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一模质量分析报告5篇中考一模质量分析报告 跨学科案例分析部分七、案例分析题(共15分) 本部分共一个案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第42-47题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主要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一模质量分析报告5篇,供大家参考。
本部分共一个案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第 42-47 题 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主要场所。落叶是一种自然现象,是植物适应环境的表现。也是一种别样的景致,落叶翩翩,纷纷扬扬。
落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每当干旱或寒冷季节来临时,全树的叶子会脱落,仅存秃枝,为落叶树,如悬铃木、银杏、枫树等。另一种是整年都有,落旧叶与长新叶是同时进行的。尤其在春、夏季,新叶生长后,老叶才渐次枯落,约两三周内基本完成新老更替。就全树看,终年常绿,为常绿树,如常见的樟树、广玉兰等。
叶的形态多样、颜色各异。叶的颜色主要由绿色的叶绿素和黄色的类胡萝卜素的比例决定。一般来说,正常叶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比例约为 4:1,所以叶一般呈绿色。叶绿素的形成主要与光照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图 1 世界落叶阔叶林分布
图 2
叶片结构示意图
42.由图 1 可知,世界落叶阔叶林主要集中分布在
。
A.热带
B. 北温带
C. 南温带
D. 北寒带 43.在自然状态下,阔叶树的落叶着地时通常是背面向上,正面向下,主要原因是
。
A. 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密度大
B. 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密度大 C. 上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密度大
D. 下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密度大 44.森林凋落物也可称为枯落物(如枯叶、枯枝等)。下图为某地常绿树、落叶树两树种森林凋落物数量的逐月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
(1)该地应该处于
(南或北)半球。
(2)代表落叶树凋落物数量的曲线是
(甲或乙)线。你的判断理由是:
。
45.小敏同学为了探究光照与叶片内叶绿素形成...........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
(1)此实验中,除
以外,其他条件必须保持一致。
(2)请帮小敏完成实验结论:
。
46.进入秋天,落叶树的绿叶慢慢变黄。主要原因是随着气温下降、日照变短,抑制了叶片中
的形成,同时低温加速了其分解,导致含量减少,而
几乎不受影响,两类色素的占比逐渐发生改变,叶片颜色逐渐变黄。
47.每逢深秋,申城就会精选部分道路,适时开启“落叶不扫”活动。落叶并非真的完全不扫,而是为守护如诗如画的秋韵美景,赋予城市自然浪漫的气息。为让活动有更美好的体验,你有何建议并说明理由。
A 组 B 组 实验材料 刚发芽的蒜苗(10 株)
刚发芽的蒜苗(10 株)
实验处理 光照环境下 72 小时 黑暗环境下 72 小时 实验现象 叶片呈绿色 叶片呈淡黄色 实验结论
2 22 022 届 嘉定区九年级 质量调研 跨学科案例分析
答案 示例 及评分标准
(满分 1 15 5 分 )
第 第 2 42 题
1 分
B
第 第 3 43 题
1 分
A
第 第 4 44 4 题
1 分
(1)北半球
3 分
(2)乙线
(1 分)
判断理由:
(2 分)(由图可知)乙树种曲线表示的落叶现象并不是整年进行,并在秋季 9、10 月份左右达到最高峰。(依据材料)落叶树的落叶现象是每当干旱或寒冷季节来临便会脱叶,直至落尽。所以可判断,乙树种曲线表示的是落叶树。/ /(由图可知)甲树种曲线表示的落叶现象是整年进行的,尤其集中 3 月前后的春夏季。(依据材料)常绿树的落旧叶和长新叶同时进行,并维持整年,尤以春夏季最显著。所以可判断,乙树种曲线表示的是落叶树。
评分标准:A 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得出,表述规范,逻辑准确。
(得 2 分)
B 未能结合图文信息,但叙述、逻辑基本准确。
(得 1 分)
C 未能准确叙述理由,逻辑混乱;完全抄袭材料。
(不得分)
第 第 4 45 5 题
1 分
(1)光照条件 2 分
(2)光照可促进叶绿素的形成/黑暗(无光)抑制叶绿素形成 第 第 4 46 6 题
2 分
叶绿素(1 分)
类胡萝卜素(1 分)
第 第 4 47 7 题
4 分 道路选择方面:等级、畅通、沿路环境(如建筑风格、商业形态、历史风貌等)等 树种选择方面:多类落叶树种、落叶量、色彩丰富度、错时变色落叶等 管理方面 :
具备足够的保洁能力、人工精细保洁、宣传、人员疏导等 人文 观赏方面:不乱扔垃圾、不乱扔烟头、预防着火、观点理念(以人为本、人地和谐等)等 特殊天气方面:风雨天、寒潮、雾霾等恶劣天气影响活动开展等 评分标准:不同角度,一一对应,逻辑合理。
4 分
两个建议+两个理由 3 分
两个建议+一个理由;一个建议+两个理由 2 分
一个建议+一个理由;两个建议(理由)
1 分
一个建议(理由)
0 分
空白卷或毫不关联信息。
各题得分率如下(抽样统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得分率 91.6 97.1 95.8 75.0 92.3 97.7 91.0 90.7 86.2 93.6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得分率 80.4 69.5 73.6 73.3 60.8 53.5 83.8 86.5 78.0 87.2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得分率 80.0 87.2 89.6 67.2 61.9 65.4 57.4 56.0
