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新冠肺炎论文参考文献(70个中英文范例)8篇

时间:2022-09-08 18:55:19  来源:网友投稿

新冠肺炎论文参考文献(70个中英文范例)8篇新冠肺炎论文参考文献(70个中英文范例) 087社会治理从全球疫情视角看中国从全球疫情看中国一年多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扩散。对比中国同其他许多国家的抗疫表现,可发现很多不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冠肺炎论文参考文献(70个中英文范例)8篇,供大家参考。

新冠肺炎论文参考文献(70个中英文范例)8篇

篇一:新冠肺炎论文参考文献(70个中英文范例)

87社会治理从全球疫情视角看中国从全球疫情看中国一年多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扩散。对比中国同其他许多国家的抗疫表现,可发现很多不同。应对疫情,中国向世界交了一份满意答卷。重视程度决定防控力度与成果我们党和国家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因此疫情一确定就果断作出了一系列英明部署,提出了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在2020年这个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宁愿暂缓发展经济的脚步,也要优先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正是因为重视,才能下得了如此决心。反观全球其他一些国家,从国家领导人,到国民,很少意识到疫情的严重程度,坐视不管,任由疫情蔓延。没有吸取中国经验,白白浪费了中国争取的2个月的时间之窗。在我们政府承包百姓治疗新冠肺炎费用时,国外有些人民却还在为检测发愁,因为缺少仪器,或者存款不够,政府又无能为力,没有想出更好的对策。相比之下,哪个国家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高下立见。中国精神闪耀光芒分清主次的智慧。疫情期间,全国人民顾全大局,放弃了春节走亲访友、出门旅游的乐趣,坚持居家隔离;有些国家公民却还因为戴口罩侵犯了公民自由而闹游行。坚毅与责任心。疫情期间,中国的医护人员们主动担起重任,奔赴战场,咬牙坚持着;而国外有些医护人员却连基本的防护服都没有,很多人由于自己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当起了逃兵。团结一致、守望相助。疫情期间,全国上下一条心,团结在一起,众志成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内蒙古捐马铃薯、东北捐大白菜、江西捐萝卜、西藏捐牦牛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地——湖北!但是有些国家一些百姓宁愿一桶一桶地将牛奶一箱箱倒掉,也不愿意将其捐赠给贫苦人民。思考这次疫情在给我们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经验教训以及思考。保护自然。虽然造成此次疫情的原因众说纷纭,至今仍未下定论。但由此带来的关于野生动物的讨论发人深省。刑法介入野生动物资源保护非常必要。我国刑法在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方面存在立法缺陷,针对这些缺陷,应该扩大野生动物资源法律保护的范围; 增设“故意伤害、虐待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和“点食、购买、出售野生动物菜肴罪”,以期充分发挥刑法的作用,更好地保护我国的野生动物资源。[1]发挥好舆论作用。疫情期间,笔者关注最多的便是新闻,也常常会关注一些评论。有些评论客观公正,有些揭露现象,但也有些评论三观不正,有些只为博取眼球。总之,评论质量参差不齐。正是相 婕(杭州师范大学 浙江杭州 311121)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在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宝贵的经验。本文采用文献法、观察法,第一部分通过与他国重视程度、国家精神的对比,分析中国抗击疫情卓有成效的原因;第二部分从疫情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思考与建议。关键词:全球疫情;中国精神;保护自然;舆论各种参差不齐的评论形成了舆论。笔者认为舆论导向非常重要。在舆论助推下,疫情让人们见证了医护人员、科研人员等各行各业人的伟大与不易,见证了无数感人事迹。但也是舆论,让中国在国外被声讨,蒙冤。中国捐赠物资被认为是处于愧疚;中国抗疫成效显著被认为是隐瞒数据……全面了解信息。疫情期间谣言遍布,有些新闻、消息令人一时间不知真假。有些评论也会歪曲事实、误导大众。虽然很多人有自己的判断力,但“三人成虎”,依旧会有很多单纯的人被新闻、被评论所误导,信以为真。即使是一个对自己有充分信心,非常有主见的人,也会在千篇一律的新闻、评论的暗示、洗脑下,变得不坚定。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在本次疫情中,科学技术发挥了巨大作用。医学、数学、信息技术、心理学等齐头并进,为疫情奉献了力量。医学的作用不言而喻,特别值得骄傲的是:我国的传统中医药学在疫情中也多次被证实有效,这是为中医正名的绝佳机会,也是发展中医的好时机。数学和信息技术一起运用于预测疫情,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且事实证明预测的准确度、吻合度颇高。心理学运用于疫情发生后人们的心理救助,充分缓解了大多数人的紧张、焦虑感。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病加于小愈,祸生于懈惰”,怕就怕于疏忽处生祸乱,在大意时栽跟头。在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忧患意识,指出“这个时候,必须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否则将带来严重后果,甚至前功尽弃”。[3]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良好,但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松懈,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以确保我国疫情防控持续向好。居安思危不是杞人忧天。如今,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刚开始通知开学、复工时,很多人由于觉得仍存在风险,表示不想开学、不想复工。对此,笔者认为,虽然风险确实存在,但总不能有风险就不去做,因为新冠肺炎病毒可能会长期与人类共存,基本的生产生活仍需继续。我们应该相信国家、相信公司、相信学校,严格遵守相关安排,在个人层面上做好自己分内之事。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疫情,让我们再次见证了祖国的伟大与昌盛,社会的和谐与美好,人民的团结与友爱。面对疫情,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用科学的方法应对,居安思危不放松,我们定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参考文献 [1]吴献萍,胡美灵.论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刑法保护[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4(06):8-12.[2]徐永胜,李建敏.科技创造未来

