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时间:2022-10-22 09:00:3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供大家参考。

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日期:

 2006-03-24] 来源:

  作者:

 [字体:

 大 中 小]一、 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教师是指当前从事教学工作和今后将从事教学工作的人, 分为专任教师(现在正在从事学科教学的教师)

 、 实习教师(从事教学工作不满一年的新教师)

 和未来教师(师范生及准备从事教师职业的人)

 三部分。

 (一)

 基本要求 1.掌握相关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A. 理解技术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知道技术对教学改革的意义和作用。

 B. 随着社会的发展, 不断增强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C. 充分理解各种资源和环境在教与学过程中不同的作用及其优缺点。

 2. 运用技术优化教与学的过程 A. 充分理解教与学过程的相关理论、 策略。

 B. 熟悉“学生教育技术标准” 的具体规定, 运用技术促进课程标准、 学生教育技术标准与教学内容的整合。

 C. 运用技术和策略支持学习者的不同需求, 使学习者获得必要的学习经验。

 D. 运用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对教与学的过程进行科学地设计、 实施和评价。

 3. 运用技术改进教与学的评价 A. 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和技术, 正确评价学习者的学习水平。

 B. 使用多种评价方法, 从不同角度衡量学习者将技术用于学习、 研究、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 收集和分析数据、 解释结果、 交流最终成果, 以改进教与学的实践并优化学习者的学习。

 4. 运用技术提高教与学的绩效 A. 利用技术资源, 促进学习者学习能力的提高,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B. 运用技术资源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C. 运用技术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D. 和同事、 学生家长、 社区以及更大范围的人们交流与合作, 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5. 具有信息意识, 遵守与技术相关的社会伦理道德、 法律和法规 A. 在使用和教授技术时, 要符合法律、 法规和社会伦理道德, 并有意识地注意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和特殊需求。

 B. 采取必要的措施, 确保每一位学习者都能平等地获得技术资源。

 C. 在使用技术资源时, 注意安全和有益于学习者的身心健康。

 (二)

 绩效指标 21 世纪的教师(现在正在从事学科教学的教师)

 应该做到:

 A

 级 B

  级

 1. 对技术的本质及其内涵有较深刻的理解;熟练掌握多媒体计算机、 网络系统和其他教学媒体的使用技能; 能够解决常见的硬件和软件问题, 并能恰当地选择技术系统、 资源和设备。

 (Ⅰ )

 2. 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技术环境, 促进学生使用技术资源支持学习, 并学会正确、 可靠地获得信息的方法和策略。

 (Ⅱ 、 Ⅲ)

 3. 深刻分析和判断各种学习资源, 尤其是新技术资源的优势与不足; 评价这些资源在支持学习方面的潜力和在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并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选择使用。

 (Ⅰ 、 Ⅲ、 Ⅳ)

 4. 根据教学需要能够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必要时会开发教学软件、 教学素材、 微教学单元和示范电子作品, 为学生运用技术支持学习做出榜样。

 (Ⅱ )

 5. 熟悉学生教育技术标准、 自己所教学科和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 能够把课程标准、 学生教育技术标准、 课程内容和技术资源有效地整合在一起, 设计和实施基于技术的学习活动, 不断总结实践案例。

 (Ⅱ 、 Ⅲ)

 6. 掌握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能够根据学科特点、 教学目标(任务)

 、 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征, 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 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并在课堂教学过程结构或自主学习过程结构的设计方面有所创新。

 (Ⅱ 、 Ⅲ、 Ⅳ)

 7. 在教学设计中能够认真考虑各种教学策略的不同特点并精心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尤其是新的策略(比如个别化学习策略、 合作(协作)

 学习策略、 整合学习策略等)

 的应用, 并对此做出评价。(Ⅱ 、 Ⅲ、 Ⅳ)

 8. 在教学中采用新的评价技术和方法, 注重评价方法的改进, 开展基于技术的评价策略、 评价工具、 评价标准和量规的研究, 并将他们整合到学习过程中。

 (Ⅲ、 Ⅳ、 Ⅴ)

 9. 积极参加运用技术改进教学的合作项目,并在研究中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教学能力和工作效率。

 (Ⅳ)

 10. 在教学中注意使学生获得平等使用技术的机会; 使他们学会运用技术促进学习、 进行交流、开展研究、 解决问题, 并注意安全、 负责任和有益于身心健康地使用技术。

 (Ⅴ)

 1. 理解技术的本质及其内涵; 掌握多媒体计算机、 网络系统和其他教学媒体的使用技能; 能够解决比较简单的硬件和软件问题, 知道如何选择技术系统、 资源和设备。

 (Ⅰ )

 2. 为学生选择良好的技术环境, 鼓励学生使用技术资源支持学习, 并学会获得信息的方法和策略。

 (Ⅱ 、 Ⅲ)