本试卷整体突出了对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的评价,体现了基础性,本试卷还具有较强的层次性,较好的区分度,起到了对前阶段复习教学查漏补缺,对后阶段复习导向的作用。
二、典型错误分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错误较多的是第 4、9、11、12 题 第 4 题:不少学生对单项式的乘方与除法法则掌握不够。
第 9 题:部分学生不会解简单的字母系数不等式,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意识较弱。
第 11 题:①垂径定理的应用不熟悉;②不会应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
第 12 题:不少学生对中位数的概念理解不深。
(二)填空题:本大题每小题的得分率都不高 第 13 题:不少学生对多项式除法不会通过将分子、分母因式分解约分来进行化简,部分学生没有注意 3 x 与 x 3 的关系。
第 14 题:①部分学生不知利用实际情景中所含有的 BN ∥ AM 关系得到比例式CMCNCACB来计算; ②部分学生在 Rt △ BCN 中,由 BC=1, ∠ BNC=30°求出 NC 时出错。
第 15 题:①不能由题目条件确定出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位置从而定出反比例函数的类型; ②不熟悉反比例函数的重要性质:图象上任一点的坐标积为常数; ③在考虑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到坐标轴的距离与点坐标关系时出现符号错误。
第 16 题:①不能由已知条件判定出 CD ∥ AB,从而不能把 △ ACD 转化成 △ OCD 考虑; ②不会正确计算扇形的面积; ③计算图形面积时没有割、补、转化的意识。
(三)解答题 第 17 题:①部分学生不会将21, 8 化简为22, 2 2 ; ②部分学生不会将22 32 2 合并化简。
第 18 题:①消元过程中出现运算错误; ②不少学生方程组解的形式表示不规范。
第 19 题:①部分学生去分母时没有注意到 2 x 与 x 2 的关系或采取通分方法做,使求解过程复杂化; ②去分母时出现漏乘项,去括号时出现符号等常见错误; ③部分学生对分式方程的解不检验或未能指出原方程无解。
第 20 题:①部分学生表达不规范、不清楚或思维混乱; ②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时条件交待不全或有错误; ③在计算∠BEF 的大小时出现运算错误。
(四)
第 21 题:①部分学生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未记住,部分学生三角函数的定义记忆错误; ②部分学生对含有无理数算式的运算不熟练,运算错误较多; ③部分学生不会根据已知条件抓住两个直角三角形求解,或在 Rt △ BFC 中求出 BF 和FC 后,不知由 AE=BF 进一步在 Rt △ AED 中求出 DE. 第 22 题:①部分学生审题不清; ②不少学生表达欠规范、欠准确; ③部分学生不会通过画树状图或列表写出各种可能情况; ④部分学生计算一红一白的概率出错; ⑤部分学生改变游戏规则时,没有按照题目要求去做。
(五)
第 23 题:①部分学生在补全直方图和扇形统计图时画图的规范性差; ②部分学生不理解扇形统计图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不能正确求得“骑车”、“步行”所占的百分比,对应圆心角度数的大小; ③部分学生缺乏用部分估计整体的统计思想。
第 24 题:①第②小题出现 s =6 t 和 s =12-6 t 等错误; ②第③小题的两种解法中,由②求出的解析式仅将 t =6 代入求得 s 值后,就认为是甲距山顶的路程,没有准确理解 s 的实际意义;用另一种解法时,不能正确求出乙到达山顶时甲离开山顶的时间 (六)
第 25 题:①不会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即不能正确设出甲或乙的台数为 x,列出关于 x 的不等式(组)来求解; ②在求出不等式解后讨论不全面,部分学生缺少了甲 0 台,乙 5 台的情况; ③在第②小题的方案决策过程中,不能对照生产数量要求和节约资金要求通过计算、比较加以说明。
第 26 题:①部分学生题意理解不清楚,特别对第②小题的题意(变中不变的关系)未彻底的理解; ②第②小题Ⅱ中,正方形 ABCD 绕 A 应旋转到何位置时,才能使正方形 A 1 B 1 C 1 D 1 与正方形 A 2 B 2 C 2 D 2 重合不清楚; ③在平移或旋转后,正方形顶点所在的位置没有弄清楚或有错,或在书写顶点坐标时出现符号错误。
(七)
第 27 题:①部分学生所画函数图象未能用较光滑的曲线将点连结; ②部分学生对基本的函数图象特征不熟悉,有的认为所画函数图象的解析式为一次函数,有的认为图象的解析式为2ax y ; ③几乎所有学生在利用三点坐标求出二次函数解析式后,未能验证其余点的坐标也满足此解析式; ④部分学生不会在求得二次函数解析式后,由已知 y =30 代入列出关于 x 的二次方程求出相应的 x 来进行判断。
(八)
第 28 题:①部分学生不知连结 OD,构造 Rt △ ODA 来求出圆的半径大小或连结后没有说明为什么有 OD⊥AC; ②不能正确分类讨论以 P 、 A 、 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Rt △ ABC 相似的情况,特别当 ∠APD=90°时,不会正确利用 △ APD ∽△ ADO 找出比例式来计算; ③不能正确分类讨论以 P 、 A 、 D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情况,特别当 PD=AD时,不会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作底边上的高来进行计算。
三、测试所反映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全卷合格率偏低,仅 64.5%,而低分率高达 11%(42 分以下),全县均分达 79 分的学校有 9所,而均分低于 74 分的学校有 9 所,因此,对学困生的转化提高,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对不少学校,不少数学教师来说任务艰巨。
