的主体。

  从实践和《指南》对区域活动的新要求中,笔者认识到:区域活动的深入实践对教师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需要教师在工作中坚持自我更新、自我成长,从创设区域、开展活动、指导活动中正确判断多种角色的定位。由此可见,教师只有在实际中更多地关注幼儿的情况和发展,关注幼儿的需要,为幼儿创造适宜的环境,并积极地给予评价,幼儿的探索能力才能够积极发展,个性才可以充分张扬,区域活动才会熠熠生辉,才更富生命力。

  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2 篇

 论文摘要:卡蜜-迪泛思课程模式是根据皮亚杰建构论、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建立起来的一种课程模式。本文介绍了卡

 蜜-迪泛思课程模式的知识理论基础、在此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地讲述了该课程模式三大内涵,最后作者思考了该课程模式中体现的幼儿教师作为观察者、促进者、培养者、提供者之角色定位。

  卡蜜是卡蜜-迪泛思课程模式的的创造者,原先他把课程设计的重点是放在皮亚杰的结构论上,1970 年卡蜜与迪泛思合作,卡蜜就将原本的课程架构从皮亚杰的结构论转至强调皮亚杰的建构论上,并加入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和沙蒙的角色取替发展理论,形成了卡蜜一迪泛思课程模式。

  一、卡蜜 一、卡蜜-迪泛思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 迪泛思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

  卡蜜-迪泛思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皮亚杰的建构论。同时该课程在应用皮亚杰的建构论的过程之中,强调知识论对幼教课程的启示。

  (一)知识及其种类

  皮亚杰则认为:“知识是主体与环境或思维与客体相互交换导致的知觉建构,知识不是客体的副本,也不是由主体决定的先验意识。”根据皮亚杰的思想和当代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观点,知识的定义是: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储存于个体内,极为个体知识,储存于个体外,即为人类的知识。知识是由个体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皮亚杰认为物理性以及与人相关的知识主要来自于外在环境,而

 逻辑数学性知识则主要来自于个体的内在因素。因此皮亚杰把知识分为三种:

  (1)物理性知识

  物理性知识是指客观的、可观察到的外在实体性知识,如玩具的颜色、软硬度等等。了解物理性知识的首要方法就是对该物体本身实施行动。比如:通过对物体实施挤压、推拉、折放、摇晃等动作观察物体变化,使幼儿对物体特性的认识更加清楚。

  (2)逻辑数学性知识

  逻辑数学性知识强调的是事物之间的“关系”,来自于个体内在的建构,而不存在于物体的本身。这就说两种事物之间的“关系”是要放在思维当中来比较才能分辨出差别。比如:两种不同色彩的积木间的“差别”就是属于逻辑数学性知识。因为不同的色彩能够通过眼睛分辨出来,则属于物理性知识,而两者之间的“差别”不能够通过肉眼观察得出,只能放到“颜色”这个“关系”中才能创造出来的,这样就衍生出逻辑数学性知识。

  (3)社会性知识

  社会性知识是指在人与人之间共识下所产生的知识。这部分知识,又可分为风俗习惯和道德推理两部分知识,而且不同

 的社会环境有不同的内涵。风俗习惯知识体系属于约定承袭的知识,而道德判断是对于事物的好坏、对错的判断。

  (二)知识怎么产生

  皮亚杰将知识的产生的方式分为两种,即实证性抽离与反省性抽离。实证性抽离是个体透过感官对事物产生的觉察,或是经由实际对物体的行动而产生的感觉,都属于实证性抽离的历程。在实证性抽离过程中,个体的焦点是放在物体的某一特性上而忽略其他的特性,譬如:当幼儿将颜色从积木中抽离出来时,他就忽略了积木的重量、材料等特性。实际性抽离的历程是透过物理性的行动进行的,以此种方式进行所产生的知识称之为物理性知识。

  反省性抽离包括了物体间“关系”的建构。前面已经讲过“关系”是不存在于外在实体上的,这种“关系”只存在于能在脑中从两个积木间“创造”出来的。对个体而言,这种反省性的抽离过程不是源自于一次或一个行动,而是累积了多个行动的结果加以抽离创造出的一种关系。个体利用实证性抽离过程建立物理性知识:再以物理性知识为思考对象(如红色积木和蓝色积木),透过反省性抽离过程建构了数学一逻辑性知识。

  二、卡蜜 二、卡蜜-迪泛思课程模式的内涵 迪泛思课程模式的内涵

  卡蜜迪泛思课程模式的长期目标是“培养幼儿不断发展的可能性”针对 3-5 岁幼儿教育提出三个基本的内涵:

 (一)培养幼儿自主性

  自主性发展是个体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自由选择、自主探索、自由表现的过程,它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的主动性、主体性发展。自主性是相对于他律性而言,自主性也不是指为所欲为,而是包括了欲望的相互规范、协调,最后做出兼顾各种考验的决定。成人权利一旦介入,幼儿无法自愿地建构他们自己的"规则。这就是为什么在本目标当中强调成人权利介入要越少越好的原因。尽量减少大人权力的介入并不是指完全不介入,有些环境是需要成人介入的。在运用奖惩办法时,成人与幼儿间需要有积极的、良好的关系,否则奖惩是不会产生效果的。

  (二)培养幼儿去“自我中心”和协调不同观点的能力

  儿童以他们自己的感知动作、情绪情感、主观意愿为中心。他们没有也不能意识到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理解和对待外在的人、物、事,或某种观念。皮亚杰认为同伴之间的互动是幼儿社会、道德和智力发展所不可欠缺的条件。由于同伴之间关系属平等关系,因此幼儿较易透过与同伴间的互动去建构自己有关社会性、道德性和智力方面的知识,能与他人协调合作就必须能去“中心化”,能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三)培养幼儿之警觉性、好奇心、批判力以及提出问题的

 能力使他们独立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从各种关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知识的产生不是如同将知识倒入空瓶之中之灌输过程得来,而是通过幼儿主动地建构,那么警觉性、好奇心和批判思考是必要的条件。建构主义不仅鼓励幼儿要以自己的方式去了解事理,同时还强调自己要将问题大胆提出来。当幼儿可以自己总结出问题时,就表示幼儿在以自己的方式进行知识建构。同时强调知识的获得是不断地创造各种事物间的关系,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事实与概念。

  三、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的思考

  在这里我想谈谈卡蜜-迪泛思课程模式中体现出来的幼儿教师角色观,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一)在游戏中幼儿教师是观察者

