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应用研究6篇收益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论收益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应用[摘要]知识经济时代下,无形资产占整个社会资产的比重显著增强。 对无形资产价值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是促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收益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应用研究6篇,供大家参考。
对无形资产价值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 是促进无形资产合理流动, 推动科技成果市场化的内在要求。
由于无形资产一般不会单独产生收益, 它要与企业中其他资产共同作用才能产生收益。
因此,分离无形资产的经济收益问题是无形资产评估的难题之一。
从评估角度论述无形资产评估的必要性, 以及收益现值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应用。
[关键词] 无形资产评估; 收益现值法; 差额法
一、 无形资产评估的必要性
1. 知识经济时代市场化的要求
无形资产评估可使无形资产的市场价值定位并使其价值不断得以发掘和提升, 在企业改制、 合资合作、 联营、 兼并、 重组、 上市等各种经济活动中, 以专利技术、 商标权等无形资产作为投资已很普遍。
对于出资方来讲, 用无形资产投资可以减少现金支出, 以较少的现金投入获得较大的投资收益; 可以扩大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或服务项目的生产经营规模, 进一步提升商标价值。
对于接受无形资产投资的企业来讲, 商标权资本化可使其直接获得知名商标的使用权, 进而打开市场, 扩大生产经营; 接受商标权投资, 也可促使企业严格依法使用注册商标,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商品或服务质量,增加产品品种, 增强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市场竞争力。
评估的结果既
是投资者与被投资单位投资谈判的重要依据, 也是被投资企业确定其无形资本入账价值的客观标准。
2. 培养品牌意识
在市场经济下, 知识产权就是财富。
企业都在想尽各种方法对自身现有的无形资产进行挖掘、 开发、 整合, 通过评估将各种附加值体现出来。
商标、 品牌等资产的评估及宣传是强化企业形象、 展示发展实力的重要手段。
3. 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随着企业并购不断深化, 管理层收购在我国资本市场上悄然兴起。据有关统计, 目前我国通过管理层收购达到控股的上市公司已经超过 100 家, 管理层收购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要对相关的无形资产进行科学评估并使其具体量化, 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促进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
另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无形资产在企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因而引起的纠纷也日益增多, 各种无形资产的案件也越来越多, 对于无形资产所有者被侵权的损失额和赔偿额等的确定, 也要通过无形资产评估来解决, 无形资产评估是公正、 妥善地解决无形资产权纠纷和侵权现象的必要手段。
无形资产评估方法直接关系到评估结果, 在我国无形资产评估实践中, 往往由于不能运用科学的方法, 造成较大的误差, 所以要深入研究各类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综合我国评估工作的具体实践加以创新。
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有收益现值法、成本法和市场法三种。
但是基于无形资产具有成本与效用的非对应
性和无形资产难以复制的特征, 在评估实践中运用最广泛的评估方法是收益现值法。
收益现值法是以动态方式估价资产, 着眼于资产的未来收益, 是无形资产转让和投资价值评估的依据。
二、 收益法的基本原理
收益法是运用货币时间价值的原理, 根据无形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或未来现金流量按折现率折算成现值的一种评估方法。
收益法的基本假设前提是任何投资者在购买该项无形资产时, 所支付的价款不会超过该项无形资产的预期收益的折现值。
从理论上说, 在获利能力真实、 预测科学的情况下, 该方法能够较准确、 合理地评估出无形资产所具有的内在价值。
收益法涉及三个变量:
第一, 无形资产未来预期收益。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未来预期收益越大, 无形资产价值越大。
第二,预期收益的持续时间。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未来预期收益持续时间越长, 无形资产价值越大。
第三, 投资者期望收益率, 即折现率。
这体现了投资者对未来预期收益风险水平的判断以及基于“高风险, 高收益” 原理的对收益率的期待。
投资者期望的收益越高, 无形资产价值越小。
合理预测其未来收益是正确评估无形资产价值的关键所在。
三、 采用收益法中的差额法评估无形资产价值原理及实例分析
如果无形资产能够单独发挥作用, 其产生的新增效益能够单独计算, 则可以根据使用技术标准后带来的超额收益现值计算无形资产价值, 即采用直接收益评估无形资产的价值。
但是, 大多数情况下
不能直接计算出无形资产产生的新增效益, 无法将使用的无形资产和没有使用的无形资产收益情况进行对比时, 就无法直接计算无形资产价值, 此时可考虑采用间接预期法即差额法估算。
所谓“差额法” 即通过预测使用技术标准后的收益, 从中分离出技术标准带来的收益部分就是无形资产的评估价值。
评估程序为:
先用“收益现值法” 评估出企业的整体资产的价值, 然后用“重置成本法” 评估出企业有形资产的价值, 然后用前一种方法评估出整体资产的价值总额, 减去后一种方法评估的有形资产价值额所得到的差额就是无形资产的评估价值。
“差额法” 基本公式如下:
姜洁:
论收益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应用无形资产带来的超额收益(评估值) =年净利润-企业有形资产评估值×行业平均资产收益率
由于无形资产属于创造性劳动成果, 无形资产的内涵已经远远超出了它外在的含义, 其在企业会计账面的生产成本只具有象征意义, 因此在评估时, 应该根据无形资产的自身特点, 考虑影响其价值的相关因素, 主要因素有:
1. 无形资产的收益能力。
一项无形资产的获利能力越强, 证明其未来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就越大, 其价值就越高。
2. 无形资产的寿命。
无形资产的寿命包括法定寿命和经济寿命。有的无形资产虽然法定寿命很长, 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可能会在法律保护期内被新技术淘汰, 已经丧失了经济上的寿命, 因此
在评估时必须考虑这一因素。
3. 无形资产的发展前景。
影响无形资产发展前景因素主要包括企业自身的经营状态、 行业的整体走势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等。
4. 无形资产的以往交易历史情况。
包括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信息、无形资产的转让方式和转让次数等。
一般认为转让次数越多, 竞争对手就越多, 无形资产的价值就越低。
5. 无形资产受法律保护的程度。
有的无形资产受法律保护, 有的无形资产尚未纳入法律保护范围, 一般来说无形资产受法律保护的程度越高, 其获利的稳定性就越强越持久, 其价值就越高。
6. 无形资产的市场供需状况。
一是无形资产的市场需求情况; 二是无形资产的适用程度。
需求者越多, 适用范围越大, 评估值就越高。
案例:
甲公司是一个以生产销售矿冶设备中振动机械为主的工业企业, 拥有一系列企业自主开发的专利技术, 企业打算以专利技术投资入股扩大收益, 评估目的是为合资作价入股提供参考依据, 与乙公司合资生产矿冶设备。
考核超额收益主要从企业的销售净利润率和资产净利润率看是否超出同行业的、 社会的平均水平。
甲公司2001—2004 年销售收入情况报告如下:
甲公司 2001—2004 年销售收入表
单位:
万元
项目名称 2001200220032004 合计年平均额年销售
收入 1652. 082291. 452825. 723462. 882553. 03 年收入
增加额 639. 37564. 27607. 161810. 8603. 6 年净
利润 209. 54282. 31380. 86430. 551303. 26325. 82 年净利润
增加额 72. 7798. 5549. 69221. 0173. 67 年增
长率 34. 73%34. 91%13. 05%27. 13%总资产2257. 962944. 243493. 513971. 313241. 76 销售净
利润率 12. 68%12. 32%13. 34%12. 43%12. 7%资产净
利润率 9. 28%9. 59%10. 9%10. 84%10. 05%从 2001—2004 年财务报告中分析得出, 前 4 年该企业的销售净利润平均为 12. 7%(高水平) ,该公司属于矿山冶金机械制造行业。
