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的名人故事1 20世纪初,来美国的移民十分节俭,尽量把每一分钱都积存起来。佛兰普斯科。罗迪便成立了一家小小的银行,吸收移民存款。1915年圣诞节前夕的一天,这家银行的出纳员外出午餐,这里只有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诚信名人故事【10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20世纪初,来美国的移民十分节俭,尽量把每一分钱都积存起来。佛兰普斯科。罗迪便成立了一家小小的银行,吸收移民存款。1915年圣诞节前夕的一天,这家银行的出纳员外出午餐,这里只有罗迪。突然,三个蒙面歹徒冲进来,把罗迪关进厕所后,将银行里的22000美元席卷一空。储户听到这个消息后,都蜂拥来提款。虽然罗迪尽了最大的努力兑付,但仍然不支,最后被迫清盘,宣告破产。250个储户共损失了18000美元。从此,罗迪家一贫如洗。他们失去了住宅、积蓄、存款和所有的一切,连家里一块稍好的红地毯也被人当债务拿走了。一位银行家对罗迪说:"银行遭遇抢劫,这是天灾人祸,既然已经宣告破产,你就没有任何责任了,存款也不用还了。"罗迪说:"法律上也许是这样。不过,我个人是要认账的,这是信义上的债务。今后我一定要归还!"
罗迪为了还债努力奋斗,他白天杀猪,晚上为人补鞋,还发动大一点的孩子上街卖报,帮人搬货物。一家省吃俭用,积了一点钱,有了一定的还债条件了。罗迪听说一位储户患了重病,生活困难,他就把那位储户十几年前存的177元还清了。以后,罗迪一家积了一点钱总是先还给最困难的储户。 罗迪听说一位身患重病的寡妇无力抚养孩子。罗迪首先还给她100元,另外每月还她10元,使她付清房租。罗迪还听说一位储户欠了税,有坐牢的危险。20年前他在罗迪这里存了一笔钱。罗迪连忙找到他,还了他的存款,使他免受牢狱之灾。
但由于时间太长,许多储户记不清了,罗迪就在保险公司、教堂、开发商甚至是当地报纸上刊登广告,寻找存款人。他从一篇新闻报道上,发现加利福尼亚有久未寻到的当年的三位储户,他便把存款分别寄给了他们。他们异常感动,其中两个人把存款退了回来。请他转寄给别的穷人或他们的孩子。罗迪通过牧师的帮助,找到了90里外的一对老年储户。罗迪踏着深深的积雪,来到了他们家。几十年来,他们的存款凭据都丢失了,但记得当年罗迪的储蓄银行的位置,街角的当铺、铁匠铺等。罗迪认为,他们的说法是对的,便按他们提供的数目给他们兑现了存款。1946年圣诞节前夕,银行被抢31年以后,罗迪还清了250位储户18000元存款。
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散居各地的罗迪的子女也再行团聚在一起,此时罗迪向过去所有储户或他们的子女寄出了一张贺年卡,贺年卡上附了几句话:"我,佛兰普斯科。罗迪曾经经营一家储蓄银行。1915年该行遭劫后,被迫停业,但当时我曾向各位保证,日后必将存款归还。经过多年的奋斗,我们兑现了诺言,现在还清了所有的存款和利息,诚感欣慰。祝大家圣诞快乐!"当最后一张贺卡寄出以后,罗迪说:"我幸福,因为我无愧于我的承诺!"信用是金,守信既是市场经济应该和必须遵守的法则,也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世人都知一代枭雄曹操,在罗贯中的笔下,他野心大、计谋多,可谓“奸雄”。事实上,曹操是一位礼贤下士、信守诺言的政治家。下面就讲两个他守约的故事。
曹操年少时候,机警过人,行事怪异,不爱待在家里,终日飞鹰走马,叔父和亲戚们都说他没有出息,是个败家子,而他本人却不以为然,认为自己将来要成就一番大业。
一天,曹操听说有个叫桥玄的人,孝廉出身,见识超凡,善于观察和品评人物,只要与人谈一次话,就能断出此人的荣辱成败。于是,他便特意来到桥家,说明来意,请求桥公品评论断。桥玄通过观察分析曹操的举止和谈话,不由得诧异地说道:“现在天下将要大乱,不是经邦济世的人才是不可能使天下安定下来的。我见过的天下名士多了,却没有一个能与你相比。他日能够定国安邦的人,大概就是你了!”