2、 “双基”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 例如:有近 10%的学生不知21 的相反数为21,有 20%以上学生未能正确掌握单项式的乘方和除法运算,有 20%以上学生未能掌握简单分式的化简,有 15%以上学生未能掌握实数的运算,有近 15%的学生不能正确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有 20%以上学生不会正确求解简单的分式方程,有 10%以上学生没有掌握好演绎法证明简单的几何题,因此,在复习教学中进一步强化目标意识和反馈意识,合理、有效地进行技能训练应引起一些教师的高度重视。
3、 学生由于审题不清、题意理解不准确、解题不规范、表达欠准确的问题较多。
4、 “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等题型的问题较多。例如:第 22 题得分率为 87.2%,第 24 题得分率仅为 67.2%,第 25 题得分率仅为 61.9%,第 27 题得分率仅为 57.4%。
5、 阅读理解型问题得分率不高。例如:第 26 题得分率仅 65.4%;“应用问题”依然是教与学的难点。例如:第 14 题得分率仅为 73.3%,第 24 题得分率仅为 67.2%,第 25 题仅为 61.9%。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以及在解题中的运用掌握不够,如第 9 题与第 27 题的数形结合思想,第 16 题的转化思想,第 11 题与第 28 题的方程思想,第 28 题的分类讨论思想,这些题的得分率普遍不高,在平时的复习教学中要显化,要反复渗透。
四、下阶段复习的建议 1、 根据“一模”检测情况及时查漏补缺,及时调整后阶段的复习计划,重点解决好前阶段知识点和方法的遗漏,解决好差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过关。后阶段复习中建议学校两条线平行:以专题教学为主线,小题基础题天天练为辅线,做到课课落实,提高复习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2、 后阶段的复习建议各校从本校学情实际出发,备课组精心编制复习讲学案,做到先学后教,作业前移。复习课的模式建议采用小、大题结合运用,以小题带方法,夯基础,精选典型例题,课堂内教师要精讲,教师的讲要落实在方法的归纳总结上,例题的选用注重变式(特别是课本中典型例习题的变式)
3、 对各地模拟试卷要在筛选、加工、整合的基础上合理有效地使用,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要适当控制每天的练习量,提高每天练的质量,提高练的针对性和效果。
4、 后阶段的复习中要通过例题讲解,学生板演,作业批发及订正,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解题表达。例题教学中要突出审题训练,阅读理解训练,引导学生在读题,理解题意上下功夫。
5、 近年来,中考试题出现了开放性、探索性、应用性的问题,在复习时不要将题型分得过细,要抓住主要类型试题的数学本质思想。应用性问题可能以文字、图表、图象等来描述,首先要引导学生耐心阅读,将题读“短”,找出关键词和数据,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再分析这些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要用什么数学知识(计算、方程、不等式、函数、几何定理)来解决。应用题中所用的数学知识一般是比较简单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探索性问题需要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分析、比较、归纳、猜想、证明等一系列数学活动才能完成。关键第一步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实验,可以多算几个式子,多画几个图形,帮助思考,找到变化的规律。
6、 学生是复习的主人,要引导并指导学生主动自主的复习。教师的复习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要指导每个学生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案。学困生可以要求他们看课本及课本上的例题,查缺补漏,练好基本题。水平较高的同学也要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复习。复习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选择性的做一定数量的题,更重要、更关键是做题后要加强反思,总结规律。
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包括听力题、选择填空、完形填空、阅读理解;非选择题包括词汇与改错、阅读回答问题、首字母填空和书面表达。客观题占 81.8%,主观题占 18.2%。本次考试满分为 110 分(不包括口试成绩)。
1、测试成绩统计 参考人数 均 分 及格率 优分率 低分率 2279 66.70 56.64% 24.08% 20.79% 2、各分数段人数比率 0%5%10%15%20%25%30%99-110 88-98 77-87 66-76 55-65 44-54 43以下各分数段人数比率 3、各大题得分率 0%20%40%60%80%100%一 二 三 四 五 六(A)
六(B)
七各大题得分率 三上期末 4、各小题得分率
0%20%40%60%80%100%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一 听力 三上期末0%20%40%60%80%100%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二 单项选择 三上期末0%20%40%60%80%100%120%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三 完行填空 三上期末0%20%40%60%80%100%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四 阅读理解 三上期末
0%20%40%60%80%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五 改写61-72 改错73-800%20%40%60%80%100%81 82 83 84 85六(A) 回答问题 0%10%20%30%40%50%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六(B)首字母填空 二、典型错误分析 一、5. Though it is very hot, I must go to school on time. 说活人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上学,而不是天太热。
