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陶艺课程推行思政教育的教学探索4篇

时间:2022-08-19 13:00:09  来源:网友投稿

陶艺课程推行思政教育的教学探索4篇陶艺课程推行思政教育的教学探索 第36卷第142期2021年04月陶瓷研究Ceramic StudiesVol.36 No.142April .2021高校课程思政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陶艺课程推行思政教育的教学探索4篇,供大家参考。

陶艺课程推行思政教育的教学探索4篇

篇一:陶艺课程推行思政教育的教学探索

36 卷第 142 期2021 年 04 月陶瓷研究Ceramic

 StudiesVol.36

 No.142April

 .2021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一以陶艺课程为例潘梦梅 , 胥璟 , 欧莹(广州商学院 , 广州 , 510000)摘要 :

 课程思政主要是指在教学中除了传授学生专业上的知识以外还要体现立德树人 。

 在课堂教学中把思政与专业

 教学相结合 , 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 从而提升高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

 本文主要是以陶艺课堂为例 , 通

 过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课堂教学来体现课程思政与陶艺课程中的融合 。

 从而达到在不知不觉中就可达到知识传授

 和价值引导统一的效果 。

 。关键词 :

 课程思政 ; 陶艺 ; 教学中图分类号 :

 G64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 9892(2021)04 — 094 — (02)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

 Taking

 ceramic

 art

 course

 as

 an

 examplePan

 Mengmei,

 Xu

 Jing,

 Ou

 Ying(

 Guangzhou

 College

 of

 Commerce,

 Guangzhou,

 510000

 )Abstract :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ainly

 refers

 to

 not

 only

 impart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but

 also

 embodying

 moral

 education.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we

 should

 comb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professional

 teaching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eaching

 and

 educating

 people,

 so

 as

 to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This

 paper

 mainly

 takes

 ceramic

 art

 class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o

 reflect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ceramic

 art

 course.So

 as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the

 unity

 of

 knowledge

 teaching

 and

 value

 guidance

 unconsciously.Key

 words :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eramic

 Art;

 Teaching课程思政是指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类课程中

 的一种教学手段 。

 主要目的在于践行和实现习近平总书记

 出的 “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 ,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

 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 实现全程育人 、 全方位育人 ” 根本任务 。

 将思政与专业课程联系在一起 , 让老师在课堂上不仅仅专注

 于专业知识的传授还要发挥育人的作用 ,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

 的世界观 、 人生观和价值观 。

 陶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

 专业课程 , 在陶艺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也体现在理论与实

 践两个部分 。

 本文通过深入挖掘陶艺课程的思政元素来明确

 陶艺课程与思政的相关性 , 通过树立陶艺课程的思政目标从

 根本上让思政融入到陶艺课程的教学中 。

 最后从陶艺课程思

 政的具体实施措施来体现陶艺教学与课堂思政如何达到知

 识传授和价值引导统一的 。1 陶艺课醫含的思政元素立足于陶艺课程来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 , 其根本在

 于深入挖掘陶艺课程中蕴含的德育元素 , 充分发挥陶艺的思

 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

 陶艺课程所蕴含的的思政元素主要

 可以通过传统陶瓷文化 、 创新意识 、 工匠精神这几点来体现 。谈陶艺 , 离不开中国传统陶瓷 , 在传统陶瓷发展的过程

 中陶艺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融合 , 形成了现在享誉全球的中

 国陶瓷 。

 中国陶瓷在世界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 我国传统

 陶瓷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各具特色 , 如唐代的唐三彩 , 宋代定

 窑的白瓷 、 汝窑的青瓷 、 官窑的素面瓷 、 哥窑的开片裂纹瓷

 以及钧窑的钧红瓷 , 元代的青花瓷 , 清代的彩绘瓷等等 。

 从

 这些优秀的传统陶瓷中可以让学生们认识到我国传统陶瓷文

 化的丰富和强大 , 领略我国陶瓷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他们的

 民族文化自信 。在学习陶瓷发展史的过程中让学生们认识到陶瓷是如何

 一步一步发展到现在的 。

 从无到有 、 从粗糙到精细 、 从简单

 到复杂这每一步改变每一步进步都离不开制瓷匠人的不断创

 新和探索 。

 因为有他们的不断创新 、 不断探索 , 制瓷工艺不

 断的进步 。

 它体现在陶瓷器皿造型的创新 , 从一个简单满足

 人们使用需求的一个碗盘发展到满足各种功能需求的各式各

 样的造型 ; 体现在烧成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 让陶瓷变得越来

 越致密 ; 体现在陶瓷外表的装饰创新 , 让一件陶器从一个满

 足人们生活需求的生活用品逐步变成了工艺品 、 艺术品 。

 让

 学生认识陶瓷发展史中制瓷匠人创新意识的关键作用 , 从而

 学习在生活中树立创新意识 。工匠精神体现的是匠人们对作品完美的极致追求 , 它包

 含了敬业 、 精益 、 专注等内涵 。

 这些精神在我国传统陶瓷的

 收稿日期 :

 2020-11-24.

 修订日期 :

 2021-1-4.作者信息 :

 潘梦梅基金项目 1:

 2021 年度广州商学院课程思政研究专项课题"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研究 — — 以陶艺课程为例 ” , 项目编号 :

 2021XJKCSZ0021

 基金项目 2: 广州商学院 2020 年度课程思政"四个一"试点项目" 《 陶艺 》 第一讲" , 项目编号 :

 KCSZSDXM202077项目基金 3 :

 2020 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 — 以艺术设计类课程为例 ” , 项目编号 :