  在卡蜜-迪泛思课程模式中强调成人的权力的较少介入。我们幼儿教师要做的是给幼儿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在幼儿游戏的时候我们幼儿教师要做的就是:观察幼儿。当教师通过对游戏的介入使游戏主题得以深化,能够顺利进行时,就应立即退出游戏了。过多的介入会适得其反,可能会阻碍幼儿自主性的发挥。这时教师只需要做一个观察者,一个细心地观察者。

  (二)在活动中幼儿教师是促进者

  幼儿阶段是个性萌芽与养成的初始阶段,该时期所形成的心理素质决定一个人在未来社会中所能取得的成就。教师应关

 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给以应答,引导每一个幼儿发展个性、舒展自我,达到人的自我实现。Ⅲ然而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幼儿有很多知识是无法自己思考并建构的,这就需要老师的帮助,给予适当的“点拨”,促进幼儿自身的积极建构。在卡蜜一迪泛思课程模式中强调知识的获得需要经过“反省性抽离”,也就是要理解“关系”的内涵。“关系”是不存在于外在实体上的,幼儿的认知发展能力较弱,这些复杂的“关系”是很难理解的。这就需要幼儿教师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直观形象性思维)选择具体的实物帮助幼儿的理解。教师在用实物比较“红色”和“蓝色”两个物体时幼儿能够直观的看出两者的不同,从而在思考两者的“关系”。教师在此时就是促进者,促进了幼儿的积极思考,以便建构有益的经验。

  (三)在生活中幼儿教师是培养者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使之懂得协调好自己与他人的利益,能让整体活动得以进行,并不是孩子们放弃自己的要求,而是要让他们知道,若想集体生活的秩序不被打乱而每个人的要求都能够...

篇三:幼儿教师角色定位

开放大学电大《学前教育原理》大作业形考任务网考题库及答案

 请您结合本事件思考,如何定位幼儿教师的角色,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

 答:为更好地照顾幼儿日常生活,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便利,幼儿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做好自己每一项工作。

 (1) 幼儿生活的照顾者。孩子刚刚进入幼儿园,与父母分开,开始融入幼儿园生活集体之中。一些幼儿在情感上容易发生不适应现象,出现哭闹、破坏东西、拒绝进食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教师要充当孩子第二个妈妈的角色,与幼儿进行互动,在生活上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这样孩子自然就降低了抵触情绪。

 (2) 幼儿活动的观察者。幼儿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掌握孩子言行举止,并从他们的行动中寻找孩子需求点和兴趣爱好。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参与到孩子的日常游戏中,在游戏过程中掌握孩子言行,并适当辅导他们的活动,给予鼓励,促进孩子 更好地完成游戏,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兴趣,并在教学中进行适当引导,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从而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3) 幼儿日常生活的知心朋友。幼儿教师应该与孩子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相处,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样不仅能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还能让孩子更好地融入学习之中。例如,可以与孩子一起进行游戏表演,在老鹰抓小鸡活动中,教师可以扮演鸡妈妈角色,保护小朋友。这样既能与孩子进行平等交流,还能促进游戏活动更好地开展下去。另外,幼儿教师应该与幼儿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更好地掌握孩子们 的动态,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获得孩子信任,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心,收获友谊,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也能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4) 幼儿教学的探究者。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不能一味地按照固定模式开展教学活动,而应该对教学活动进行探究,总结经验,并结合教育教学理论推动理论创新。幼儿教师要注重学习,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体系,丰富学习内容,应用先进理论指导教学工作。善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利用新方法、新思路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工作。总之,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离不开幼儿教师的关心和辅导。作为 幼儿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做好每一项日常工作,认真履行自身职责,为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创造良好条件,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如何让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师:

 要做到热爱幼儿教师这份岗位。我们只有喜欢做幼儿教师才能积极主动开心的工作,根据自己的职责认认真真的做好自己的该做的事情并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

 在工作中热爱幼儿,尊重幼儿注重为人师表,仪表得体,举止端庄,与人交谈说话有礼,行动文明。更要学会微笑,以礼待人,不管是在园内还是园外都能做到举止文明,注重修养,时刻谨记自己已为人师表。

 小孩子是非常喜欢和你玩耍的, 你不能觉得烦,整天的一副苦瓜脸,要微笑,这样孩子觉得亲切,你

 也能感觉孩子的天真。要多多爱护学生,你别看学生小,可是你对他好,他是绝对能记住你的,当然爱护学生不让她们受到伤害,也是老师的责任。平时要教育孩子们做一个好人,在学校里不能打架,不能欺负小同学,要团结同学,爱护班级,有责任敢。

 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中学教师不同,幼教讲求保教结合,在幼儿眼里幼儿教师既是老师又是妈妈, ,每个幼儿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爱护和尊重,因此幼儿教师必须拥有足够的耐心、细心和责任心,用心呵护幼儿,既要在活动中促进他们的成长又要重视保护 幼儿春节的心灵,保证他们生活在一个无论是身体健康还是心理健康都收到高度重视的环境里。

篇四:幼儿教师角色定位

保育教师的角色定位

  【摘 要】

 保育教师角色定位是开展工作的逻辑起点。

 当前, 幼儿园保育教师的工作不仅是对幼儿生活的安排和护理、 身体的保健和养育以及生长发育指标的完成, 也应关注创设宽松、 和谐的精神环境, 关注幼儿的情绪和需要, 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 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 协调发展。

 【关键词】

 育教师; 角色定位; 专业成长

 保育教师是保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 是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重要力量。

 作为一名保育教师, 肩负着呵护幼儿身体健康、 促进幼儿心理和社会适应性发展的重任, 应时刻明确自身角色定位。

 保育教师必须增强对幼儿健康、 全面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从传统的“保护身体发育” 扩展到“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从“安全保护与卫生” 扩展到“实施教育过程中生理、 心理和社会保健”, 要以正确的保育观、 适宜的保育行为来养育幼儿, 为幼儿保教事业贡献力量。

 笔者认为, 当好一名保育教师, 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定位努力:

  一、 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 是我们国家、 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爱孩子、 爱幼教事业应该是第一位的, 保育教师的一言一行, 对孩子有直接的或潜移默化的影响。

 作为保育教师, 应当从培养接班人的高度出发, 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去尊重幼儿、 了解幼儿、 热爱幼儿、教育幼儿, 只有这样才能事事处处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 主动性、 创造

 性。

  爱岗敬业, 既然选择了幼儿教育事业, 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积极进取, 努力创新。

 认真干好工作, 甚至一个小小的动作。

 幼儿年龄小,模仿能力强, 可塑性大, 教师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都在熏陶、 感染着幼儿, 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尊重幼儿, 平等对待。

 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 孩子年纪虽小, 但是也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每一个幼儿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和尊重。