11.题干是:
How long has he been back? 由选项 C.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可以得出本题答案 D. For three days.但选项 C 只能回答 When did he come back? (选 C 率:58.22%)
17.将本题干 Now Sam is in Grade_____.与听力材料中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混淆。
20.粗心,没有看清题目要求。
二、22. 单复数混淆。
24. 混淆 after 和 in 在表示时间的不同用法。(选 A 率:30%)
25. 在具体语境中区分情态动词否定形式的不同意义。
30.18%的学生把 news 当作可数名词使用。
32.主谓一致错误。(选 C 和 D 率:45%)
34.题目过难,没有区分度(错选 B 率:69%)
三、39.在具体语境中(联系上下文),区分情态动词的不同意义。
45.省略了比较对象 Greenland. 四、49.获取具体信息的能力较弱。
56-56.文章信息较多,句子结构复杂,对阅读能力要求较高。(正确率:48%, 42%, 43%, 33%)
三、教学建议 一、认真学习课改精神,更新教学观念。课程改革体现着全新的教育理念,要求以人为本,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不仅是学科教学的方向,也是中考改革的方向。因此在教学中不能拘泥于旧的教学方法和“应试”的经验,应全面把握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教学目标,重视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学习方法和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认真分析本校、本班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及学习特点,加强针对性复习训练。复习阶段的教学,适当注重语言基础知识,突出语言能力的训练。在梳理初中教材的同时,适度补充略高于学生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i+1),加强思维方式的训练。
注意优化课内外训练策略,促进学生有效的巩固和应用。当堂训练重在打基础,要精心选择训练用的作业,课内外作业要有针对性,层次性,供不同水平的学生使用。
三、指导“泛”读各种题材、体裁的语言材料,强化阅读能力培养,加强答题技巧的训练。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英语》高一(上、下)选取了大量时政、科普、体育、社会生活等题材的阅读材料,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扩大阅读量,提高综合语言素质。可适当选取一些有关社会热点的语言材料。
阅读训练中切忌做练习、对答案,处理简单化的现象。要进行具体信息获取、概括大意、辨别文章主旨、推断作者言外之意等分项训练。
四、重视非选择题答题技能(尤其书面表达)训练。
1. 在具体的语境中使用词汇的能力。
2. 阅读短文后回答问题(理解、重新组织语言)。
3. 短文写作。(如何覆盖要点、用简单的结构、不用没有把握的词、时态人称的一致性)
五、查漏补缺。
1、词汇、语法复习,注意变换形式、间隔时间,不必面面俱到。
2、立足教科书,梳理常见考点,比较容易混淆词汇、基本语法(情态动词),主谓一致、定语从句等。许多试题源于课本,能在初中英语教材找到原型,只是注重了对这些原型的加工、组合、类比、改造、延伸和拓展,但切忌在细枝末节上死磨硬缠。(容易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产生消极定势)
• 一、测试基本情况一、测试基本情况• 二、答题情况分析二、答题情况分析三三后阶段复习建议后阶段复习建议• 三三、、后阶段复习建议后阶段复习建议站高处看站高处看 ,从细处想,往实处做,从细处想,往实处做站高处看站高处看 ,从细处想,往实处做,从细处想,往实处做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站高处看站高处看 ,从细处想,往实处做,从细处想,往实处做站高处看站高处看 ,从细处想,往实处做,从细处想,往实处做测试的基本情况测试的基本情况
一、本次测试的目的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全面考查初中毕业班学生在英语学科学习方面达到学科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科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科毕业水平的程度程度同时也考查前一阶段学校学科复同时也考查前一阶段学校学科复程度程度,,同时也考查前一阶段学校学科复同时也考查前一阶段学校学科复习教学的效果,起到过程性的习教学的效果,起到过程性的“诊断”作用。测试的性质主要是测试的性质主要是水平性测试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全面考查初中毕业班学生在英语学科学习方面达到学科毕业水平的站高处看站高处看 ,从细处想,往实处做,从细处想,往实处做站高处看站高处看 ,从细处想,往实处做,从细处想,往实处做“诊断”作用。水平性测试。。
三、命题特点三、命题特点1. 体现义务教育课程的基础性和学业水平考试性质的要求,注重考查求,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主干知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主干知识体现义务教育课程的基础性和学业水平考试性质的要2. 知识覆盖面广,能力的考查比较全面在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在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2. 知识覆盖面广,能力的考查比较全面站高处看站高处看 ,从细处想,往实处做,从细处想,往实处做站高处看站高处看 ,从细处想,往实处做,从细处想,往实处做3.选材材料内容贴近生活、突出语言的交际性和实用性。如:听力理解的如:听力理解的名人采访、体育考试、毕业晚会、朋友交际际 等。阅读的篇章体裁和题材丰富多样,有等。阅读的篇章体裁和题材丰富多样,有记叙文、应用文、科普文和人物传记应用文、科普文和人物传记,富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如:语法选择和完形填空的短文)语法选择和完形填空的短文)3.选材材料内容贴近生活、突出语言的交际性和实用性。名人采访、体育考试、毕业晚会、朋友交记叙文、,富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如: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各大题答题情况分析各大题答题情况分析各大题答题情况分析各大题答题情况分析站高处看站高处看 ,从细处想,往实处做,从细处想,往实处做站高处看站高处看 ,从细处想,往实处做,从细处想,往实处做
