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基础知识训练1 (一)认真拼读,在田字格里写出规范工整的字。(3分) zhēnchéngyèsèxìnxīn ()是一盏夜幕下的路灯,让行人因它照亮()而增添一份夜行的()。 (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升初语文基础知识训练3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一)认真拼读,在田字格里写出规范工整的字。(3分)
zhēn chéng yè sè xìn xīn
( )是一盏夜幕下的路灯,让行人因它照亮( )而增添一份夜行的( ) 。
(二)按要求写四字成语。(4分)
含“理”的: 与“建筑”有关的:
称赞老师的: 描写人物外貌的:
(三)填空。(19分)
1、“厨”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再查 画。
2、六年的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即将离开母校,我们可以把“ ,
”这句诗送给同学。回忆起天真的童年,“ , ”这些描写童趣的诗句又历历在目,令人难以忘怀。
3、我们小学生既要读书,又要关心国家大事,这正如顾宪成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鲁滨逊漂流记》,你明白了:
5、成长的路上,我们不免会犯一些错误,而对批评,我们要乐于接受,因为:
。
6、小明学习不用功,你会用“ ”这句名言来规劝他。
7、关于读书, 曾经说过: 。的确,有阅读的生命才是精彩的。
8、欣赏着自然万物,古时候许多诗人喜欢借物来表白自己的高尚情操,例如:“ ,
。”
9、当我走进网吧,看见那些荒废学业,沉迷于网吧的少年,不禁会想起名言警句:
;当我正赶上喧闹的集市,听到那些在卖力地夸耀自己的物品时,我会不禁想起一句歇后语: 。
10、书信从格式上讲,它一般包括 、 、 、 、 等几个部分。
(四)判断题(正确的请打“√”,错误的请打“×”)。(5分)
1、“徐伯伯穿这件衣服显得很精神。”和“我们要有助人为乐的精神。”这两句话中的“精神”意思相同。()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春天景色。( )
3、“舍不得”中的“舍”读“shě”。 ( )
4、“倘若不幸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不,他不会的。”句中“倘若”的意思是如果。( )
5、在“指望 希望 盼望遥望 渴望”这组词中,不属于同一类的词是“希望”。 ( )
(五)选择题。(把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写在括号)(6分)
1、《西游记》的作者是(),《三国演义》的作者是( )
A、吴承恩 B、罗贯中 C、施耐庵
2、成语“顾名思义”中的“顾”可以解释为()
A、看 B、照管 C、访问
3、“妈妈是个好强的女人,她()自己挨累,( )请别人帮忙。”括号里可选的关联词语是
A、与其……不如…… B、要么……要么…… C、宁可……也不……
4、“那——怎样才能使工夫到家呢?”莫泊桑急切地问。这里的破折号表示()
A、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 B、表示意思的递进
C、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D、表示语音的延长
5、“一座座海洋石油*台已()在海洋之中。”这句话中括号里可填入的最佳词语是( )
A、伫立 B、挺立 C、矗立
(六)按要求写句子。(9分)
1、真讨厌,我不是故意撞你的,哭什么!(2分)
改成礼貌的说法:
2、小溪水流着。(2分)
请写得具体生动些:
3、这样的美景谁见了都喜欢。(2分)
改成反问句:
4、在原句上综合改错。(3分)
过去,语文对我可不怎么感兴趣,自从读了冰心奶奶的“再寄小读者”已后,我就努力学习。如今,我的阅读和写作水*也有了提高。
(七)根据语境写话。(3分)
一下课,小刚便掏出一颗糖剥开来吃,然后将纸扔在地上。请你说一句语气委婉的劝阻的"话,并写下来。
一、看拼音,写汉字,你一定能规范地写出来!(3分)
dàn shēng() miǎn yáo() kòu kuí()
二、下列各组词语中,带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船艄(xiāo) 咆(páo)哮 抽噎(yē)
B、调(diào)度 莞(ɡuǎn)尔一笑 低吟(yín)
C、破绽(zhàn) 咀嚼(jiáo) 襟(jīn)飘带舞
三、在下列词语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思潮起伏 恍然大悟 北风恕号 水落石出
B、世外桃源 留连忘返 张冠李戴 可见一斑
C、天涯海角 自做自受 独具匠心 悬崖峭壁
D、脍炙人口 饱经风霜 为所欲为 同心协力
四、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各写出一个相关的成语。(2分)
俗话说“人有七情六欲。”不是吗?每当你喜怒哀乐时,神情表现肯定就大不一样:高兴时,
你___________;生气时,你___________;无聊时,你__________;悲伤时,你____________。
五、用“烈”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填入括号中。(5分)
中日足球赛刚开始,我的心就( )地跳起来。比赛开始,球队双方展开了( )的
对抗,特别是日本队( )的强攻,*队精彩的防守,赢得了现场观众( )的掌声。
此时,一种( )的爱国心使*观众齐声高喊:“*队,加油!”
