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色经典故事,供大家参考。
红色经典故事 毛委员送棉衣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一开创起, 就处在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之中, 红军和根据地老百姓的生活异常艰苦。
毛泽东在 1928 年 11 月写给中央的报告说:
现在五千人的冬衣, 有了 棉花, 还缺少布。
这样冷了 , 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
好在苦惯了。
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
冬天, 井冈山上格外寒冷, 红军战士没有棉衣和棉被, 只有两层单衣和薄薄的线毯。
在生活上, 每人每天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钱, 吃的是粗糙的红米和没油盐的南瓜汤, 晚上, 没棉被就靠盖稻草取暖。
毛委员在上井冈山当年的冬天, 就指示工农革命军在桃寮和茨坪办起了被服厂。
用打土豪得来的棉花、 布匹自己生产军服。
一天, 部队发下新棉衣, 毛委员领新棉衣回到八角楼, 走在房东谢槐福的面前说:
你一家五口人, 没有一件棉衣, 你就把这件棉衣穿上吧谢槐福见毛委员身上只穿了三件单衣, 想起毛委员寒冬的晚上只披着一件线毯,还经常工作到深夜, 怎么也不肯收下新棉衣。
在毛委员反复给谢槐福做工作的情况下, 谢槐福才穿上了新棉衣。
毛委员就是这样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 战胜了严寒的冬天, 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与爱戴, 取得了 井冈山斗争的胜利。
赵一曼的故事 1935 年 11 月, 赵一曼率领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 她要团长带队突围,自己担任掩护, 左手手腕中弹负伤。
她在村里隐蔽养伤被敌人发现, 奋起迎战时左大腿骨被子弹打穿, 因流血过多昏迷而被捕。
她被押到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务厅受刑后几度昏迷, 仍坚贞不屈。
她生命垂危时, 日寇担心死去得不到口供, 把她送进哈尔滨市立第一医院监视治疗。
负责看守她的伪满警察董宪勋和医院女护士韩勇义, 都为她的英勇所感动, 又听她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 于是决心参加抗联队伍。
在二人帮助下, 她于 1936 年 6 月28 日深夜逃出哈尔滨, 朝抗日游击区的方向走。
伪骑警队在第三天凌晨追上了 她们乘坐的马车, 赵一曼再次被捕。
敌人反复折磨了 她一个月, 她只是怒斥敌人:
你们可以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 可以把人剁成烂泥, 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
赵一曼负伤被捕解到哈尔滨后, 日寇和伪满的警察头目立即对她进行审讯。
此时, 她伤口不断流出的鲜血湿透了 棉衣, 依然滔滔不绝地痛斥日寇侵占中国东北的暴行。
负责审讯的日本特务恼羞成怒, 竟用竹签从她的指甲缝中钉进去, 用鞭子狠戳赵一曼的伤口, 使她几次昏死过去。
日寇将她送到医院, 伤势刚好一点, 日寇又在病床前审问, 赵一曼依然坚不吐实,日寇拳打脚踢, 她的伤口再度破裂, 又昏迷过去。
医护人员甚至包括看守的警察都对她产生了敬佩。
水缸的秘密 瑞金沙洲坝的杨大娘是红军家属。
大儿子参加红军以后, 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 里里外外什么事都要她自己操心。
1933 年 7 月的一个傍晚, 杨大娘浇完菜园, 回家准备挑水做饭。
她刚拿起扁担, 却发现水缸里的水满满的。
大娘奇怪了:
前天水缸满, 昨天水缸满, 今天水缸又满了。
这是怎么回事? 她问小儿子:
“小发仔, 下午你挑水了吗? ”11 岁的小发仔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 说:
“我没挑。
杨大娘越想越觉得奇怪, 就跑到田头问代耕队长:
“我屋里那口水缸, 天天都满满的。
是你派人给我家挑水了吧? ”“没有啊, ”代耕队长也感到奇怪, 将信将疑地问, “真有这样的事? ”
正说着, 上屋的二婶也提着菜蓝子走过来搭话:
是啊, 我屋里的水缸也是干了又会满, 满得都快要溢出来 了, 不知道是谁在做好事。
代耕队长把斗笠往头上一扣, 笑笑说:
“毛主席主张调查研究, 你们该去调查调查呀!杨大娘和二婶觉得这话有理, 俩人商量了一阵, 就各自回家了。
第二天, 杨大娘擦桌子、 洗衣服, 不到下午, 满满一缸水就用完了 。她故意不去挑, 也不下地干活, 早早拿起一双鞋底, 坐在门口, 和二婶你一针我一线地纳起鞋底来。
她俩鞋线扯得嗦嗦响, 纳好鞋底又上鞋帮, 四只耳朵听动静, 两双眼睛观八方, 边做针线活, 边搞起“调查”来。
但是等了半天, 也没有半点儿动静, 她俩心里纳闷极了。
太阳离西山只有两竿高的时候, 杨大娘忽然听见屋里的后门响了 , 接着又听到水桶铁钩碰撞的声音。
她俩惊喜地互相丢了 个眼色, 不约而同地喊了 出来:
“这回捉到了 !
”说着站起身就往屋里跑。
杨大娘刚进门, 差点跟一个挑着水桶的人撞个满怀。
她抬头一看, 见这人身材高大魁梧, 穿一身红军制服, 正冲着她和二婶笑。
望着他那双明亮的大眼睛, 她觉得很面熟,
但是又记不起在什么地方见过。
二婶一下就认出来了:
“呀, 这不是毛主席吗!
二婶拉着毛主席坐下, 杨大娘赶忙端上一碗茶, 说:
“毛主席, 你来沙洲坝不久, 可处处爱护体贴老百姓, 叫我们怎么感谢你呀!
” 毛主席喝着茶, 和两位红军家属聊起家常来, 问她们:
生活有没有困难?代耕队耕的田满意不满意? 房子漏雨不漏雨? 小孩子在列宁小学的功课好不好? 一直谈到天擦黑, 毛主席又要去挑水, 非要把水缸挑满不可。
杨大娘拗不过, 只好答应了。
毛主席为杨大娘和二婶家挑水的事, 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
相关热词搜索: 红色经典故事 红色 故事 经典版权所有:顶伦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顶伦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顶伦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90216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