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多动症两个突出表现,供大家参考。
多动症的两个突出表现:
活动过多和注意力分散。多动症的孩子从小就比较难带。有的母亲回忆, 孩子在胎儿时期胎动就很历害, 出生以后更显得活泼, 不安宁,手脚乱动甚至在吃奶时候也不安静, 喂养困难, 老哭, 难以入睡。
睡着以后又易醒,
早晨醒的又特别早; 有的则是睡的很死, 难以唤醒。
但醒来就立即要起床。学走路时也是慌张跌倒。老是翻弄可能得到的东西, 不是拆坏玩具就是打翻碗盆。
大人一不留神他就已做出了一些让人想不到的事情。
与此同时他们的注意力停留在一个事物的时间很短, 很容易被外界的声响等刺激所分散, 而这种注意力分散是不自觉的, 不能控制的。
这些孩子做游戏时不能全神贯注, 常常半途而废; 往往不经思考就行动, 非常冲动。
没有耐心, 在做集体游戏时, 常常会突然跑上前去进行破坏。
他们的情绪很不稳定, 会突然大哭, 又会在几分钟以后象没事人一样又说又笑。
造成多动症的原因多种多样。
专家认为, 多动症是一种行为障碍, 它又被称为轻微脑功能障碍或轻度脑损伤。
可能造成孩子多动症的原因有内、 外因两种。
内因包括遗传的作用——因为学者们发现患儿的亲属中患多动症的人要比其它家庭的人多。
还有些孩子在出生时或母亲怀孕时出现过宫内感染、 缺氧, 出生时的窒息等, 可能造成了大脑的损害。
外因也很多:
父母关系不好, 孩子学习困难、或学习压力过重等都可减弱脑的调节功能, 促使多动症的发生和持续。
还有剖腹产的孩子容易出现多动症, 出生后营养过度也会导致多动症, 其他还有铅中毒等原因。
多动症的具体原因目前还不是很清楚。
如何区别孩子是多动症还是只是好动?
〈1〉 注意力与兴趣的关系:
多动症儿童无一兴趣爱好,无论何时何地,不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具有注意力缺损症状。
而好动的孩子做他所喜欢的事能专心致志地去做,并讨厌别人的干涉和影响,他上课及做功课时表现不安宁,主要是因为对学习缺乏兴趣。
〈2〉 行动的目的性、 计划性及系统性:
好动的孩子的行动常具有一定目的,并有计划及安排。
多功症患儿的行动常呈冲动式、 杂乱,有始无终。
〈3〉 自制能力:
好动的孩子在严肃的、 陌生的环境中,有自我控制能力,安分守己不再胡乱吵闹。
多动症患儿却无此能力,常被指责为"不识相"。
专家提示:
六岁以后的孩子才能够诊断为多动症, 当然 0-6 岁的阶段孩子有一些细节也可以提醒家长提早关注。
多动症的孩子如果不及时纠正, 影响学习成绩和社会的适应能力。
对 6 岁以下的孩子大多数医生都不会将其诊断为多动症, 因为几乎所有的学龄前儿童都或多或少有类似的症状。
即使是再大一点的孩子, 要确诊为多动症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医生在一定程度上要参考家长和老师的评价, 而他们的评价也经常会存在分歧:
一个多动症孩子也许在家里可以几个小时地沉迷于电子游戏, 而在拼写课堂却无法坐稳十分钟。
另外, 多动症还可细分为三种情况:
极度活跃型、
粗心大意型和两者的结合型。
而有一些多动症的孩子可能从来都不会出现极度活跃的状况。
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孩子存在注意力方面的问题, 最好向医生咨询, 他们可以通过研究症状的细微之处来区别是多动症还是其他类型的精神紊乱等问题。
3、 真正的脑紊乱
最新的扫描技术令医生可以更深地了 解多动症的生理因素-大脑发育紊乱。
在 20世纪 90 年代后期, 详细的大脑分析图发现多动症孩子在大脑特定领域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相对较弱。
最近的一项调查还发现多动症孩子的大脑要比其他孩子小了4%。
其他研究还发现多动症在调节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方面存在困难, 这两者对集中注意力和控制冲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看电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注意力的发展。
最近西雅图儿童医院和地区医疗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多动症与早期看电视的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研究显示如果 1-3 的孩子每天收看电视一小时, 那么在他到了 7 岁时, 对注意力的反面影响就会增加将近 1 0%。
4、 多动症的发生无性别之分
一些传统的说法认为男孩子更容易患上多动症, 他们患此病的几率是女孩的 7倍之多。
但最近的调查显示这个比例实际上只有 3 比 1
。
专家认为, 这并不是说有越来越多的女孩开始换上多动症, 而是因为精神病学家发现多动症在不同性别的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特征存在细微的差别。
例如, 女孩的破坏性相对较小,更多的体现为爱幻想或爱聊天。
她们的多动症更多地属于粗心大意型, 而不是极度活跃型。
5、 良好的药物治疗记录
治疗多动症的常用药包括甲强龙氢氯化物(利他林), 以及右旋安非他命硫酸盐。至于这些药物在减轻多动症症状方面的具体疗效还无法确定, 但研究者相信它们可以调节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 使孩子注意力集中, 减少冲动。
当然这些药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副作用, 包括缺少食欲、 暂时性的身高增长缓慢、痉挛以及睡眠问题等。
但专家还是认为好处要远远超过该药带来的副作用。