(一)认真拼读,在田字格里写出规范工整的字。(3分)
zhēn chéng yè sè xìn xīn
( )是一盏夜幕下的路灯,让行人因它照亮( )而增添一份夜行的( ) 。
(二)按要求写四字成语。(4分)
含“理”的: 与“建筑”有关的:
称赞老师的: 描写人物外貌的:
(三)填空。(19分)
1、“厨”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再查 画。
2、六年的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即将离开母校,我们可以把“ ,
”这句诗送给同学。回忆起天真的童年,“ , ”这些描写童趣的诗句又历历在目,令人难以忘怀。
3、我们小学生既要读书,又要关心国家大事,这正如顾宪成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鲁滨逊漂流记》,你明白了:
5、成长的路上,我们不免会犯一些错误,而对批评,我们要乐于接受,因为:
。
6、小明学习不用功,你会用“ ”这句名言来规劝他。
7、关于读书, 曾经说过: 。的确,有阅读的生命才是精彩的。
8、欣赏着自然万物,古时候许多诗人喜欢借物来表白自己的高尚情操,例如:“ ,
。”
9、当我走进网吧,看见那些荒废学业,沉迷于网吧的少年,不禁会想起名言警句:
;当我正赶上喧闹的集市,听到那些在卖力地夸耀自己的物品时,我会不禁想起一句歇后语: 。
10、书信从格式上讲,它一般包括 、 、 、 、 等几个部分。
(四)判断题(正确的请打“√”,错误的请打“×”)。(5分)
1、“徐伯伯穿这件衣服显得很精神。”和“我们要有助人为乐的精神。”这两句话中的“精神”意思相同。()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春天景色。( )
3、“舍不得”中的“舍”读“shě”。 ( )
4、“倘若不幸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不,他不会的。”句中“倘若”的意思是如果。( )
5、在“指望 希望 盼望遥望 渴望”这组词中,不属于同一类的词是“希望”。 ( )
(五)选择题。(把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写在括号)(6分)
1、《西游记》的作者是(),《三国演义》的作者是( )
A、吴承恩 B、罗贯中 C、施耐庵
2、成语“顾名思义”中的“顾”可以解释为()
A、看 B、照管 C、访问
3、“妈妈是个好强的女人,她()自己挨累,( )请别人帮忙。”括号里可选的关联词语是
A、与其……不如…… B、要么……要么…… C、宁可……也不……
4、“那——怎样才能使工夫到家呢?”莫泊桑急切地问。这里的破折号表示()
A、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 B、表示意思的递进
C、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D、表示语音的延长
5、“一座座海洋石油*台已()在海洋之中。”这句话中括号里可填入的最佳词语是( )
A、伫立 B、挺立 C、矗立
(六)按要求写句子。(9分)
1、真讨厌,我不是故意撞你的,哭什么!(2分)
改成礼貌的说法:
2、小溪水流着。(2分)
请写得具体生动些:
3、这样的美景谁见了都喜欢。(2分)
改成反问句:
4、在原句上综合改错。(3分)
过去,语文对我可不怎么感兴趣,自从读了冰心奶奶的“再寄小读者”已后,我就努力学习。如今,我的阅读和写作水*也有了提高。
(七)根据语境写话。(3分)
一下课,小刚便掏出一颗糖剥开来吃,然后将纸扔在地上。请你说一句语气委婉的劝阻的话,并写下来。
——小升初语文基础知识3篇
1、笔画与笔顺规则
“先横后竖(十),先撇后捺(八),从上到下(景),从左到右(树),从外到内(同),从内到外(函),先里面后封口(国),先中间后两边(水)。”
2、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7种结构)
独体字(中)、左右结构(秋)、左中右结构(做)、上下结构(恩)、上中下结构(翼)、全包围和半包围结构(园、区)、品字形结构(晶)
3、 无声的老师——字典(3种查字方法)
(1)“音序查字法”的步骤:认准字音;定字母、翻索引;查音节、找汉字。
(2)“部首查字法”的步骤:定部首、翻索引;数余画;查汉字。
部首查字法的规则:上下都有,取上不去下;
左右都有,取左不取右;
内外都有,取外不取内。
独体字一般将字的第一画作为其部首。
(3)“数笔画查字法”的步骤:数准笔画数;翻索引、查‘难检字索引’;找汉字。
4、形近字(8种表现形式)——理解记忆法、口诀记忆法
(1)笔画相同而位置不同“由”和“甲”
(2)字形相似但笔形不同“外”和“处”
(3)字形相似但偏旁不同“晴”和“睛”
(4)字形相似但笔画数量不同“今”和“令”
(5)结构单位相同但位置不同“陪”和“部”
(6)形近音相同“很”和“狠”
(7)形近音相近“清”和“情”
(8)形近音不同“贫”和“贪”
5、多音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如“塞”、“露”、“咽”。
同音字:音同形不同。如“燥”和“躁”。
6、多义字: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思的字。
如:“张”(1)展开 (2)看、望 (3)陈设 (4)姓
实词:名词(木)、动词(跑)、形容词(美丽)、数词(一)、量词(位)、代词(你、我、他们)
1、词性划分
虚词:副词(特别、不)、介词(在、关于)、连词(和)、助词(着、的、啊)、象声词(叮咚)
2、近义词和反义词
(1)意思相同的词:“爸爸——父亲”、“互相——相互”
(2)意思相近的词:
词义的轻重不同:“愉快”→“高兴”→“快活” 词的意义上辨析
词义的范围不同:“战斗”和“战役”
词义的感情色彩不同:“果断”和“武断”
词的搭配关系不同:“严厉”和“严格”
词的用法上辨析,适用对象不同:“希望”(自己)和“期望”(别人)
(3)反义词:
绝对反义词:“生”→“死”;“富”→“穷” 辨析角度:意义和感情色彩
相对反义词:“前”→“后”;“高”→“低”
3、 词语归类——分类记忆法 例如:按照植物、动物、水果和蔬菜等等分类。
4、词语结构一AA:“一群群”
AABB:“重重叠叠”、“干干净净”
ABAB:“研究研究”
5、成语和谚语。诀窍“三多”:多读、多想、多记。
1、 单句:由主语和谓语组成。根据应用分为四种:陈述句(叙述说明);疑问句(询问、提问);祈使句(要求、希望或命令别人做什么);感叹句:表达某种强烈感情)
2、 复句:
(1) 并列关系:……也……,……又……,一边……一边……,有时……有时……,不是……而是…
(2) 递进关系:不但……而且……,……还……,……甚至……,……也……
(3) 选择关系:……或者……,是……还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
(4) 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可是……,……然而……,尽管……还是,……却……
(5) 假设关系:如果……就……,即使……也……,要是……才……
(6) 条件关系:只有……才……,只要……就……,除非……才……,无论……都……,任凭……
(7) 因果关系:因为……所以……,……因此……,之所以……是因为……,既然……就……
3、 理解句意的方法:(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2)联系上下文理解
4、 扩句、缩句和合并句
扩句:加上恰当的词语修饰和限定语。
扩句的原则:(1)不改变原句的主要成分(2)扩充的附加成分必须合理(3)如有例句按照例句扩充。
扩句的方法:(1)找句子的主干成分 (2)在主干词语前面添上合适的修饰词语 (3)检查句子是否通顺
缩句:去掉修饰或限定语,保留句子主要成分。
缩句的主要方法:(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谁”“干什么”
(2)找出句子主干