 2020SJJXGG03094

 青年

 \Young

 Scholars制瓷匠人身上以及他们的作品上都有完美体现 。

 通过给学生

 讲一件优秀的陶艺作品之如何诞生的就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制

 瓷匠人的工匠精神 。

 一件瓷器从泥开始到成为一件陶瓷器皿

 需要经过非常多的工序 , 景德镇有一句话叫 “ 过手七十二 ,

 方可成器 ” , 意思是说一件瓷器的制作需要经过七十二道工

 序 , 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心制作 , 一个不小心就会前功尽弃,

 导致最后的作品失败 。

 在这么复杂的制作工序中 , 做出了一

 件件优秀的陶瓷工艺品 , 这其中制瓷匠人付出的心血以及他

 们的工匠精神可以启发学生们 , 让我们的学生继承他们对待

 事情敬业 、 精益 、 专注的态度 。2 陶艺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陶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陶艺课程专业知识为载体 , 以

 立德树人为根本 , 深度挖掘陶艺课程中蕴含的德育元素 , 并

 将其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

 在陶艺理论课程中通过教授陶

 艺的起源和发展来引入创新精神和节约精神 。

 让学生在日常

 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 树立创新的自觉意识 。

 在

 陶艺实践教学过程中 , 以身作则 , 言传身教 。

 培养学生对作

 品认真 、 细心的态度 。3 陶艺课程思政教育的实瞬施陶艺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措施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3.1 在理论教学中的实施理论课程中主要通过传统陶艺鉴赏环节来融入思政元

 素 。首先 , 让学生认识到要节约资源不浪费 。

 在讲到宋代的

 瓷器的内容中提到关于宋代晚期出现的覆烧法 。

 覆烧法的出

 现是因为宋代末期上层瓷石开采殆尽 , 中下层瓷石耐火度较

 低 , 导致在烧成的过程中出现瓷器变形 , 为了减少变形 , 宋

 晚期开始将碗倒扣过来烧成 。

 形成了那个时期特色的芒口碗 。

 由此引出我们的思政元素要节约用料 , 所有的资源都是有限

 的 , 虽然我们国家地大物博 ,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地区资源匮

 乏 。

 我们日程生活中应该要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 不浪费资源 。

 在后期的实践课程中也要做到不浪费材料 。其次 , 让学生认识到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

 分享明代优秀

 陶艺作品时然学生认识到关于明代瓷器体大 、 胎厚的特点 ,

 是因为明代创新发明了二元配方 。

 因为在这之前景德镇制瓷

 一致釆用的是一元配方 , 也就是宜接用瓷石制作坯体 。

 二元

 配方主要采用的是高岭土

 + 瓷石的结合 , 其中高岭土的耐火

 度较高 , 添加在瓷石中提高了瓷石的耐火度 , 耐火度的提高

 让大型器物得以制作成功 , 所以说二元制瓷配方完美的解决

 了宋代瓷石耐火度低的问题 。

 由此引出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

 让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然后 , 让学生认识到细节决定成败 。

 通过分享乾隆粉彩

 镂空转心瓶 ( 如图 1 )

 , 讲解转心瓶制作工艺的难度 , 一个

 瓷瓶分为内瓶和外瓶两部分,两个瓶子连在一破可以转动,

 在外瓶外表做镂空装饰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让观者可以通

 过外瓶的镂空部位去欣赏内瓶表面绘制的花纹图案 ( 如图 2

 )

 ,

 这个瓷瓶的制作工艺非常负责 , 制作过程中不能出现丝毫差

 错不然就前功尽弃 , 通过对这个转心瓶的分享让学生认识到

 那个时期的制瓷工匠对专业精益求精的态度 , 在制作的过程

 中对细节的追求 , 细节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图 1 乾隆粉彩镂空

 转心尧瓶 瓶细节图3.2 在实践教学中的实施在实践教学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将思政元素融入