 要与幼儿平等相待, 不能把幼儿当下级随便呵斥。

 只有把爱传递给幼儿, 幼儿得到老师的尊重, 他们才会尊重老师、 喜欢老师, 愿意学习幼儿园所传授的各种知识。

  正面教育为主, 用阳光积极的心态培养幼儿。

 当孩子的缺点出现反复时, 教师不应失去信心, 而应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 以正面育为主, 积极引导, 使其尽快地克服缺点, 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和生活习惯。“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的事业。” 作为保育教师, 应该积极进取、 自信、 宽容, 树立服务意识, 实现自我价值。

  二、 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提高保育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 是当前推进幼儿园发展的现实课题和重要突破口。

  积极参加涵盖保育工作常识、 保育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卫生保健常识等学习讲座。

 明确保育工作的任务和要求, 理解保教并重的含义, 树立正确的育儿观, 掌握基本的幼儿卫生常识、 传染病的预防知识等, 不断增强对保育工作的认识, 不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积极参加系统专业培训。

 保育教师应亲自参与培训实践, 如“怎样上好生活课”、“保育工作技能” 等, 重视参与保育教师带教工作, 如教组管理人员的带教、 本班教师的带教、 以老带新带教, 通过参加有目的、 有计划地的带教工作, 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积极参加保育教研。

 保育教研是提高保育教师专业水平的关键所在,作为保育教师要积极参加, 保育教师要及时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直面困惑、 积极研讨、 解决问题、 总结经验。

 以研讨促提高, 能对保育队伍建设和保育工作质量的提升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 坚持保育与教育结合的原则

 保育和教育工作在幼儿园里往往由于工作主管人员分属不同, 容易互相脱节, 传统的保育工作是幼儿体检、 生活作息、 膳食营养、 锻炼与安全、环境卫生、 疾病防治等。

 长期以来幼儿园保育的地位常常迟于教育, 许多教师认为保育是保育教师的事情, 而保育教师则往往比教师要低一个档次, 工作中“重教轻保”, 只关注课程教学和教材教法, 忽略了幼儿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保健, 随着社会的发展, 幼儿园工作在教育的同时, 即要保证儿童的身体健康, 又要保证其心理健康, 这就要求保育与教育真正地结合在一起, 大力贯彻保教结合的精神, 有着特别的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明确指出, 保育工作是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育教师应该在与幼儿的共同生活中不断地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抓住生活活动中的教育机会, 运用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 把教育目标渗透到保育工作中去, 促进每个孩子健康且富有个性地发展。

 当前, 保育教师对孩子既有保育的任务, 又有教育的责任。

 保育教师的角色和工作内

 容发生了 很大变化:

 对教育观念由侧重“保” 到注重“育”; 对工作内容由侧重“保洁消毒” 变为侧重“配班助教” 等。

 保育教师角色的变化就要求保育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工作, 以平等自然的心态参与教育的过程, 真正成为幼儿园“保教结合” 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和教育者。

  总之, 保育教师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角色和职责, 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孩子, 还要在保教过程中不断的学习, 使自己具备各种才艺, 来更好的教育孩子, 还要和家长多沟通协调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孩子, 影响孩子, 让祖国未来的花朵更加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1] 谢燕萍. 提高保育员专业素质的实践与思考[J]. 福建教育, 2010(07)

 .

  [2] 方景融. 幼儿园保育老师的新角色定位[J]. 贵州教育,

 2011(17)

 .

篇五:幼儿教师角色定位

27 卷第 16 期2014 年 9 月( 下) 总第 136 期 湖 北 函 授 大 学 学 报 Jour n al of HUB E I Correspondence University Vo1. 27. NO. 16( Gen. NO. 136) Sep. (1ast half)2014 论规则游戏 中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 程翔宇, 秦弋 (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四川南充637000 ) [ 摘要] 规则游戏是幼儿按照一定规则所从事的游戏的统称 , 其对幼儿身心全面发展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 用。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在游戏中的伙伴与指导者, 对幼儿规则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幼儿教师应当

 把握好其在幼儿规则游戏中引领者、 干预者、 参与者的多重角色定位 , 立足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需求之上, 为幼儿提 供必要的帮助与指导, 并参与其中, 从而不断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 帮助幼儿在规则游戏中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 关键词] 幼儿教育; 游戏; 规则游戏; 幼儿教师 ; 角色定位 [ 中图分类号] G642 [ 文献标识码] A d0i :

 1 0. 3969/ j. issn. 1 671— 591 8. 201 4. 16— 059 [ 文章编号】1671- 5918(201 4) 16- 0117- 02 [ 本刊网址] http:

 / / www. hbxb. net 规则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游戏方式,

 是伴随着幼儿年龄增长所带来的幼儿游戏发展的产物。我国 著名幼儿心理学家朱智贤认为, “ 规则游戏是幼儿按照一定的 规 贝 Ⅱ 从 事的游戏 。

 ” 通常 由成 人事先 制定 或者设 置相关 情境 与 故事情节来为游戏设置一定的游戏规则, 也可以将规则的制定 权交还给幼儿, 让幼儿根据故事情境或是情节 自行制定游戏规 则。规则游戏大多与具体实物有关或者带有一定的情境性, 正 如皮亚杰所言 , 幼儿游戏的发展是随着幼儿表象的发展, 遵循 “ 从练习性游戏—一象征性游赡—一则游戏的发展规律” 。因此 可以说规则游戏是 幼儿游戏发 展的 高级形式, 其“ 具有规则性、 竞争性、 文化传承性的特点” 。对于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及规则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幼儿 身心的全方面发展也是大有裨益。那作为幼儿在游戏中的伙 伴与指导者的幼儿教师, 在幼儿的规则游戏中, 又应当承担什 么样的角色定位呢? 结构性游戏— — 规 一、幼儿教师是规则游戏的引领者 ( 一 ) 帮助 幼儿做好 游戏 的相 关准备工作 由于幼儿其年龄其身形发展的特殊性, 在游戏的选择与编 制上 , 幼儿一般较难独立完成, 因此需要幼儿教师帮助其完成 规则游戏的游戏选择与编制, 甚至是替幼儿完成规则游戏的游 戏选择与编制。选择和编制游戏时, 幼儿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 幼儿其 自身的发展水平及兴趣特点, 并且结合国家及幼儿园的 教育目标与计划及《 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对于幼儿身 心发展的目标及对于游戏设计的要求, 以求能通过规则游戏的 实施, 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调动起幼儿对于规则的 游戏的兴趣, 积极参与进来。