一、笔试各大题质量数据一、笔试各大题质量数据题型题型平 均 分平 均 分难 度难 度11年区一模一模10年市中考市中考11年区一模区一模10年市中考市中考听力理解听力理解语言知识及运用语言知识及运用21.0721.0712.3312.3311年区10年11年10年19.9619.9612.512.50.700.700.580.580.670.670.620.62站高处看站高处看 ,从细处想,往实处做,从细处想,往实处做站高处看站高处看 ,从细处想,往实处做,从细处想,往实处做完形填空完形填空6.446.445.485.480.640.640.550.55阅读理解阅读理解22.4722.4723.7323.730.560.560.590.59听取信息听取信息1.611.612.272.270.320.320.450.45单词拼写单词拼写2.332.332.472.470.470.470.490.49完成句子完成句子4.314.314.504.500.430.430.450.45书面表达书面表达7.827.827.447.440.520.520.500.50
二、各题答题情况分析二、各题答题情况分析一、听力理解(平均分:一、听力理解(平均分:21.07,难度,难度0.70))文段文段话题话题考点考点11文化差异文化差异(1)具体信息(2)具体信息(3)推断(3)推断22名人采访名人采访(4)具体信息(5)具体信息(4)具体信息(5)具体信息(6)推断(6)推断(1)具体信息(2)具体信息站高处看站高处看 ,从细处想,往实处做,从细处想,往实处做站高处看站高处看 ,从细处想,往实处做,从细处想,往实处做33朋友交际朋友交际(7)具体信息 (8)主旨大意(9)推断(9)推断44语言学习语言学习(10)具体信息 (11)推断(12)推断(12)推断55毕业晚会毕业晚会(13)具体信息(14)具体信息 (15)具体信息息 (15)具体信息(7)具体信息 (8)主旨大意(10)具体信息 (11)推断(13)具体信息(14)具体信
二、各题答题情况分析二、各题答题情况分析听力理解难度在听力理解难度在0.6以下有:第第3小题(小题(0.53),推断题以下有:第第6小题(小题(0.46),推断题),推断题第第11题(),推断题题(0.52),推断题),推断题站高处看站高处看 ,从细处想,往实处做,从细处想,往实处做站高处看站高处看 ,从细处想,往实处做,从细处想,往实处做3. What should the girl do if she visits a friend in
Switzerland?A. Call first.
((53.11%))B. Be on time.
((36.42%)C. Take a present with her. ()(9.65%))
二、各题答题情况分析二、各题答题情况分析6.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talk? A. The man is a famous person.
(B. The man is from Fashion Magazine.(C. The talk took place in the afternoon. (our listeners want to know what famous people for vocation. (46.15%)(40.49%)(12.62%))))站高处看站高处看 ,从细处想,往实处做,从细处想,往实处做站高处看站高处看 ,从细处想,往实处做,从细处想,往实处做11. Why does the man worry about the woman? A. She’ll go abroad alone. (B. She will work in South America.(C. She’s going to be quite far away.(It seems a very long way away…. Er…I’ll worry about you being thousands of kilometers from home… (22.29%))(25%)(51.67%)))I’m Dolly from Fashion Magazine.
二、各题答题情况分析二、各题答题情况分析第二节 听取信息(平均分 1.61,难度0.32)第二节 听取信息(平均分 1.61,难度0.32)毕业晚会毕业晚会难度难度区分度区分度A (日期)(日期)JuneB (时间)(时间)7:30pm0.330.490.510.75站高处看站高处看 ,从细处想,往实处做,从细处想,往实处做站高处看站高处看 ,从细处想,往实处做,从细处想,往实处做C(地点)(地点)hallD(具体活动)(具体活动)speechE (具体活动)(具体活动)gifts0.110.370.30.340.850.74听取信息的能力和记笔记的能力较差;拼写能力较差听取信息的能力和记笔记的能力较差;拼写能力较差听力技巧运用不到位:如预测听力技巧运用不到位:如预测
第二节 听取信息(平均分 1.61,难度0.32)第二节 听取信息(平均分 1.61,难度0.32)空格A空格A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听独白内容中日期的听取。大部分的考生能听取到具体信息,但拼写错误,不少的考生受到干扰信息的(July)的影响,而错误写为July, 原因是听录音时不会记录信息,没有真正听懂意思。因是听录音时不会记录信息,没有真正听懂意思。正确答案是June。难度0.33,区分度0.51。本题正确答案是June。难度0.33,区分度0.5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听独白内容中日期的听取。大部分的考生能听取到具体信息,但拼写错误,不少的考生受到干扰信息的(July)的影响,而错误写为July, 原站高处看站高处看 ,从细处想,往实处做,从细处想,往实处做站高处看站高处看 ,从细处想,往实处做,从细处想,往实处做空格B空格B本题是听取晚会开始的具体的时间。本小题是这五小题中,学生得分率最高的。典型错误是写成7:30am、7:30、7:00pm或7:13pm.失分的原因是对数词听音不熟,将thirty 与thirteen混淆, “am” 和“pm”没弄清楚。淆, “am” 和“pm”没弄清楚。正确答案是7:30pm.。难度0.49,区分度0.75。正确答案是7:30pm.。难度0.49,区分度0.75。本题是听取晚会开始的具体的时间。本小题是这五小题中,学生得分率最高的。典型错误是写成7:30am、7:30、7:00pm或7:13pm.失分的原因是对数词听音不熟,将thirty 与thirteen混