(3)保持原句意,否定句把否定词一起写出来。
合并句:省略重复的部分,将多句合成一句。
合并句的方法
(1)用关联词把两句合一句
(2)同一个主体发出两个不同的动作,去省其中的一个主语。
(3)一个主体既是前一个动作的接受者,又是后一个动词的发出者。
5、语序(4种排列方式)
(1)事情发展顺序 (2)时间先后顺序 (3)先总述后分述顺序 (4)空间推移顺序
6、句式转换
(1)“把”字句(主动句)和“被”字句(被动句),动作发出者和动作接受者相互转换,更换主语。
(2)主说和转述:“三个改变”第一,改变标点符号 :“”→,。 第二,改变人称。第三,根据需要删减个别字,保持句子通顺。
7、修改病句
(1)成分残缺。 例句“我们要从小养成讲文明”
(2)用词不当。 例句“妈妈非常关爱我”
(3)搭配不当。 例句“她穿着一件粉色上衣和一顶白色帽子”
(4)语意重复或啰嗦。 例句“他总是首先第一个发言”
(5)词序颠倒。 例句“语文对我最感兴趣”
(6)前后矛盾。 例句“五颜六色的红旗在迎风飘扬”
(7)指代不明。 例句“王宇和李军是好朋友,他经常到他家一起学习。”
(8)不合事理。 例句“盲姑娘见有人进屋,赶紧站起来让座。”
修改病句技巧:
(1)了解病句常见类型 (2)保留愿意 (3)从语法角度入手,抓句子主干
(4)从词法角度入手看词语搭配 (5)从逻辑事理入手
8、修辞(6种常见修辞)
(1)比喻:打比方,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事物。“本体”+“比喻词”(像、仿佛、似乎、如同、好比、变成、是)+“喻体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描写。例如“古老的威尼斯沉沉地睡了”
(3)排比:结构相似、证据一致,意思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
(4)反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目的在于加强语气。例句“这比山还高的情谊,我们怎能忘怀?”
(5)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目的在于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狼的本性会突然改变吗?不会,绝对不会!”
(6)夸张:为了表达需要,故意把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夸大或缩小,突出印象。“飞流直下三千尺”
——小升初语文基础知识整理 (菁选3篇)
(一)语言诗词的语言特色主要有:
1.清新
其表现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四句诗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
2.*淡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易近人。如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3.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无题》:“想见时难别亦难”。
4.明快
如白居易的许多的诗作都显示出这样特色,即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5.含蓄
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自己去体味。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诗人不说对妻子的思念,却写道“何时共剪西窗烛”,语言多么简练,而内容又是多么丰富、含蓄。
6.简洁
简洁的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二)诗词的不同风格:
1.雄浑
雄浑指力的是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气吞宇宙,气度豁达,气概恢宏,气宇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如王昌龄的《出塞》。
2.豪放
豪放就是豪迈奔放。如李白的《行路难》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3.沉郁
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悲慨
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谓之悲慨。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5.冲淡
冲淡即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如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6.旷达
即疏狂不羁,通脱豁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代表作家是苏轼,如《水调歌头》。
7.洗练
这种风格的作品语言表达是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省净、流畅、圆润洒脱、意韵无极的境界。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语近俗白却字字枝根相连,不可分割,匠意极深而不见斧凿。
8.清新
清新就是清秀奇丽。如辛弃疾的《清*乐·村居》。
(三)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
这是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场景和环境表明爱憎息怒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2.借景抒情
诗人把自己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当中,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
3.叙事抒情
有些诗词选取生活中一些细节、场景、片断和事件来抒情达意,品读此类诗词要洞幽发微,体情察意。
4.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届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5.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常用的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6.用典抒情
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
一、基础知识:
1、容易读错音的字:
(hú)囫(lún)囵吞枣(hù)怙恶不(quān)悛引(háng)吭高歌
2、第四类嵌入式仿写:
例句: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情相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错误道路上的忠言逆耳。
从题型上看,所写句子夹在已供材料的中间,一般限定了句子表达的思维空间,要求与前后语句搭配得当,句式或前或后都要相同。
参考答案:是跌到时一次诚挚的扶持,是痛苦时拂去泪水的一丝春风。
在去年的某校小升初语文考试中,有这样一道仿写句子题:
请根据前后句子,仿写句子:
如果说生命是一本书,那么时间则是一只笔,书写着人生;,,;如果说生命是一条长河,那么时间则是涌动的波涛,推动着人生。
二、文学常识:
(一)、你知道吗?