 到陶艺教学当中 。第一 , 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 。

 在第一次进入到

 实践课程中时 , 给学生分发陶艺材料 , 指导学生如何处理泥

 料 。

 示范给泥加水和保存泥的方法 。

 通过实际操作来告诉学

 生泥料从采集来的矿石变成大家使用的泥经过了非常多的步

 骤 , 让大家认识到这其中的复杂步骤 。

 从而体会到其中的不

 易 , 在使用过程中做到不浪费 , 没用完的余料可以通过加水

 拍打的方式处理 , 从而做到重复使用 。第二 , 培养学生耐心细心的好习惯 。

 在陶艺制作过程中

 耐心 、 细心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 例如制作一件硬泥板成型的

 作品 , 首先要压出所需要的泥板 , 压完泥板的之后需要把泥

 板放置在木板上等待干燥,这个等待的过程就是需要耐心的,

 如果没有耐心操之过急 , 提前就把泥板切了进行制作 , 因为

 泥板的干燥程度不够 , 泥还比较软容易变形 , 制作出来的作

 品造型就会出现一些变形的问题 。

 在泥板晾干的过程中除了

 等待之外还需要细心观察 ,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泥板会出现四

 周卷翘变形的情况 , 如果不及时处理泥板卷翘严重就需要重

 新压泥板了 。

 在制作的过程中要细心做好每个细节 , 如果没

 处理好细节在后面的干燥过程中就会出现开裂 、 变形等问题 。

 因此要做好一件陶艺作品需要讲究时机 , 不可操之过急 , 细

 心处理每一个部分 。第三 ,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在陶艺创作教学阶段 , 鼓

 励学生在收集的陶艺资料基础上进行创新再设计 。

 让学生将

 学习的陶艺成型方法和装饰方法运用到陶艺创作中 。

 陶艺制

 作的方法除了老师所教的以外 , 把握住制作的核心 , 自己可

 以进行拓展 。

 例如 , 在进行陶艺装饰的课堂教学之后 , 让学

 生了解陶瓷的肌理 , 学会如何做出肌理以及如何运用在制作

 陶艺作品的过程中保护好肌理 。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

 肌理 , 像不同的布纹 、 木纹 、 树皮 、 花瓣 、 树叶等等使用这

 些肌理让学生发散思维进行陶艺创作 , 而不是单纯的去临摹

 作品 。4 结语本文以陶艺课程为例 , 将陶艺课程与思政融合 , 深入的

 挖掘陶艺中的思政元素 , 确立陶艺课程的思政目标 。

 让学生

 在学习陶艺的过程中认识到中国优秀的传统陶瓷文化和工匠

 精神 , 在陶艺制作过程中不断地从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耐

 心和细心 。

 让老师在指导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

 的价值观 、 世界观和人生观 。095

篇二:陶艺课程推行思政教育的教学探索

21 年 4 月第 2 期(总第 41 期)收稿日期:2020-11-12作者简介:汪彩兰(1975),女,安徽宿松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会计学、教育管理;胡耀东(1974),男,安徽怀远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教育社会学。此文为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多元评价中师德评价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7jyxm0982)和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重点项目“隐性教育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7jyxm0979)的研究成果。落实课程思政理念的实践探讨—— — 以高校“基础会计”课为例汪彩兰1 ,胡耀东 2(皖江工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31)摘 要:课程思政对学生坚定正确的思想政治信念有重要价值。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中应包含思想政治内容,课程实施及教学过程是贯彻课程思政理念的关键环节,课程评价指标中应体现课程思政理念。

 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理念,是贯彻课程思政理念的前提和保障。关键词:课程思政;教书育人;基础会计课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21)02-105-04德育·社科·大学文化一、课程思政理念辨析“课程思政”既是一种教育理念,表明任何课程教学的第一要务是立德树人,也是一种思维方法,表明任何课程教学都负有德育责任。

 它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 在知识学习或技能训练时给学生以精神指引。[1] 从渊源关系看, “课程思政”与“教书育人”密切联系。

 2004 年 8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明确指出:

 “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的功能, 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的职责。

 ”此处在倡导教书育人的同时,也蕴涵了“课程思政”之意,可看作是课程思政理念的导源。

 课程思政理念乃是对教书育人思想的落实,即重在达成课程(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让课程运行符合党的教育方针,确保“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不出问题。教书育人思想是对课程(含教学)育人功能更广泛的要求,既包含“课程思政”的要求,也包涵“思政”目标以外更多维度的目标。

 课程思政理念更突显思政的目标和维度, 是德育目标中的一部分—— — 思想政治方向性目标,是育人功能中的关键因素。

 当前,课程思政理念坚持问题导向(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问题等),保证教育质量,就其时代背景而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过程中,在多种风险考验面前,如何站稳脚跟,保持定力,继往开来的需要;就其理论意义而言,是对教育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尤其是对教书育人思想的深化和发展;就其现实意义看,是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两张皮”现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和实效性的需要。“课程思政”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既是对新时代教师教书育人职责的拓展与深化,也是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的一种新时代105。

 。. .。

 。

 2021 年 4 月第 2 期(总第 41 期)德育·社科·大学文化教育理念。

 [2] 课程思政理念中的“思想政治方向”是指党和国家指引的方向,是为人民的方向,是社会主义方向。

 因此,课程思政理念体现了“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提倡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要求在教育教学全程全面贯彻, 这对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无疑具有根本性、决定性意义。抓好“课程思政”环节,贯彻课程思政理念是实现“教书育人”的关键一环。

 专业课程贯彻课程思政理念, 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更直接或密切地与相关课程相联系,若方式得当,会比单纯思想政治理论课更易于让学生将专业、职业与思想政治联系起来,认识到正确的思想政治态度与信念对专业发展乃至个人综合素养的提升、个人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二、 课程思政理念的实践途径—— — 以会计学相关课程为例由课程论的视角观察,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均属于课程范畴, 所以贯彻课程思政理念也就不限于课堂教学或课程实施环节,其中,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落实的必经环节,即“最后一公里”。就某一课程而言, 应协调统筹安排该课程系统内的各环节,还要与该课程系统之外的课程及规范(如多门思政理论课、相关专业课、专业培养方案)相联系。1.在课程与教学中包含思想政治目标要求要在会计学专业体现与贯彻课程思政理念,宜重点参考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 找寻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

 以本科学校“基础会计”课为例,教师备课时,除依据教材内容、学生情况和自身理论与实践经验外, 应遵循该校会计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会计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能力培养要求与实现矩阵》 部分明确列出, “基础会计”是“主要课程”之一,方案第一部分“培养目标”的开头即明确该专业强调树立“科学发展观”、培养的人才“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在“培养规格”中的“素质要求”一项规定要“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 “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 文化修养和礼仪风范”。

 这些“素养”目标的达成,固然可依赖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但不能毕其功于一役,指望思想政治理论课解决全部思政教育问题是不现实的。专业培养方案中列举的每一门课程, 其主导者—— — 任课教师都应意识到既要“教书”又要“育人”的责任,而不应割裂“教书”与“育人”,且应深刻理解“育人目标”中具有统领性、方向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设法体现出来。2.课程实施及教学过程是贯彻课程思政理念的关键环节编著与遴选教材是实施课程思政的预备性步骤。

 教材编著与遴选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对课程思政理念的落实有重要影响。广义而言,教材编著与遴选可称为课程实施的初始阶段。

 这实际上需要教材编著者在构思教材之初, 就明确意识到自己不仅仅负有“知识呈现和传递”的责任,更应主动担当教育责任,有全过程育人的远见,秉持课程思政理念,让著述很好地实现“术”与“道”统一,即兼具知识价值和思政教育价值。

 同样的素养要求也向教材遴选者提出, 并需遴选者明辨善断, 把好教材通向教室的关口。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统编、修订与统配,以及结合教材修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过程,历来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就充分体现了课程实施或教学过程是课程思政的关键环节,可为其他学科教材的编著、 遴选和使用提供有意义的启示。

 如“基础会计”或“会计基础”课程的教材有多种版本,在比较、选择时,除注重其知识性价值外,还须重视对学生思想政治观点潜在影响的内容。

 教师在该课程教学中,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技能,培养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社会责任感,如可以结合“会计准则”部分规范与严谨的要求教育学生。