曹操听了,喜形于色,因为桥玄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同时也非常感激,把这位老前辈作为知己。桥玄也确实想帮助曹操,觉得曹操当时还没有什么名气,就又劝他去结交许劭。当曹操拜别桥玄时,桥玄既认真又半开玩笑地说:“我比你大二十九岁,相见的日子不多了。你以后经过我墓前时,可别忘了用斗酒只鸡祭祀。不然的话,你肚子作痛可别抱怨我啊!”曹操喜逢知己,爽快答应了下来。
转眼之间,三十年过去了,官至太尉的桥玄去世已久,而曹操也在官渡大战中打败了袁绍,初步统一了北方。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曹操驻军谯县,特意派人到浚仪(治所在今河南开封)附近的桥玄墓前,用牛猪羊三牲的大祀祭奠,并亲笔写了祭文《祀故太尉桥玄文》。曹操的这篇祭文情真意切、凄怆动人,文中高度赞扬桥玄的“懿德高轨”,称他为师表,自谦为弟子流辈,表示“士死知己,怀此无忘”。曹操一直在追念着与桥玄生前的会见,并恪守自己的约定。于是,后人遂用桥公语”、“桥公约”比喻朋友间生前的旧情,用“斗酒只鸡”、“只鸡斗酒”指献物或祭品的微薄。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率兵东征吕布,克彭城,围下邳。吕布为争取主动,多次带兵出城冲杀,都被曹操的军队打败。几个回合下来,吕布的锐气尽失,只好据城固守,再也不敢出门迎战了。
下邳城防守坚固,一时不易攻下。曹操于是改变了策略,给吕布写了一封信,讲明利害关系,示意要他投降。吕布看了信,打算投降,而陈宫等人自从在兖州背叛曹操投奔吕布以来,一直与曹操为敌,知道曹操不会容纳自己,因而竭力反对投降。无奈之下,陈宫想出一个拒敌之计,就对吕布说:“曹操远来,军粮补给肯定会有困难,其攻势不可能维持很久。将军可带一部分兵力到城外驻扎,我带其余的"兵力在城内防守,这样,如果敌人进攻将军,我就可以从背后去进攻敌人;如果敌人来攻城,将军又可以从城外接应。不出十天,敌军粮草不足,我们就乘机进攻,必定可以大胜。
吕布准备采纳陈宫的意见,可是就在这时,吕布的妻子出来阻挠,对吕布说:“陈宫、高顺素来不和,将军一走,他们二人肯定不会同心共守,万一有个差错,将军自己如何立足呢?更何况过去曹操待陈宫就像对待亲骨肉一样,他还要离开曹操投奔我们,而现在将军待他并不比曹操待他好,你却要把城池和妻儿都交给他自己孤军远出,如果万一发生变故,我还能再做将军的妻子吗?”吕布听了妻子的话,觉得有道理,犹豫了一阵,终于改变了主意。
曹操因为下邳久攻不下,士卒疲劳,不由得动了撤军的念头。荀攸、郭嘉劝阻说:“吕布勇而无谋,现在屡战屡败,锐气已经丧失。三军以将为主,主衰则军必无斗志。陈宫虽然有智谋,但脑子来得慢。现在,我们应该趁吕布元气还没有恢复过来,陈宫的计策也还没有使出来的时候,加紧进攻,吕布是不难打败的。”曹操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激励将士,继续攻城,并根据荀攸、郭嘉的建议,采取了新的攻城步骤。
吕布又坚持了一个多月,越来越感到难以支持,于是登上城楼,向曹军士兵说:“你们不要再围城了,我去向明公投降。”陈宫站在一旁,气得高声喊道:“逆贼曹操,算什么明公?现在就去投降他,就好比以卵击石,哪能保全性命?”这时,吕布态度动摇,部下陈宫、南顺决心与曹操对抗到底,其余的部将也都彼此猜疑,上下离心,斗志丧失。部将侯成又因挨了吕布的骂而生气,于是同宋宪、魏续一起,趁陈宫、高顺不备,将他二人捆绑起来,押着出城投降了曹操。
吕布带着部分将士退守下邳南门的城楼白门楼。城外围攻甚急,吕布见大势已去,让左右把自己的头割下来献给曹操,见左右不忍,于是便自己走下城楼,开城投降,束手就擒。曹操召集文武官员来到白门楼上,当众处置吕布。吕布被押到城楼后,为了活命,与曹操周旋一阵。刘备提醒说:“孟德,吕布留不得,他可是个反复无常之辈,此时不杀,日后必生灾祸。”
听了刘备之言,曹操杀吕布的决心已定,就再也不理吕布了,而转过头去问陈宫道:“兄台*常自以为智谋过人,今天怎么也弄到这个地步了?”陈宫用眼睛瞪着吕布说:“只因为他不听我的话,以致弄到如今的地步。如果他能按照我的想法去做,是不会被你活捉的。”曹操又笑着问:“你看今天这事该怎么办呢?”陈宫*静地回答说:“我作为人臣却不忠,作为人子却不孝,理应奔赴刑场。”曹操惋惜道:“你死了,你老母亲怎么办呢?”陈宫长长地叹了口气,说:“我听说打算以孝治天下的人,是不会害死他人的父母的,我老母亲是死是活,只能由你来决定,已经不是我所能决定的了!”曹操又问:“那么,你的妻子、儿女怎么办呢?”陈宫回答说:“我听说打算施仁政的人,是不会加害别人的妻子儿女、杀绝别人的后代的。我的妻子和孩子是死是活,同样也只能由你来决定。”曹操听了,不再说话了。过了一会儿,陈宫要求说:“请把我拉出去处死,以彰明军法!”说完自己就往外走,士卒怎么拦也拦不住。曹操见了,无计可施,只得抱拳说:“你放心,你的老母亲就如我的母亲,我一定替你为她养老送终!”曹操流着眼泪在后面送行,陈宫这时却头也不回。曹操遂下令将吕布、高顺等人一同拉出去处死。
陈宫这时却头也不回。曹操遂下令将吕布、高顺等人一同拉出去处死。