 创新改变世界[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20):4-6.[3]宁心.临深履薄居安思危[J].新湘评论,2020(06):41.——由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思考。

 。. .。

 。

篇二:新冠肺炎论文参考文献(70个中英文范例)

20 年春节前夕,忽闻新型冠状病毒从武汉蔓延。随后,武汉封城、全国戒备,这如临大敌般的紧张气氛。以下是为大家带来的新冠肺炎论文 3 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新冠肺炎论文·1

 自 12 月份武汉爆发疫情以来,今年的春节就释放出了朦胧的压迫感。我们处在十几线城市,完全料想不到这个春节不出门,不上街,不串门,多日“宅”在家中的情景。在“今天天气不错,可以走出房间去客厅转转”的背后,理性告诉我,一切都应该继续。小到我们的寒假学习,大到国家金融秩序,除了不出门,为国家减负,我们甚至可以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让一切继续,让我们一起逆行。

 截止 1 月 28 日,全国已有 130 支医疗队到达武汉。各路救援人员奔赴武汉防疫战场当年抗击非典的郭军主任,84 岁高龄的终南山院士。他们是骨血凝练的中流砥柱——哪怕不再年轻力强。湖南第二批请战的抗疫医疗队员,平均年龄 34 岁,其中最年轻的是年仅 20 岁的护士陈琳琳。他们也不是无所畏惧,只是想到这一职业,这份血脉,那幕未来,便忍不住热血沸腾。

 春晚上有一段对防疫前线的医务人员的采访,护士小姐姐笑着说,怕啊,可是一穿上这件衣服就什么都不怕了……

 我从心底生发出对这一身中国人骨血的骄傲与感动——这正是我辈中人。

 有人是冒着生命危险,冲在防疫的第一线,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着大家,与病魔博弈。还有些人为了城市正常运转,依旧奋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凡人之躯,比肩神明”,他们是城市英雄。而我们,保护好自己,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支持。