 又如讲解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时, 教师课件中例题设计或实例选择当审慎对待,注重以例增知的同时,强化尊纪守法意识。3.课程评价指标体现课程思政理念课程评价过程与结果的恰当运用, 对课程价值的挖掘和对教学改进、效果提升有重要意义。如在教学评价方面, 某评价表关于对教师评价的 8 项指标中,有 1 项为“课堂教学体现立德树人思想”。该表应用在包括基础会计课在内的绝大多数课程教学评价活动, 这体现了教学管理部门对课程思政理念的重视。恰当的课程评价势必会反作用于课程实施,于是要求课程评价者或教学评价者应具有课程思政理念和相应的素养,亦在情理之中。从现实的评价参与过106。

 。. .。

 。

 2021 年 4 月第 2 期(总第 41 期)?????参考文献:[1]吴月齐.试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三个着力点[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67-69.[2]韩宪洲.以“课程思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8(23):4-6.[3]成桂英.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三个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9):67-70.[4]中共教育部党组.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Z].教党〔2017〕62 号.[5]布超.改革开放 40 年高校教书育人的基本经验论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8(11):19-23.程看,课程评价者又可分为直接评价者(直接根据观察思考进行评价并填写评价表者)和间接评价者(对评价表指标进行分析判断, 并可能或实际据以做结论、决策者),两者专业背景、专业素养、岗位经历乃至具体立场不尽相同,对评价的准确性提出了挑战。这就在客观上要求课程评价指标设计易于理解,课程评价者应主动学习领会课程思政理念, 以便让科学的指标最终发挥应有的效用。例如怎样识别、判断任课教师是否较好地遵循了立德树人的要求? 这种识别或判断是否被如实记录在评价表内? 又怎样发挥评价表的作用? 看上去是课程评价指标与课程思政理念的关系, 其背后蕴涵了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所有参与者的殷切期待和严肃要求。三、 教师政治素养对落实课程思政理念的重要作用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理念,熟悉、认同思想政治主流,拥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不断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是更自觉在教学中贯彻课程思政理念的前提,是课程思政实效性的重要保障。专业课教师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其思政意识、思政素养和思政能力对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成功至关重要。[3]1.理解、认同课程思政理念会计课教师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与学生课上课下互动,以言明道,以行践言,以身作则,在当好青年学生“专业教练”的同时,当好其思想启迪者、政治引路人。

 相反,教师不理解课程思政理念,否认甚至反对课程思政理念,则必不能较好地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正确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2.理解、认同思政主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强调教师具有符合党和人民要求的政治立场、政治素养和政治标准, 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大学的性质决定的。

 2017 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纲要》中提出,要“完善教师评聘和考核机制,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 [4] 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教育责任看,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觉悟,时时处处讲政治守纪律,一言一行合道理做表率,是新时代对包括会计学课程教师在内的高校教师的基本要求,惟其如此,才可正己正人,做学生的表率和思想导师。这就需要教师先自觉主动地学习政治理论、 全面完整准确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拥护并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这是教师理解、认同并贯彻好课程思政理念的前提和基础。

 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 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 [5]3.充分挖掘所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设计好教学目标, 注重教学目标体系中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设定,并采取适当方式,追求完美的教育教学过程。为此,教师对所任教课程应有较深刻的认识和全面把握, 充分挖掘所任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学习、理解、运用好现实生活中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素材, 尽可能在教学目标设计及具体教学过程中做好“思想政治+”,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 进行以知识教育为依托的价值观教育,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把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 [5] 。教师当持教育家的理想,以课程思政的理念及自觉和开阔的视野, 全面辩证地看待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课程实施的多个环节,可以就教材本身的内容进行梳理、提取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还可以从实际案例中提炼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之转化为所教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自然融合“思想政治+”于课程过程,实现理想的育人效果。德育·社科·大学文化107。

 。. .。

 。

 2021 年 4 月第 2 期(总第 41 期)编辑 朱荣华On the Practic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dea ofCurriculum-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 Taking Basic Accounting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anExampleWANG Cai-lan, HU Yao-dong(Wan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anshan Anhui 243031, China)Abstract:Curriculum -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of great value to students"corre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ttitudes and belief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tent should beincluded in the design of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and teachingprocess are of vital importanc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concepts, and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cepts should be reflected in the curriculumevaluation indicators. Teachers should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idea of curriculum -based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e familiar with and agree with the mainstream ideological andpolitical concepts. This is also the prerequisite and safeguard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idea ofcurriculum-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Key Words:Curriculum -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and EducatingPeople; Basic Accounting Course108。

 。. .。

 。

篇三:陶艺课程推行思政教育的教学探索

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ZHOU

 UNIVERSITY第 36 卷第 3 期Vol.36

 No.32020 年 9 月Sep.

 2020茶艺实践环节融入 “ 课程思政 ” 教育探索金琦芳 , 王仲,李忠芳 , 唐政,何忠伟(贺州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 广西贺州 542899 )[ 摘 要 ] “ 课程思政 ” 是高等学校 “ 大思政 ” 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 , 是高校全程育人的重要举措 。

 通过挖

 掘专业课程茶艺实践环节中课程思政融入点,从茶艺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考核方式等方面 , 对茶

 艺实践环节融入 “ 课程思政 ” 元素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论述 , 构建涵盖实践教学环节的 “ 全过程育人 ” 的课