据统计同行业 5 万户工业企业销售净利润平均 3%; 前 4 年该企业资产净利润率 10. 05%, 同行业资产净利润率平均为 1. 18%; 该公司前 4 年资产收益率平均为10. 05%, 一年定期银行存款利率 4. 77%, 可以认为社会平均收益水平指标, 则该公司是社会平均收益水平的 2. 11 倍。
可以看出, 该公司前 4 年的销售净利润率、 资产收益率大大超过了同行业平均水平, 表明该企业资产有超额收益, 资产价值评估应该采用收益现值标准, 应用收益现值法进行评估。
接受评估委托后, 评估机构组织人员对委托方技术开发、 产品开发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 就该技术的权属、 厂房设备及动力需求、原材料供应、 市场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并咨询了有关专家, 调查表明, 技术资产是该公司无形资产的主体。
从国家产业政策、 产品的应用范围、 产品性能价格比、 产品垄断性的可能性等方面分析
得知, 市场前景很好, 估计专利技术未来经济寿命还有 7 年。
从财务报告中评估师分析计算出企业平均每年增加销售收入 603. 6 万元, 前 4 年销售净利润率平均为 12. 7%, 经过测算, 预计该收益水平一直持续到未来第 3 年, 未来第 4 年到第 5 年收益大致持平, 第6 年到第 7 年销售收入略微下降。
评估该无形资产步骤如下:
1. 该公司无形资产的资产清查
该公司承担并完成了部、 省科技计划项目 35 项(其中省部级项目12 项) , 获得各种科技奖励 28 项, 获得实用新型国家专利 6 项, 获得各种奖状、 奖杯 58 个。
众多的科技成果和有关技术的基础工作和成绩, 使得该公司振动机械产品迅速发展成为有 25 个系列, 近千个规格。
产品畅销全国 28 个省、 市自治区, 远销东南亚和非洲地区。
2. 测算未来 7 年的年净收益
评定估算的思路:
先计算无形资产带来的超额收益, 用每年净利润——企业有形资产评估值×行业平均资产收益率得出。
再计算评估值, 即把无形资产带来的超额收益采用适当的折现率折算成现值, 然后加总求和, 从而得出无形资产评估值。
未来第 1 年净收益=(3462. 88+603. 53) ×12. 7%=4066. 41×12. 7%=516. 43(万元)
未来第 2 年净收益=(4066. 41+603. 53) ×12. 7%=4669. 94×12. 7%=593. 08(万元)
未来第 3 年净收益=(4669. 94+603. 53) ×12. 7%=5273. 47×
12. 7%=669. 73(万元)
未来第 3 年=未来第 4 年=未来第 5 年=669. 73(万元)
未来第 6 年=(5273. 47-603. 53) ×12. 7%=4669. 94×12. 7%=593. 08(万元)
未来第 7 年=(4669. 94-603. 53) ×12. 7%=4066. 41×12. 7%=516. 43(万元)
3. 该企业有形资产评估值=流动资产+建筑物+在建工程+机器设备=5670. 48(万元)
4. 测算未来 7 年的年超额收益(扣除有形资产)
无形资产带来的超额收益=年净利润-企业有形资产评估值×行业平均资产收益率
行业平均资产收益率为 4. 77%
未来第 1 年超额收益=516. 43-5670. 48×4. 77%=245. 95(万元)
未来第 2 年超额收益=593. 08-5670. 48×4. 77%=322. 6(万元)
未来第 3 年=未来第 4 年=未来第 5 年=669. 73-5670. 48×4. 77%=399. 25(万元)
未来第 6 年超额收益=593. 08-5670. 48×4. 77%=322. 6(万元)
未来第 7 年超额收益=516. 433-5670. 48×4. 77%=245. 95(万元)
5. 折现率确定, 折现率一般由无风险利率和风险报酬率两部分组成。
由于矿冶设备处于中期, 技术风险应中等, 风险报酬率估算为5%, 以一年定期银行存款利率 4. 77%作为无风险利率, 折现率估算应适当=4. 77%+5%=9. 77%。
6. 无形资产评估值确定, 无形资产评估值=245. 95/(1+9. 77%) +322. 6/(1+9. 77%) 2+399. 25/(1+9. 77%) 3+399.25/(1+9. 77%) 4+399. 25/(1+9. 77%) 5+322. 6/(1+9. 77%) 6+245. 95/(1+9. 77%) 7=1631. 6(万元)
“差额法” 应用的关键在于如何取得各变量相关的信息资料, 以及如何确保这些信息资料的可靠性。
四、 提高无形资产评估水平的思考
1. 应进一步把握无形资产评估对象和范围
由于无形资产一般不会单独产生效益, 它要与企业中其它资产共同协同才能够产生收益。
这样, 在评估无形资产时, 往往要将各项资产协同作用产生的收益进行分离, 界定属于被评估无形资产直接产生的收益即超额收益。
我国仍有部分合资企业在合资初期未将其商标权、 专利权、 商誉等无形资产进行评估。
一些企业即使对无形资产作价计股往往也只限于商标、 专利等易于评估的无形资产, 而对那些评估难度较大的商誉、 特许经营权等则忽略不计。
有的企业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对无形资产评估值越来越高, 对评估的对象、范围越来越大。
其次, 无形资产的超额收益是个受内在和外在多种因素影响的概念。
内在因素包括无形资产自身的性能、 无形资产经济寿命、 无形资产垄断程度及转让内容等因素; 外在因素包括市场因素、 法律因素、 政治因素和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
相比较而言,内在因素是影响无形资产超额收益的关键, 而外在因素对无形资产超额收益的实现也有重要影响。
2. 加强无形资产评估业务培训
无形资产评估业是依托科学技术和其他专业知识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新兴行业, 涉及到评估学、 会计学、 工程技术、 市场营销学、法学等多门科学, 知识含量高, 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综合性及复杂性。
因此不仅要求执业人员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 而且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严谨的科学态度, 广阔的知识视野, 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工作能力等。
这就要求执业人员一要认真学习、 熟悉掌握国家有关法律、 法规和政策, 做到依法评估; 二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需要认真学习研究无形资产评估的理论、 方法和技巧等。
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不断提高评估的技术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周媛媛, 陈建成. 收益法对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应用探析[j]. 科技与管理, 2007(2) .
[2] 高建来, 收益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应用问题探讨[j]. 现代会计, 2009(3) .
无形资产评估 —— 第三章
收益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应用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考题可能涉及客观题、计算题。分值估计在 12 分左右,在复习中重点关注收益法中三种方法(许可费节省法、增量收益法、超额收益法)的评估思路、以及评估参数(收益额、收益期、折现率)的确定。
【本章知识框架 】
主要考点 重要性 许可费节省法评估思路 ★ ★ ★ 增量收益法评估思路 ★ ★★ 超额收益法评估思路 ★ ★ ★ 收益期的确定 ★ 收益额的确定(三种方法)
★ ★★ 折现率的确定 ★ ★
第一节
收益法的评估技术思路
【知识点】许可费节省法
(一)许可费节省法相关概念
1.许可费节省法的评估思路
评估思路:测算由于拥有该项资产而节省的向第三方定期支付许可使用费的金额,并对该无形资产经济寿命期内每年节省的 许可费支出,通过适当的折现率折现到评估基准日,以此作为该项无形资产的价值。
在某些情况下,许可使用费包括一笔期初入门费和建立在每年经营业绩基础上的分成费。
2.许可费节省法的计算公式
其中:
Y——入门费/最低收费额;
K——无形资产分成率,即许可费率;
R t ——第 t 年分成基数;
t——许可期限;
r——折现率。
(二)许可费节省法的操作步骤
1.确定入门费
2.确定许可费率
①以 市场上可比的或相似的许可费使用费率为基础确定;
② 基于收益的分成确定;假设被许可方自愿支付给许可方的金额,通常包括边际分析法、经验数据法等不同确定方法。因此, 许可费节省法也称为收益分成许可法。
3.确定许可期限
许可期限可能 短于经济寿命年限,还可能 短于法定保护期限。
在资产评估实践中,通常依据与被评估无形资产相同或相近无形资产在法律或合同、企业申请书中规定的许可使用期限确定被评估无形资产的许可期限。
4.确定折现率
通常可以采用 风险累加法、回报率拆分法等方法测算折现率。采用许可费节省法评估无形资产的折现率有别于企业价值评估中的折现率。
【例 3-1】本次评估对象为 A 这一电影作品,评估目的是为电影作品版权人进行院线市场发行放映提供价值参考依据,即给出其在国内院线的放映权价值。
该电影预计在国内院线放映共可获得 20000 万元的票房收入,放映期限为 40 天,则日均收益 P日均 计算如下:
P 日均 =20 000÷40=500(万元)
许可费率按照行业平均方法确定,按照统计的电影行业许可费平均值,取 K=40%。假设日折现率为 0.03%,不考虑税收影响,则该电影作品放映权的价值 V 为:
(三)许可费节省法使用的注意事项
1.许可费率的 可获得性与可靠性
(1)对于相关财务数据的预测,应注意所取得的适当收益以及对该项无形资产寿命年限的估计应当与所采用的许可费率相对应。
