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传统文化唐诗经典3篇【通用文档】

时间:2023-01-04 12:15:05  来源:网友投稿

*传统文化的唐诗经典1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春思》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统文化唐诗经典3篇【通用文档】,供大家参考。

*传统文化唐诗经典3篇【通用文档】

*传统文化的唐诗经典1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春思》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赠孟浩然》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

  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长相思》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长干行》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清*调一》《清*调二》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送孟浩然之广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月(左)兆楼饯别校书叔云》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杜甫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佳人》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前出塞》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登楼》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阁夜》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白居易

  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登乐游原》李商隐

  此情可待成追亿,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瞑》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眺》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相思》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曲》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上张丞相》孟浩然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孟郊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何满子》张祜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寻隐者不遇》贾岛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回乡偶书》贺知章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凉州曲》王翰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张继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韩雄(左边)羽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刘禹锡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寄人》张泌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在狱咏蝉》骆宾王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棹歌》戴叔伦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金缕衣》杜秋娘

*传统文化的唐诗经典2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1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

  1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僖公十年》)

  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16、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1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18、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1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2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2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2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两》)

  3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3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33、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3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3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36、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3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4O、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晏子春秋》)

  41、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4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4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4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4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

  46、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孟子·告于下》)

  4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48、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4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5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

  5l、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提,与之俱黑。(《苟子·劝学》)

  5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5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尽数))

  5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55、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下》)

  5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5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5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59、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60、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6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6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6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史记》)

  6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记》)

  6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记》)

  66、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记》)

  67、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68、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6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汉书》)

  7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7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72、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汉(逸诗句风雅逸四》)

  7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范晔(后汉书·冯异传))

  7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75、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

  76、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77、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范晔《后汉书》)

  7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7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8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8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西晋·陈寿《三国志))

  82、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陈寿(三国志·吴书))

  83、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84、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

  85、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86、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8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

  88、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8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90、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枚乘《上书谏吴王》)

*传统文化的唐诗经典3

  1、赏析“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年轻时离开家乡年老才回来,一口乡音未改两鬓已是疏落苍白。“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2、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前句写你问我什么时候会回去,我却没有准确的时间可以告诉你,“期”字两次出现,友人问询归期,促其早归,盼归之情十分真切;诗人回答,没有准确日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这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归的愁苦跃然纸上。次句写出了极富形象性的原因:因为巴山下了大雨,这雨几夜没停,所以江河湖泊池塘都水满为患了!也就是说,洪水泛滥,阻断交通,让人有家不得归呀!让想念我的你失望了!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又表现了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3、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何当”一词表愿望,“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由当前的苦况所激发出来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此联跨越上联郁闷、孤寂之心境,而去设想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未来的乐,反衬出今夜的苦;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重聚时的乐。诗句明白如话,却又曲折、深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4、赏析“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长江边上杨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此联先交代握别的时间和地点,次写彼此分别,愁上心头的况味。地点是扬子江边的渡口,时间是春天,正是杨柳依依的季节。在这大好的春天,朋友之间却要分手,心中的离情别绪,恰好与这大好的春光形成鲜明的反差。那依依袅袅的柳丝,那蒙蒙渺渺的杨花,唤起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在写景中,深寓着别情离绪,故有“杨花愁杀渡江人”。“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写到极致。这里只写“渡江人”,然而彼此羁旅漂泊,君愁我亦愁的内心波动,跃然纸端。

  这一联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结合。

  5、赏析“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晚风阵阵,从驿亭里传来几声笛声,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湘大地,而我要去京城长安。此联即景生情,扬子江头,已是愁绪万千,离亭宴上,更是难舍难分,欲言又止。“风笛”“离亭”都具有特殊意蕴,烘托了离人的特殊心境,实在是信手拈来,妙手天成。

  6、赏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三秦大地环绕护卫着都城长安,举目望去,烟雾弥漫,怎么也看不见岷江上的五大渡口。前句写关中地区环绕护卫着都城长安。“城阙”即城墙和宫殿,这里指当时的都城长安。“辅”即护卫,“三秦”指长安周围的关中地区,点出送别之地。次句写举目望去,烟雾弥漫,怎么也看不见巴蜀的五大渡口。“五津”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四川的岷江上的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等五大渡口,称“五津”。

  长安是诗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宫阙,气象雄伟,历历在目。杜离开这里,自然是恋恋恋不舍。而将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风烟渺渺,极目望去不免产生几分惆怅。这两句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照,衬托出送行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这一联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其壮阔精整。

  7、赏析“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典故一(“闻笛赋”):指晋代向秀的《思旧赋》。向秀与嵇康、吕安是好友,嵇康、吕安为司马氏杀害,向秀经过两人旧居时,听到邻人吹笛子,其声“慷慨”激昂,向秀感音而叹,写了《思旧赋》来表示对嵇康、吕安的怀念。

  典故二(“烂柯人”):据《述异记》所载,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二童子对弈,棋还没终局,发现手中的“柯”(斧头的木柄)已经朽烂了。王质下山,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一百年过去了,同时代的人都已死尽。

  在外面,我怀念老朋友的时候,只能徒然地吟诵《思旧赋》;我回到故乡,恍如隔世,正像传说中的烂柯人。前句用向秀的典故,表示对被贬被害朋友的怀念,其中隐含有对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后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暗示贬谪时间的长久。两句通过用典,表现了诗人十分复杂的心情。阔别正久,今朝归来,人事全非,抒发了无限怅惘的心怀。旧:老朋友。