 程思政方案 。[ 关键词 ] 课程思政;茶艺 ; 实践环节[ [ 中图分类号 ] G712

 [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673 — 886 1

 ( 2020)03 — 0 1 60 — 03茶艺课程是高等学校或中等职业学校茶学 、 茶

 艺 、 茶文化 、 评茶 、 茶叶加工 、 茶叶营销等专业开设

 的 , 以培养学生核心职业技能为目的的重要课程 。

 在 《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 2015 年版) 》 中

 有 “ 茶艺师 ” 职业, 《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茶艺师 》 将

 该职业分为五个等级 , 包含技能型人才 、 高端技能

 型人才和技能管理型人才 [ 1 ] 2 O 茶艺课程是学校培养

 学生茶艺师职业技能的核心课程 , 该课程包含了茶

 艺师应掌握的相关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 。

 培养什么

 人 , 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 高校必须培养远大抱负和

 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 [ 2 ] I3 O 茶艺

 课程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 精益求精的职

 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 。

 近十几年来 , 我国

 茶科技 、 茶文化等有了新的发展 。

 随着人们生活水

 平的提高 , 人们对茶艺师技能也有了新的要求 。

 这

 些新变化都对茶艺课程提岀了新的要求 , 特别是要

 求茶艺实践环节教学不能与茶艺师职业活动和职

 业技能脱节 。

 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 , 部分院校在文

 化 、 文秘 、 中文 、 旅游 、 酒店管理 、 商贸 、 空乘 、 高铁 、

 餐饮等专业也开设了茶艺课程 , 这些专业茶艺教学

 中往往更偏重于茶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茶艺师职

 业技能的培养 。

 因此,茶艺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具

 有更好推广性 , 显得尤为重要 。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和实践 , 将为学生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

 础 。20I6 年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

 作会议上提岀 “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

 什么样的人 、 如何培养人 , 以及为谁培养人 ” 这个根

 本问题以来 , “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 , 把思

 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 实现全程育人 、

 全方位育人 , 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

 面 ” ⑶为高校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如何培养人指明

 了道路 。

 同时要求 “ 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 、 种好责

 任田 , 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 形

 成协同效应 ” , 这是对专业课程建设中育人作用的

 新要求 [ 4 ] II87 O 在 “ 大思政 ” 教育工作格局下, “ 课程思

 政 ” 是对高校传统思政教育的反思与改革 , “ 课程思

 政 ” 是 “ 大思政 ” 教育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

 现高校思政教育的中心环节与有效途径 [ 5 ] 38 O 专业

 课程融入 “ 课程思政 ” 的载体是课堂教学与实践活

 动,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身体力行 [ 6 ] I9 O 依据新要求 ,

 本文就茶艺实践环节中课程思政的融入点进行探

 索 , 选取茶艺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考核

 方式等方面进行论述 , 在专业实践课程中实现 “ 课[ 收稿日期 ] 2020-04-07[ 作者简介 ] 金琦芳 (1989- ) , 女 , 福建松溪人 , 硕士 , 贺州学院讲师 。

 主要研究方向 :

 茶资源与综合利用 。[ 通信作者 ] 王仲 (1991- ) , 男 , 湖南衡阳人 , 硕士 , 贺州学院讲师 。

 主要研究方向 :

 茶叶生物化学与资源利用 。[ 基金项目 ] 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 全程育人 , 创新创业 — — 茶文化课程思政实践 "( 2019JGB367 ); 贺州学院教

 学质量与教学改革项目 “ 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茶文化系列课程改革 ” ( hzxyybjg201822 ); 贺州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

 革项目" 《 制茶学 》 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改革 ” ( hzxyybjg201804 ) 。- 160

 -

 贺州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ZHOU

 UNIVERSITY第 36 卷第 3 期Vol.36

 No.32020 年 9 月Sep.

 2020程思政 ” 和育人目标 。一 、 、 教学内容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教学内容设计要朝着实现引导学生坚定理想

 信念的目标 , 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应当有专业课

 程的自身特色 。

 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的历史 、 现状与

 发展前景知识 , 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 使命感与荣誉

 感 。

 引导学生精益求精提升专业综合能力 , 结合产

 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 , 寻找自我价值实现和个人

 职业发展的机遇 , 树立远大理想 [ 6 ] 19 O茶艺实践环节与学生就业选择中的茶艺师职

 业关系密切 。

 茶艺实践环节教学内容设计要加强引

 导学生品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的形成 , 结合时代发展

 的需要和近十几年来茶文化的发展 、 茶艺师工作技

 能要求进行充实和调整 。( 一 )

 通过茶艺新时期典型事例激发学生学习

 自信近年来 , 茶艺多次岀现在外交场合上 , 成为和

 平 、 友谊和合作的纽带 。

 在外交场合上 , 习近平总书

 记多次与其他国家领导进行以茶为桥梁的 “ 茶叙 ”

 外交 , 在一些外交场合上也岀现了茶艺师的优美姿

 态 。

 近十几年来 , 茶艺有了新的发展 , 如章志峰恢复

 了茶百戏这一古老而珍贵的技艺 , 茶百戏是一种唐

 代岀现的在茶汤中形成文字和图像的高超艺术 , 比

 日本茶道的形成更早 [ 7 ] 362 O 将这些典型事例融入教

 学内容讲解中 ,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

 习自我效能感 , 更有利于学生树立专业自信和文化

 自信 。( 二 )

 通过茶艺实践中中华传统美德进行德育

 教育茶艺实践环节中存在大量体现中华传统美德

 的礼仪与行为 。

 我国一直有以茶待客 、 客来敬茶的

 传统 , 形成较多的茶事礼仪 , 如在泡茶过程中有双

 手奉茶 、 敬茶行礼 、 请茶行伸掌礼等礼仪用于表达

 对客人的尊敬 。

 宾客在品茶过程中也有礼仪要求 ,

 如点头致谢 、 叩手礼等用于表达对主人或茶艺师的

 感谢 。

 学生通过在茶艺学习中践行这些礼仪 , 浸润

 在传统文化中 , 潜移默化形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

 惯 。

 泡茶和饮茶中也蕴含着丰富人生哲学和对生命

 的启示 , 如饮茶时茶滋味带给口腔先苦后甜 、 苦涩

 回甘的刺激,正如人生一样 , 蕴含着做人应该先苦

 后甜 , 脚踏实地 、 艰苦奋斗的哲理 , 有利于学生树立

 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

 泡茶器具公道杯体现了茶

 的平等待人 , 引导学生待人接物形成平等的意识 。

 茶艺演示不仅在于演示的本身 , 还是一种文化传承

 和创新的过程 。

 通过茶艺演示可以为产业经济注入

 新的活力 , 促成茶叶交易和商业贸易 , 实现文化传

 播和输岀 。

 在茶艺实践过程中使学生勇当起传播传

 统文化的践行者 。( 三 )