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诗句。
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只因为观看的人不在山外而在山之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二)、竹石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这是一首题画诗。
2、前两句是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后两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
3、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时,隐寓了自己强劲人风骨。“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一)语言诗词的语言特色主要有:
1.清新
其表现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四句诗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
2.*淡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易近人。如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3.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无题》:“想见时难别亦难”。
4.明快
如白居易的许多的诗作都显示出这样特色,即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5.含蓄
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自己去体味。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诗人不说对妻子的思念,却写道“何时共剪西窗烛”,语言多么简练,而内容又是多么丰富、含蓄。
6.简洁
简洁的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二)诗词的不同风格:
1.雄浑
雄浑指力的是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气吞宇宙,气度豁达,气概恢宏,气宇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如王昌龄的《出塞》。
2.豪放
豪放就是豪迈奔放。如李白的《行路难》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3.沉郁
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悲慨
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谓之悲慨。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5.冲淡
冲淡即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如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6.旷达
即疏狂不羁,通脱豁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代表作家是苏轼,如《水调歌头》。
7.洗练
这种风格的作品语言表达是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省净、流畅、圆润洒脱、意韵无极的境界。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语近俗白却字字枝根相连,不可分割,匠意极深而不见斧凿。
8.清新
清新就是清秀奇丽。如辛弃疾的《清*乐·村居》。
(三)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
这是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场景和环境表明爱憎息怒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2.借景抒情
诗人把自己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当中,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
3.叙事抒情
有些诗词选取生活中一些细节、场景、片断和事件来抒情达意,品读此类诗词要洞幽发微,体情察意。
4.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届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5.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常用的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6.用典抒情
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
——小升初语文基础知识积累运用
小升初语文基础知识积累:改写句子 基础知识积累:给下列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虽然……但是…… 只有……才…… 不但……而且…… 不管……总…… 如果……就
1、( )认真学习,( )能取得好成绩。
2、( )你对别人没礼貌,( )别想让别人尊敬你。
3、( )刮风下雨,警察叔叔( )要在路上维持交通秩序。
4、( )鲸的体形像鱼,( )它不属于鱼类。 5、齿鲸( )吃大鱼,( )吃海兽。
基础知识积累: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1、小明家的房屋很小。改为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电站高高的拦河大坝截住了大量的河水。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辉指着新鞋对我说:“这双鞋是我叔叔给我买的。”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只要从火星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教练指导我们。(2)我们排练体操。
把上面两个小句子合并成一个大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复习 (菁选2篇)
一、 拼音
1、 基础知识回顾: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
2、 声调:分为四声。标调歌:“有a 不放过,无a 找o、e ,i、u 并列标在后”
3、 音节:音节是声母、韵母和声调的组合。
(1)当韵母“u”和声母“j、q、x、y”相拼时,去掉“u”头上的两点,如“ju”。
(2)人或事物等专用名词的拼音,第一个字母大写,如“北京 Beijing”
