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反思10大内容【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教学反思的 10 大内容 1、 反思成功预设 课前教师精心预设, 备课标、 备教材、 备学生、 备教法、 备学法、 备资料、 备练习、 备可能出现的意外等为课中有效生成。
反思成功预设就是将达到预设目的、 引起教学共振的做法, 如巧妙的新课导入、 形象贴切的比喻、 合理的时间分配、 机智灵活的回答、 典型新颖的案例、默契的合作交流、 精辟的归纳概括、 完美的课堂小结等精彩片断回放、记录, 以备后用、 改进提高。
2、 反思失败之处 课堂教学复杂多变, 难以准确无误地预设, 教师也不是圣人, 不可能保证每堂课不出一点失误:
预设目标脱离学生实际, 不成功的演示实验, 处理不当的重点难点, 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 某种原因对学生积极性的挫伤, 讲到某问题时被卡住, 教具准备不充分, 表达不清、 令人费解, 举例不当等。
而我们就要反思这样的失误, 引以为戒。
3、 反思教学方法 讲授、 演示、 探究、 体验、 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客观上没有优劣之分,只有教师选用是否恰当之别。
选用什么样的教法、 怎样指导学法, 取决于教师的理解、 领悟、 驾驭、 实施能力, 因师、 因生、 因时、 因教学内容有很大的不同。
教师可以不断探究、 反思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4、 反思教学机智 课前预设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
学生思维活跃, 不可能总被老师牵着走, 冷不丁冒出一个你怎么都想不到的问题、 突然间闹个恶作剧等,都需要教学机智。
不回避又合理巧妙地解决问题, 教育影响往往更大。
5、 反思学生表现 个性迥异的学生带着各自独特的知识和经验走进课堂, 常常会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见解, 拓宽教师思路。
另外, 学生的失误、 偏差、 疑问、困惑, 是真实的思维过程, 反映了构建知识过程的障碍。
教师应从课堂发言、 提问、 讨论、 练习、 作业、 检测、 考试等过程中, 寻找学生表现出困难的蛛丝马迹, 整理记录, 对症下药。
6、 反思教学细节 老子说:
“天下难事, 必做于易; 天下大事, 必做于细。
” 对教学细节的处置, 蕴含、 折射着教师的教育理念、 文化底蕴、 教育策略和人格魅力。
提出问题指向不明, “误导” 学生; 认为“拖堂” 是无足轻重的“小事” ; 教师“是不是, 对不对, 就是说, 什么” 等简单、 低层次问题, 看似活跃的课堂, 其实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还有“啊、 啊,嗯、 嗯” 等口头禅, 频频看表, 摸鼻尖、 摸嘴唇等小动作, 教师的“美丽” 因此而打“折” ……这是师生共同的遗憾。
7、 反思媒体运用
成功的多媒体运用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 将原来说不明白的问题说明白, 难以观察、 体验的知识或现象让学生直观感受, 将静态的对象变为动态发展的对象, 并留给学生探究和交流的机会。
但并不是所有的多媒体运用都能做到恰到好处的。
8、 反思板书设计 运用书面语言、 画图、 记录表等形式将教材内容分类、 编码、 重组,提纲挈领地展示给学生, 便于理解、 掌握。
板书不是教材内容简单的缩写摘录, 而需要对教材内容高度精炼和浓缩, 根据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层次、 因果关系, 短小精悍地呈现出来。
9、 反思习题设计 知识的掌握、 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训练。
但大量机械、 单一的常规练习,学生学会的只是“复印” 知识, 高分低能。
新课程强调训练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因此, 常规练习要适量, 问题设计应有开放性, 富有新意、 真实生活气息的问题应更多进入课堂。
10、 反思再教设想 经过上述全面回顾、 反思, 找到实际与预设的差距, 最后进行必要归纳取舍, 对原预设修改完善、 扬长避短、 精益求精, 使课堂教学走上高效循环之路。
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 科学的反思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
反思的常用方法有:
1. 反思总结法 反思总结法是指总结反思自己或他人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经验与教训的方法。
2. 对话反思法 对话反思法是通过与同伴交流研讨来检讨自己的教学行为, 理解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 提高教学监控能力的方法。
囿于个人的经历和经验的教学是狭隘的、 封闭的。
教师要打破教学上自我封闭的藩篱, 进行同事间的对话, 特别是批判性的对话。
对话反思法类似于小型专题研讨会, 教师相互观摩围绕着研讨问题所上的课, 并指出所观察到的情境, 再与其他教师相互交流。
3. 课堂实录反思法 课堂实录反思法是指通过录像、 录音等现代教学手段再现整个教学过程, 让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过程的方法。
观看课堂实录时, 应注意比较哪些地方按原教学设计进行了, 哪些地方进行了调整, 哪些地方甚至失控走样,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在相互借鉴中自我反思。
4. 教后记反思法 教后记反思法是指把教学中感受深刻的细节记录下来, 写成教学后记、 案例评析的方法。
教后记的内容包括:
①对课堂里所发生的事情的个人感想; ②对教学中的问题的质询与观察; ③对教学活动有意义的方面所进行的描述;④需要思考的问题和所要采取的措施。
写教后记, 挑剔教学中的问题, 让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充分暴露出来。
通过教后记的撰写与分析, 检查自己的观点、 想法和感触, 以达到自我反省的境界。
教后记反思法重在分析总结, 不仅记下教和学的成功与失败, 而且还要有自己的分析、 感想、 体会、 新的认识和改进意见, 使其成为今后教学的有益借鉴。
5.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对自己在课堂上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
行动研究是一种螺旋式循环的研究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改善实践, 它是一种行动与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要求边实践边研究, 从实践中提炼观点,然后用这些观点来指导实践, 。
6. 课后备课法
课后备课法是指教师上完课后, 根据教学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 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
7. 阅读新知法 阅读新知法是指教师采取各种手段搜集所要解决的问题的信息, 通过阅读相关的信息获取与自己过去不同的想法和价值观, 帮助教师接受新的信息和观点, 为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新的解释、 见解和可能的新方案。
事实上, 在教学实践中轻视理论, 甚至拒绝理论指导下的实践, 只能是在低层次上的摸索或重复。
教师接触到的新知识与原来掌握的知识差别越大, 越能启发教师的思维, 更新教学理念, 改进教学行为。
反思不排斥理论学习, 相反, 阅读相关的新知是教师反思时的必要手段之一。
应指导教师开展专业理论的学习, 鼓励、 引导教师增强研究的意识, 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 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克服被动性和盲目性。
阅读相关的新知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在与教育“大家” 对话.
相关热词搜索: 教学反思10大内容 完整版 反思 教学版权所有:顶伦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顶伦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顶伦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90216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