 通过茶艺技能要求培养工匠精神和职业

 道德泡茶和茶艺演示是一种追求过程美和结果美

 ( 茶汤美 )

 相结合的极致艺术行为 , 要求茶水比例 、

 浸泡时间 、 泡茶水温 、 冲茶用水及器具 、 品茗环境及

 氛围等方面合理搭配 , 也要求泡茶者在泡茶和茶艺

 演示中要做到善始善终过程美和结果美的双重

 要求必然促使泡茶者不断追求精益求精 , 对细节和

 全局均具有较强的掌控能力 。

 在茶艺实践教学环节

 中贯彻这些要求 , 可以提升学生感知美的能力 、 激

 励学生形成不断精进的工匠精神 。

 精益求精和善始

 善终也契合茶艺师职业道德要求 。二 、 、

  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环节教学方法在茶艺实践教学环节中突岀学生的中心地位 ,

 明确学生在实践环节应完成的实践内容及实现的

 学习目标 。

 要让学生成为实践的主导者 , 为学生提

 供多种达成学习目标的教学资源 。

 此外 , 还可以通

 过小组结对训练 、 小组讨论与学习 , 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观能动性 。

 在小组结对训练中,小组成员应用

 “ 自主训练 + 结对纠错 ” 的方法 ,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

 的引导者 , 使学生在实践中形成 “ 训练 、 反思 、 纠

 正 、 训练 ” 的学习习惯 。

 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方

 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精益求精的工匠

 精神 。三 、 、

  以育人为目标的实践环节考核改革以试卷分数论高低是一种相对局限的评价方

 式 , 这种评价方式缺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考核 ,

 未能考核新时期茶艺技能要求 。

 因此 , 在课程中完

 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考核制度 。

 课堂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形成性评价 , 注重对学生思

 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的形成性考核 。

 期末考核环节 ,

 在考核方式上综合应用笔试 、 口试 、 创新训练项目

 等多种形式 , 科学确定课堂问答 、 阶段性测试 、 创新

 训练项目 、 实践作品等考核项目权重 , 适当设置思

 想品德和职业道德考核的权重 。

 目前 《 茶艺 》 课程实

 践考核项目的设置仍然存在着不足 , 存在项目考核

 技能点单一 , 无法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

 能力的问题 。

 在实践考核项目设置上可以参考 《 茶

 艺职业技能竞赛技术规程 》 , 除个人技能考核外 , 增

 加团体创新 、 场景化品饮茶艺考核项目 , 提升学生

 对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的重视程度 , 培养学生团队

 协作 、 创新意识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161

 贺州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ZHOU

 UNIVERSITY第 36 卷第 3 期Vol.36

 No.32020 年 9 月Sep.

 2020四 、 、

  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教学效果分析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最终体现

 在学生 , 课程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岀更高

 质量的人才 [ 9 ] 29 O 因此,评价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

 最终必须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检验标准 。

 贺州学院开

 设茶学专业至 2020 年首届本科生毕业 , 在茶艺实

 践环节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改革与实践下 , 本

 科生共有 9 人次在全国大学生茶艺技能竞赛中获

 奖 , 3 人次在区级茶艺技能竞赛中获奖 , 取得了一定

 的成效。由此可知 , 在茶艺实践环节适当地融入思

 政教育元素 , 有利于激发 、 和培养学生的正能量 , 提

 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效果 , 提升学生的获得感 ,

 保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五 、 、

  结语在专业课程中适当地融入思政教育元素 , 有利

 于提升学生的获得感 , 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 达成全

 程育人 、 全方位育人;在专业实践环节融入思政教

 育元素 , 有助于将学生思政教育落实在专业技能等

 实践过程中 , 进一步在实践中巩固思政教育效果 。

 但是 , 高等学校生源较广 , 有来自发达地区 、 中西部

 地区 、 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 , 不同生源

 学生在思想观念上也存在差异 。

 因此 , 一门课程思

 政实施方案推广到其他课程时需要根据学生情况

 进行调整 , 一个学校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在推广到

 其他学校时 , 往往还需要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 、 学

 生特点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必要的选择和改革 。

 此

 外 , 除了专业实践课程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外 , 还可

 以充分发挥高校兴趣社团 、 校园文化节 、 社会实践

 等隐性教育实践活动达到育人目的 。[参考文献][1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 — 茶艺师 :

 GZB4-03-02-07[S ] . 北京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

 社 , 2019.[2]

 赵旻 . 培养什么人 , 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J], 中国高等教育 ,2019(3).[3 ]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N ] .

 人民日报 , 2016-12-09(01 ) .[4 ]

 张杰 , 刘长莉 , 王文婧 , 等. “ 微生物学实验 ” 课程引入思政教育的探索 [J ] . 微生物学通报 , 2020(4 ) .[5 ]

 成永军 . 探索有效模式

 构建 “ 大思政 ” 工作格局 [] . 中国高等教育 , 2019(5 ) .[6 ]

 陈华栋 , 苏镠镠 . 课程思政教育内容设计要在六个方面下功夫 [] . 中国高等教育 , 2019(23 ) .[7 ]

 林更生 . 武夷山的分茶文化 [] . 农业考古 , 2010(5 ) .[8 ]

 中国茶叶学会 . 茶艺职业技能竞赛技术规程: T/CTSS

 3-2019[S/OL ] . (2019-08-05)[2020-04-05 [ . http : //www.ttbz.org.cn/

 Pdfs/Index/?ftype=st&pms=29539.[9 ]

 李国娟 . 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 [] . 中国高等教育 , 2017(Z3 )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Practical

 Teaching

 of

 Arts

 of

 TeaJIN

 Qi-fang ,

 WANG

 Zhong ,

 LI

 Zhong-fang ,

 TANG

 Zheng ,

 HE

 Zhong-wei( School

 of

 Food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

 Hezhou

 University

 Hezhou

 Guangxi

 542899 )Abstract :