 在选择或是编制了合适的规则游戏之后 , 幼儿教师还应对 游戏进行 尝试 与调整 , 对 于游戏 的玩法 与规则 了然 于胸 , 在对 游戏进行反复试验后, 对有缺陷或是不足之处 , 在立足于幼儿 身心发展规律及兴趣特点的基础之中加以修改调整 , 以便于幼 儿可以更好的掌握游戏的规则与玩法, 以利于规则游戏更好的 开展 。

 并且在规则游戏开展前 , 幼儿教师还要 为幼J D,O ~造 良好 的 游戏环境。幼儿游戏的开展对于游戏环境的依赖毋庸置疑, 幼 儿教师要必须确保幼儿游戏时的环境安全, 根据游戏的内容选 择合适游戏场地, 并根据年龄班 的不同准备合适的游戏材料 等。并保障幼儿充足的游戏时间, 充足的游戏时间是幼儿顺利 开展规则游戏的重要保障。游戏时间的不足不仅会影响游戏 的顺利进行 , 更可能打断幼儿高昂的游戏情绪、 影响幼儿对于 游戏的兴趣, 使预期的游戏效果大打折扣。

 ( 二 )指 导幼儿 开展 游戏 , 帮助幼儿融入到游戏 当中

 规则游戏是幼儿游戏的高级发展形式, 特别是对于I ~f lll f l接 触规则游戏的幼儿来说, 在游戏 的开展时是离不开幼儿教师的 指导的。在规则游戏的开展中, 尽可能地使每个幼儿都能明白

 游戏的玩法、 规则使其能全身心投人其中是每个幼儿教师的责 任所在。因此在游戏过程中, 幼儿教师对于需要指导的幼儿,

 需根据对方年龄特点的不同, 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指导方式:

 如 对待“ 小班 的幼儿可 以用生动活 泼简洁 的语言 、 夸 张的动作 吸 引来幼儿的注意” ; 对于中班的幼儿则可以采用言语讲述和示 范相结合的方式; 对于大班的幼儿可直接采用言语讲述的方式 等。在规则游戏的名称、 玩法及规则的介绍上, 言语讲述、 动作 示范、 重点规则的强调等方式可以灵活搭配运用。对于规则的 讲解一定要清楚简明, 可以请配班老师或能力较强的幼儿共同 参与实际操作, 帮助讲解指导。在游戏的开展中, 幼儿教师也 可以通过一些师生互动来帮助幼儿在规则游戏中创造出轻松 愉快地游戏氛围, 以便更好的对幼儿进行指导。

 ( 三) 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 促进 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因此幼儿教 师在规则游戏的开展中, 可以从本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 自

 身需要出发, 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引导, 帮助幼儿激发对于规则 游戏的兴趣 , 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让幼儿成为游戏的 主体。幼儿教师只是规则游戏中的引导者, 幼儿才是游戏的真 正主体。随着游戏的不断进行, 在幼儿已经建立起规则意识的 基础之上, 幼儿教师可以将游戏的掌控权逐渐交给幼儿 , 让幼 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在幼儿教师的指导之下让幼儿 自己制定游戏规则及故事情境, 甚至可以在幼儿教师的帮助之 下让幼儿 自己准备游戏材料 、 布置游戏环境等。在游戏“有序 进行“ 的情况下给予幼儿以充分的自由与尊重, 为幼儿创造力 与想象力的发挥提供适宜的环境, 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从而促进幼J D O~ ]造力地不断发展。

 二 、 幼儿教师是 规则游 戏的干预者 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中最基本的活动, 由于幼儿其 自身的 特殊性, 幼儿在游戏开展中必然离不开教师的帮助与指导。除 了适当的帮助与指导之外, 适时的对幼儿的游戏实施干预也是 收稿 日期 :

 2014 —06 —25 作者简介:

 程翔宇( 199O 一 ) , 男, 江苏镇 江人 , 西华 师范大学教 育学院 2012 级研 究生 , 研究方向 :

 学前比较教育 学、 幼儿教师教 育。

 117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 第27 卷第 16 期 总第136 期 必不可少的。规则游戏作为幼儿游戏的高级发展形式亦是如 此, 由于其 自身存在的竞争性与规则性等特点, 导致规则游戏 对于幼儿教师的干预要求也就相应提高, 且“ 幼儿的游戏水平 和游戏体验并非与教师介入的频率和深度成正 比, ” 因此对于 于干预时机的把握也就相对困难。因此对于规则游戏而言, 基 于对于幼儿通过规则游戏所达到的教育 目标与幼儿 自身的身 心发展特点与需要, 通常需要幼儿教师适时介入的时机有以下 几个 :

 ( 一) 规 则游戏 中出现安全隐患 处于学龄前的幼儿比较年幼, 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身体没 有发育完全也比较脆弱。当全身心投入到游戏 中时很难注意 到周边的情况, 很难察觉到游戏中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幼儿教 师应当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注意观察, 留心周边环境的状况及幼 儿游戏中的行为, 一旦发现有安全隐患应立即对游戏实施干 预, 排除安全隐患, 以确保幼儿的安全。

 (二 ) 幼儿在 游戏 中主动寻求帮助 幼儿由于生活经验及心智发展的不成熟, 游戏中必定会遇 到一些困难从而求助, 幼儿教师是幼儿在幼儿园中最信任的 人, 幼儿遇到苦难是必然会想到向老师求助。此时幼儿教师应 当给予适当的帮助与指导, 甚至选择适当的干预方式对游戏进 行适当的干预以解决幼儿所遇到的困难, 即要求幼儿教师应该 用适当的方式“ 接过孩子抛来的球” , 并以适当的方式再“ 把球 抛给孩子” , 通过“ 自然的” 干预方式不留痕迹的使游戏顺利进 行下 去。

 ( 三)在 游戏 中出现过分竞争 规则游戏具有不可避免的竞争性, 幼儿在游戏中按照一定 规则进行游戏时不免就参与到一定的“ 竞争” 当中, 适当的竞争 对于增强幼儿的竞争意识及抗压能力的培养都有着显著的作 用。但既然有竞争 , 处于游戏的主体难免会发生冲突及矛盾,

 特别是对于处于学龄前阶段, 情绪波动较大、 身心发展尚未成 熟的幼儿来说, 严重的甚至使游戏无法继续。因此幼儿教师应 当密切观察游戏中幼儿的行为, 并且关注游戏中幼儿情绪的变 化 , 避免“ 过分竞争” 现象的出现, 避免因游戏问的竞争所导致 的矛盾与冲突, 甚至是攻击性行为。一旦发现“ 过分竞争” 现象 的出现因立即采用合适的方式给予干预, 并且安抚幼儿 的情 绪 , 使幼儿明白规则游戏中的竞争只是一种竞赛 , 帮助幼儿控 制情绪, 促使其自制力得到锻炼与提高。