(2)应注意所采用的许可费率是否可以使许可费在税前抵扣。
(3)应注意所采用的许可费率是否包括营销成本和被许可方所承担的使用该项资产的任何成本的考虑。
(4)市场上明显相似的资产的许可使用费率可能会存在显著不同,可以采用经营者所要求的 毛利率作为许可费率参数衡量的参考。
2.许可费节省法的适用情形
①许可费节省法多用于无形资产使用权转让、出租的评估,主要包括商标、专利以及技术特许。
②许可费节省法须在可比资产存在、经济行为双方独立、熟悉情况并且自愿的情形下适用。
③由于无形资产许可费只能反映无形资产的部分权利收益,即被许可部分的价值,因此利用此种方法得到的评估结果一般只反映无形资产的使用权价值,比无形资产的所有权价值低。
【知识点】增量收益法
(一)增量收益法相关概念
1.评估思路
预测由于使用该项无形资产而使企业得到的利润或现金流量,与一个没有使用该项无形资产的企业所得到的利润或现金流量进行对比,将二者的 差异作为被评估无形资产所创造的 增量收益,然后进行折现得到无形资产的价值。
2.计算公式
其中:
R t ——第 t 年无形资产预期增量收益;
r——折现率或资本化率;
n——收益年限。
(二)增量收益法的操作步骤
1.确定增量收益
收益是假定其他资产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将未使用无形资产与使用无形资产的前后收益情况对比分析得出,具体分为 收入增长型和费用节约型两种效果。
2.确定收益期限
无形资产获得增量收益能力的期限才是真正的无形资产收益期限。
可以采用 法定年限法、更新周期法以及剩余经济寿命预测法等具体方法进行确定。
3.确定折现率或资本化率
可以采用风险累加法、回报率拆分法等方法进行测算,注意保持预期收益口径与折现率或资本化率的 口径一致。
【历年真题·多选题】下列方法中,确定无形资产收益期限时常用的有( )。
A.更新周期法
B.累加法
C.法定年限法
D.直接估算法
E.剩余经济寿命预测法
『正确答案』ACE
『答案解析』对无形资产收益期限可以采用法定年限法、更新周期法以及剩余经济寿命预测法等具体方法进行确定。
【历年真题·单选题】下列关于增量收益法的说法中,错误的( )。
A.增量收益是企业被评估无形资产与类似无形资产所产生的收益差额
B.增量收益法可用于评估收入增长型和费用节约型两种无形资产的价值
C.采用增量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的折现率有别于企业价值评估的折现率
D.增量收益法通常是在市场上许可费率数据不可获或不可靠的情况下采用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增量收益是企业拥有被评估无形资产时所产生的收益与不拥有该无形资产时所产生的收益的差异,即被评估无形资产所在的企业由于使用该项无形资产而相比于另一个不具有该项无形资产的相似(或模拟)企业多获得的利润或现金流量。选项 A 不正确。
【例 3-2】A 企业有一种已经使用 10 年的注册商标。根据历史资料,该企业近 5 年使用这一商标的产品比同类产品的价格每件高 0.7 元,该企业每年生产 100 万件。该商标目前在市场上有良好趋势,产品基本上供不应求。根据预测估计,如果在生产能力足够的情况下,这种商标产品每年生产 150 万件,每件可获增量利润 0.5 元,预计该商标能够继续获取增量利润的时间是 10 年。前 5年保持目前增量利润水平,后 5 年每年可获取的增量利润为 32 万元。评估这项商标权的价值。
(1)1-5 年的增量利润:150╳0.5=75(万元)
(2)假设折现率为 10%
(3)确定该项商标权的价值:
商标权的价值=75×(P/A,10%,5)+32×(P/A,10%,5)×(P/F,10%,5)
=75×3.7908+32×3.7908×0.6209
=359.6286(万元)
(三)增量收益法使用的注意事项
1.增量收益的 合理性
评估专业人员应根据情况,对增量收益进行综合性的运用和测算,既不能简单地把增量收益归为仅由无形资产形成的增量收益,也不能将实际由无形资产带来的增量收益错误地归属于其他因素,从而 避免“多评”或“漏评”。
2.增量收益法的 适用情形
①使用无形资产可以产生额外的利润或现金流量,即 增加收入;
②使用无形资产可以带来成本的节省,即 节省成本。
【知识点】
超额收益法
(一)超额收益法相关概念
1.超额收益法的评估思路
①先测算无形资产与其他相关贡献资产共同创造的整体收益;
②在整体收益中扣除其他相关贡献资产的相应贡献,将剩余收益确定为超额收益;
③超额收益折现,获得无形资产价值。
2.超额收益法的计算公式
其中:
R t ——第 t 年无形资产预期超额收益;
r——折现率或资本化率;
n——收益年限。
3.超额收益法的分类
超额收益法按照超额收益的预测期间可分为 单期超额收益法和 多期超额收益法。
(1)单期超额收益法
仅以 一期间超额收益的预测判断被评估无形资产的价值,因预测期限过短而较少被采用。
(2)多期超额收益法
使用 多个期间的超额收益进行预测,更为常用。一般情况下无形资产将在较长(超过一年)的时间范围内产生经济收益,其适用于对现金流量有较大影响的无形资产或无形资产组合的情形,并且只考虑扣除该无形资产或无形资产组合的使用费用后剩余部分的贡献。
(二)超额收益法的操作步骤
1.确定超额收益
① 直接收益方式
直接销售无形资产产品获取收益,例如著作权、计算机软件等。
② 间接收益方式
如专利实施——生产产品——销售产品
③ 混合收益方式
2.确定收益期限
无形资产具有获得超额收益能力的期限才是真正的无形资产收益期限。
3.确定折现率或资本化率
用以衡量获得超额收益所须承担的风险大小,可以采用 风险累加法、回报率拆分法等方法测算。
(三)超额收益法使用的注意事项
1.超额收益与组合收益
超额收益计算至关重要,尤其是从组合收益中扣除其他资产相应贡献过程中,既 不能简单地把组合收益归为仅由无形资产创造的超额收益,也 不能将实际由无形资产带来的超额收益错误地归属于其他资产的贡献,从而避免“多评”或“漏评”。
2.可辨认无形资产与不可辨认无形资产的超额收益
①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商誉)此时应以其当前使用所产生的超额收益为基础进行评估;
②可辨认无形资产,评估时可适当考虑其更大范围内的使用价值,此时的无形资产可能创造的超额收益不再简单等同于组合收益中目前该无形资产的贡献程度。可以通过市场价值类型评估中的最高最佳使用原则得以解释。
3.超额收益法的适用情形
①特许经营权、公路收费权、矿权;
②企业合并对价分摊、商誉减值测试、可辨认无形资产减值测试等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无形资产评估。
第二节
主要参数指标的确定
无论是许可费节省法、增量收益法,还是超额收益法,都会涉及对收益期限、收益额和折现率等主要参数指标的确定问题。
【知识点】收益期限的确定
(一)无形资产收益期限的类型
无形资产收益期限或称有效期限,是指无形资产能够持续发挥作用,并产生经济利益的时间。
无形资产收益期限包括以下常见类型:
1. 法定寿命
大部分无形资产拥有在注册时规定的法定寿命。如商标、专利、著作权等。
2. 合同有效期限
这些商业合同包括使用、开发利用合同,境内和境外的许可证合同及转让价格协议。
3. 经济寿命
是指无形资产处于尚可取得利润的期间,由无形资产产生经济收益的能力决定的寿命年限。
4.其他类型寿命
(1)
司法寿命:法院裁决的经济损失期限。(侵权案判决后某一期限支付合理的特许费)
(2)
技术寿命:新技术替代过程经历的期间。
(3)
物 理寿命:很少用。
(4)
功能寿命:发挥功能的期间。(如酱料配方)
(二)无形资产收益期限的确定原则
1.无形资产价值降低的原因:
①新的、更为先进、更经济的无形资产出现,原有无形资产价值丧失。( 被替代)
②因为无形资产传播面扩大,其他企业普遍合法掌握了这种无形资产,使拥有这种无形资产的企业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降低,价值减小。( 共益面太大)
③实施某项无形资产的产品需求大幅度下降时,这种无形资产价值就会减少,以致完全丧失。( 依托的产品产量骤减)
无形资产具有获得超额收益能力的时间才是真正的无形资产有效期限。
2.确定无形资产的有效期限原则:
①法律或合同、企业申请书分别规定法定有效期限和受益年限的,按 孰短的原则。
②法律未规定有效期,企业合同或企业申请书中规定有受益年限的,可按照规定的 受益年限确定。
③法律和企业合同或申请书均未规定有效期限和受益年限的,按 预计受益期限确定。预计受益期限可以采用统计分析或与同类资产比较得出。
无形资产的 有效期限可能比其法定保护期限短。
(三)无形资产收益期限的确定方法
1.法定年限法
法定保护年限就是其经济寿命的上限。需要注意的是,法定(合同)期限内是否还具有剩余经济寿命是分析折现年限的关键点之一。
2.更新周期法
更新周期法根据无形资产的更新周期确定其剩余寿命,适用于部分专利权、版权和非专利技术。
产品更新周期:适用于 高技术和新型产业,产品更新周期决定了依附其上的无形资产的更新周期。特别是实用新型设计,必然随着产品的更新而更新;
技术更新周期:适用于 产生新一代技术并替代原有技术的情况,通常需运用同类无形资产的历史经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剩余经济寿命预测法
可直接评估无形资产尚可使用的经济年限。
综合产品竞争情况、可替代技术和更新趋势做出预测。运用该方法时应与向技术专家、市场营销专家进行咨询相结合,并根据企业特征对个别因素进行修正。
【知识点】收益额的确定
(一)增量收益估算
无形资产划分为由于产品价格的提高形成的 收入增长型和由于企业成本的节约形成的 费用节约型。
1.收入增长型
收入增长型无形资产是指无形资产应用于生产经营过程,能够使得产品的销售收入大幅度增加。
(1)生产的产品能够以高出同类产品的价格销售。
R=(P 2 -P 1 )×Q
其中:
R——无形资产增量收益额;
P 2 ——使用被评估无形资产后单位产品的价格;
P 1 ——使用被评估无形资产前单位产品的价格;
Q——产品销售量;
(2)生产的产品采用与同类产品相同价格的情况下,销售数量大幅度增加,市场占有率扩大。
R=(Q 2 -Q 1 )×(P-C)
其中:
R——无形资产增量收益额;
Q 1 ——使用被评估无形资产后产品的销售量;
Q 2 ——未使用被评估无形资产的产品销售量;
P——产品价格;
C——产品的单位...