在结合药物和治疗的孩子中, 68%被认为恢复正常; 只单纯服用药物的孩子中这个数值达到 56%; 而只进行治疗和医师护理的孩子, 恢复率分别为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6、 治疗是必要的
很多心理学家都认为单纯的药物并不能完全根除孩子的问题, 相应的治疗是必要的。
通过治疗帮助孩子解决不善于结交朋友的问题、 缺乏自信心的问题, 还可以
加强孩子的组织能力。
由于多动症往往会影响到整个家庭, 所以最好让多动症孩子和他的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一起配合治疗。
7、 多动症也许会伴随孩子一生
医生通常会认为随着孩子长大, 注意力分散的现象会随之消失, 但事实上多动症的影响远远超出了 孩童时代。
最近研究发现, 多动症孩子在进入青春期后有40-80%的人仍然存在各种不同症状, 还有 50%的人会持续发展到成人时期。
当然, 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症状也有不同的变化。
20 岁的人可能不会再坐立不安,但仍旧不能聚精会神坚持听完一堂课或完成一份冗长的案头工作。
总的说来, 外在表现出的极度活跃的情况好像消失了(或者演化为其他大众化的行为如锻炼身体或运动等), 代替它的是随着年龄增长而愈来愈严重的粗心大意。
而内在的遗传现象还存在。
一项最近的调查发现家有多动症孩子的父母出现类似情况的几率要比没有的高出 24 倍之多。
TIPS:
如何帮助“好动”的孩子
1、 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
着眼孩子喜欢的东西, 和他一起游戏, 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 使他的注意时间加长。
比如当孩子喜欢画画时, 你应该给他充足的空间,甚至可以和他一起画。
2、 充实孩子的生活内容。
爸爸妈妈尽量把孩子的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 让他有机会宣泄过剩的精力。
比如让他参加适当运动, 如平衡木、 跳床等。
3、 避免含铅食物。
铅中毒是引发多动症得原因之一, 不给孩子吃铅食物, 如皮蛋、 爆米花等。
不给孩子用铝制器皿。
4、 多鼓励孩子, 给孩子减少压力。
给孩子适当的鼓励和肯定, 让他学会坚持。不要因为他不会数数、 不会弹琴就把他说成“笨小孩”, 不给孩子压力, 让他轻松成长。
5、 不孩子面前吵架。
父母关系不好也是引发多动症得原因之一, 要给孩子一个好榜样, 教给他冲动和吵闹不是解决问题得方法。
据儿科诊疗中心专家介绍说, 目前多动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及饮食疗法等。
其中中枢神经兴奋剂, 如利他林等, 是最为传统、 应用最多、 最广泛的治疗手段, 在治疗上它较为有效, 能提高注意力。
但是利他林的缺点是, 它无法根治这种疾病, 只能长期服用, 副作用主要是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
儿科诊疗中心专家首推中药结合推拿为主的治疗, 无副作用, 见效快,稳定不易复发。
中药结合推拿治疗小儿多动症
从中医角度上分析,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 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 即小儿脏腑器官及体格发育尚未成熟, 功能还不完善, 与成人相比较, 是处于脏腑未壮, 精气未充, 经脉未盛, 气血不足, 神气怯弱的状态。
另一方面, 由于小儿脏腑的形态
结构及功能均未成熟, 必然向着成熟完善的方面发展, 即显示出生机旺盛、 迅速生长发育的现象。
这就是所谓的“阳常有余、 阴常不足”的理论。
通过长期临床实践观察发现, 本病以肾阴不足肝阳偏旺型;心脾气虚型;湿热内蕴痰火扰心型最为多见, 治疗上强调调整阴阳平衡为原则, 以滋肾为本, 并将平肝、清心、 健脾、 安神益智、 祛痰化瘀等贯穿其中, 以此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该法以中药结合推拿为主, 配合教育及心理行为矫治综合治疗, 在中药的运用上区别于以往的口服, 改用了直肠滴入的方法, 其优势表现在:
1、 效果更显著, 直肠滴入的药效是口服的两倍以上。
2、 疗程更短, 通常 1~2 周便可见效。
3、 除去了儿童怕吃“苦”的烦恼。
4、 避免西药的一些副作用, 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
5、 结合中医推拿, 与药物协同增进疗效。
6、 联合心理治疗, 让孩子更快适应周围环境及克服心理卫生问题。
7、 治疗多动症的同时还能增进食欲, 增强体质, 改善睡眠等, 达到整体调理的效果。
儿童时期是人生的重要时期, 若患儿在学校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厌学、 逃学、成绩下降; 长大后也因基础知识的贫乏, 难以学到生活必需的技能, 就业困难,而影响终生。
儿科诊疗中心专家在治疗多动症上有着独到见解及丰富的临床经验, 希望通过治疗让每个多动症孩子健康成长。
相关热词搜索: 多动症两个突出表现 多动症 表现 两个版权所有:顶伦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顶伦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顶伦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90216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