 ( 四) 幼儿 于游戏 中遇到 困难难 以继续 每个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是不一样, 故而在游戏进程中部 分幼儿或许会对某些规则或是某些游戏内容感到力不从心, 有 些幼儿可能会 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求助幼儿教师, 有 些幼儿可能便会直接放弃游戏。所以幼儿教师在对游戏的观 察中要密切留意幼儿的一举一动, 从而发现因遇到困难而导致 游戏无法继续的幼儿, 通过提问、 点拨 、 操作演示等方式对游戏 进行干预, 从而提醒处于困难中的幼儿。并且当幼儿教师通过 观察发现在游戏的设置中出现了幼儿难以克服的困难时, 也应 及时对游戏进行干预, 给幼儿予帮助。

 三、 幼儿教师是规则游戏的参与者 幼儿教师不但是幼儿的教育者, 更是幼儿重要的玩伴。幼 儿规则游戏的顺利开展, 也少不了幼儿教师的参与。幼儿教师 对于游戏的适当干预与引导都离不开其自身对于游戏的参与,

 在基于规则游戏规则的要求及幼儿本身的需求之下, 幼儿教师 参与到游戏 当 中来 , 不但 有 利于 帮助 幼儿 塑造 积极 的游 戏 氛 围, 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更有助于幼儿教师对游戏中的幼儿 进行观察, 从而可以加深对幼儿的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 总是超出其 日 常行为, “游戏就好像是放大镜的焦点, 凝聚和孕 育着发展的所有趋向” 。幼儿教师参与到游戏当中来可以更加 近距离的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与表现进行观察, 能够更加清 晰的感觉到幼儿在游戏中的情绪变化, 从而为今后规则游戏的 设计与干预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幼儿对于幼儿规则游戏的参与更体现在其对于游戏的整 体把握与评价反思之上。游戏是幼儿最主要的活动方式 , 其背 后都带有一定的教育目标与意义, 幼儿教师通过参与游戏从而 把握游戏全程, 通过对游戏参与的切身体会, 立足于客观现实,

 对于幼儿的表现及游戏 的设置进行客观评价, 摆脱成人的眼 光, 站在幼儿的角度从而发现幼儿在游戏中所表现出的能力与 不足, 关注幼儿通过游戏所取得的进步, 并找到游戏 中尚不完 善的地方从而进行改进。通过对游戏的参与也能更好地帮助 幼儿教师在游戏过后对游戏的设置与开展进行反思, 对于游戏 的选择、 编制、 准备及游戏的干预与指导都会有更加深刻的认 识, 在立足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需要的基础上, 促进了今后 的规则游戏更加顺利地开展。

 参 考文 献 :

 [ 1] 朱智贤. 幼儿心理学[ M] . 北京:

 人民教育 出版社 , 1993.

 [2] 黄建玲. 对幼儿规则游戏的探讨[J ]. 学前课程, 2008( 6).

 [4]赵燕芳. 幼儿园游戏的指导[J ]. 学前教育研究, 2008(6).

 [5]陈美菊. 幼儿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支持性策略[J ]. 教育导刊 · 幼儿教育, 2008(8) .

 [6]王青莲. 促进教师适时介入游戏的有效性策略 [J ]. 科教文汇, 2010(11).

 [7]邱学青. 幼儿园游戏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 幼儿教育, 2003(3).

 118

篇六:幼儿教师角色定位

磁荔磊论坛2010锱16期(总第13 l 期)教师在幼儿自主学习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吴海珠海安县海安镇中心幼儿园,江苏海安226600卢梭曾经指出:“ 儿童具有他自己的真正活动,而不真正利用这种活动并扩展它,教育就不能成功。” 自主学习作为一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与发展需要的学习方式,对促进幼儿认知的获得、能力的提高以及情感社会化的发展都有其独特优势。那么,在幼儿自主学习活动中,教师该处于怎样的角色和地位昵?一、自主学习活动环境的创设者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与他们相适应的自主学习活动的环境,给幼儿营造一个更为自由发展的空间,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 创设宽松、自由发展的心理环境在那里,幼儿能得到自然发展,能创造自我和实现自我。它应该是一个有秩序的、生气勃勃的、愉快的环境,是容易为幼儿所接受的、所喜爱的环境。我们根据幼儿的认知、情感、动作、语言、社会性等发展的需要,从孩子的心理出发为幼儿创设了角色区、探索区、美工区、音乐区、阅读区、劳作区、运动区、表演区、建构区等不同形式的区角,供幼儿自主学习。为了让幼儿动手、动脑、按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施展才能,我们在自然角里种上了芦荟、胡萝卜、滴水观音、仙人掌、洋葱等,加上奇形怪状的小石子,为幼儿提供了丰富而鲜活的自然物;探索区里,地球仪、放大镜、天平、量杯、小灯泡、电池、电线等成了幼儿探索科学的操作材料;角色区里,我们为幼儿园、娃娃家、医院、银行、美容院、超市、餐厅等游戏提供了各类服装:我们在不显眼的墙角,贴上温馨的墙纸,铺上色彩鲜艳的软板拼图,再放上几个长毛绒玩具或坐垫将其设置成“ 心情角” ,经常让孩子们互相谈心,讲悄悄话,有时教师也参与他们的谈话,共享他们的快乐,并及时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摆脱心理困扰。( 二) 创设新奇、动态的物质环境因为只有新奇、生动的环境,才会让幼儿感兴趣。“ 兴趣是个水闸,依靠它,能打开注意的水库并指引注意留下来。” 孩子们会动用各种感官参与其中,通过眼看、耳听、口尝、手摸,了解各种事物的特性。幼儿几乎对任何动态的环境都感兴趣,其实他们自己正是构成动态环境的最活跃的因素。为此,我们在活动区域内建立了一个“ 蘑菇小屋” 。漂亮的小屋引来了小朋友的关注,他们有的说小屋颜色漂亮;有的说小屋造型很别致;有的说以后他们玩累了可以在里面休息;有的说可以把游戏玩具放在里面;还有的说把东西放进小屋时要摆整齐,让小屋的里面和外面一样美丽。孩子们对小屋的议论其实蕴含了许多教育因素:他们有了对美的欣赏,有了对事物的观察,有了对事物的认识,也有了相互间的交流⋯ ⋯二、自主学习活动过程的观察者和引导者幼儿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有着最真实的自我表现。蒙特梭50利认为:要教育儿童就要了解儿童。而观察正是了解儿童的主要途径之一,是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前提。她还说:“ 应用我的方法,教师教得少而观察得多:教师的作用在与引导儿童的心理活动和他们的身体发展。” 在蒙特梭利看来,教师是儿童的观察者和引导者,应该让幼儿自己去发展。一天早上,我习惯性地观察着每个活动区游戏的情况,当我观察到“ 小医院”时,我发现“ 小医院” 的三名幼儿还没进入游戏状态,一名当医生,一美女当护士,一名当药剂师,虽然有了各自的角色,但是没有真正活动起来。于是,我假装肚子痛走过去到挂号的护士那里。“ 小护士” 一看见我,马上来了兴致,问我怎么了,我说要挂号,她立刻用笔在纸上划两下,给了我一张小纸条。于是我来到了医生那里,医生早已准备好了,又是听诊器,又是打针的,确诊后给了一个条子,让我去取药。到了药剂师那里,他很认真地把药搁在我手里,但没有告诉我如何吃,我赶紧问他药一天吃几次,一次吃几片。他琢磨了一下告诉我:“ 一天一次,一次三片! ” 接着我便离开了。孩子们很兴奋,互相商量着互换角色,像刚才一样玩了起来,而且他们这次要比刚才玩的情节更丰富。所以,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观察意向和科学的观察态度,要以欣赏、忍耐、研究的态度去观察幼儿,要有一种开放性的心态,充分了解幼儿。三、自主学习活动进展的支持者蒙特梭利曾说:“ 如果孩子们成长于鼓励他们自然、顺序地发展的环境中,他们‘ 突破性’ 地进入到学习,他们将变成自我激发者,自我学习者。” 由于幼儿特定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缺乏正确评价自身言行的能力,他们往往是从周围人的评价中来认识自己行为的。因而鼓励的环境对幼儿来说显得特别重要。在幼儿心目中,教师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教师在幼儿自主学习活动中的态度、语言,会对幼儿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以欣赏的态度,尽量用启发开放式的语言,提醒幼儿注意规则,学习为他人考虑,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获得新经验,从而探索发现问题。鼓励,能使幼儿感受成功,充满信心,这是幼儿自主学习活动成功的动力。由此看来,幼儿只有在自己作主的活动圈子里,在没有来自成人压力的时候,才能真正体现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自主学习活动是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幼儿心理活动和精神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幼儿的权利。因此,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幼儿是主人,是幼儿在自主活动。教师的指导应迎合幼儿的需要,指导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幼儿的活动意愿。所以,综上所述,教师在幼儿自主学习活动中的角色和地位应该是:自主学习活动环境的创设者;自主学习活动过程的观察者和引导者;自主学习活动进展的支持者。( 责任编辑若曦)万方数据