 "Curriculum

 ideology"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education

 system

 of

 "Bi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educate

 students

 in

 the

 whole

 process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into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specialized

 courses

 "Arts

 of

 Tea"

 is

 explored

 in

 following

 aspects :

 teaching

 content ,

 teaching

 method ,

 teaching

 assessment

 and

 so

 on ,

 aiming

 to

 create

 a

 reason

 scheme

 for

 "Curriculum

 ideology"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specialized

 courses

 Arts

 of

 Tea".Key

 words :

 Curriculum

 ideology ;

 tea-art ;

 practical

 teaching[ 责任编辑 ] 张琴芳- 162

 -

篇四:陶艺课程推行思政教育的教学探索

课程 思政实践 策 略研究— —以 《 计算机网络 》 为例朱婷婷( 洛阳师范学院 , 河南

 洛阳 471000 )摘要 :

 :

 立德树人 、 培养人才是高校的首要职能 , 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 ,

 高校都在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

 以计算机网络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探索为例研究

 高校推行课程思政的策略方法 , 归纳总结计算机网络在课程思政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从提高协同性 、 提升专

 业课教师思政教育能力 、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等方面给出高校课程思政实践策略 , 促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关键词 :

 :

 课程思政 ; 协同性 ; ; 思政业务能力 ; 价体系1 引言2016 年 12 月 ,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

 议上的讲话中指出 , “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 , 思

 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 , 提升思想政治教

 育亲和力和针对性 , 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 其

 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 、 种好责任田 , 使各类课程与

 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 形成协同效应 。

 " 2019 年 ,

 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

 “ 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

 源 , 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

 ” 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

 就是为社会培养人才 ! 而课堂教学作为学生接收知识

 的最主要的方式 ! 发挥着重要作用 ! 因此如何在高校中

 实行课程思政与思想理论课同向同行用于提高大学生

 的思想显得尤为重要 。2 以 《 计算机网络 》 课程为例分析高校 “ 课程思

 政 ” 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今各类专家 、 学者都开始研究课程思政 ! 尤其是

 高校发挥着培养人才 、 发展科技和服务社会的作用 ! 针

 对高校的课程思政研究也日益增多 ! 各个高校都在推

 进课程思政建设但有些高校在推行课程思政的实践过

 程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 本文将计算机网络课程思政的

 实践推行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2.1 部分高校中计算机网络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存

 在协同不够情况课程思政理念现已经开始普及 , 高校都开始推行

 和建立属于自己的课程思政体系 , 但仍然有部分高校

 的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协同性不够的现象 ! 即专

 业课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太多交集 , 尤其是在

 理工类院校中这类问题更为突出 。

 计算机网络作为一

 门专业性较强的工科课程 !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强调

 理论严谨 、 数据精确 、 科技创新等 , 其教学大纲 、 教案的

 制定也都是由计算机网络专业课老师完成 , 在设置过

 程中更多的是注重专业知识 、 专业技能和专业方法 ! 缺

 少如何在课程中加入思政元素 ” 这是因大多数的计算

 机网络老师专业知识过硬但对思政元素如何融入课堂

 教学中的能力还有些欠缺 ! 而且与思想政治理论老师

 缺乏有效的沟通 、 往往相互不了解 ! 进而导致计算机网

 络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存在两张皮的现象 。2.

 2 个别计算机网络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不到位以

 及能力不足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讲授者 , 如何给同学们传播

 知识 ! 树立价值观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是课程

 思政推进的关键因素之一 ” 现今仍然有个别计算机网

 络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不到位 ! 觉得思政教育应为思

 政老师的责任 ! 没有意识到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 ” 当

 然现在大多数的计算机网络老师已经认识到课程思政

 的重要性 , 认识到自己育人的责任 , 但作为一名理工科

 教师 ! 缺乏在教学过程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能力 ! 没有

 合适的方法将思政元素和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融合 。2" 缺乏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思政效果考核机制课堂教学的结果是需要考核来评价的 , 课程思政

 的教育成果也是需要通过具体的 、 系统的 、 全面的考核

 结果来检验的 。

 目前来说 , 大中专院校对学生专业知

 识和专业技能的考核系统已经很完善 ! 但对于课程思

 政的教育成果即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的考核还很不完

 备 ! 甚至有些学校会忽略这一部分的考核 ! 这种情况尤

 其在计算机网络等工科课程中的考核更加明显 ! 同时

 也缺乏对教师思政能力的考核 ”3 以 《 计算机网络 》 课程为例探索高校实践课程

 思政策略现今,计算机网络课程思政的实践在高校推进过

 程中仍然有许多问题 ! 如何更好的推进计算机网络课

 程等思政实践的教学改革 ! 满足社会对高校培育人才

 的要求 、 对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要求 , 需要从多个层面

 进行深入研究探索 ”3.1 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性如何准确高效快速地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 首

 先高校要树立正确的课程思政理念 ! 要将课程思政理

 念融入到高校的思政建设的工作体系中 ! 可以建立一

 支有各个相关部门参与的的课程思政领导小组 ! 根据

 自己学校情况负责整体设计规划等事宜 。

 其次 , 领导

 层面要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起到整体把握的作用 !