第二节 听取信息(平均分 1.61,难度0.32)第二节 听取信息(平均分 1.61,难度0.32)空格C空格C本题是听取party的具体地点。本小题是这五小题中,学生失分率最高的。较多学生填了club,估计是没有听懂而是通过预测按常规思维填写,部计是没有听懂而是通过预测按常规思维填写,部分考生听到了分考生听到了但拼写错误但拼写错误分考生听到了分考生听到了,,但拼写错误但拼写错误,hole, mall等。单词不熟练,听到类似的音,没有分析推断空格该填的意思。有分析推断空格该填的意思。正确答案是hall,难度0.11,区分度0.34。正确答案是hall,难度0.11,区分度0.34。本题是听取party的具体地点。本小题是这五小题中,学生失分率最高的。较多学生填了club,估写成写成写成:callllll, h llh ll, h ho oll站高处看站高处看 ,从细处想,往实处做,从细处想,往实处做站高处看站高处看 ,从细处想,往实处做,从细处想,往实处做,写成:callll, , hole, mall等。单词不熟练,听到类似的音,没
第二节 听取信息(平均分 1.61,难度0.32)第二节 听取信息(平均分 1.61,难度0.32)空格D空格D题是听取“speech”写成“speech, speak, speeches” 等。归根到底是对单词不熟练。到底是对单词不熟练。正确答案是speech。难度0.37,区分度0.85。本party的其中一个活动项目。较多学生将题是听取party的其中一个活动项目。较多学生将“speech”写成“speech, speak, speeches” 等。归根正确答案是speech。难度0.37,区分度0.85。本站高处看站高处看 ,从细处想,往实处做,从细处想,往实处做站高处看站高处看 ,从细处想,往实处做,从细处想,往实处做空格E空格E题是听取party的其中一个活动项目。本小题得分还可以,但部分学生将“gifts” 写成 “small gift, most gift,of gift, all gift, gife, gives” 等。原因是对单词不熟练,出现拼写错误;对修饰词没有分析,只凭听到的大概读音。其实本题通过预测也比较容易猜到答案。大概读音。其实本题通过预测也比较容易猜到答案。正确答案是gifts。难度0.3,区分度0.74。正确答案是gifts。难度0.3,区分度0.74。题是听取party的其中一个活动项目。本小题得分还可以,但部分学生将“gifts” 写成 “small gift, most gift,of gift, all gift, gife, gives” 等。原因是对单词不熟练,出现拼写错误;对修饰词没有分析,只凭听到的本本
二、各题答题情况分析二、各题答题情况分析第一节 语言知识及运用 (平均分第一节 语言知识及运用 (平均分6.6,难度,难度0.66))题类 题号 考 查题类 题号 考 查内内容容平均分分0.720.720.670.670.670.670.620.490.49难度难度单单项项项项选择择平均1616171717171819192020不定代词不定代词非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would like to(would like to非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would(would
like0.720.720.670.670.670.670.620.620.490.49) )站高处看站高处看 ,从细处想,往实处做,从细处想,往实处做站高处看站高处看 ,从细处想,往实处做,从细处想,往实处做选like
toto…) )介词(on + 具体日期)一般过去时一般过去时连词(though)连词(though)18介词(on + 具体日期)0.620.750.750.750.75
二、各题答题情况分析二、各题答题情况分析第一节 语言知识及运用 (平均分第一节 语言知识及运用 (平均分6.6,难度,难度0.66))题 类单项项选选选选择择题 号 考 查题 号 考 查21212222232324242525内内容容平均分平均分0.580.580.70.70.60.60.740.740.730.73难度难度题 类单情态动词(mustn情态动词(mustn’t)定语从句(who)定语从句(who)宾语从句宾语从句动词词组辨析动词词组辨析形容词的比较等级形容词的比较等级t)0.50.58 80.0.7 70.0.6 60.70.74 40.70.73 3站高处看站高处看 ,从细处想,往实处做,从细处想,往实处做站高处看站高处看 ,从细处想,往实处做,从细处想,往实处做
19. My grandfather often __________ to swim in winter when he was young.A. went ((48.67%))C. goes
((26.42%))gB. go (D. has gone (g(10.23%))(13.86%))站高处看站高处看 ,从细处想,往实处做,从细处想,往实处做站高处看站高处看 ,从细处想,往实处做,从细处想,往实处做审题不清、惯性思维、缺乏语境的意识审题不清、惯性思维、缺乏语境的意识
第二节 语法选择(平均分第二节 语法选择(平均分6.1,难度,难度0.61))题类题类题号题号考 查考 查内内容容平均分平均分难度难度语法选择择2626时态时态0.50.5语法选0.50.52727介词介词0.650.650.650.652828连接词连接词0.650.650.650.6529293030连词连词被动语态被动语态0.590.590.590.590.590.590.590.59站高处看站高处看 ,从细处想,往实处做,从细处想,往实处做站高处看站高处看 ,从细处想,往实处做,从细处想,往实处做3131副词副词0.610.610.610.613232连接词连接词0.350.350.350.353333时态时态0.610.610.610.613434不定代词不定代词0.540.540.540.543535非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0.640.640.640.64