【摘要】
收益法是无形资产评估中最为科学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主要技术经济参数预测难度大,受评估人员主观判断影响大,致使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大打折扣。文章主要对应用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的过程中无形资产预期收益、剩余有效期限及折现率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无形资产 收益法 预期收益 折现率
一、收益法的基本原理
收益法通过估算被评估无形资产未来预期收益,并采用适当的折现率折算成现值,将折现值之和作为被评估无形资产的价值。如果用 CIt 表示 t 时间得到的预期收益,i 表示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n 表示预期收益的发生次数。那么,估算无形资产价值的收益法用公式表示为:
无形资产评估价=
在这个公式中涉及三个变量:第一,无形资产未来预期收益(CIt)。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未来预期收益越大,无形资产价值越大。第二,预期收益的持续时间(t)。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未来预期收益持续时间越长,无形资产价值越大。第三,投资者期望收益率,即折现率(i)。这体现了投资者对未来预期收益风险水平的判断以及基于
2 “高风险,高收益”原理的对收益率的期待。投资者期望的收益越高,无形资产价值越小。无形资产价值的大小正是以上三个变量共同影响的结果。
收益法的基本假设是任何投资者在购买该项无形资产时,所支付的价款不会超过该项无形资产(或与其具有同样风险因素的相似资产)的预期收益的折现值。收益法充分考虑了无形资产未来预期收益及其风险,能与其投资决策相结合,体现了产权交易的公平合理性。从理论上说,在获利能力真实、预测科学的情况下,该方法能够较准确、合理的评估出无形资产所具有的内在价值。
二、收益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收益法的数学模型似乎简单,但是仅有数学模型是远远不够的。任何数学模型的运用都需要信息资料的支持。就收益法计算公式而言,如果不能获得未来预期收益、持续时间和折现率这三个变量的数据,就无法应用该方法;反之,如果获得了这三个变量的准确数据,该方法的应用就转化为纯粹数据处理,而数据处理在今天的计算机时代相对简单。所以,收益法应用的关键在于如何取得各变量相关的信息资料,以及如何确保这些信息资料的可靠性。
1、无形资产可带来预期收益的界定与测算困难
产生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首先,由于无形资产一般不会单独产生效益,它要与企业中其他资产协同才能
3 够产生收益。这样,在评估无形资产时,往往要将各项资产协同作用产生的收益进行分离,界定属于被评估无形资产直接产生的收益即超额收益。这种界定是无形资产评估的一大难点,处理不好会将不属于该项无形资产的收益作为其收益,高估该项无形资产的价值;或者把属于该无形资产的收益排除在外,低估该无形资产的价值。两者都会降低无形资产评估的可靠性。其次,无形资产的超额收益是个受内在和外在多种因素影响的概念。内在因素包括无形资产自身的性能、无形资产经济寿命、无形资产垄断程度及转让内容等因素;外在因素包括市场因素、法律因素、政治因素和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相比较而言,内在因素是影响无形资产超额收益的关键,而外在因素对无形资产超额收益的实现也有重要影响。正是因为在确定超额收益额时要考虑的因素众多和这些因素本身的不确定性,造成在运用收益法的过程中准确确定预期收益额存在困难。
2、预期收益持续时间的选择和确定困难
无形资产的预期收益持续时间又称有效期限,是指无形资产发挥作用并具有超额获利能力的时间。无形资产的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其损耗是客观存在的,无形资产损耗的价值量是确定无形资产有限期限的前提。由于无形资产没有物质实体,所以它的价值不会由它的使用期限的延长而发生实体上的变化,即不会像有形资产一样存在由于使用或自然力作用
4 形成的有形损耗。因此,无形资产的预期收益持续时间的判断与确定存在困难。
3、折现率的选取存在困难
折现率是将未来预期收益还原或转换为现值的比率,其本质是投资者期望的收益率。作为投资期望收益率通常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正常投资报酬率,二是风险投资报酬率。正常投资报酬率也称为无风险报酬率,易于确定,它取决于资金的机会成本,即正常的投资报酬率不能低于该投资的机会成本。这个机会成本通常以政府发行的国库券利率和银行储蓄利率作为参照依据。而对承担风险所要求的报酬率进行量化的问题,到目前为止人们还只能依据现代财务理论中关于投资报酬率的一些定性结论,来帮助确定资产评估中所需要的适当折现率。由于在实际操作中,有关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以及一些相关的参数难以取得或者不可靠,也进一步增加了评估的难度。在运用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的过程中,折现率对评估值的影响很大,折现率的选取也是一个很大的难点。
三、解决问题的途径
1、预期收益额的测算和确定
无形资产预期收益额的测算,是采用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的关键步骤。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知,影响无形资产超额收益的因素很多,这就要求在确定超额收益额时,要全面考
5 虑众多因素,并且采用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
(1)注重无形资产的未来获利能力。预期收益额指未来收益,评估无形资产时对其收益的判断不仅仅只看现在的获利能力,更重要的是预测未来的获利能力。
(2)收益额必须是由无形资产带来的。在实际中,收益的获得是由各类资产协同作用而产生的,无形资产单独不会产生收益,应该把由无形资产所带来的收益从总的收益额中分离出来。
(3)目前使用中的无形资产带来的收益是影响预期收益额的最主要因素,而对于初次交易未使用过的无形资产主要受其成本的影响。
(4)预测预期收益额时,必须考虑国家产业政策对于该种无形资产或对使用该无形资产的行业是扶持还是限制。
(5)预测预期收益额时,还必须考虑到预测年限内企业的生产、销售计划、成本变动趋势、市场竞争情况、无形资产本身的先进性以及相似、相近无形资产的替代性和竞争性。
无形资产未来预期收益通常采用两种表现方式,即净利润和净现金流量。以净现金流量为标准计算无形资产预期收益,在西方发达的国家应用较为广泛。在我国,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评估实务中较多地以净利润为标准计算。
(1)净利润是利润总额扣减所得税后的余额。其基本
6 计算公式如下: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1-所得税率)。
(2)净现金流量所反映的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资金活动结果。在数额上它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原则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的差额。其基本计算公式为: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2、预期收益持续时间的选择和确定
无形资产的收益期是无形资产发挥作用并具有超额获利能力的有效期限。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影响收益期限选择的根本是无形资产损耗的价值量。无形资产的损耗是由于社会科学技术进步引起的价值减少,主要有三种情况:一种更新、更先进、更经济的无形资产出现替代了原有无形资产,使原无形资产价值丧失;无形资产传播面扩大,其他企业普遍合法掌握这种无形资产,使拥有这种无形资产的企业不再能获得超额收益,无形资产价值丧失;运用无形资产所生产的产品需求大幅降低,其价值随之减少甚至丧失。从理论上讲,确定无形资产的有效期限应当综合考虑无形资产价值损耗三种原因。在资产评估实践中,预测和确定无形资产的有效收益期限,可使用下列方法。
7
(1)法律合同、企业申请书分别规定有法定有效期限和受益年限的。可按照法定有效期限与受益年限孰短的原则确定。
(2)法律无规定有效期,企业合同或企业申请书中规定有受益年限的可按照受益年限确定。
(3)法律和企业合同或申请书均未规定有效期限和受益年限的,可按预计受益期限确定。预计受益期限可以采用统计分析或与同类资产比较得出。同时应该注意,无形资产的有效期限应比它们的法定保护期短得多。这是因为无形资产要受许多因素影响,尤其是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无形资产的更新速度和周期异常加快,使其有效期限也越来越短。
3、折现率的选择和确定
折现率的选择与确定,实际上是对风险进行衡量,并对承担风险所要的回报率进行量化。目前,无形资产评估中所需要的折现率主要是运用现代财务理论中关于投资回报的一些结论来确定,主要途径包括以下方面。
(1)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确定折现率。在现代财务学中,阐述风险与收益关系的一个重要模型就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也是西方市国家确定折现率的一种重要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8
K=RF+β×(Km-RF)
式中:K――按风险调整的折现率;
RF――无风险报酬率;
β――投资或持有无形资产的风险系数;
Km――市场平均报酬率。
该模型是在一系列严格的完备资本假设条件下推导出来的。我国目前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运用该模型的条件不太成熟。但随着我国股票和债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借用 CAPM 模型来确定期望收益率将成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2)用风险报酬率模型确定折现率。无形资产投资的总报酬率可以分为两部分,即无风险报酬率和风险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一般用同期国库券利率或者同期银行存款利率表示;风险报酬率,是指超过无风险报酬率以上的投资回报率。其测算公式为:
K= RF + bV
式中:K――无形资产按风险调整的折现率;
RF――无风险利息率;
b――无形资产风险报酬系数;
V――预期收益的标准离差率。
(3)用累加法确定折现率。这是确定折现率最常用的一个方法。累加法就是将投资资产的无风险报酬率和风险报酬率给予量化并累加求取折现率的方法。无风险报酬率是所
9 有的投资都应该得到的投资回报率,而风险报酬率是指承担投资风险的投资所应当获得的超过无风险报酬率以上部分的投资回报率。风险报酬率随着投资风险的递增而加大。一般由评估人员通过对企业所在行业的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进行分析并通过经验判断来确定。
总体来说,收益法以现金流量为计量对象较为科学地反映了无形资产未来预期现金流入量,符合财务分析的计量基础。以整体上折现预期现金流量作为评估标准,是对无形资产超额获利能力的全面体现。虽然收益法在无形资产评估的应用中还存在着很多的应用难题,但是随着我国市场机制不断健全,市场发育的不断成熟,评估市场秩序不断完善,评估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收益法将被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媛媛、陈建成:收益法对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应用探析[J].科技与管理,2007(2).