 河南紧挨着武汉,交通便捷又是人口大省。政策却落实到了村里边儿村口坐镇拿着红缨枪,玩具枪的捂的严严实实的村民;明明村口牌楼写着“某欢迎您”,门口断路的挖掘机生生的往“欢迎”前面加了个“不”字;街上的横幅拉的到处都是“聚餐就是找死,拜年就是害人”……

 这段时日以来,疫情多,谣言多,发灾难财者有,然而赤子之心扶国者众。这段时日以来,防护物资少,街上冷清,与亲友见面也少。人情却暖,人心却重。在此我想与大家分享我的一些建议与希望。

 勤洗手洗脸,坚决死守家门,为国家减负。尽量减少外出,出门也要做好防护措施。

 不放松警惕,不存侥幸心理。前线捷报频传,我们大后方也要等警铃彻底解除。

 按部就班,规律生活。作为一个高中生,更应该稳住心态做好复习工作。

 希望大家都能够保护好自己与家人,与疫情逆行,为曙光而继续前进!

 新冠肺炎论文·2

 连日来,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人们纷纷向医护人员、党员干部、媒体记者等一线英雄致敬。是他们坚守岗位、默默奉献,构成了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钢铁长城”,撒播着令世人钦佩的人间大爱。

 文学源自生活,高于生活。春晚节目情景报告《爱是桥梁》,生动刻画和倾情讴歌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现场白衣天使、先锋模范、无冕之王们的“战斗姿态”。“隔离病毒,没有隔离爱”成为了人们的一致共识,在网上坊间传递了无限正能量,也坚定了全国人民敢于斗争、赢取胜利的信心和决心。

 秩序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面对日益加重的疫情防控工作,人们看到,一些地方先后采取了“封城”“封村”“封园”等必要的应急措施。切断病毒传播渠道、防止更多人员感染,是当前疫情防控工作中一项比较重要的任务。尤其是重点城市、偏远地区、农村、养老院等机构,需要加大关注和支援力度。算宏观账、算整体账、算长远账,这些措施无疑是充满科学和温馨的,也是成本比较低的管用措施。

 群众利益无小事。诚然,隔离必将会造成群众生产、生活上的一些不便。正值春节走亲访友“旺季”,一些镇街村居党员干部提前走上岗位、劝返串门访客,他们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场景,让人心疼、让人牵挂。少数有重点城市往来历史的群众自我隔离,坚决不出门。这种自觉非常必要,而又让人感动。基层干部群众自发关心被隔离人员的衣食冷暖,及时解决困难和问题,关键时刻体现了初心、使命和担当。密切的干群党员关系,是战胜疫情的重要法宝之一。

 俗话说,谣言猛于虎。时空的隔离,当然造成了信息的不对称。加之个别人出于些许利益或好奇心过度,无事生非、散步不实消息,制造“紧张空气”,加剧了群众的心理负担,给疫情防控大局造成一定干扰。本就异常忙碌的专家学者、卫生健康部门干部职工和新闻记者,还要专门揭穿谣言、澄清报道,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这背后,是他们一次次加班加点和一个个不眠之夜的辛勤付出。所以此刻,不信谣、不传谣,向附近亲朋好友开展正面宣传,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增强疫情防控的意识和能力,不仅是对坚守一线英雄的一种爱护,也是力所能及地服务群众、回报社会的有效方式之一。

 如果说,有一种境界和格局是“舍小家、爱大家”,当之无愧属于此刻正抛家舍业、不计牺牲的一线英雄们。疫情来势汹汹,举国都在奋战。如果说对特定人员的服务,还有不够十分完美的地方,多一些包容比什么都货真价实和令人欣慰。比如,在个别医疗机构可能排队的人多点,请对医护人员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在一些辖区较大、人口较多的乡镇(街道)等基层单位,基层党员干部放弃休息、枕戈待旦连轴转,请对他们多一些配合和支持。广大新闻媒体的记者和一些单位的新闻发布人员,以最全的视野、最快的速度传递正能量,请对他们多一些信任,多一点“点赞”“转发”。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疫情无情人有情。团结起来,用我们的无私和奉献,织就关心人民群众和一线英雄的“爱心网”,胜利终将属于我们。