Mark was walking home from school one day when he 26
a boy in front of him. A. notices
C. has noticed
B. noticed (D. was noticing ((50.29%)(29.64%)g))站高处看站高处看 ,从细处想,往实处做,从细...
一:试卷分析
化学试卷满分 50 分,公四类题型:9-15 选择题,16-20 填空题,21-22 实验探究题,23 计算与分析题。试卷结构与中考试卷结构吻合,基础考点的覆盖率也比较高,难度与中考难度差不多,整体大约在0.65 左右。
二:试题分析 1. 立足基础,注重对化学基本理论,概念,基本用语的考查。如选择题的 9.10.13 题,填空与简答的第 17 题,计算与分析的第 23 题,较好的考查了初中化学的物质分类,原子的结构,质量守恒定律,化学用语,化学符号,同时还考查了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数据处理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
2. 试卷创设探究思维,注重学生基础实验和探究能力的考查。如第 12.15.19.21.23 题,在基础实验上创设探究性,有利于考查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析,探求,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3. 注重考查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比较,归纳小结的能力,是新课程特别强调的。如第 11.14.22 等 4. 注重化学与生活的联系,考查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如第 9.16.18.20 题等。
三.答题情况分析 填空题的基础部分得分较好,但其中的化学方程式错误较多,
未配平,未写条件,气体沉淀符号的使用等。实验探究题区分度较大,尤其是第 21 题第 3 小题,第 22 题等得分较少。主要原因是语言描述不准确,分析能力不够等,计算题难度不大,中等以上学生基本可得4-5 分。
四.存在问题 1.学生化学基础知识不扎实。
因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造成的失分现象比较普遍,在为数不多的几个方程式中,书写不到位,化学式书写错误,缺少条件,未写气体符号和沉淀符号等情况相当普遍。计算化合价,推导化学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等基本化学用语失分也比较普遍。这些题目本身难度不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化学学习兴趣不高,对自我要求过低导致的基础不扎实。
2.化学用语表达不规范,文字表达能力差
近年来试题的开放性较强,对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要求较高,但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填空表述不完整,开放性答案似是而非等。
3.科学探究,读图识图,实验能力较弱。
本套试题着重考查了学生的实验探究和分析能力,实验与设计相结合的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表达能力等,整体得分率较低。
五.改进措施 1. 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对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答题时表达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学会使用专业化学用语。
2. 重视基础知识,加强答题规范性练习。
3. 重视过程教学,激发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4. 注重实验教学,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
2015.3
三严三实开展以来,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研读了中央、区、市、县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关文件和资料。我对个人“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查摆和剖析,找出了自身存在的诸多差距和不足,理出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整改措施。现将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如下,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学习深度广度不够。学习上存在形式主义,学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不强,在抽时间和挤时间学习上还不够自觉,致使自己的学习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些欠缺。学习制度坚持的不好,客观上强调工作忙、压力大和事务多,有时不耐心、不耐烦、不耐久,实则是缺乏学习的钻劲和恒心。学用结合的关系处理的不够好,写文章、搞材料有时上网拼凑,求全求美求好看,结合本单位和实际工作的实质内容少,实用性不强。比如,每天对各级各类报纸很少及时去阅读。因而,使自己的知识水平跟不上新形势的需要,工作标准不高,唱功好,做功差,忽视了理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
二是服务不深入不主动。工作上有时习惯于按部就班,习惯于常规思维,习惯于凭
老观念想新问题,在统筹全局、分工协作、围绕中心、协调方方面面上还不够好。存在着为领导服务、为基层服务不够到位的问题,参谋和助手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比如,到乡镇、部门、企业了解情况,有时浮皮潦草,不够全面系统。与基层群众谈心交流少,没有真正深入到群众当中了解一线情况,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不全不深,“书到用时方恨少”,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是工作执行力不强。日常工作中与办公室同志谈心谈话少,对干部思想状态了解不深,疏于管理。办公室虽然制定出台了公文办理、工作守则等规章制度,但执行的意识不强,有时流于形式。比如,办公场所禁止吸烟,这一点我没有严格执行,有时还在办公室吸烟。
四是工作创新力不高。有时工作上习惯于照猫画虎,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存在着求稳怕乱的思想和患得患失心理,导致工作上不能完全放开手脚、甩开膀子去干,缺少一种敢于负责的担当和气魄。比如,做协调工作,有时真成了“传话筒”和“二传手”,只传达领导交办的事项,缺乏与有关领导和同志共同商讨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工作中,有时忙于具体事务,到基层一线调研不多,针对性不强,有时为了完成任务而调研,多了一些“官气”、少了一些“士气”。往往是听汇报的多,直接倾听群众意见的少;了解面上情况多,发现深层次问题少。比如,对县委提出的用三分之一时间下基层搞调研活动,在实际工作中却没有做到。即使下基层,有时也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让看什么看什么,让听什么听什么。在基层帮扶工作上,有时只注重出谋划策,抓落实、抓具体的少,对群众身边的一些小事情、小问题关心少、关注不够。
六是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自认为在办公室工作多年,已经能够胜任工作,有自满情绪,缺乏俯下身子、虚心请教、不耻下问的态度。对待新问题、新情况,习惯于根据简单经验提出解决办法,创新不足,主观上存在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思想,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七是对工作细节重视不够。作为办公室负责人,存在抓大放小,不能做到知上、知下、知左、知右、知里、知外,有时在一些小的问题上、细节上没有做好,导致工作落实不到位,出现偏差。
