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方法(全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的方法
为了适应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我们党和国家适时提出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任务。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义就是要促使每个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 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不仅要关注孩子的智力发展和学业成绩, 更要重视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而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教育孩子学会怎样做人。
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需要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
家庭教育在孩子一生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应该着眼于孩子未来的发展。
广大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 提高家教水平, 克服目前比较普遍存在的对孩子成才期望过高, 要求过严, 束缚过多等不良倾向, 以及娇惯溺爱, 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等不利于孩子发展的教育思想、 教育方法, 尊重孩子的人格, 促进其个性健康发展, 科学地进行教育引导, 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素质。
那么, 我们班主任应如何指导开展家庭教育呢? 在开展家庭教育过程当中, 做家长, 父母的又是如何更好地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呢? 具体应从下列几方面去着手:
一、 父母应起表率、 模范作用 古人有“修身齐家” 的说法, 意即一个要治好家庭的人, 必须提高自身的修养。
在《论语》 中, 孔夫子反复强调治者表率、 模范作用的重要。
他说: “子帅以正, 孰敢不正? ” (你带头走正路, 谁敢不走正路呢? )
“不能正其身, 如正人何? ” (如果不能端正自己, 又
怎么端正别人呢? )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行”(你为人正派, 就是不发令, 人们也会仿效你的行为去做; 你行为不正派,就是你发令, 人们也不会执行。
)
这里虽然指的是统治者统治国家的道理, 但也适应家庭教育。
父母若为人正派, 带头走正路, 你不多说,孩子也会效仿你的言行走正路, 家长的表率作用对孩子深刻而巨大的影响无论怎么估计也不为过。
伟大作家鲁迅一生受其父某些表率作用的影响就很突出。
鲁迅的父亲周伯宜读书勤奋, 阅读兴趣广泛, 20岁就中了秀才。
周伯宜在日常生活中, 衣着整齐, 用品整洁, 书桌总是整理得很清爽, 从中没有乱堆乱折的书。
这都影响了鲁迅的一生。鲁迅也是读书勤奋而广泛, 他效法父亲的榜样, 幼年就爱藏书, 所有的书都整整齐齐地摆在箱子里。
看书时, 先洗好手, 绝不允许指甲划过去, 或用手指蘸口水去翻书。
他折纸钉书, 用纸包书都整齐而有棱角。
父亲读书、 爱书的模范行为在鲁迅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这说明父母榜样的力量对教育孩子有多么重要。
但是, 当前一些为人父母者, 由于不注意提高自身道德品质修养, 自己的言行起着反作用。
如有的家长当着孩子的面酗酒抽烟、 打牌赌钱, 讲吃喝玩乐, 言谈举止粗鲁下流; 更有甚者, 有的家长还鼓励孩子加入家赌, 或带孩子去泡酒楼舞厅。
小学生的模仿性, 可塑性是很强的, 在这样的家庭里, 孩子还能够学好吗?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明智的父母应该事事、 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应该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 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没有父母的表率作用, 如何说教, 如何教育, 都只能是一句空话。
所以, 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说得好:
“全部教育, 或者说
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 归结到父母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
二、 创造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 在家庭教育中, 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营造一个和谐、 民主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和谐、 民主的家庭氛围, 既指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心、 互相爱护、生活协调、 有事大家商量, 家长不粗暴对待孩子, 孩子也敬爱长辈;又指家庭生活格调高, 生活方式文明健康, 生动活泼, 丰富多彩。
生活在这种家庭氛围里的孩子, 一定能心情舒畅, 道德品质定会受到良好的熏陶, 学习也能集中精力, 反之, 如果家庭关系紧张, 夫妻之间经常吵闹, 甚至闹离异, 长幼之间也充满反感, 对长辈的批评教育也会采取抗拒态度。
孩子就不可能集中精力学习, 道德情操、 言行举止也不可能高尚文明。
因此, 当今父母千万要注意的是, 家庭氛围的好坏不在于家庭装饰得是否豪华, 而在于精神生活是否文明高雅。
三、 理解尊重孩子, 合理要求孩子 鲁迅先生曾经在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一文中指出:
对孩子 “开宗第一, 便是理解; 第二, 便是指导; 第三, 便是解放。
” 他认为不能用对成年人的要求去要求孩子, “一味蛮做” 。
对孩子“决不能用同一模型, 无理嵌定。
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 却不该是命令者。