 新冠肺炎论文·3

  理想,是人生的目标,这五彩的词儿,令多少青年神思向往。我的心中也有一棵理想的种子在生根发芽医生。

 医生,身着白大褂,给受伤的人伸出援助之手,给受伤的人送去生之希望。隔着口罩的嘴传出的话,键盘上正敲打着的手,手术室里的娴熟技术,担着许多信任的目光。他们履行着“白衣天使”的使命。在我的眼里,救死扶伤的他们,是神圣的。

 真正使我产生这理想的,源于那一件事的影响。

 五年级的暑假,我的伯父已经病入膏肓了。一年前,伯父由“十年糖尿病”转为“尿毒症”,肾开始肌肉萎缩,这是重病的兆头。渐渐地,他下不了地,没胃口吃饭,脸色一天比一天苍白。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伯父终于有了好转,接回家中,靠药物慢慢治愈。正当我们皆大欢喜时,又是一个晴天霹雳春天时,伯母铺上了凉席,不料,伯父感冒了。“复活”的病魔又在伯父的身体里“大闹天宫”,搅得伯父又一次被送入医院再次进医院,医生不停地为他化疗、输血、做心理辅导(让伯父有信心活下去)等等等等。可这一次,即使伯父受十几个“神医”精心治疗,死神也无情地夺走了伯父活下去的最后的机会。我亲眼目睹了伯父咽下最后一口气的过程他那冰凉的手,拼尽全力放在我的脸上,他沙着嗓子说“孩子,当个医生吧”头一别,手无力地垂下。望着伯父那张苍白的脸,我扑在他的身上放声大哭,眼眶里打转的泪珠,肆意地掉在白色的床单上,渲染出一朵朵悲凉的小花虽然伯父去世了,但我很感谢那十几个尽心尽力为伯父治疗的医生,也铭记着伯父对我最后的期望做一名医生,治疗更多像伯父一样被病魔缠身的同胞!

 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应该面对朝霞实干,而不是面对晚霞幻想。”成为医生,首先要能理性分析病人状况,现在的我,就应该练好自己的逻辑思维,学好数学,在遇问题时更能全面思考;其次得了解人体部位,在病人患病时,能更快、更准地分析原因,我应广泛了解;最重要的是病人的心态,“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医生的状态也影响病人对康复的信心,医生应该是个乐观、豁达的人,我正向着这方面塑造我的性格。我要用实际行动迈向我当医生的理想!

 有很多天夜晚,我都梦见自己当上了一名优秀的医生,在病房里耐心地询问病人的病情,在手术台前,一丝不苟地给患者做手术,在事故现场,不顾自己的安危抢救病人我像一枝幽兰,默默地为他人倾吐芬芳,实现医生的价值

 苏格拉底曾说过“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了理想而奋斗。”我的理想是一名医生,我会在这条追逐理想的路上披荆斩棘、努力奋斗。我相信,经过数年,我的“白衣梦”不再只是梦境!

篇三:新冠肺炎论文参考文献(70个中英文范例)

号:H08 单位代码:11407密 级:公开 学 号:20187060北方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新冠肺炎疫情新闻语篇研究——以《人民日报》为例Discourse Analysis of COVID-19 News——Take People"s Daily as an Example学 位 申 请 人:常淼婷指 导 教 师:刘晨红 教授申 请 的 学 位 门 类:文学硕士专 业 名 称: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 究 方 向:

 社会语言学所 在 学 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论 文 完 成 日 期:

 2021 年 4 月

 II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北方民族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研究生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北方民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北方民族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研究生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导师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北方民族大学 2021 届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III摘要“语篇”从功能角度被定义为一个语义单位。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关报道备受关注。疫情新闻语篇在传递信息、引导社会舆论以及构建和传播国家形象等方面展现出重要作用。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新闻语篇为研究对象,选取疫情爆发后《人民日报》2020 年 1 月 21 日—1 月 31 日期间发布的共计102 篇相关报道为语料,建立小型语料库,采用定量统计、定性分析、描写和归纳等研究方法,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新闻语篇的语域特征、语篇生成的影响因素以及语篇的社会功能。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选题缘由、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方法、语料来源、创新之处以及本文的核心概念。第一章到第三章是主体部分。第一章通过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新闻语篇的语域特征及其在词汇——语法层面上的具体表现,揭示语篇的主要内容、目的、参与者及其相互关系、表达方式和修辞方式等。第二章分析语篇生成者和接收者共有的隐喻认知方式和社会文化背景对语篇生成的影响。第三章结合语篇的社会功能理论研究疫情新闻语篇在传播信息、粉碎谣言、引导大众情绪、再现抗疫场景和抗疫人员的形象、构建和传播我国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和负责任的国家形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五部分是结语,综合前面各章内容梳理本文的研究成果,并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和今后的研究方向。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新闻;语篇;语域;生成因素;社会功能

 北方民族大学 2021 届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IVAbstract"Discourse" is defined as a semantic unit from a functional angle. The suddenoutbreak of COVID-19 has severely affected people’s daily lives, and the relevant reportshave received great attention. The epidemic news discours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guiding public opinion, constructing and disseminating nationalimage. To take the COVID - 19 news discours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select 102 articleson the People"s Daily, which published during January 21 and 31, 2020, as the linguisticdata, setting up a small corpus and adopting quantitative statistics, qualitative analysis,description and induction methods to analyze the discourse’s register features, generativefactors, and social functions .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which introduces the reason of the topic, the purpose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the research status, methods, the source of the corpus, theinnovation and the core concepts of this paper.Chapters 1 to 3 are the main body. The first chapter reveals the main content, purpose,participants, their interrelationships, expression and rhetoric modes of the COVID-19epidemic news discourse by analyzing the regist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VID-19epidemic news discourse and its specific expressions at the level of language use. Thesecond chapt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the common metaphorical cognitive style and thesociocultural background on the generation of discourse. The third chapter combines thetheory of social function of discourse to study the important role of epidemic newsdiscourse in spreading information, crushing rumors, guiding public emotions, reproducinganti-epidemic scenes and images of anti-epidemic personnel, building and disseminatingChina"s harmonious and stable social relations and responsible image as a major country.The fifth part is the conclusion, which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results based on theprevious chapters, and points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Keywords: COVID-19 epidemic news; discourse; register; generative factors; socialfunctions

 北方民族大学2021届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V目录绪论 ...............................................................................................................................- 1 -第一节 选题缘由和研究目的...............................................................................- 1 -第二节 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 1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4 -第四节 核心概念...................................................................................................- 5 -第一章 新冠肺炎疫情新闻语篇的语域分析 ..................................................- 8 -第一节 语场分析...................................................................................................- 8 -第二节 语旨分析.................................................................................................- 10 -第三节 语式分析.................................................................................................- 12 -第二章 新冠肺炎疫情新闻语篇生成的影响因素 ......................................- 18 -第一节 隐喻认知因素.........................................................................................- 18 -第二节 社会文化因素.........................................................................................- 21 -第三章 新冠肺炎疫情新闻语篇的社会功能 ................................................- 26 -第一节 参与功能.................................................................................................- 27 -第二节 再现功能.................................................................................................- 31 -第三节 构建功能.................................................................................................- 35 -结语 .............................................................................................................................- 39 -参考文献 ...................................................................................................................- 41 -致 谢 ........................................................................................................................- 45 -个人简介 ...................................................................................................................- 46 -