4、 隔音符号:当a、o、e 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读音易发生混淆时,应在第一个音节后面加上隔音符号,用“’”表示,帮助分清两个音节。
如“ping’an(*安)”、“qi’e(企鹅)”。
二、汉字
1、笔画与笔顺规则
“先横后竖(十),先撇后捺(八),从上到下(景),从左到右(树),从外到内(同),从内到外(函),先里面后封口(国),先中间后两边(水)。”
2、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7种结构)
独体字(中)、左右结构(秋)、左中右结构(做)、上下结构(恩)、上中下结构(翼)、全包围和半包围结构(园、区)、品字形结构(晶)
3、 无声的老师——字典(3种查字方法)
(1)“音序查字法”的步骤:认准字音;定字母、翻索引;查音节、找汉字。
(2)“部首查字法”的步骤:定部首、翻索引;数余画;查汉字。
部首查字法的规则:上下都有,取上不去下;
左右都有,取左不取右;
内外都有,取外不取内。
独体字一般将字的第一画作为其部首。
(3)“数笔画查字法”的步骤:数准笔画数;翻索引、查‘难检字索引’;找汉字。
4、形近字(8种表现形式)——理解记忆法、口诀记忆法
(1)笔画相同而位置不同“由”和“甲”
(2)字形相似但笔形不同“外”和“处”
(3)字形相似但偏旁不同“晴”和“睛”
(4)字形相似但笔画数量不同“今”和“令”
(5)结构单位相同但位置不同“陪”和“部”
(6)形近音相同“很”和“狠”
(7)形近音相近“清”和“情”
(8)形近音不同“贫”和“贪”
5、多音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如“塞”、“露”、“咽”。
同音字:音同形不同。如“燥”和“躁”。
6、多义字: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思的字。
如:“张”(1)展开(2)看、望(3)陈设(4)姓
三、词语
实词:名词(木)、动词(跑)、形容词(美丽)、数词(一)、量词(位)、代词(你、我、他们)
1、词性划分
虚词:副词(特别、不)、介词(在、关于)、连词(和)、助词(着、的、啊)、象声词(叮咚)
2、近义词和反义词
(1)意思相同的词:“爸爸——父亲”、“互相——相互”
(2)意思相近的词:
词义的轻重不同:“愉快”→“高兴”→“快活” 词的意义上辨析
词义的范围不同:“战斗”和“战役”
词义的感情色彩不同:“果断”和“武断”
词的搭配关系不同:“严厉”和“严格”
词的用法上辨析,适用对象不同:“希望”(自己)和“期望”(别人)
(3)反义词:
绝对反义词:“生”→“死”;“富”→“穷” 辨析角度:意义和感情色彩
相对反义词:“前”→“后”;“高”→“低 ”
3、 词语归类——分类记忆法 例如:按照植物、动物、水果和蔬菜等等分类。
4、词语结构一AA:“一群群”
AABB:“重重叠叠”、“干干净净”
ABAB:“研究研究”
5、成语和谚语。诀窍“三多”:多读、多想、多记。
四、 语句
1、 单句:由主语和谓语组成。根据应用分为四种:陈述句(叙述说明);疑问句(询问、提问);祈使句(要求、希望或命令别人做什么);感叹句:表达某种强烈感情)
2、 复句:
(1) 并列关系:……也……,……又……,一边……一边……,有时……有时……,不是……而是…
(2) 递进关系:不但……而且……,……还……,……甚至……,……也……
(3) 选择关系:……或者……,是……还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
(4) 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可是……,……然而……,尽管……还是,……却……
(5) 假设关系:如果……就……,即使……也……,要是……才……
(6) 条件关系:只有……才……,只要……就……,除非……才……,无论……都……,任凭……
(7) 因果关系:因为……所以……,……因此……,之所以……是因为……,既然……就……
3、 理解句意的方法:(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2)联系上下文理解
4、 扩句、缩句和合并句
扩句:加上恰当的词语修饰和限定语。
扩句的原则:(1)不改变原句的主要成分(2)扩充的附加成分必须合理(3)如有例句按照例句扩充。
扩句的方法:(1)找句子的主干成分 (2)在主干词语前面添上合适的修饰词语 (3)检查句子是否通顺
缩句:去掉修饰或限定语,保留句子主要成分。
缩句的主要方法:(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谁”“干什么”
(2)找出句子主干
(3)保持原句意,否定句把否定词一起写出来。
合并句:省略重复的`部分,将多句合成一句。
合并句的方法
(1)用关联词把两句合一句
(2)同一个主体发出两个不同的动作,去省其中的一个主语。
(3)一个主体既是前一个动作的接受者,又是后一个动词的发出者。
5、语序(4种排列方式)
(1)事情发展顺序 (2)时间先后顺序 (3)先总述后分述顺序 (4)空间推移顺序
6、句式转换
(1)“把”字句(主动句)和“被”字句(被动句),动作发出者和动作接受者相互转换,更换主语。
(2)主说和转述:“三个改变”第一,改变标点符号 :“”→,。 第二,改变人称。第三,根据需要删减个别字,保持句子通顺。
7、修改病句
(1)成分残缺。 例句“我们要从小养成讲文明”
(2)用词不当。 例句“妈妈非常关爱我”
(3)搭配不当。 例句“她穿着一件粉色上衣和一顶白色帽子”
(4)语意重复或啰嗦。 例句“他总是首先第一个发言”
(5)词序颠倒。 例句“语文对我最感兴趣”
(6)前后矛盾。 例句“五颜六色的红旗在迎风飘扬”
(7)指代不明。 例句“王宇和李华是好朋友,他经常到他家一起学习。”
(8)不合事理。 例句“盲姑娘见有人进屋,赶紧站起来让座。”
修改病句技巧:(1)了解病句常见类型 (2)保留愿意 (3)从语法角度入手,抓句子主干
(4)从词法角度入手看词语搭配 (5)从逻辑事理入手
8、修辞(6种常见修辞)
(1)比喻:打比方,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本体”+“比喻词”(像、仿佛、似乎、如同、好比、变成、是)+“喻体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描写。例如“古老的威尼斯沉沉地睡了”
(3)排比:结构相似、证据一致,意思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
(4)反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目的在于加强语气。例句“这比山还高的情谊,我们怎能忘怀?”
(5)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目的在于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狼的本性会突然改变吗?不会,绝对不会!”
(6)夸张:为了表达需要,故意把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夸大或缩小,突出印象。“飞流直下三千尺”
五、标点符号
1、点号(7种):句号“。”;问号“?”;感叹句“!”;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2、标号(9种):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连接号—;着重号.;间隔号? ;专名号——