篇七:幼儿教师角色定位

幼儿自主游戏活动中的教师角色定位董 婕(江苏省南京市南外附属幼儿园,江苏南京2l∞46)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幼儿自主游戏也日益受到重视。幼儿自主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最受幼儿欢迎的活动形式,它对提升幼儿智力,养成良好性格有很大帮助。但在实际组织过程中,教师定位不准往往降低了教学效果和水平。探究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定位,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幼儿兴趣,培养幼儿自信心,从而提升教育的质量。关键词:自主游戏;幼儿;教师;角色定位中图分类号:G6l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36-0157—02DOl:10.16657,j.cnki.i8舳1673-9132.2018.36.10l幼儿自主游戏是指在特定的游戏环境中,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求,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1】。近年来,很多幼儿园都在如火如茶地开展幼儿自主游戏活动,以期唤醒幼儿的主体能动性。发挥幼儿的自我意识,使幼儿的身心健康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是由于实际操作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自主游戏的宗旨很难落实到位。根据笔者多年的幼儿教育经验发现,教师错误的角色定位是最主要的因素。那么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该如何正确扮演角色,如何定位呢?一、教师墨游残的簧期者不少教师单纯地将自主游戏时间视为幼儿自我玩耍的时间,这个过程中教师只需负责幼儿的人身安全即可,有的教师甚至将此作为授课的中场休息,这极大地偏离了自主游戏的教育主旨。幼儿由于受年龄和生理限制,不完全具备独立自主的能力,教师应该做好游戏的策划者。游戏的策划不是让教师课前编制剧本大纲,强迫幼儿根据脚本进行,而是表现为事先规划好自主游戏的时间,游戏材料的数量,游戏的规则,活动场地,游戏类别等筹备工作。例如,在区域自主游戏中,某班级事先划分了娃娃家区、构建区、阅读区等,这些区域均适合性格安静的幼儿,那么性格活泼的幼儿可能会对活动缺乏兴趣,前半场勉强参与,后半场完全游离在外。教师因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做好自主游戏的策划者,可将区域自主游戏设置为动静结合模式,适当增加幼儿器械操练区等适合活泼幼儿的游戏区域,设计适合活泼幼儿的游戏,充分调动全体幼儿的兴趣与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也可根据节日策划区域自主游戏项目,如端午节可在超市区增加粽子的售卖与品尝;中秋节可在手工区开设月饼的制作;教师节可在娃娃家区增加小老师环节。这些有针对性的自主游戏的策划不仅让幼儿感受到节日的气氛,也了解了节日的含义。我所在的幼儿园地处大学城内,不少幼儿家长是大学的教师,因此在区域自主游戏中,我们增加了小老师区域,让某些幼儿担任小老师,其他幼儿扮演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有些幼儿不听小老师的指令,双方表现得不是很和谐,这是可以预料到的场面。教师可借此机会告知幼儿,当老师的爸爸妈妈有多么辛苦,让他们了解父母的艰辛。二、教翥瞧精戏的引导者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应用我的方法,教师教得少而观察得多。”从蒙台梭利的观点来看,教师应该随时给予幼儿适宜的指导,起着引导作用嘲。对于幼儿,教师放手但不放任,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要严格摒弃高控,过度干预,不要约束幼儿天性,阻碍幼儿自主探索。比如在构建区,很多幼儿都在搭建高速公路、摩天大楼,其中一个幼儿却拿着材料观望,迟迟没有动手。如果这时教师指责他动作太慢,反而会扼杀幼儿探索的欲望。教师应该在一旁静静观察,如果该幼儿确实需要帮助,他会主动和老师沟通,寻求帮助。如果他只是在思索呢?恰巧此时,该幼儿用两个相同的正三角形拼出了菱形,他对自己的这种行为非常满意,这时教师应该给予称赞与肯定,可以适当引导幼儿思考,如果拿两个直角三角形能拼出什么形状呢?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幼儿慢慢会发现不同的形状可以构建不同的新的形状,作者简介:董婕(1990序一),女,汉族,浙江安吉人,小教二级,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幼儿教育与主题课程的融合。一157—万方数据