曹操杀了陈宫、吕布等人之后,将其首级送到许都示众,然后将其埋葬。曹操没有忘记陈宫临终时对他的承诺,特地将他的老母亲接来奉养,直到去世;其女儿长大后,又为她操办婚事。曹操对陈宫家人的关心、照顾,比当初陈宫在世时还要周到。
不知为不知
孔子一辈子勤于学习,知识渊博,后人尊称他为圣人。其实他本人还是很诚实,很谦虚的。他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有一次,孔子到齐国去,路上看见两个小孩在辩论。一个说:“早上的太阳凉飕飕的,一点也不热;可中午的太阳却像开水一样烫人,这不就说明早上太阳距亢我们远,中午太阳靠我们近吗?”另一个争辩道:“不对!早上太阳又大又贺,就像车顶上的篷盖那么大;可到了中午,太阳就变小了,顶多也不过菜盘那么大,近的东西大,远的东丁小,这是普通常识。”两个孩子争得不可开交时,抬头看见两个大人站在现前,就问那位年长者“你是谁?”年长者回答:“我叫孔丘,是鲁国人。”一个孩子高兴地说:“噢,原来是孔夫子呀,听说你很有学问。就请你评一评,看谁说得对。”孔子老老实实地承认:“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以后我向理角学问的人请教一下,再来回答你们吧。”孩子们哈哈大笑起来:“人家都说孔夫子是个圣人,原来也有回答不了的问题呀!”孔子望着笑着离去的孩子,对身边的学生子路说:“在学习上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只有抱着这种诚实态度,才能学到真正知识。”
康德守时故事
康德有一次要去拜访一个朋友,约好了时间。他为了不迟到还提前很长时间出发了,但是不幸路上遇到洪水,河上的桥被冲垮了。
康德称作的马车不能过河,于是他四处找船。但是找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找到,眼看约会时间就要到了,他就给了附近一个农民很多钱,把他的房子拆了做一条船渡河。这样他没有迟到,而且没有告诉任何人他的这次经历。康德是守时的典范。
郭沫若与芭蕉花
郭沫若小时候很淘气,但是很孝顺。有一次,他的妈妈得了一种“晕病”,郭沫若听说芭蕉花可以治这种病。这种花卖得很贵,并且难得一开,于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园内找这种花,恰好那座花园里的芭蕉开了一朵大黄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来送给了妈妈。妈妈虽然知道郭沫若这样做是孝顺她,可是儿子的行为很让他伤心。从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别人的东西了。 华盛顿与樱桃树
这是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华盛顿小时候不慎砍倒了一棵父亲很喜爱的樱桃树,华盛顿勇敢地承认了这件事并得到了父亲的谅解。
韩信
韩信落魄的时候,一个漂母给他饭吃,韩信离开她的时候,告诉她以后一定来报答她。后来韩信做了楚王,不忘旧恩,奉黄金千两以漂母
*
*有一次与一所小学约定去看望小学生,可是到了约定日期,天下起了大雨,同学们都以为*奶奶不能来了,但*依然冒雨前去赴约,这让同学们很感动
现代诚信故事
2007年度“感动*”人物谢延信,一诺千金,在妻子去世后,33年如一日精心照顾体弱多病的岳母。
五分钟的薯条五分钟的信任北京的所有艾德熊连锁快餐店规定:薯条超过7分钟,汉堡超过10分钟,炸鸡腿超过30分钟后,就不能在给顾客食用,要当垃圾扔掉。所以最好做到现买现做。有位员工觉得这样太浪费于是每次他把所有食品卖完在做新的。有一次公司总裁到店里吃薯条吃出了味道不同薯条肯定超过了5分钟,当下开除了这位员工。老板说:“你节省了5分钟的薯条,让我们的快餐店在5分钟的时间里对所有的顾客失去了信用。这个代价太大了,你已经无法弥补了。”
“感动*”2008年度候选人吴玉兰,是乌鲁木齐市某社区一位74岁的贫苦老人。9年来,她以拾荒、卖废品的方式还清了去世丈夫和儿子留下的5万元欠款。她的行为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诚信之歌。”
诚信故事:追赶承诺
百事可乐的总裁卡尔威勒欧普到科罗拉多大学演讲的时候,有一个名叫杰夫的商人通过演讲会的主办者约卡尔见面谈一谈。卡尔答应了,但只能在演讲后而且只有15分钟的时间。
杰夫就在大学礼堂的外面坐等。
卡尔兴致勃勃地为大学生们演讲,讲他的创业史,讲商业成功必须遵守的原则,不知不觉中时间已超过了与杰夫约定的见面时间,显然他已忘记了与别人的约定。正当卡尔继续兴致很高地演讲时,他发现一个人从礼堂外推门,径直朝讲台上走来。那人一直走到他的面前,一言不发放下一张名片后转身离去。卡尔拿起名片一看,背面写着:“您和杰夫荷伊在下午两点半有约在先。”
卡尔猛然省悟。一边是需要他说服并且灌输百事可乐思想的大学生们,他们是他企业发展的目标甚至是动力,而另一边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向他请教的商人。卡尔没有犹豫,他对大学生们说:“谢谢大家来听我的讲演,本来我还想和大家继续探讨一些问题的,但我有一个约会,而且现在已经迟到了。迟到已经是对别人的不礼貌,我不能失约,所以请大家原谅,并祝大家好运。”