3、位置:点号放在右下角,占一个字的位置,不放在另一行开头;标号“前不置尾,后不在开头”;省略号和破折号占两个字的位置,不能分两截分放在上行末尾和下行开头。
六、阅读理解——“捉迷藏”游戏
1、阅读三字歌
好题目 明中心 含内容 慢慢找
中心句 中心词 关键段 宜先找
总起句 在前面 总结句 在后头
合段意 提问题 串联法 是高招
答问题 要周到 常练习 有提高
2、解题步骤:“一读二找三答”
“一读”:边读边圈点勾画,多做记号。
“二找”:归纳段意必须充分利用原文。
“三答”:“三个忠实”忠实于题目、忠实于原文、忠实于语言规则。
3、提高阅读质量的诀窍:精读、泛读、摘录佳句。
七、写作
(一)作文基础知识
1、审清题意:“五审”
(1)审清体裁(记叙文、应用文、说明文)
(2)审清题材(人、物、事、景)
(3)审清范围(时间、地点、人称、事件、对象具体限制)
(4)审清主题(中心思想)
(5)审清其他要求(附加要求)
2、确定主题:“四要”
(1)主题要正确(反应生活实际)
(2)主题要集中(一个文章不能多个主题)
(3)主题要鲜明(明确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态度和立场)
(4)主题要深刻(深挖内涵思想)
3、选择材料:“四要”
(1)围绕主题选择材料(多写与主题相关的内容)
(2)选择真实的材料(真实可信,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3)选择新颖的材料(新人新事)
(4)选择独有的材料(具有创新性)
4、编写提纲“五点”:
(1)拟好题目
(2)确定主题
(3)段落安排
(4)每段的主要意思
(5)重点段落的层次安排和内容
5、修改文章“五看”:
(1)是否切题
(2)主题、思想是否明确、突出
(3)看材料是否符合主题、内容是否具体、完整
(4)看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有无错别字
(5)看标点是否正确。
(二)看图作文 “一看二写,四要两注意”
“一看二写”:先看图,再写作文
“四要”:仔细观察图画;展开合理想象;突出主题、抓住重点;分清主次,具体描写。
“两注意”:看清全画面内容;分清图上内容主次和表达的中心。
(三)记叙文 记事
(1)写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2)事件经过写具体
(3)按事件的发展顺序来写
(4)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四)记叙文 写人
(1)确定写作对象
(2)确定人物的思想品质
(3)选择典型的具体事例
(4)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环境进行描写。
(5)注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
(五)记叙文 状物——“五要三注意”
“五要”:
(1)抓住物的特征
(2)按一定顺序写
(3)既写静态又写动态
(4)展开想象,运用拟人等手法把内容写具体
(5)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三注意”:
(1)仔细观察、抓住特征
(2)明确中心,展开想象
(3)根据内容,安排顺序。
(六)记叙文 写景
注意六点:
(1)抓住景物特征
(2)注意时间、地点、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3)景物特点安排恰当的顺序
(4)采用多种手法表现景物特点及变化
(5)写出自己的感受
(6)借景抒情
(七)应用文
1、应用文大多以记叙文为基础,但是还要特别注意的是各种应用文的格式
2、常见应用文类型:书信、读后感、通知、留言条、表扬信、建议书和日记。
3、具体格式:
(1)标题居中。(除了书信、留言条和日记没有标题,其他皆有)
(2)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
(3)署名和日期:先写署名,另起一行写清“*年*月*日”。
一、 形近字组词、同音字组词
托( )冻( )探( )
脱( )东( )深( )
遥( )野( )躲( )
摇( )里( )躺( )
未( )追( )店( )
末( )赶( )站( )
苦( )徐( )烧( )
枯( )余( )浇( )
荣( )宿( )刚( )
菜( )缩( )冈( )
笋( )牙( )喊( )
君( )芽( )减( )
呼( )换( )第( )
乎( )唤( )弟( )
哥( )抽( )拐( )
歌( )油( )别( )
终( )静( )
冬( )净( )
二、 照样子写词语
1.遮遮掩掩 ( )( )
2.(美好)的春光( )的天空
( )的阳光 ( )的田野
( )的小溪 ( )的枝条
害羞的( ) ( )的绿叶
( )的世界 ( )的长辫子
3.( )渐渐地( )。
( )静静地( )。
( )惋惜地( )。
三、 按课文内容填空
1.我们几个孩子,( )棉袄,( )家门,( )田野,去( )春天。
2.离离( ),一( )一( )。( )火( )不( ),春风( )。
3.篱落疏疏一径深,( ),
( )黄蝶,飞入( )。
4.连线
杨柳绿千里 紫燕剪春风
春风放胆来梳柳 春风暖万家
春风一拂千山绿 夜雨瞒人去润花
黄莺鸣翠柳 南燕双归万户春
四、 阅读
大自然的
春天的树上,长出嫩(nèn)嫩的芽瓣(bàn);夏天的树上,挂满肥肥的叶片;秋天的树上,树叶涂(tú)满鲜红和金黄;冬天的树下,树叶落地化成土壤(rǎng)。落叶是大自然的邮(yóu)票,把一年四季寄(jì)给你,寄给我,寄给大家。
(1) 在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词,把短文的题目补充完整。
落叶 邮票 叶片 一年四季
(2) 填空 。
a、一年有______四个季节。
b、春天的树上,芽瓣是 ;夏天的树上,叶片是 ;秋天的树叶颜色有 和 ;冬天的树下,满地是 。
c、大自然的邮票指 。
——语文基础知识
一、字母表(音序表)
Aa Bb Cc Dd Ee Ff Gg Hh Ii Jj Kk Ll Mm Nn Oo Pp Qq Rr Ss Tt Uu Vv Ww Xx Yy Zz
注:其实就是英语26个字母的大小写,只是读音不同。
二、声母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三、韵母
1、单韵母:a o e i u ü (6个)
2、复韵母:ai、ei、ui、ao、ou、iu、ie、üe、er(9个)
3、鼻韵母:(前鼻音)an、 en、 in、un 、ün(后鼻音)ang、eng、ing、ong
四、整体认读音节
zhi 、chi、shi、ri、zi、ci、si、ye、yi、yin、ying、wu、yu、yue、yun、yuan(16个)
五、拼写需注意的事项
1、j、q、x遇到ü ,两个小点要拿去;
2、句子开头的首字母要大写;汉语人名的开头字母要大写;专有名词的开头字母要大写例:Beijing;文章标题开头字母要大写
六、量词
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叫做量词。
1.表示人的量词:个、位、条。一个男孩,一位老师,一条好汉;
2.表示动物的量词:只、匹、头、条、峰。一只鸟,一匹马,一头羊、一条鱼、一峰骆驼;
3.表示文艺作品的量词:封、则、首、篇、道、幅。一封信、一则笑话、一首歌、一篇散文、一幅画。
七、关联词
1、并列关系: 一边...一边... ;一面...一面 ... ;不是...而是... ;有时...有时... ;既...又... ;又...又 ...; 那么...那么...
2、承接关系:一...就...;首先...然后 ...;又...;...就...;接着...