 3. 理解各种学习资源, 尤其是新技术资源的优势与不足; 初步评价这些资源在支持学习方面的潜力和在教学中的作用, 并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选择使用。

 (Ⅰ 、 Ⅲ、 Ⅳ)

 4. 根据教学需要能够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运用技术促进学习做出示范。

 (Ⅱ)

 5. 了 解学生教育技术标准、 自己所教学科和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 能够对课程标准、 学生教育技术标准、 课程内容和技术资源进行整合, 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Ⅱ 、 Ⅲ)

 6. 初步掌握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能够根据学科特点、 教学目标(任务)

 、 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征, 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 进行课堂教学过程和自主学习过程结构的设计、 实施和评价。

 (Ⅱ 、Ⅲ、 Ⅳ)

 7. 在教学设计中认真考虑各种教学策略的不同特点并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关注新的策略(比如个别化学习策略、 合作(协作)

 学习策略、 整合学习策略等)

 的应用, 并给予评价。

 (Ⅱ 、 Ⅲ、 Ⅳ)8. 在教学中采用新的评价技术和方法, 运用基于技术的评价策略、 评价工具、 评价标准和量规开展教学评价, 并把评价结果用于教学效果的改善。

 (Ⅲ、 Ⅳ、 Ⅴ)

 9. 积极参加运用技术改进教学的合作项目,并在研究中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教学能力和工作效率。

 (Ⅳ)

 10. 在教学中注意使学生获得平等使用技术的机会; 使他们学会运用技术促进学习、 进行交流、开展研究、 解决问题, 并注意安全、 负责任和有益于身心健康地使用技术。

 (Ⅴ)

 *下述各表中 B 级指标为最低要求, A 级指标为高层次要求。

 经济发达、 信息化环境较好的地区和学校,应达到 A 级水平。

 表中每项绩效指标后面括号中的罗马数字, 指的是与该项行为相关的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中基本要求的类别。

 2. 实习教师 实习教师(从事教学工作不满一年的新教师)

 应该做到:

 A

 级 B

  级 1. 基本掌握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能够根据学科特点、 教学目 标(任务)

 、 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征, 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 在他人的指导下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 实施和评价。

 (Ⅰ 、 Ⅱ 、 Ⅲ、 Ⅳ)2. 基本掌握教与学的理论及教育技术理论, 使用各种媒体和策略实施教学, 解决课堂上出现的硬件和软件的常见问题。

 (Ⅰ 、 Ⅱ 、 Ⅳ)

 3. 应用技术工具对相关的资源进行收集、 分析、评价并合理使用, 以提高教学效果。

 (Ⅰ 、 Ⅱ 、 Ⅳ)4. 能够利用技术设计、 开发教学中所需的资源,有效管理并合理运用这些资源。

 (Ⅰ 、 Ⅱ 、 Ⅳ)

 5. 理解新课程标准及“学生教育技术标准” ,初步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Ⅰ 、 Ⅱ、 Ⅳ)6. 为学生设计并提供公平使用技术的机会及环境, 指导学生安全、 有效地使用技术,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造能力。

 (Ⅰ 、 Ⅱ 、 Ⅳ、 Ⅴ)

 7. 关注教育及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及各种新技术的在教育、 教学中的使用。

 (Ⅰ 、 Ⅱ )8. 了解各种与教育、 教学相关的评价模式及策略, 选择恰当的评价工具及量规, 对教学效果及学生的作品进行公正、 有效的评价。

 (Ⅰ 、 Ⅲ、 Ⅴ)9. 运用各种技术与学生、 家长、 同事、 专家及各个领域的人们进行交流与合作, 支持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及自己的教学需要。

 (Ⅰ 、 Ⅱ 、 Ⅳ)

 10. 运用技术促进自己的学习, 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Ⅰ 、 Ⅱ 、 Ⅳ)

 1. 初步掌握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能够根据学科特点、 教学目标(任务)

 、 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征, 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 在他人的指导下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 实施和评价。

 (Ⅰ 、 Ⅱ 、 Ⅲ、 Ⅳ)2. 初步掌握教与学的理论及教育技术理论, 使用现有的媒体和各种策略实施教学, 基本上能够解决课堂上出现的硬件和软件的常见问题。

 (Ⅰ 、 Ⅱ 、Ⅳ)

 3. 应用能够得到的技术工具对相关的资源进行收集、 分析、 评价并合理使用, 以提高教学效果。

 (Ⅰ 、Ⅱ、 Ⅳ)

 4. 利用技术参与设计、 开发教学中所需的资源,有效管理并合理运用这些资源。

 (Ⅰ 、 Ⅱ 、 Ⅳ)

 5. 了解新课程标准及“学生教育技术标准” ,初步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Ⅰ 、 Ⅱ、 Ⅳ)6. 在他人帮助下为学生设计并提供公平使用技术的机会及环境, 指导学生安全、 有效地使用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造能力。