[2] 王佳磊:收益现值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06(8).
[3] 张淑焕:关于用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难点问题的探讨[J].商业会计,2005(8).
[4] 刘玉平:收益法应用中收益额之选择及其预测[J].中国资产评估,2004(5).
[5] 沈晓慧:收益法评估中折现率的选择和确定[J].技
10 术经济,2002(4).
关 键 词 :无形资产 ;超额收益;折现率 中图分类号 :F273.4 文献标识码 :A Applicationa l analysis of intangible assests eva luation through DCF method ZHOU Yuan-yuan ,
CHEN Jian-cheng2 (1.Business School,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Beijing 100037,China; 2.CoUege of Economics a nd Ma nagemem,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In the area of evaluation,it is very diff icult to evaluate intangible assets.Because t he r isk of earnings der ived from t he intangible assets is greater tha n from the ta n gible ones. Meanwhile the future earnings is diff icult to be predicted. DCF met hod is an assessment methodology t hat conveys t he expected retur n of inta ngible assets into present value according to discount rate through using t he time va lue of money.The key to assessing the value of inta n gible assets is to reasonably forecast future income. This paper solves two problems about how to assess the value of intangible assets using t he DCF method—the determination of t he discount rate a nd t he excess incomes,a n d to some extent discusses the met hod of solving the problems in application.
Key words:
intangible assets;excess benef it;discount rate 1 评估无形资产价值的方法选择 在无形资产的评估中,最重要的是评估方法的选 择,对于同一项无形资产来说,选择的方法不同,其评 估结果也不同,因此 ,必须客观地根据评估对象的类 型及评估的目的来选择恰当的评估方法。无形资产价 值评估的目的主要有两种:一是以无形资产成本摊销 为目的,成本摊销是为了补偿,这时宜采用成本法;二 是以无形资产转让或投资为目的,这时宜采用以收益 收稿日期:2007一O1—10 作者简介:周媛媛(1983一),女,硕士研究生;
陈建成(1963一),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
现值为标准的多种收益现值估价方法,但主要还是收 益法 。
1.1 收益法的内涵 收益法是将评估对象在剩余寿命期间每年的预 期收益,用适当的折现率折现,累加得出评估基准 日 的现值 ,从而估算资产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运用收 益法进行评估的实质就是将资产未来收益转换成资 产现值,而将其现值作为待评估资产的重估价值。
收益法在无形资产价值评估 中无疑是一种最好 的方法,这是因为收益法的基本原理符合无形资产价 值的本质特征——无形资产价值的高低从根本上取 决于它能够在未来带来超额收益是多少。确切地说,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2期 周媛媛等:收益法对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应用探析 89 这种方法应该叫做超额收益现值法 ,它较好地体现了 无形资产价值的内涵——依附于无形资产并产生相 应的超额附加值。收益法的本质是无形资产未来价值 的资本化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从无形到有形的不断 变化的过程 ,这与无形资产的特性是一致的。因此 ,收 益法是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首选方法。
1.2 收益法的计算 根据无形资产转让计价方式不同,收益法在应用 上可以表示为 无形资产评估值=∑ (1) l=l \ ⋯ , 无形资产评估值:Y+∑黑
(2) t=l I"I"F 式中:K为无形资产分成率; 为第 t年分成基数 (超 额收益 );t为收益期限;r为折现率;Y为最低收费额。
式 (1)和式 (2)不同处在于式 (2)中多了一项 最低收费额 ,然而在后项计算无形资产的分成率时, 是按扣除最低收费额后测算的,本质上与式 (1)是一 致的⋯。通常称式 (1)为收益模式 ,式 (2)为成本一 收益模式。
式(2)中的最低收费额 l,,是指在无形资产转让 中,视购买方实际生产和销售情况收取转让费的场合 所确定的 “旱涝保收”收入 ,并在确定比例收费时预 先扣除,有时称之为 “入门费”。在某些无形资产转让 中,转让方按固定额收费时把最低收费规定为转让最 低价 ,也可作为无形资产竟卖的底价。
2 收益法在评估无形资产中存在的问题 采用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价值 ,主要有两方面的 问题 。
2.1 无形资产超额收益的界定与测算困难 产生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首先,由于 无形资产一般单独不一定会产生效益 ,它要与企业中 其他资产协同才能够产生收益。这样 ,在评估无形资 产时,往往要将各项资产协同作用产生的收益进行分 离,界定属于被评估无形资产直接产生的收益即超额 收益。这种界定是无形资产评估的一大难点 ,处理不 好会将不属于该项无形资产的收益作为其收益 ,高估 该项无形资产的价值,否则不但会把属于该无形资产 的收益排除在受益 ,还会降低该无形资产的价值,两 者都会降低无形资产评估的有效性。其次,无形资产 的超额收益是个受内在和外在多种因素影响的概念。
内在因素包括无形资产自身的性能、无形资产经济寿 命 、无形资产垄断程度及转让 内容等因素 ;外在因 素包括市场因素、法律因素、政治 因素和宏观经济环 境等因素。相比较而言,内在因素是影响无形资产超 额收益的关键,而外在因素对无形资产超额收益的实 现也有重要影响。总之,正是因为在确定超额收益额 时要考虑的因素众多和这些因素的不确定性,造成了 在运用收益法的过程中确定超额收益额这一大难点。
2.2 折现率的选取存在困难 在运用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的过程中,折现率对 评估值的影响很大,它的微小差异都会给评估值带来 数以万计的差异 ,必须谨慎确定 ,而折现率的选取应 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难点。这是因为 ,折现率是未来 有限期收益还原或转换为现值的比率 ,其本质是投资 报酬率。作为投资报酬率通常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正 常投资报酬率;二是风险投资报酬率。正常投资报酬 率也称为无风险报酬率,易于确定,它取决于资金的 机会成本,即正常的投资报酬率不能低于该投资的机 会成本。这个机会成本通常以政府发行的国库券利率 和银行储蓄利率作为参照依据。而对承担风险所要求 的报酬率进行量化的问题,到目前为止 ,人们还只能 运用现代财务理论中关于投资报酬率的一些定性结 论,来帮助确定资产评估 中所需要的适当折现率。并 且由于在实际操作中,有关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以及 一些相关的参数难以取得或者不可靠,也进一步增加 了评估的难度。
3 解决收益法应用问题的途径 为解决收益法在评估无形资产过程中所存在的 问题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改善。
3.1 超额收益的选择和确定 无形资产收益额的测算 ,是采用收益法评估无形 资产的关键步骤。经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影响超 额收益的因素很多 ,这就要求在确定超额收益额时, 要全面考虑众多因素 ,并且采用正确合理的计算方 法。对于超额收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无形资产的未来获利能力。超额收益额 指未来收益,因为无形资产转让时其价值是由未来收 益决定的,因此评估无形资产时对其收益的判断不仅 仅只看现在的获利能力,更重要的是预测未来的获利 能力。
(2)收益额必须是由无形资产带来的。在实际 中,收益的获得是由各类资产协同作用而产生的,无 形资产单独不会产生收益。因此 ,应该把由无形资产 所带来的收益从总的收益额中分离出来。
(3)成本是影响初次交易未使用过的无形资产 收益的主要因素。由于对收益额的预测主要是根据过 去的收益情况,因此,目前各年使用无形资产带来的 收益是影响收益额的最主要因素,对于初次交易未使 用过的无形资产主要受其成本的影响。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90 科 技 与 管 理 2007年 (4)预测收益额时,必须考虑国家产业政策对于 该种无形资产或对使用该无形资产的行业是扶持还 是控制。
(5)预测收益额时,还必须考虑到预测年限内企 业的生产、销售计划、成本变动趋势 、市场竞争情况、 无形资产本身的先进性以及相似、相近无形资产的替 代性和竞争性。
同时,还需要对无形资产的具体评估方法进行灵 活选择。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价值的方法有很多,例 如 :我国实务中常使用的直接估算法 、分成率法 (其 中又可以分为以销售收入为基础的分成率法和以利 润为基础的分成率法 )等,但本文认为应提倡以净现 金流量作为预期收益额。因为它以收付实现制为原 则 ,排除了人们主观认定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的干扰 ;