3、递进关系:不仅...而且;不是...而是;不但...而且;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还(又、也)
4、因果关系:因为...所以;由于...因此 ...;之所以...是因为;既然...就...
5、选择关系:是...还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宁愿...不愿...
6、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尽管...还;尽管...却;但是(可、却、可是、然而、不过、只是、仅)
7、假设关系:如果(假设、倘若、要是)...就(那么、那就);即使(就是、就算、纵然)...也(还)
8、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任凭...也
关联词语的运用,关键在于*时语感的培养,如果一句话当你添上了关联词语之后意思表达出现的差异,那么肯定是不对,所以关联词语的运用窍门就在于对句子和意思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八、修辞手法
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常用的修辞手法有: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等。
1、比喻:说白了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2、拟人:是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3、夸张:对某一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豪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4、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预期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5、反问: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说白了就是有问答在句中。 设问: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
6、双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故意让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获得双重意义。
7、引用:引用别人的话或成语、典故等。
8、反语:故意说反话,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9、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一起对照。
10、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表达意思相近相关或相反的。
11、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1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这个事或人相关的人或事。
九、标点符号
小学常用标点:(16种) 逗号,句号。 问号? 感叹号! 冒号: 分号;双引号“” 顿号、 括号() 破折号—— 省略号…… 书名号《》 着重号. 连接号(——) 专名号(__)
基本概念及用法:
1、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一般性停顿。
2、句号:用于一句完整话的.最后停顿。
3、问号:表示一个疑问句末尾的停顿和语气。
4、感叹号:用于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子末尾的停顿和语气。
5、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
6、分号:表示停顿一般比逗号大比顿号小,复句间较大的停顿。
7、双引号:表明文中直接引用别人的话、书上的话、人物的话等。
8、顿号:表示句子中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9、括号:标明文中注释的部分。
10、破折号:表示出现种种不同的语境、情态和语法意义。
11、省略号:表示由于种种原因省去的内容、达到便于记叙的目的。
12、书名号:表示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图画等的名称。
13、着重号:表示文中特别重要,需要注意的字词句。
14、间隔号:表示时间、民族、书名、人名之间的分界。
15、连接号:表示时间、地点、数目等起止的标点。
16、专名号:表示人名、地名、国家名等。
十、歇后语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3、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4、车到山前——必有路
5、打破砂锅——问到底
6、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7、虎落*阳——被犬欺
8、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9、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10、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11、大海捞针——没处寻
12、竹篮打水——一场空
13、打开天窗——说亮话
14、船到桥头——自会直
15、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16、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17、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18、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19、芝麻开花——节节高
20、新官上任——三把火
21、瞎子点灯——白费蜡
22、兔子尾巴——长不了
23、偷鸡不成——蚀把米
24、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25、老虎屁股——摸不得
26、老虎拉车——谁敢
27、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28、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9、墙上茅草——随风两边倒
30、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31、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32、壶中无酒——难留客
33、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34、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35、猫哭耗子——假慈悲
36、三九天吃冰棍——寒了心
37、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38、对牛弹琴——白费劲
39、寺里的木鱼——任人敲打
40、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
41、板上订钉——跑不了
42、竹筒倒豆子——直来直去
43、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44、竹笋出土——节节高
45、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
46、钉头碰钉子——硬碰硬
47、高山上敲鼓——四面闻名(鸣)
48、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49、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
50、铁打的公鸡——一毛不拔
51、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5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53、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54、孔夫子搬家——净是书
55、木偶流眼泪——假人假义
56、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57、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58、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59、泼出去的水——-收不回
60、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61、担着胡子过河——谦虚过度
62、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63、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64、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65、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68、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69、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70、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71、上鞋不用锥子——真行
72、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73、瘸子上炕——一搬一上
74、开水里煮空笼——不争包子争口气
75、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
76、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77、黄牛追兔子——有劲使不上
78、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79、猪鼻子里插葱——装象
80、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8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82、池塘里的风波——大不了
83、担着胡子过河——谦虚过度
十一、句子
1、陈述句:用于告诉别人一件事或一个道理,表示陈述语气的句子,一般语调*和,句尾一般用句号。
例:(1)小明的好朋友是学生。
(2)明天我们去秋游。
(3)夜空中满是闪闪的星星。
2、疑问句:用于提出问题的句子,句尾语调上升,常有疑问词“呢、吗、呀、么等等”句尾用问号。
例:(1)这本书是你的吗?
(2)你吃过午饭了吗?
(3)他在做什么呢?
3、祈使句:表示命令、请求、希望或者劝阻的句子,根据语句语调可以用叹号、也可用句号。
例:(1)不许随便乱走!
(2)请把那本书给我。
4、感叹句:用于抒发感情、表示感叹的句子,句尾用叹号。
例:(1)春天的景色真美呀!
(2)种子的力量竟然有这么大!