 北方民族大学 2021 届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1 -绪论第一节 选题缘由和研究目的一、选题缘由2020 年 1 月,正值春节来临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原本喜悦祥和的节日气氛。紧张、不安甚至恐慌等情绪席卷而来,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医患沟通、新闻报道、谣言防控、舆情引导等语言问题成为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我国应急语言的服务能力、讲好疫情防控故事、塑造和传播我国的国家形象、增强国际舆论的话语权等课题显现出重要的研究价值。因此,本文基于语言学研究视角,对疫情期间媒体的新闻报道展开研究,分析新闻语篇在传递疫情信息、引导社会舆论以及构建和传播国家形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二、研究目的媒体在报道疫情新闻的言语活动中生产出大量的新冠肺炎疫情新闻语篇,这些新闻语篇所传达的信息和态度是疫情期间人们最关注的内容,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导大众对疫情的看法,指导人们防疫抗疫的具体行为。语言是语篇的主要载体,语言的具体运用不仅能体现语篇的意义,还能帮助语篇实现其社会功能。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新闻语篇在词汇、语法、修辞和信息结构等方面的具体运用,从语篇的语域(情景语境)、语篇生成者和接收者共有的认知机制和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揭示疫情新闻语篇的意义,从语篇的社会功能角度研究新冠肺炎疫情新闻语篇在传播信息、粉碎谣言、引导大众情绪、再现抗疫场景和抗疫人员的形象、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塑造负责任的国家形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二节 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一、研究现状英文术语“discourse”被译为“语篇”“话语”或“语段”,与之相对应,“discourse analysis”

 北方民族大学 2021 届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2 -被译为“语篇分析”或“话语分析”。目前语言学领域的学者们对于使用术语“语篇分析”还是“话语分析”没有一致的看法,但内容上都是以分析文本语言为基础来研究语篇。因此,本文对已有文献的术语使用不做区分,都将其纳入到语篇研究的综述范围内。目前,语言学领域,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新闻的语篇研究展现出语言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特点。研究理论主要集中于批评性话语分析、积极话语分析、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篇分析以及多模态话语分析等方面,内容上侧重通过分析语言的使用来研究语篇背后的深层含义以及语篇折射出的社会现实和观念。(一)批评性话语分析对新冠肺炎疫情新闻语篇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学者注重从方式、内容、话语策略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对比中外不同媒体所报道的疫情新闻,目的是批判国外某些媒体曲解事实的恶意报道。例如:王龙(2020)采用架构理论和批评话语分析,对比《中国日报》和《卫报》新冠肺炎疫情新闻报道,发现医院、战争、国家形象等架构普遍存在于中外新闻报道的话语中,《中国日报》的报道更加积极,而《卫报》侧重报道疫情的严重性。董艳(2020)基于批评性视角运用隐喻的框定功能分析了西方某些媒体的新冠肺炎疫情新闻语篇,建议在疫情新闻报道中尽量使用替代性隐喻而非暴力隐喻。(二)积极话语分析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目的相反,新冠肺炎疫情新闻语篇的积极话语分析注重研究以《人民日报》为主的国内媒体的相关报道,旨在分析新闻语篇传达出的积极意义和人文关怀。例如:陈先红、陈可馨(2020)结合评价理论和态度系统,以各国对中国抗击疫情表示肯定的积极文本为语料,研究文本传递的态度和建构的中国形象。李凌晨、刘景霞(2020)以《中国日报》上关于中国援助他国,共抗疫情的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生态话语分析,认为《中国日报》的新闻报道体现了“和而不同,互爱互利”的思想。赵心宇(2021)运用费尔克拉夫的话语分析三维模型,从文本和社会实践两个方面对《人民日报》新冠肺炎疫情报道进行语篇分析,研究报道的文本特点及其深层含义。(三)功能语言学的语篇分析基于功能语言学相关理论的新冠肺炎疫情新闻语篇的研究主要从语言的三大元功能出发,分析语篇的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例如:李战子(2020)运用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两大语言元功能,从大数据运用、新媒体语类和线上教学中人际意义的变迁等方面,预测性描述后疫情时代的话语主题和人际意义。戴新月(2020)分析了疫情初期河南基层风险沟通语篇的形式、

 北方民族大学 2021 届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3 -语义、修辞策略和话语双方的关系,认为未来风险沟通语篇的生成应以受众的心理认知需求为导向,...