  8、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枯树的前头万木逢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自喻,诗人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眼看别人纷纷志得意满,奔赴前程。诗意固然不无惆怅,却也颇为豁达。诗人用这样异常达观的态度来应对世变,劝诫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遭遇而感到寂寞、蹉跎、忧伤。这一联,突然振起,一变忧伤低沉的情调,尾联便乘势而下,表现了诗人振作的精神。

  9、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在柳絮落光杜鹃啼叫的季节,(我)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县。前句兼写时令。写景则专取杨花,寓意为“漂泊无定“;而子规鸣叫,是用其“不如归去”的谐音。这种写法,既合事理,又能表现出李白当时的心情:对王昌龄被贬一事的悲哀和同情。后句直书原因,“五溪”,即雄溪、蒲溪、酉溪、沅溪和辰溪,均在湖南境内。两句虽未写悲痛之情,而悲痛之情自见。

  10、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我把我的思念托付给明月,随风一直送到夜郎西。此联意境犹为深远。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愁思,无可倾诉,无人理解,只好将这种愁思托之于月;二是说唯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到;三是说,只有依靠它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通过诗人的丰富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娈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心的知心人,它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了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被贬的`朋友。

  通过诗人的想象,使明月人格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具有人的行为动作,是此诗的一大特点。

  11、赏析“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辽阔的江南春天大地上,黄莺欢快地歌唱,绿树丛丛,映衬着盛开的红花,无论是傍水的村庄,还是依山的城郭,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描写的江南春景,所见一览无余,尽收眼底。这媚人的春色,铺洒在江南的千里大地上,更显出它的深邃,它的广阔,它的无边无际。

  12、赏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夜风送来阵阵稻花的清香,远近一片蛙声,仿佛在预告丰收在望。扑面而来的稻花香,使词人联想到丰收的景象,他竟有些掩饰不住心头的喜悦——常人耳朵里喧嚷的蛙鸣,在他听来,俨然是蛙儿们在“说丰年”。这里,词人把自己的感受转移到蛙身上,构思奇妙,话语清新,将作者的欢快之情和自然之景交织,融为一体,真是词人的匠心独运。

  13、赏析“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我不害怕飘浮的云把眼遮住,当然是因为我身处最高处。从自然角度说,站得越高,就愈加不会被浮云遮住视线,可以看得清、看得远。面在古代诗歌中,“浮云”常被用来比喻谗佞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王安石此时还没有受到什么挫折或打击,应该说他的心境是积极的。但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一是来自经验,即从书本上得到历史经验,他感到不站得高;就不能扫荡“浮云”,就会贻误自己的大事。这句是带有自警、自策的意味的,说明王安石在后来的变法中之所以能够抵住保守势力的种种打击,不是偶然的。

  14、赏析“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泰山有多大?从齐到鲁都可望见。首句设问,总括泰山的全貌,而突出其雄伟高大的山势。作者怎样突出其山势的呢?他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致在齐、鲁两佃都可以望见泰山。作者是以距离之广远烘托出泰山之高峻。这既是作者的亲身体验,也是他“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高超诗才的体现。

  15、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有朝一日一定要登上峰顶,看到众多的山都显得低矮渺小。这两句诗,是写出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愿望。“会当”是唐人的口语,意思是“一定要”。这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16、赏析“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刮过,*静的海面顿时化作汹涌的怒涛。“洪波涌起”,大海有着掀起揭天巨浪的无穷威力,这句诗句有着明显的旬征意义。这两句,体物形象,场景壮大,格调激扬亢奋,表现了一世枭雄的广大胸襟。

  17、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仿佛是从大海里出来的;灿烂的银河,仿佛也是从海里出来的!在大海的怀抱中,巨大的日、月、星辰只是它的宠儿而已。这四句浅显明白,但意境阔大,气势豪迈。真是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仿佛大海孕育了宇宙天地,缔造了世界万物,生发出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豪迈气概。所以沈德潜说:“有吞吐宇宙气象”。此评确当,洵非过誉。

  18、赏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羁旅天涯的漫漫征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逐浪向前。此两句写旅途所见的大江*景色。“青山”“绿水”互文见义。

  19、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此联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美景中虽有缺憾,却能表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20、赏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此句写被蒙蒙春雨滋润着的早春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看似*淡的诗句,向人们透露了春悄悄来了的消息,小草就是春的使者。

  21、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此句引用典故,写出了官军全体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豪情。既表明了作者坚决维护祖国统一的政治立场,又反映了那个动荡时代的最强音。

  22、赏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九个名词列出深秋的九种景物,构成一幅深秋晚景图,把漂泊游子的凄苦愁楚之情,通过自然景物的鲜明形象,浓重的深秋色彩,烘托得淋漓尽致。(此诗表现手法:寄情于物,被称为“秋思之祖”)

  23、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夕阳”一句点出时间,并照应上文的“昏”字。“断肠”一句直抒胸臆: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

  24、赏析“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银河相隔,情意相通。脉脉的眼神传达着千丝万缕的情意,此时胜过千言万语。“语”作动词,意为谈话。此句看上去好像有叙事意味,但仍然是紧扣织女的形象和现实的景物来描写的,仔细玩味,又确实写景,织女的离愁却在这里被轻轻点染出来,可谓情景相生。

  25、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作者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借花鸟的心惊落泪来抒发有感时的急剧变化,恨与家人分别所产生的特殊心理。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顶伦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顶伦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顶伦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90216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