 在推进课程思政实践过程给予支持 、 引导和推动的作

 用 , 要在课程思政实践建设过程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

 如具体的讲授一门课或去课堂听课 , 有利于确保课程

 思政建设的有效推进和实施 ” 最后 ! 要明确课程思政

 作者简介 :

 朱婷婷 ( 1990 — )

 , 女 , 汉族 , 河南开封人 , 洛阳师范学院 , 硕士 , 助教 , 研究方向 :

 神经网络 、 图像处理 。64

 4

 锋绘 丄 2021 年第 8 期。

 。. .。

 。

 的实践建设不应只是某个领导 , 某个学院或者某个教

 师的责任 , 这是需要高校全员参与 , 需要学校各个部门

 通力合作共同建设 , 而不是个别高校直接推给马克思

 主义学院及相关学院 , 应是各部门紧密配合 、 马克思主

 义学院深度参与 、 各学院具体落实推进 。基于以上研究分析,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实践过程

 中应该采取由点到面的方法 , 先选取几门课程作为课

 程思政改革的样板课进而再推广覆盖到各个课程中

 去 。

 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 , 成立计算机网络课程思

 政研究团队 , 该课程思政研究团队应由计算机网络专

 业教师 、 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 、 辅导员组成 , 团队成员

 可以共同讨论制定教学大纲 , 把关教案,组织沙龙活动

 及时交流 ! 有效解决部分高校中计算机网络课程与思

 想政治教育存在协同不够的情况 ! 推进高校课程思政

 实践 , 更好地协同育人 。3" 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认识

 能力和课程思政教育能力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实施者 , 在高校的课程

 思政建设过程中应起到主要作用 ! 须全员参与 ! 尤其是

 专业课教师更应主动积极承担这项任务 ! 但是现在有

 个别教师还是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认为思想政治教育

 只是思政老师的任务 ! 专业课教师只需要在课堂上讲

 授专业课内容就可以 , 这是大的思想认识误区 , 一定要

 首先解决认知问题 , 即转变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观念 。

 做 “ 有理想信念 、 有道德情操 、 有扎实学识 、 有仁爱之

 心 ” 的四有好老师是对新时代教师的要求 , 教师在课程

 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教书育人的使命 ! 所以专业课教师

 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 , 认识课程思政内涵 。

 具体可以

 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提高课程思政认知能力 :

 一是高校

 组织讲座或培训引导教师正确认知课程思政 。

 定期开

 展课程思政相关的专题讲座 ! 建立教师常态化的培训

 学习机制 一 一 在新教师入职培训以及日常教师师德师

 风培训中增加课程思政教育模块 。

 二是在高校课程思

 政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及课程思政研究

 团队的作用 。

 通过集中讨论 、 沙龙活动等潜移默化的

 影计算机网络专业课教师 ! 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

 知能力 。高校中的大多数计算机网络教师已认识到课程思

 政的重要性 ! 也积极参与到计算机网络课程思政的实

 践过程中 ! 但部分教师计算机网络专业能力过硬但自

 身的思政理论水平和思政业务能力受限 ! 无法有效的

 挖掘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思政元素进而潜移默化的融合

 到自己的课堂中去 。

 具体可以通过以下解决方式 :

 一

 是通过参加思政专题讲座 、 教师培训 、 自学等多种方式

 长期学习思政理论知识 ! 提高计算机网络教师的自身

 思政理论水平 ! 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思政知识才能在

 挖掘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思政元素中做到游刃有余 。

 二

 是通过集中备课 、 锤炼教案 、 旁听思政课程等提高思政

 业务能力 , 润物无声地做到课前全面规划 、 课堂旁征博

 引 、 课后总结反思等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全过程嵌入

 思政元素 。3" 建立科学合理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评价体系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 学生对课程

 思政的的认知和参与度也是课程思政能否有效推进实

 践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 但现在大多数的计算机网络

 课程考核都是针对专业知识的结论性考核 ! 导致部分

 学生在对关于思政元素的学习上缺少积极主动的意

 愿 ) 教师是课程思政的直接实施者 , 教师在课堂上讲授

 如何也要有合理的评价标准 !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计

 算机网络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对计算网络课程思政的实

 践推进很有必要 。

 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个方面是对计算机网络课程专业教师思政业

 务能力的考核 。

 首先要成立学校-院系两级的教学督

 导委员 ! 教学督导委员会建立常态化听课机制 ! 及时了

 解教师在课堂上融入思政元素的情况并给予考核 ! 及

 时发现问题 、 反馈问题 !有效督促教师思政业务能力的

 提高 。

 其次 , 学生是课程思政的主体 , 学生的评价是最

 能反映教师课堂的教学效果的 , 建立学生对课程思政

 教学的评价表 ! 既可以对教师的课程思政业务能力评

 分也可提出意见 。

 最后 , 教师同行之间的互相评价 , 教

 师们可以通过相互旁听课的方式相互学习相互进步 。

 将以上三种的课程思政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考核中的一

 部分 ! 督

 使

 教

 师

 将

 课

 程

 思

 政

 做到

 实

 处 ! 而

 不

 是

 流

 于

 形式 。第二个方面是对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学生的考

 核 。

 其一,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考核中不能仅仅是专

 业内容的考核 , 要加入对思政元素的考核 , 如情感元素

 价值观等 。

 其二 , 要进行计算机网络课程考核改革 , 要

 加入一些非标准答案的考核内容 , 能让学生主动有对

 课程思政学习的动力 。

 其三 , 要在考核过程增加过程

 性考核 , 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 。

 综上所述 , 即

 对学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考核采用过程考核和目标考

 核相结合 、 专业知识点考核和思政能力考核相结合的

 方法 。4

 结语在教育部印发 《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

 中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 , 全面推

 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 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 ! 提

 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 因此高校课程思政需要高效 、

 准确 、 有效地推进实践建设 。

 通过解决在实践计算机

 网络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专业课程与思

 政教育课程协同性不足 、 专业课教师认识不到位及思

 政能力不足 、 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等问题 ! 提出高

 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策略 ! 做到让各类专业课程与

 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 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

 把思想政治工作

 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 N *. 人

 民日报 ,2016-12-09(01 )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

 人根本任务 [ N *. 人民日报 ,2019-03-19(1 ) .石定芳 , 廖婧茜 .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本真 , 阻碍与进路

 现代教育管理 ,2021(4):38-44李勇强 , 倪斌."课程思政 ” 与计算机专业课协同育人模式探索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9(4) ; 85-8&锋绘 _ [

 2021 年第 8 期 』

 »

 65。

 。. .。

 。

相关热词搜索: 陶艺课程推行思政教育的教学探索 陶艺 推行 探索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顶伦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顶伦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顶伦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90216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