”只有这样, 才能使孩子 “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 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 也就是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 不被淹没的力量。
” 鲁迅的这些话已经过去了八十多年, 但现在听起来仍是
那么生动感人, 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家长只有理解和尊重孩子, 不一味蛮做。
” 他们与子女之间的感情才能彼此沟通, 彼此融洽, 这种沟通与融洽, 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一切以孩子的个性特点, 个性发展为本位。
须知小学阶段的孩子既不同于学前阶段的孩子, 也不同于中学阶段的孩子, 而是有其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而且今天正处在改革开发的新时期, 孩子周围的生活环境、 人文环境比较复杂, 孩子的内心世界更是丰富多彩, 这样家长就更不能用一种模型去嵌定他们, 遇事应该多观察、 多分析、 多和孩子商量, 多听听孩子的意见, 尊重他们的个性,尊重他们的人格, 放手让他们去做一些事情, 承担一些生活责任, 使他们逐渐成为一个能独立自主, 能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孩子。
四、 如何进一步提高家教实效 家庭教育的方法非常重要。
正确的教育方法可以引导孩子健康顺利地到达成人成才的彼岸; 不正确的家教方法则可能将孩子引向歧途。
许多家长的家庭教育方法是不对头的, 如以圧代教, 动辄对孩子施以打骂; 以钱代教, 用金钱来刺激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以关代教,成天将孩子关在家里做作业, 认为这就能提高孩子的成绩, 使孩子不出问题; 有的则方法单调, 成天只会说些大道理, 和孩子缺乏心的交流。
这种种错误的教育方法都难以使家庭教育取得理想的效果。
要解决这些问题, 家长就应该发挥家庭教育的特点和优势。
如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注重启发式的教育, 教育孩子要有耐心、 要细心, 家长应学点教育学, 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要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 个性特点
进行教育; 奖励, 处罚孩子都做到适当、 适度、 适时; 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等等。
教育的方法对头了, 教育的效果就一定能够提高。
其实, 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 这本身就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 涉及的情况和问题还很多很多, 需要我们班主任更进一步地探讨和研究, 本人不才, 不能把这种现象、 问题说得很透彻,还应多多学习, 多多研究, 加强自身素质, 吸取经验, 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现状之二:
孩子的表现差强人意
现实生活中的孩子, 由于受家庭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了种种令人担忧的“怪圈” 。
“怪圈” 之一、 崇拜金钱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 学生对金钱已越来越渴望。在学生的口袋里, 或多或少装有零花钱。
据调查, 半数以上的学生拥有个人存款, 少则几百,多则几千。
学生手中有了钱, 请吃零食、 赠送礼物、 请打台球、 玩游戏机的现象随之出现;用钱请人做作业、 做清洁的现象也不是什么新闻; 特别是"下暴"现象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些不良现象的产生与"崇拜金钱"的社会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
“怪圈” 之二:
浪费钱物 我们通过调查后发现, 学生经济收益的主要来源渠道有:(1)
测验考试成绩"达标"后的"奖金"; (2)
替家长买东西时剩余的"零钞碎票"; (3)
家长每天给孩子的早餐费和车费; (4)
个体经营者的孩子还有"帮工钱"; (5)
亲戚朋友赠送的钱物……在学生眼里, 这一切全是"得来全不费功夫", 因而浪费钱物的现象十分严重。
他
们可以随意浪费食物, 可以随心所欲地更换文具, 衣服鞋帽不时髦新潮就打入"冷宫". 学校门口的地摊, 其热闹程度并不亚于集贸市场。
学校拾到的各种衣物, 极少有学生前去认领。
“怪圈” 之三:
流行享乐 有的学生对生活十分挑剔:
吃的要精细营养, 穿的要新潮高档, 用的要新奇漂亮。
男孩玩的是四驱车、 电子游戏机、 变形金刚……女孩拎的是精致的小包, 戴的是精巧的发卡, 看的是精美的卡通书……有的学生上学、 放学还要请人接送;有的学生干脆用钱雇佣"棒棒"背书包; 有的学生懒得走路, 打的回家让父母下楼给钱。
在家里过的是"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的生活。
“怪圈” 之四:
唯我独尊 有的学生在家里对父母的称谓已用"喂"来代替。
不能不说他不爱自己的父母, 不能不说他不尊敬自己的长辈, 也许, 在他(她)
的心目 中, 或许他(她)
更爱的是自己, 更看重的是自己。
现在的独生子女, 只知受人爱, 不知爱别人。
缺少互爱精神, 对别人、 集体的事漠不关心; 缺乏平等、 公正的意识, 对损害别人的利益的事无动于衷, 他们心中只有"我"的利益。
在学生中出现的种种“怪圈” , 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不良意识正在潜移默化地污染着学生的心灵。
消除“怪圈” , 亟待学校、 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我们必须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和帮助。
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方法 浅谈 家庭教育 班主任版权所有:顶伦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顶伦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顶伦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90216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