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卡尔快步走出礼堂,他在外面找到了正在等他的杰夫,向他致了歉意后,便又滔滔不绝地告诉了杰夫他所想要知道的一切。结果,原来定好的15分钟时间他们一直交谈了30分钟,后来,杰夫成了一名成功的商人,他把这一段经历告诉了他的朋友。他的朋友们都对百事可乐产生了信任并决定经销和宣传百事可乐。
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
季布,汉朝人,他以真诚守信着称于世。时人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说,季布的一句话,比金子还要贵重。后来,季布跟随项羽战败,为刘邦通缉,不少人都出来保护他,使他安全地渡过了难关。最后,季布凭着诚信,还受到汉王朝的重用。
分析:只有诚信待人者,才能被别人诚信相待。
话题:“诚信与人生”“互助”“诚信的价值”
李苦禅烧画
李苦禅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即趋作画,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将画烧毁。事后,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
分析:真正的画家、艺术家都是些感情真挚而丰富的人。他的不虚伪造作,讲诚信,从不食言,真可谓画品如人品。
话题:“诚信人生”“重诺”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
有个大胆的人终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地推行实施。
季布,汉朝人,他以真诚守信着称于世。时人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说,季布的一句话,比金子还要贵重。
后来,季布跟随项羽战败,为刘邦通缉,不少人都出来保护他,使他安全地渡过了难关。
最后,季布凭着诚信,还受到汉王朝的重用。
李苦禅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
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即趋作画,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将画烧毁。
事后,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
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说着,就把猪杀了。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
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晏殊,14岁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他本来可以不参加科举考试便能得到官职,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参加了考试。事情十分凑巧,那次的考试题目是他曾经做过的,得到过好几位名师的指点。
这样,他不费力气就从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但晏殊并没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接受皇帝的复试时,把情况如实地告诉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题目,当堂考他。皇帝与大臣们商议后出了一道难度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
结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奖。
相关热词搜索: 名人 诚信 故事 诚信名人故事【10篇】 诚信的名人故事1 诚信的名人故事100字版权所有:顶伦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顶伦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顶伦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90216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