——语文基础知识阅读练习
那些内心高贵的人,即便挫折不断,即便被压迫在人生的谷底,他区别于他人的,是拥有一张从容不迫的纯正的脸。脸如同一个人的心。林肯说,一个人活到四十岁,就该对自己的脸负责。在父母的无私之爱中yùnyù出的清纯美丽的脸,四十年居是否还能够不染浊尘,无阿谀之风、汲汲之气、躲闪之态……这取决于我们自己。
古往今来,那些优秀的人、内心过着严肃生活的人,他们的外表往往是本真的、朴素的。真正的清贵之气,不是一件精于剪裁的皮草,不是位高权重的地位,____________,而是一颗对自己、对他人都无比真诚的心。真正高贵的人,是那些能够chāoyuè自我始终带着情感前行的人。
(1)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yùnyù()chāoyuè()
(2)请联系上下文,在文段横线处补写出一个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下面的词语另写一段话,至少用上其中两个。
挫折从容不迫无私真诚朴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孕育;超越
(3)示例:遇到挫折谁又能做到从容不迫呢?露出我们真诚的?,伸出我们坚定的双手,无私地帮助那些在挫折里迷失的人吧!(答案不唯一)
——语文数学高考基础知识
一、全力夯实双基,保证驾轻就熟
目前高考数学试卷,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占80%左右的份量,即使是创新题或能力题也是建立在双基之上,只有脚踏实地、一丝不苟地巩固双基,才能占领高考阵地。
教材是,把握了教材,也就切中了要害。不仅要深刻理解教材中的知识,更要关注教材中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还要全面把握知识体系,保证:⑴不掌握不放过。对照《考试说明》,确定考试范围,认真阅读和理解教材中相关内容,包括每个概念、每个例题、每个注释、每个图形,准确理解和记忆知识点,不留空白和隐患。⑵胸无全书不放过,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把书学得“由厚变薄”。不防从课本的章节目录入手,进行串联,形成体系。⑶有疑难不放过。为巩固复习效果,发展思维能力,适量的练习是必要的,练习中遇到困难也在所难免,必须找到问题的症结在那里,对照教材,彻底扫除障碍。回归教材、吃透课本,千万不能眼高手低哟。
二、重视错题病例,实时忘羊补牢
错题病例也是财富,它有时暴露我们的知识缺陷,有时暴露我们的思维不足,有时暴露我们方法的不当,毛病暴露出来了,也就有治疗的方向,提供了纠错的机会。
由于题海战术的影响,许多同学,拼命做题,期望以多取胜,但常常事与愿违,不见提高,走访了一些同学,普遍觉得困惑他们的是有些错误很顽固,订正过了,评讲过了,还是重蹈覆辙。原因是没有重视错误,或没有诊断出错因,没有收到纠错的效果。
建议:建立错题集,特别是那些概念理解不深刻、知识记忆失误、思维不够严谨、方法使用不当等典型错误收集成册,并加以评注,指出错误原因,经常翻阅,常常提醒,警钟长鸣,以绝后患。注意收集错题也有个度的.问题,对于那些一时粗心的偶然失误,或一时情绪波动而产生的失误应另作他论。
三、加强毅力训练,做到持之以恒
毅力比热情更重要。进入高三,同学们都雄心勃勃。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有的同学能够坚持不懈,*步青云。有的同学松弛下来,形成知识或方法上的梗阻。影响情绪和信心。阻碍前进的步伐。训练毅力刻不容缓!
计划明确,并坚决执行,不寻找借口,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决不拖到明天做今天的事,练习也要限时完成,一个小时完成的,决不拖成一个半小时完成,否则将影响后续的学习和生活。任何一门学科,只要三天不接触,拿到题目时,将会觉得入手不顺,思维不畅,效率不高且易出错,若5天不训练将会不进而退。所以,建议各个学科每天都要有所巩固,根据具体情况哪怕份量轻些也行。遇到困难应及时解决,不能积累,否则会打击信心,丧失斗志。
要成就事业,既要有热情,更要有毅力!
四、抓住典型问题,争取融会贯通。
由于题海战术的影响,考生们都以做多少套练习来衡量复习的投入度,殊不知有的练习属于同一层次上的重复劳动,有的还会形成负迁移,重点得不到强化。所以必须抓住典问题进行钻研的力度,扩大解题收益,提高能力层次。
复习阶段,关于例题的处理,不能停留在有方法、有思路、有结果就认为大功告成,草草收兵,曲终人散,就太可惜了。抓住一些典型问题,借题发挥,充分挖掘它的潜在功能。具体的就是解题后反思。反思题意,训练思维的严谨性;反思过程与策略,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反思错误,激活思维的批判性;反思关系,促进知识串联和方法的升华。
另外,我们还要学会典型问题的引申变化:类比变化,有利于知识和方法的巩固,推广变化,有利于递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开放性变化,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应用性变化,有利于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五、精读考试大纲,确保了如指牚。
《考试说明》是就考什么、考多难、怎样考这三个问题的具体规定和解说,有的省市使用了二期课改教材,有的省市在过渡阶段,所以《考试说明》必然有调整的内容,所以必须高度重视,明确要求,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如果走马观花地看一遍,容易造成误解,认为要求不高,都已经复习好了,产生盲目乐观的情绪。必须加强学习考试说明的力度,保证有的放矢。
首先明确考试的知识要求。针对教材与复习时的笔记逐条对照,看是否得到了落实,保证没有遗漏,更要保证到位,不同的知识点有不同的能力要求,只能高举高打,才能游刃有余,没达要求的决不罢手。
其次要明确考试的能力要求。不同的学科,对考生有不同的能力要求,看对应的要求是否在复习时得到了训练,特别是二期课改对创新与探究能力的要求是否得到了落实。
还要明确考试对思想方法的要求。目前高命题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方向。强调“通性通法、淡化技巧”。所以对考试说明中要求的方法,是否心中有数,特别是教材的例题体现的思想方法是否已经掌握。只有掌握了思想方法,才能在考试时以不变应万变。
另外,对试卷的形式,涉及的题型、考试时间、分值等等也应一清二楚。
相关热词搜索: 基础知识 语文 训练 小升初语文基础知识训练3篇 小升初语文基础知识训练1 小升初语文基础知识训练100题版权所有:顶伦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顶伦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顶伦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90216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