同时,它不仅考虑到了现金流量的数量,而且考虑到 收益的时间和货币的时间价值 ,它还是税后指标。因 此 ,净现金流量比利润总额和净利润,更能客观的反 映企业或技术资产的净收益。
3.2 折现率的选择和确定 (1)以期望报酬率替代折现率。从收益法的公式 中可以看到 ,折现率的细微差异 ,将会导致评估结果 的巨大差异 ,因此折现率是收益法评估中最重要的参 数之一。折现率是一种期望报酬率 ,是投资者在投资 风险一定的情况下 ,对投资所期望的报酬率 ,是一种 将预期收益换算成现值的比率。
(2)将折现率分为投资风险报酬率和无风险报 酬率两部分。折现率这个参数包括两个部分,即无形 资产的投资风险报酬率与社会正常投资报酬率 ,即无 风险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一般用同期银行存款利 率或者同期国库券利率表示 ;风险报酬率 ,是指超过 无风险报酬率以上的投资回报率,测算起来有一定的 难度。因此 ,企业在未来的经营中将面临经营风险、财 务风险、行业风险等诸多风险。投资者要求的风险补 偿与 自身的风险偏好密切相关 ,敢于冒险 自然要求的 风险补偿高;反之要求的风险补偿就低。风险补偿额 相对于风险投资额的比率称为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 率可以通过风险累加法测算,即是将前面提到的风险 量化后累加起来。其计算公式为[3 风险报酬率 =行业风险报酬率 + 经营风险报酬率 + 财务风险报酬率 + 其他风险报酬率 (3)折现率应遵循的原则。在确定折现率时,还 应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不低于无风险报酬率;行业 基准收益率不能作为确定折现率的依据 ;折现率要与 收益额相匹配;根据世界情况确定的原则。
可以看出,对于超额收益的确定 ,应总结和分析 预测科学,研究预测科学应用于评估实践的科学体 系,建立和完善评估预测科学体系。对于折现率的选 取,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研究我国折现率影响因素 及指标体系,提出一套完整的折现率选取的评估指标 体系,用于指导、规范应用收益法的评估市场。
总体来说 ,收益法不仅仅是一种方法 ,更是一种 思路、途径 ,所以近年来在国际评估界越来越多地将 收益法改称为收益途径 (income approach)。另外,收 益法是一种科学、合理的企业并购评估方法 ,以现金 流量为计量对象较为真实地反映了企业收入的资金, 符合财务分析的计量基础。以整体上折现企业未来收 入作为评估标准,是对企业作为盈利实体经营价值的 全面体现。对未来收入进行分段式预测处理 ,兼顾了 科学性、准确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的要求。
同时,收益法运用过程中需要使用评估假设和主 观判断,太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也就注定了收益法 是争议最大的一种方法。假设是必须的,因为企业状 况太复杂多变,如果不将一些市场条件等变量通过假 设的方式予以合理固定 ,评估分析将因为变量太多而 无法进行[4]。所以在采用了科学和恰当的方法,并结 合评估者的职业判断的经验确定出收益法的主要参 数,就能较好的运用收益法对无形资产的价值做出客 观、公正的评价。
目前 ,虽然收益法在评估无形资产价值的应用 中,还存在着很多的应用难题 ,可是应该看到的是其 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不断健 全,市场发育的不断成熟,社会观念的转变,评估市场 秩序和评估人员素质的不断完善,收益法将被广泛应 用 ,使资产评估行业更好的与国际接轨 ,为我国经济 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2006年全国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辅导教材编写组.资产评估 [M].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 刘 萍,徐 红.资产评估会计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 ,2004.
[3] 刘玉平.收益额的选择及其预测[J].中国资产评估,2005 (5):81-83.
[4] 成京联,阮梓坪.论企业价值理论与企业价值评估 [J].求 索,2005(5):65—67. [编辑:李 平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一、单项选择题
A 1.A 公司有某一专利技术,已知该专利技术相关的技术风险取值为 2.20% ,市场风险取值为3.25% ,管理风险取值为 2.60% ,财务风险取值为 3% 。若无风险报酬率取值为 2.86% ,不考虑其他因素,则采用风险累加法确定的该专利技术的折现率为(
)。
A.2.86%
B.11.71%
C.11.05%
D.13.91%
2. 将无形资产的无风险报酬率和风险报酬率量化并累加,进而确定无形资产折现率的方法是(
)。
A.风险累加法
B.回报率拆分法
C.边际分析法
D.经验数据法
3. 下列各项中属于无形资产运营的微观风险的是(
)。
A.法律风险
B.市场风险
C.研发风险
D.技术风险
4. 使用收益法中的许可费节省法进行无形资产评估时,称之为“保底费”的是(
)。
A.最高收费额
B.入门费
C.预期收益
D.无风险收益额
5. 甲企业拟将其一项无形资产的使用权转让给乙企业,欲采用“四分”分成法测算分成率,已知甲企业每年的销售收入为 0 500 万元,销售利润率为 25% ,则甲企业无形资产的收益额为(
)万元。
A.125
B.31.25
C.41.25
D.165
6. 甲企业由于采用一项专利技术,使得该公司 A A 产品销售单价由 0 50 元变为 5 55 元,单位成本 0 30 元以及销售量 0 10000 件都不变,不考虑税收的影响,测算该专利技术带来的增量收益为(
)元。
A.37500
B.50000
C.250000
D.187500
A 7.A 企业将一项专利使用权转让给 B B 企业,拟采用对利润分成的方法,该专利系三年前从外部购入,账面成本 0 100 万元,三年间物价累计上升 5% ,该专利法律保护期 0 10 年,已过 4 4 年,尚可保护
6 6 年。经专业人 员测算,该专利成本利润率为 400% 。B B 企业资产重置成本为 0 4000 万元,成本利润率为 12.5% 。使用约当投资分成法计算,则利润分成率为(
)。
A.6% [Q@Q 群 15#*1^85&6011 首发]
B.5.4%
C.8%
D.10.45%
8. 已知甲企业的 A A 产品在使用 W W 技术前后的单位销售价格 8 8 元/ / 件和产品销售量 0 100000 件不变,使用 W W 技术后可以将 A A 产品的单位成本从 6 6 元/ / 件降低至 3 3 元/ / 件,不考虑税收的影响。则甲企业因使用 W W 技术形成的新增收益为(
)元。
A.225000
B.300000
C.75000
D.56250
9. 甲企业生产某种产品乙,销售价格为 0 80 元/ / 件,单位成本为 0 30 元/ / 件,9 2019 年引进一项专有技术后,使得销售价格上涨 20% ,且单位成本下降 10% ,同时,销售量增加 20% 。已知未引进该项专有技术前乙产品的销售量为 0 5000 件。不考虑税收的影响,则甲企业使用该项专有技术获得的增量收益额为(
)。
A.164000
B.123000
C.175000
D.95000
10. 采用增量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价值时,其真正的无形资产收益期限是(
)。
A.无形资产具有获得分成收益能力的期限
B.无形资产具有获得增量收益能力的期限
C.无形资产法律保护期限
D.无形资产合同约定期限
11.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增量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的操作步骤的是(
)。
A.确定增量收益
B.确定收益期限
C.增量收益的合理性
D.确定折现率或资本化率
12. 东方公司拥有一种磁带式放音机的专利,当市场上出现 D CD 等随身听后,磁带式放音机的市场需求逐渐下降,导致该专利在合法期限到期之前就在技术层面被淘汰了。这指的是该项专利的(
)缩短了。
A.法定寿命
B.司法寿命
C.技术寿命
D.合同有效期限
13. 下列各项中,对于无形资产经济分析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
A.使用合同期限
B.开发利用合同期限
C.许可证合同期限
D.评估委托合同期限
14. 下列各项无形资产评估方法中,从整体收益中扣除其他相关贡献资产的相应贡献,计算剩余收益并折现的方法称为(
)。
A.增量收益法
B.溢价利润法
C.超额收益法
D.收益分成许可法
15. 无形资产评估中,下列不属于超额收益法确定收益期限方法的是(
)。
A.法定年限法
B.更新周期法
C.剩余经济寿命预测法
D.折现率法
二、多项选择题
16. 采用回报率拆分法测算无形资产折现率的步骤有(
)。
A.确定企业各项负债价值
B.分析企业利润来源
C.确定企业整体回报率
D.将无形资产收益分离出来
E.根据无形资产收益口径确定并计算对应的折现率
17. 采用许可费节省法评估无形资产时,对许可费率的使用需要注意的有(
)。
A.应注意增量收益的合理性
B.应注意所采用的许可费率是否可以使许可费在税前抵扣
C.应注意所采用的许可费率是否包括对营销成本和被许可方所承担的使用该项资产的任何成本的考虑
D.对于相关财务数据的预测,应注意所取得的适当收益以及对该项无形资产寿命年限的估计应当与所采用的许可费率相对应
E.市场上明显相似的资产的许可使用费率可能会存在显著不同,此时以经营者所要求的毛利率作为许可费率参数衡量的参考基准是较为谨慎的做法
18. 要素贡献法下,我国通常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分成(
)要素的贡献。
A.资金
B.技术
C.管理
D.劳动力
E.产品
19. 下列方法中,确定无形资产收益期限时常用的有(
)。
A.更新周期法
B.累加法
C.法定年限法
D.直接估算法
E.剩余经济寿命预测法
20. 在资产评估实践中,能够用来确定无形资产收益期限的方法有(
)。
A.法律或合同、企业申请书分别规定有法定有效期限和受益年限的,可按照法定有效期限与受益年限孰高的原则确定
B.法律未规定有效期,按照竞争对手确定的收益期限确定
C.法律未规定有效期,企业合同或企业申请书中规定有受益年限的,可按照规定的受益年限确定
D.法律和企业合同或申请书均未规定法定有效期限和受益年限的,按预计收益期限确定
E.法律或合同、企业申请书分别规定有法定有效期限和受益年限的,可按照法定有效期限与受益年限孰短的原则确定
21. 超额收益法按照超额收益的预测期间可以分为(
)。
A.周期超额收益法
B.单期超额收益法
C.非周期超额收益法
D.多期超额收益法
E.法定超额收益法
三、综合题 1