 (Ⅰ 、 Ⅱ、 Ⅳ、 Ⅴ)7. 了解教育及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及各种新技术的在教育、 教学中的使用。

 (Ⅰ 、 Ⅱ )8. 知道各种与教育、 教学相关的评价模式及策略, 选择恰当的评价工具及量规, 对教学效果及学生的作品进行公正、 有效的评价。

 (Ⅰ 、 Ⅲ、 Ⅴ)9. 初步运用各种技术与学生、 家长、 同事、 专家及各个领域的人们进行交流与合作, 支持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及自己的教学需要。

 (Ⅰ 、 Ⅱ 、 Ⅳ)10. 运用技术促进自己的学习, 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Ⅰ 、 Ⅱ 、 Ⅳ)

 3. 未来教师 21 世纪的未来教师(师范生及准备从事教师职业的人)

 应该做到:

 A

 级 B

  级 1. 初步掌握与教学过程相关的理论, 了解教育技术相关的知识, 以及教育技术对教学改革及教育信息化的意义和作用。

 (Ⅰ )

 2.

 初步掌握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能够在他人的指导下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 实施和评价。(Ⅰ 、Ⅱ 、 Ⅲ、 Ⅳ)

 3. 运用技术进行信息的收集、 分析和处理, 初1. 了解与教学过程相关的理论, 知道教育技术相关的知识, 以及教育技术对教学改革及教育信息化的意义和作用。

 (Ⅰ )

 2.

 了解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能够在他人的指导下进行教学过程的初步设计、 实施和评价。(Ⅰ 、Ⅱ 、 Ⅲ、 Ⅳ)

 3. 运用技术进行信息的收集、 分析和处理, 简

 * 本表中 A 级绩效指标为师范类本科生应达到的最低标准; B 级绩效指标为师范类专科

 步评价各种信息及资源对教学的适用性, 并学会选择那些能够促进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的信息和资源。(Ⅰ 、 Ⅱ 、 Ⅲ、 Ⅳ)

 4. 学会鉴定在教学过程中用到的各种资源, 进行恰当的整理与适当的管理, 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支持学生的学习。

 (Ⅰ 、 Ⅱ 、 Ⅳ)

 5. 了 解与教学相关的各种评价模式和评价策略, 学会运用技术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Ⅰ 、Ⅱ 、 Ⅲ、 Ⅴ)

 6. 了解课程标准及“学生教育技术标准” , 学会设计并实施一节符合标准的课, 并反映当前使用技术能够在教学实践中达到的最好效果。

 (Ⅰ 、 Ⅱ 、Ⅳ)

 7. 运用技术进行专业知识、 教育理论的学习与实践。

 (Ⅱ 、 Ⅳ)

 8. 在他人指导下创设有利于学习的环境, 学会使用技术有效地进行教学, 安全、 负责任地完成任务。

 (Ⅰ 、 Ⅱ 、 Ⅳ、 Ⅴ)

 9. 运用技术与同学、 老师、 专家及更大范围的人们进行交流与合作。

 (Ⅰ 、 Ⅱ )

 10. 掌握各种常用技术设备的操作, 了 解在教育、 教学中可能用到的各种软件的使用方法, 以及技术在教学过程中会碰到的安全、 道德及法律问题。(Ⅰ 、 Ⅴ)

 要地评价各种信息及资源对教学的适用性, 并学会选择那些能够促进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的信息和资源。

 (Ⅰ 、 Ⅱ 、 Ⅲ、 Ⅳ)

 4. 初步学会鉴定在教学过程中用到的各种资源, 进行恰当的整理与适当的管理, 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支持学生的学习。

 (Ⅰ 、 Ⅱ 、 Ⅳ)

 5. 知道与教学相关的各种评价模式和评价策略, 初步学会运用技术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Ⅰ 、 Ⅱ 、 Ⅲ、 Ⅴ)

 6. 知道课程标准及“学生教育技术标准” , 设计并实施一节符合标准的课, 尽可能地使用技术提高教学实践的效果。

 (Ⅰ 、 Ⅱ 、 Ⅳ)

 7. 基本上能够运用技术进行专业知识、 教育理论的学习与实践。

 (Ⅱ 、 Ⅳ)

 8. 在他人指导下设计学习环境, 初步学会使用技术进行教学, 安全、 负责任地完成任务。

 (Ⅰ 、Ⅱ 、 Ⅳ、 Ⅴ)

 9. 基本能运用技术与同学、 老师、 专家及更大范围的人们进行交流与合作。

 (Ⅰ 、 Ⅱ )

 10. 了 解各种常用技术设备的操作, 知道在教育、 教学中可能用到的各种软件的使用方法, 以及技术在教学过程中会碰到的安全、 道德及法律问题。(Ⅰ 、 Ⅴ)

相关热词搜索: 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 教师 国家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顶伦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顶伦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顶伦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90216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