 2018年12月第36期Dec.201 8Vd.36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概论及培养策略李少华(甘肃省民乐县第一幼儿园,甘肃民乐7345∞)摘要:幼儿时期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将会对人一生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切入,从“幼儿良好行为概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两个大的方面入手,围绕学前教育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这一热点话题进行了初步分析与谈论。关键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概论;培养策略中圈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12018)36-0158—02DOI:lO.16657,j.cIll【i.is鲫1673-9132.2018.36.102“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一生。”学者培根的这一言论言简意赅地诠释了习惯对于人生成长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作为对学前儿童集中进行知识传授的重要力量组成,我们幼儿园教师有必要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帮助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式方法,以下即是我关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个人感悟与所识所得。一、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擐论行为习惯,顾名思义是行为和习惯的总称。行为习惯有良作者简介:李少华(1972.4-一),女,汉族,甘肃民乐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由简至繁,逐步搭建出自己理想中的实物模型。可见,引导是教师的重要技能,尤其是在自主游戏中,更能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三、教师墨游残的评价者教师策划、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游戏,那么效果如何呢?有的幼儿园到点进行游戏,到点结束游戏,这只是将自主游戏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领悟自主游戏的精髓。自主游戏的策划倾注了教师大量的心血,游戏结束后的评价环节也相当重要,需要教师及时对学生的游戏活动给出指导意见。幼儿在区域自主游戏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状况。比如,小超市区有的孩子扮演营业员售卖货品时,特别会吆喝招揽生意,让顾客先品尝后付钱或者买三个赠送一个。而有的小朋友比较腼腆,羞于开口,只是站在门口,守株待兔式地等待顾客光临,可想而知生意惨淡。在此次游戏结束后,教师应该结合幼儿的表现,给予客观、积极的评价。教师可以将生意兴隆的小组的经验与其他小组进行分享,让全体幼儿参考文献:【l】全为民.浅谈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的作用田.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7(10):79.【2】薄中英.试论幼儿区域游戏实施中教师角色定位与行为叨.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3):101.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观察门庭若市的店面,看看那些店的营业员是如何做生意的,借此有效地将课堂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但是在评价生意平平的小组时,教师首先要肯定幼儿的表现,以免打消他们的积极性,其次指出如果能再大胆些,勇于和顾客交流沟通,生意就会更好了,以此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教师每次都要记录游戏成果,分析幼儿的优缺点,不断总结经验,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四、结滔自主游戏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游戏方式,对于提高幼儿语言技能、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都有一定的引导作用脚。幼儿是自主游戏的主角,教师虽是配角,但是作用不容小觑。教师是策划者、引导者和评价者,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幼儿的兴趣,精心策划游戏形式,适当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同时查找漏洞与不足,客观评价游戏结果,充分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最大意义上发挥自主游戏的意义和价值。【3】张婷婷.幼儿自主游戏活动问题与教师指导方式研究们.学周刊,2018(1):187.一158一[责任鞠享爆】万方数据

篇八:幼儿教师角色定位

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Total.484February 2020(A)总第 484 期2020年2月(上)摘 要 幼儿自主游戏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环节,幼儿在自主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了解世界,更好地适应成长环境。游戏还可以帮助幼儿提升智力,养成良好的性格和操行,使幼儿的身心得到良好、健康的发展。但在游戏的开展过程中,教师的定位一直是一个难以把脉的问题。诚然,在幼儿阶段这一学前教育中,教师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但教师的个人素养和专业水平直接关乎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定位如果不准将会大大降低游戏的质量和成效。文章结合实例,讨论了在幼儿自主游戏活动中教师如何适时地进行有效的介入等核心问题,希望可以帮助幼儿园一线教师对自主游戏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做出正确的判断,提升教育水平,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关键词 幼儿自主游戏;角色定位;重要性On the Role Orientation of Teachers in Children"s Au原tonomous Games // Wei WenyunAbstract Children"s autonomous game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kindergarten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autonomous games,children can understand the world and better adapt to their grow-ing environment. At the same time, games can also help childrenimprove their intelligence, develop a good character and conduct,and make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sound andhealthy. However, in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games, the orien-tation of teachers has always been a difficult problem. It is truethat the important role of teacher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cannot be ignored. However, teachers" personal quality and pro-fessional level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and effect of earlychildhood education. If teachers" orientation is not accurate inchildren"s autonomous games, th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games will be greatly reduced. The paper discusses teachers"timely and effective intervention in children"s autonomous gamesbased on examples. It is hoped that it can help kindergartenteachers to make correct judgments on their role orientation inautonomous games, improve the level of education, and promote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ofyoung children.Key words children"s autonomous games;role orientation;impor-tance1 前言幼儿自主游戏是指教师根据幼儿自身的需求和爱好在幼儿不知觉的情况下实施介入,创设一定的环境(园内或园外)以幼儿通过游戏获取快乐为主旨,让幼儿自主选择、自主开展的一种自觉交流的活动过程。在幼儿自主游戏活动中,探究的兴趣是非常宝贵的,教师一定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兴趣爱好,有目的地创设条件,尽可能地为幼儿创造体验和探究的环境和条件,让幼儿在探究式学习中掌握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本领[1] 。近年来,根据指南的指示精神,很多幼儿园都十分重视在幼儿园开展一些对儿童身心健康有利的幼儿自主游戏活动,让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包括身体和精神方面的发展 [2] 。然而,在幼儿园开展的现实游戏中,由于各家幼儿园具备的条件不尽相同,受限于各种环境和条件的制约,教师事先设计的游戏活动往往实现不了教师预设的教学目的和效果。为此,笔者将自己平时参与设计开展的游戏作为典型案例加以分析研究,发现幼儿游戏活动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在幼儿自主游戏中的作用。那么,教师又该如何确定自己在幼儿自主游戏活动中的地位呢?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指出:

 “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问、好探索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可以说,在每位幼儿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探索未知的冲动,这种冲动是与生俱来的,他们在探索未知中会有满满的收获感,探究是他们酷爱的一种活动方式。为了使孩子们的内在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自主探究式的游戏活动离不开教师适时、有度、科学的介入。2 幼儿自主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2.1 高效的游戏活动少不了教师的参与对于幼儿自主游戏活动,许多教师都有着错误的认识,他们天真地认为幼儿自主游戏就是幼儿自我玩耍和自我快乐,老师只要把幼儿的人身安全工作做好就可以了,这可能是因为这些教师对幼儿教育的认知不够,业务水平有限。有的甚至将幼儿的自主游戏活动时间看成自己的休息时间,这完全背离了幼儿自主游戏的教育初衷。喜欢探索是幼儿的天性,他们的习惯与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 [3] 。幼儿在探究未知的过程中,他们的好奇心可以得到满足。人的内心都有着一种对知识的渴望,幼儿在自主游戏活动中可以开阔视幼儿自主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探讨魏文云(温州市机关第一幼儿园 浙江·温州 325000)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871/j.cnki.kjwha.2020.02.069作者简介:魏文云(1984—),女,大专,幼教一级,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147

 野,获取更多的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进而形成对未知世界的求实精神。幼儿的天性就是探索未知,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是幼儿自主探究的源动力。笔者在教学中对园区进行了分区活动的设计, “奇妙的植物世界”分区为孩子们提供了认识植物的机会,通过该分区活动,孩子们可以学到很多有关植物的知识,认识到植物对于我们人类生存的意义,进而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养成保护我们身边的植物意识,顺理成章地认为大自然必须得到保护,因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大自然,与我们周围的植物是息息相关的,离开了植物,人类将无法生存等等。但是,由于幼儿综合认知能力的局限性,他们实际上不具备真正的“独立”本领,教师就应该选择合适的机会对幼儿的游戏活动加以指导。教师可以在游戏前对游戏的目的、开展时间及地点、游戏拟需要的材料等进行预设,目的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 [4] 。2.2 教师是游戏的引导者对于幼儿的自主游戏活动,教师要放手但不能放任,教师要有目的地加以引导,但切记不要过度干预,万万不可约束幼儿的天性,抹杀幼儿自主探索的精神。教师要观察幼儿的自主游戏活动,分析他们活动的场所是否适合开展自主游戏,对于激发幼儿游戏兴趣是否有利、选取的游戏能否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教师要仔细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交流、合作情况,通过幼儿的表情变化,判断幼儿对自主游戏的态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游戏的方式和内容做出合理的调整。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游戏的进展,在幼儿出现纠纷时,教师要强化幼儿行为与语言观察,弄清纠纷的起因,对当事人做出正确的评判。教师应充分考虑幼儿的个性需求,尽量满足每一位孩子的游戏欲望,让他们的天性得到充分释放,根据幼儿的身体特点及游戏现场的兴趣点,巧妙转移,及时鼓励,支持他们由易到难完成任务,获得极大的成就感。2.3 教师通过评价游戏提升活动效果有教师介入的幼儿自主游戏活动一定要体现教师的干预,而不能是游戏到点开始、到点结束的状况,这种毫无目的活动无法发挥自主游戏的作用,也难以实现自主游戏的目的。教师的介入是保障幼儿自主游戏沿着预设教学目的顺利开展的一种主要方式,教师怎么介入、说什么、怎么说,都须认真考量,如果教师介入不当,不但不能促进幼儿游戏的顺利开展,可能会适得其反,干扰以致打断幼儿的正常游戏。游戏结束后,教师一定要及时对游戏开展评价,不失时机地对幼儿的游戏活动进行总结。在幼儿的自主游戏中,有些孩子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比如,在我园的小超市活动区开展的游戏中,有的“营业员”非常善于销售,营销手段五花八门,会把平时生活中所见的实体店的营销手段搬到游戏中,把销售做得风生水起。可有的“营业员”却寡言少语,没有与“顾客”的交流,这样的销售行为是不可能把货物卖出去的。在“销售活动”结束后,笔者对各个销售小组的表现进行了点评,启发他们去思考销售好的小组好在哪里,而销售不好的小组又不好在哪里,鼓励“生意兴隆”的小组把他们的经验与其他小组分享,让孩子们懂得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观察,生活是我们获取知识的不竭源泉。但是,在评价销售业绩差的小组时,笔者比较注意自己的措辞,首先要对幼儿的表现加以肯定,千万不可打击幼儿的积极性。教师要及时总结游戏,为下一次的游戏活动提供参考,更好地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3 对幼儿自主游戏活动介入的反思幼儿自主游戏的获益者并非只有幼儿,教师也会从幼儿的自主游戏中受益匪浅。无论游戏成功与否,教师都理应从中获得经验,从而为下一次的游戏提供参考。3.1 注意观察,找准时机自主游戏首先要保障“自主”,让幼儿有自由的空间,但自主不是对教师介入的否定。教师反而要在自主游戏活动前提供丰富的环境和材料来帮助幼儿进行自我建构,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教师是幼儿游戏的观察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师对幼儿游戏的仔细观察,可以实时掌控游戏,发现幼儿在游戏中遇到的困难,及时为幼儿解决问题、提供帮助,弄清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把握介入契机。3.2 让“自主游戏”实至名归幼儿的自主游戏一定是在教师隐形介入下的“儿童的游戏”,绝不是由教师编导的“木偶戏”,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的信任,相信他们可以建构自己的内在世界,儿童可以在游戏世界里自由地探索。“把游戏权还给儿童”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付诸行动。教师要敢于放手,敢于打破旧有的思维藩篱,让孩子们成为游戏的主人 [5] 。3.3 切忌将幼儿当作成人,体现游戏的原本价值自主游戏首先是要保障“自由”,要留给孩子探索未知的空间,但是把自由还给孩子并意味着放任不管。一方面,由于幼儿的能力有局限性,幼儿自主游戏的前期工作需要教师的介入,如:游戏的目的、开展时间和地点、开展方式以及开展所需材料等都需要教师的协助;另一方面,教师在具体游戏中不应过度介入,不应从成人立场出发,将是否实现教育目的作为教育效果的考评体系,万万不可把中学的应试教育理念贯穿于幼儿教育,否则幼儿的内在兴趣会被扼杀,自主游戏原本价值无法实现。重点在于游戏的“自主”价值,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充分享受自由和自主,让幼儿能够在语言、认知、社会等各方面向更高水平发展。参考文献[1] 张璐.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的有效指导[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 杨润敏.浅谈自主游戏的价值及教师的指导[J].教育观察,2019(2).[3] 张旭蕊.幼儿自主游戏中的教师指导探析[J].学周刊,2018(9).[4] 张少雅.户外自主游戏开展的问题及对策[J].幼儿教育研究,2018(5).[5] 余雅丽.幼儿自主探究式活动中教师有效介入的反思[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5).编辑 江嫣萍学前教育148

相关热词搜索: 幼儿教师角色定位 幼儿教师 角色定位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顶伦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顶伦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顶伦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90216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