22. 甲企业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经过长年的生产经验总结和研究开发,发明了一种“X XX 新型材料”,用以替代目前使用的生产材料,该新型材料比现有材料密度更小耐用性更强,且生产成本较低,同时市场上没有相似的材料可以替代,故甲企业对该“X XX 新型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申请了专利权并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
甲企业 拟以该专有技术作价出资成立 A A 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专门生产该材料并进行销售。为此,甲企业聘请乙资产评估机构对该“X XX 新型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专有技术的价值进行评估,要求提供该资产截止评估基准日的估值,为投资提供价值参考依据。
乙资产评估机构在与委托人甲企业签订资产评估服务合同后,指派资产评估师王某担任本次资产评估小组的组长,在了解相关情况后,王某认为对该专用技术进行价值评估时,具体应当使用超额收益法,他认为,由于该新型材料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收益,因此需要计算其为企业带来的超额收益,并以此为依据来评估专用技术 的价值。
(1)请列举无形资产评估的三种基本方法。判断对该“XX 新型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专有技术进行评估适用哪种基本方法,并说明理由。
(2)请指出,王某认为采用“超额收益法”对该专用技术的价值进行评估的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如认为不正确,请指出应当采用哪种具体的评估方法。
(3)请列举无形资产收益期限的确定方法。指出该专用技术适用哪种确定方法,并说明理由。
答案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专利技术的折现率=2.20%+3.25%+2.60%+3%+2.86%=13.91%
【该题针对“折现率的确定”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 13183071】
2.【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风险累加法是指将无形资产的无风险报酬率和风险报酬率量化并累加,进而确定无形资产折现率的一种方法。
【该题针对“折现率的确定”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 13183067】
3.【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无形资产运营的微观风险对无形资产评估而言同样是至关重要的,其具体可分为研发风险、资产管理风险、财务风险和商业化风险等几类。
【该题针对“折现率的确定”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 13183062】
4.【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入门费即最低收费额,是指在无形资产转让过程中,视购买方实际生产和销售情况收取转让费的场合所确定的一笔可能的“旱涝保收” 的收入,并在确定比例收费时预先扣除,有时称之为“保底费”。
【该题针对“许可费节省法”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 13183038】
5.【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四分”分成法中销售利润分成率=25%
销售收入分成率=销售利润分成率×销售利润率=25%×25%=6.25%
无形资产的收益额=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分成率=500×6.25%=31.25(万元)
【该题针对“收益额的确定”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 13183027】
6.【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增量收益=(P2-P1)×Q=(55-50)×10000=50000(元)
【该题针对“收益额的确定”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 13183014】
7.【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专利重置成本=100×(1+5%)=105(万元)
专利约当投资量=105×(1+400%)=525(万元)
B 企业资产约当投资量=4000×(1+12.5%)=4500(万元)
利润分成率=525/(4500+525)×100%=10.45%
【该题针对“收益额的确定”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 13182994】
8.【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新增收益=(C1-C2)×Q=(6-3)×100000=300000(元)
【该题针对“收益额的确定”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 13182990】
9.【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使用专有技术后的产品销售量=5000×(1+20%)=6000(件)
使用专有技术后的产品单价=80×(1+20%)=96(元/件)
使用专有技术后的单位成本=30×(1-10%)=27(元/件)
使用专有技术后的收益额=6000×(96-27)=414000(元)
使用专有技术前的收益额=5000×(80-30)=250000(元)
增量收益额=414000-250000=164000(元)
【该题针对“增量收益法”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 13182983】
10.【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采用增量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价值时,无形资产具有获得增量收益能力的期限才是真正的无形资产收益期限。
【该题针对“增量收益法”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 13182982】
11.【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增量收益的合理性是增量收益法使用的注意事项。
【该题针对“增量收益法”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 13182950】
12.【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技术寿命是一项无形资产所承载的技术被新技术替代过程中所经历的期间。
【该题针对“收益期限的确定”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 13182931】
13.【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与无形资产相关的商业合同期限可能会影响其经济分析。这些商业合同包括使用、开发利用合同,境内和境外的许可证合同及转让价格协议。
【该题针对“收益期限的确定”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 13182929】
14.【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超额收益法具体是先测算无形资产与其他相关贡献资产共同创造的整体收益,在整体收益中扣除其他相关贡献资产的相应贡献,将剩余收益确定为超额收益,并作为目标无形资产所创造的收益,再将上述收益采用适当的折现率转换成现值,或者运用一个资本化倍数,将恒定的超额收益进行资本化,以获得无形资产价值。
【该题针对“超额收益法”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 13182914】
15.【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超额收益法对无形资产收益期限可以采用法定年限法、更新周期法以及剩余经济寿命预测法等具体方法进行确定。
【该题针对“超额收益法”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 13182906】
二、多项选择题
16.【正确答案】BCDE
【答案解析】回报率拆分法的第一步是分析企业利润来源。第二步是确定企业整体回报率。第三步是根据业务中不同资产价值的相关投资风险大小,将无形资产收益分离出来。第四步是根据无形资产收益口径确定并计算对应的折现率。
【该题针对“折现率的确定”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 13183070】
17.【正确答案】BCDE
【答案解析】采用许可费节省法评估无形资产时,对许可费率的使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相关财务数据的预测,应注意所取得的适当收益以及对该项无形资产寿命年限的估计应当与所采用的许可费率相对应。
(2)应注意所采用的许可费率是否可以使许可费在税前抵扣。
(3)应注意所采用的许可费率是否包括对营销成本和被许可方所承担的使用该项资产的任何成本
的考虑。
(4)市场上明显相似的资产的许可使用费率可能会存在显著不同,此时以经营者所要求的毛利率作为许可费率参数衡量的参考基准是较为谨慎的做法。
【该题针对“许可费节省法”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 13183037】
18.【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我国通常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分成资金、技术和管理三大要素的贡献,企业总收益由资金收益、技术收益以及管理收益组成。
【该题针对“收益额的确定”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 13183018】
19.【正确答案】ACE
【答案解析】对无形资产收益期限可以采用法定年限法、更新周期法以及剩余经济寿命预测法等具体方法进行确定。
【该题针对“增量收益法”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 13182970】
20.【正确答案】CDE
【答...