篇四:新冠肺炎论文参考文献(70个中英文范例)

21 年第 02 期·总第 320 期6【疫情专栏】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及应对的文献综述蔡凯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 201620)[ 摘 要 ] 以文献综述的形式研究了 2020 年在世界各地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带来的影响。疫情导致世界各国的经济呈现下滑趋势,也破坏了国际分工体系,全球产业链出现脱节,从而重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通过对比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影响的直观数据、影响发现,疫情对经济有更大的潜在危害。我国面对疫情危机应当确保对疫情严防严控的同时,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稳固国内市场,出台稳就业、保民生的保障政策以及积极开拓全球价值链的新模式。[ 关键词 ] 新冠肺炎;金融危机;经济全球化;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 F12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2095-3283(2021)02-0006-05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Impact of COVID-19 on Economy and CountermeasuresCai Kaifan(Shanghai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Shanghai 201620)Abstract: In the form of a literature review, the impact of the new crown pneumonia outbreak in 2020 around the world on the economy is studied. The epidemic has led to a downward trend in the economies of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and has also disrupted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the global industrial chain has become disconnected, which has severely damaged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By comparing the intuitive data and signif i cance of the impact of the 2008 fi nancial crisis on the economy, it is found that the epidemic has greater potential harm to the economy. In the face of the epidemic crisis, my country should ensure stric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epidemic, and at the same time stabilize the domestic market through fi scal and monetary policies, introduce security policies to stabilize employment and protect people"s livelihood, and actively develop new models of global value chains.Key Words: COVID-19; Financial Crisi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ountermeasures一、绪论随着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肆意蔓延,全球供应链受到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遭遇冲击。2020 年 3 月 2 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 2020 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 2.9% 下调至 2.4%,将二十国集团(G20)国家经济增速预期从 3.2% 下调至 2.7%,OECD 报告认为疫情已成为自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面临的“最大危险”。目前虽然中国国内疫情得以控制,但是境外疫情的蔓延以及其对世界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也将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回顾 21 世纪以来爆发过的各类大型风险事件,人类面临的风险愈发频繁、多样,面临的挑战正在加剧。其中以恐怖主义和金融危机的威胁和危害为最,引起世界各国高度的警惕。然而,新冠肺炎因自身高危传染疾病的特性,一定程度上来说危害比恐怖主义和金融危机更为深远。新冠肺炎病毒因其传染力强、潜伏期长且存在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产生了许多未知和不确定性因素。从风险应对视角分析,人类应对恐怖主义和金融危机实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博弈,而应对高危传染疾病是人类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非人类事物之间的博弈。学者姜峰指出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具有的三个超强的叠加效应——客观的疾病威胁与主观的恐慌情绪叠加、即期的生命健康影响与深远的社会政治影响叠加、本土经济受损与全球经济受挫叠加,导致相对于其他类型的风险,防范难度更高,危害性更大[1] 。把本次因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的经济波动对比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来评估其危害,提出

 [ 作者简介 ] 蔡凯帆(1997 -),男,汉族,上海人,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学。