八是工作效率不是很高。面对比较繁重的工作任务,工作有时拈轻怕重、拖拉应付、不够认真。存在不推不动、不够主动,推一推动一动、有些被动。比如,文稿材料的撰写,有时东拼西凑、生搬硬套、缺乏深入思考。有时也存在着推诿扯皮现象,不能及时完成,质量也难以保证。对于领导交办的事项,有时跟踪、督导的不够,不能及时协调办理,缺乏应有的紧迫感,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致使工作效率不高。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认真反思和深刻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是自己没有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不注重提高自身修养,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具体应对上没有很好地把握自己,碍于情面随波逐流。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自身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在处理工作与学习关系方面,把工作当成硬任务,把学习当作软指标,对政治理论学习投入的心思和精力不足,缺乏自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宗旨意识有所淡化。由于乡镇工作比较辛苦,从基层回到机关工作后,产生了松口气的念头,有时不自觉产生了优越感和骄傲自满的情绪。听惯了来自各方面
的赞誉之声,深入基层少,对群众的呼声、疾苦、困难了解不够,没有树立较强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得自己有时会片面地认为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就行了,而未能完全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做好工作应有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三)忧患意识不强。只是片面看到了自身工作生活环境的变化,吃苦耐劳的精神有些缺乏,开拓进取、奋发有为、敢于冲锋、勇于担当的锐气有所弱化。有做“太平官”的意识,身处领导岗位,求新、求发展意识薄弱,表率作用发挥得不够好,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勤政廉洁意识有所弱化。随着自身经济条件的改善,降低了约束标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有些淡化,对奢靡之风的极端危害性认识不足,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诚然,造成自身存 在问题的原因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如自身的固化思维方式,缺乏居安思危的深层次思考等。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查摆问题,剖析根源,关键在于“洗澡治病”、解决问题。本人决心从党性原则出发,端正态度、认真对待,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强有力措施,立行立改,取得实效。
(一)求真务实 办公室主任作为承上启下、协调全局、沟通内外的重要角色,要立足发展、改革的新形势、新情况,以务实的作风和良好的品质做出表率。
一是增强大局意识。要站在全局高度想问题,立足本职岗位做工作。要注重换位思考,真正做到想领导之所想、谋领导之所谋,及早提出比较成熟的意见和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二是增强超前意识。要认真研究领会组织意图和领导思路,围绕领导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情况和可靠依据。要广泛搜集资料,研究各乡镇、机关单位的新情况、新经验、新做法,借“他山之石”来攻玉,为领导提出决策预案。因此,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要赶前不赶后,尽可能早半拍、快半拍,提高敏感性,增强主动性。唯其如此,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参谋”才能参在点子上,“助手”才能助到关键处。
三是增强创新意识。要强化服务理念,做深、做透、做好服务工作;要以协调、配合作为服务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做到服务不越位;要围绕解决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服务,切实通过服务和协调把大家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解决好,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二)勤政为民
办公室既是贯彻落实县委、政府决议的执行部门,也是督促落实县委、政府决议的监督部门。破除官僚主义,勤政为民应当做好“四件事”。
一是善于走进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各项工作能够取得成功的一大法宝。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破解“官僚主义”,依靠的依然是人民群众。工作中,要力戒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官老爷”做派,多与群众接触,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养成问计于民的好习惯。
二是勇于解难事。务实从严,是每个党员干部对待工作的正确态度。要把这种态度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去,要戒除贪图淫逸、讲求舒适、怕吃苦、饱食终日、碌碌无为的不良作风,承担起肩上的责任,做到为官一任,作为一方。
三是简化办事程序。要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尽最大可能提高办事效率,加快办事速度,一切从实际出发,勤俭从政,效率为先。
四是接受监督。联系群众更要相信群众,加强民主更要多听民声。工作中时时处处应该考虑到群众利益,自觉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让工作开展得更有人气和活力。
(三)艰苦奋斗
要统筹制定领导干部办公用房、住房、配车、秘书配备、公务接待等工作生活待遇标准,落实不赠送、不接受礼品的规定,切实解决违反规定和超标准享受待遇的各种问题。要结合“治治病”的要求,按照中央八项规定,边学边查边整改,对照镜子,深挖思想根源,净化心灵,摒弃享乐主义,坚持艰苦奋斗,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奋发有为的面貌赢取人民群众信任。
(四)廉洁自律 作为党员干部,无论什么时候,群众本色不能变,群众情怀不能淡。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净化思想、洗涤灵魂、增强党性、明确航向。在始终保持为人民服务中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锻造健全和谐的心理状态、
相关热词搜索: 中考一模质量分析报告 分析报告 中考 质量版权所有:顶伦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顶伦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顶伦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90216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