何珊珊
辽宁北方土地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
摘
要:
收益法是无形资产评估中最为科学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 突出表现在主要技术经济参数预测难度大, 受评估人员主观判断影响大, 致使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大打折扣。论文集中分析了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重点讨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
收益法; 无形资产; 超额收益; 预期收益; 折现率;
一.收益法的基本原理 收益法通过估测被评估无形资产未来预期收益的现值来判断资产价值的评估方法, 即用资本化和折现的途径及其方法来判断和估算资产价值。该思路认为, 任何一个理智的投资者在购置或投资某一资产时, 所愿意支付或投资的货币数额不会高于所购置或投资的资产在未来能给其带来的回报, 即收益额。
(一) 收益法的内涵 收益法是将评估对象在剩余寿命期间每年的预期收益, 用适当的折现率折现, 累加得出评估基准日的现值, 从而估算资产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
运用收益法进行评估的实质就是将资产未来收益转换成资产现值, 而将其现值作为待评估资产的重估价值。确切地说, 这种方法应该叫做超额收益现值法, 它较好地体现了无形资产价值的内涵——依附于无形资产并产生相应的超额附加值。收益法的本质是无形资产未来价值的资本化过程, 实际上也是一个从无形到有形的不断变化的过程, 这与无形资产的特性是一致的。因此, 收益法是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首选方法。
(二) 收益法的计算 根据无形资产转让计价方式不同, 收益法在应用上可以表示为:
式中:K 为无形资产分成率; 为第 t 年分成基数 (超额收益) ;t 为收益期限;r 为折现率;Y 为最低收费额。
式①和式②不同处在于式②中多了一项最低收费额, 然而在后项计算无形资产的分成率时, 是按扣除最低收费额后测算的, 本质上与式①是一致的。通常称式①为收益模式, 式②为成本——收益模式。
式②中的最低收费额 Y, 是指在无形资产转让中, 视购买方实际生产和销售情况收取转让费的场合所确定的“旱涝保收”收入, 并在确定比例收费时预先扣除, 有时称之为“入门费”。在某些无形资产转让中, 转让方按固定额收费时把最低收费规定为转让最低价, 也可作为无形资产竟卖的底价。
二.收益法在评估无形资产中存在的问题 收益法的数学模型似乎简单, 但是仅有数学模型是远远不够的。任何数学模型的运用都需要信息资料的支持。就收益法计算公式而言, 如果不能获得未来预期收益、持续时间和折现率这三个变量的数据, 就无法应用该方法;反之, 如果获得了这三个变量的准确数据, 该方法的应用就转化为纯粹数据处理, 而数据处理在今天的计算机时代相对简单。所以, 收益法应用的关键在于如何取得各变量相关的信息资料, 以及如何确保这些信息资料的可靠性。
(一) 无形资产超额收益的界定与测算存在困难 由于无形资产一般不会单独产生效益, 它要与企业中其它资产协同才能够产生收益。这样, 在评估无形资产时, 往往要将各项资产协同作用产生的收益进行分离, 界定属于被评估无形资产直接产生的收益即超额收益。这种界定是无形资产评估的一大难点, 处理不好会将不属于该项无形资产的收益作为其收益, 高估该项无形资产的价值;或者把属于该无形资产的收益排除在外, 低估该无形资产的价值。两者都会降低无形资产评估的可靠性。
(二) 预期收益持续时间的选择和确定存在困难 无形资产的预期收益持续时间又称有效期限, 是指无形资产发挥作用并具有超额获利能力的时间。无形资产能带来收益持续的时间通常取决于无形资产的剩余经济寿命。但是在无形资产转让或其他形式的产权变动过程中, 由于转让的期限, 无形资产受法律保护的年限等诸因素都将影响某一具体无形资产的剩余经济寿命。无形资产的种类不同, 其剩余经济寿命的决定因素亦不相同。无形资产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其损耗是客观存在的, 无形资产损耗的价值量是确定无形资产有效期限的前提。由于无形资产没有物质实体, 所以它的价值不会由它的使用期限
的延长而发生实体上的变化, 即不会像有形资产一样存在由于使用或自然力作用形成的有形损耗。因此, 无形资产的预期收益持续时间的判断与确定存在困难。
(三) 折现率的选取存在困难 在运用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的过程中, 折现率对评估值的影响很大, 它的微小差异都会给评估值带来数以万计的差异, 必须谨慎确定, 而折现率的选取应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难点。这是因为, 折现率经无形资产带来的超额收益换算成现值的比率。它本质上是从无形资产受让方的角度, 作为受让方投资无形资产的投资报酬率。它的高低取决于无形资产投资的风险和社会正常的投资收益率。作为投资报酬率通常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正常投资报酬率;二是风险投资报酬率。正常投资报酬率也称为无风险报酬率, 易于确定, 它取决于资金的机会成本, 即正常的投资报酬率不能低于该投资的机会成本。这个机会成本通常以政府发行的国库券利率和银行储蓄利率作为参照依据。而对承担风险所要求的报酬率进行量化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 人们还只能运用现代财务理论中关于投资报酬率的一些定性结论, 来帮助确定资产评估中所需要的适当折现率。并且由于在实际操作中, 有关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以及一些相关的参数难以取得或者不可靠, 也进一步增加了评估的难度。
三、解决收益法应用问题的途径 为解决收益法在评估无形资产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改善。
(一) 超额收益的选择和确定 无形资产收益额实际上是由无形资产带来的超额收益。无形资产超额收益的测算是建立在未来预期分析基础之上的, 对于超额收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无形资产的未来获利能力。预期收益额指未来收益, 评估无形资产时对其收益的判断不仅仅只看现在的获利能力, 更重要的是预测未来的获利能力。
2.收益额必须是由无形资产带来的。在实际中, 收益的获得是由各类资产协同作用而产生的, 无形资产单独不会产生收益, 应该把由无形资产所带来的收益从总的收益额中分离出来。
3.成本是影响初次交易未使用过的无形资产收益的主要因素。由于对收益额的预测主要是根据过去的收益情况, 因此, 目前各年使用无形资产带来的收益是影响收益额的最主要因素, 对于初次交易未使用过的无形资产主要受其成本的影响。
4.预测收益额时, 必须考虑国家产业政策对于该种无形资产或对使用该无形资产的行业是扶持还是控制。
5.预测收益额时, 还必须考虑到预测年限内企业的生产、销售计划、成本变动趋势、市场竞争情况、无形资产本身的先进性以及相似、相近无形资产的替代性和竞争性。
无形资产未来预期收益通常采用两种表现方式, 即净利润和净现金流量。以净现金流量为标准计算无形资产预期收益, 在西方发达的国家应用较为广泛。在我国, 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 评估实务中较多地以净利润为标准计算。
1.净利润是利润总额扣减所得税后的余额。其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2.净现金流量所反映的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资金活动结果。在数额上它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原则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的差额。其基本计算公式为:
(二) 预期收益持续时间的选择和确定 在资产评估实践中, 预测和确定无形资产的有效收益期限, 可使用下列方法。
1.法律合同、企业申请书分别规定有法定有效期限和受益年限的可按照法定有效期限与受益年限孰短的原则确定。
2.法律无规定有效期, 企业合同或企业申请书中规定有受益年限的可按照受益年限确定。
3.法律和企业合同或申请书均未规定有效期限和受益年限的, 可按预计受益期限确定。预计受益期限可以采用统计分析或与同类资产比较得出。
同时应该注意, 无形资产的有效期限应比它们的法定保护期短得多。这是因为无形资产要受许多因素影响, 尤其是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 无形资产的更新速度和周期异常加快, 使其有效期限也越来越短, 评估时都应给予应有的重视。
(三) 折现率的选择和确定 折现率的选择与确定, 实际上是对风险进行衡量, 并对承担风险所要的回报率进行量化。折现率是将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的比率。这里应注意与资本化率的区别。资本化率是将未来永续稳定预期收益 (永续年金) 资本化为现值, 适用于永续年金的还原。而折现率是将未来有限期内预期收益转化为现值, 适用于有限期的预期收益的还原。
1.以期望报酬率替代折现率。从收益法的公式中可以看到, 折现率的细微差异, 将会导致评估结果的巨大差异, 因此折现率是收益法评估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折现率是一种期望报酬率, 是投资者在投资风险一定的情况下, 对投资所期望的报酬率, 是一种将预期收益换算成现值的比率。
2.将折现率分为投资风险报酬率和无风险报酬率两部分。一般来说, 折现率应包含无风险报酬率和风险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是指资产在没有风险和没有通货膨胀情况下的平均获利水平;风险报酬率则是冒风险取得报酬与资产的比率。每一种资产投资, 由于其使用条件、用途、行业不同, 风险也不一样, 因此, 折现率也不相同。无风险报酬率, 一般用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或者同期国库券利率表示;风险报酬率, 是指超过无风险报酬率以上的投资回报率, 测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目前关于无形资产风险报酬率的主要测算方法有累加法和行业风险系数法。
(1) 累加法。累加法测算无形资产风险报酬率的基本思路是, 将无形资产在企业中发挥作用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其要求的补偿率累加起来, 作为无形资产的风险报酬率。无形资产在企业中发挥作用过程中通常要面临经营风险、财务风险、行业风险和市场风险。累加法用数学式表示为: 无形资产风险报酬率=经营风险报酬率+财务风险报酬率+行业风险报酬率+市场风险报酬率 (2) 行业风险系数法。行业风险系数法的基本思路是, 社会平均风险及其报酬率是社会各个行业平均风险及其报酬率的平均值。每个行业的平均风险与社会平均风险都有一个比例系数, 即每个行业自身的平均风险或大于社会平均风险, 或小于社会平均风险, 行业风险系数是一个大于 1, 等于 1 或小于 1 的一个系数值。行业风险系数于社会平均风险报酬率的乘积便是被评估无形资产项目所在行业的风险报酬率。如被评估无形资产的自身风险与其行业的平均风险仍有不同, 可再考虑被评估无形资产自身的状况, 适当再加系数予以修正。被评估无形资产所在行业的风险报酬的测算方法用数学式表示为:
式中:社会平均收益率–无风险报酬率=社会平均风险报酬率
总体来说, 收益法不仅仅是一种方法, 更是一种思路、途径, 所以近年来在国际评估界越来越多地将收益法改称为收益途径 (income approach) 。目前, 虽然收益法在评估无形资产价值的应用中, 还存在着很多的应用难题, 可是应该看到的是其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不断健全, 市场发育的不断成熟, 社会观念的转变, 评估市场秩序和评估人员素质的不断完善, 收益法将被广泛应用, 使资产评估行业更好的与国际接轨, 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姜楠, 孙燕.资产评估[M].大连:东北财经出版社, 2007.5
[2]2006 年全国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辅导教材编写组.资产评估[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3]刘萍, 徐红.资产评估会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4]刘玉平.收益额的选择及其预测[J].中国资产评估, 2005 (5)
[5]成京联, 阮梓坪.论企业价值理论与企业价值评估[J].求索, 2005 (5)
[6]周媛媛、陈建成.收益法对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应用探析[J].科技与管理, 2007 (2)
[7]王佳磊.收益现值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 2006 (8)
[8]张淑焕.关于用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难点问题的探讨[J].商业会计, 2005 (8)
[9]刘玉平.收益法应用中收益额之选择及其预测[J].中国资产评估, 2004 (5)
[10]沈晓慧.收益法评估中折现率的选择和确定[J].技术经济, 2002 (4)
[11]高建来.收益法在无形资产评估应用问题探讨[J].现代会计, 2009 (3)
[12]李伯侯、王后奇.无形资产评估收益法下收益额的确定[J].中外企业家, 2009 (6)
[13]刘然.无形资产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证券期货, 2010 (8)
[14]张春玲.对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 2011 (4)
相关热词搜索: 收益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收益 研究 无形资产评估版权所有:顶伦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顶伦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顶伦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90216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