 2021 年第 02 期·总第 320 期7我国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一)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随着 2020 年 1 月 31 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把级别提升为最高的“严重”;3 月 9 日发出警告,全球性流行病威胁已经变成现实。世界各国都陆续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有的国家开始采取“闭关锁国”策略——封锁城市、交通,关闭商场等大型公共设施,学校停课,限制人员与货物的出入境等等。这一系列举措对世界上的主要经济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金融市场动荡在新冠肺炎疫情肆意蔓延的美国,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多个市场指标的变化值创造了历史峰值。根据娄飞鹏对美国金融市场的研究,2020 年 3 月 9 日到 18 日的8 个交易日中,美国股市一共发生了 4 次一级熔断。自从 1987 年美国股市建立熔断机制以来,这是第二次发生熔断,而连续发生 4 次熔断更是史无前例。3 月中旬一周股市的跌幅创下了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新高,并且纳斯达克指数、道琼斯工业指数、标普 500 指数跌回到 2016 年年底的水平。在债券市场,美国 1 年期和 3 个月期国债收益率一度接近 0,而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也是从 1953 年至今首次降到 1% 以下。在外汇市场,美元指数也发生了剧烈震荡,从 2 月下旬开始下跌,直到 3 月中旬又开始上涨。而在大宗商品市场,黄金的牛市结束;伦敦金在 3 月份一周下跌 8.59%;石油价格更是大跌特跌。事实上股市的暴跌、熔断不只发生在美国,欧日韩等主要经济体也经历了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美日英法德韩等诸国股指半个月内跌幅超过 20%,相继进入技术性熊市。这一场由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金融市场冲击席卷了几乎全世界的主要经济体。2. 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中断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导致一些国家开始限制人员、货物以及服务的流动,甚至关闭生产工厂停工歇业。疫情已经造成许多美国国内和国际供应链的广泛中断,大多数消费者业务的关闭,许多公司的大规模裁员和休假,导致消费者需求立即减少。Singh, Inderjit 表明航空运输是全球运输的核心,它形成了全球供应链中的关键环节,是多式联运无缝运输系统的一部分,用于安全和快速的人员和货物流动,促进旅游、贸易和商业。疫情使得各国陆续缩减乃至关闭航空线路,国际航空业务萎靡不振,严重影响了全球供应链[2] 。相关产业链的上下游行业和企业之间出现中断,这使得原本因为限流措施而大幅减少的国际贸易量进一步萎缩。疫情暴发以来,英国、德国、韩国、阿联酋、日本、美国等国率先实施旅行和入境管制,这直接导致了这些国家的旅游业及航空业严重下滑,继而使得交通、购物、住宿、餐饮、金融等相关服务业开始收缩,对全球服务贸易造成较大冲击。另外,疫情也造成中国、日本、韩国的汽车、金属、电子、化工、纺织等产业被迫停工减产,导致相关全球供应链出现脱钩、断裂的现象,抑制了商品贸易和工业生产的发展。3. 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冲击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影响,各界看法不一。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新冠肺炎疫情确实对经济全球化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冲击,但是其影响是有限的。余宗良和张璐认为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呈现东升西降、国际力量再平衡局面,而这次疫情可以进一步调整国际间的力量对比,导致全球供应链深度调整并且更加趋于公平合理[3]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短期内可能会给经济全球化“降温”,打击人们的信心,但是全球化有其内在动力,不会因为本次疫情而倒退,世界经济的发展不会回到过去的孤立状态。相对立的,彭博社指出这次疫情使得经济体之间互为依存的关系开始逐渐转变为恐惧的来源[4] 。相互依存的体系下,一旦其中某个成员发生变故就会威胁自己的利益。经济全球化在经历了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再次面临重大挑战,各国对制造业的争夺越演越烈,逆全球化的趋势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如同“蝴蝶效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全世界的人员、资源紧密联系,促进了新冠肺炎的迅速传播。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各发达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怀疑和不安,再加上封闭取向、种族歧视、民粹民族主义的兴起,以及近年来国际间不断爆发的贸易摩擦和冲突,经济全球化的基础遭到动摇。(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是新冠肺炎疫情最先开始大规模暴发的国家,中国经济遭遇了严重冲击,特别是疫情中心的湖北省。从数据上来看,中国在疫情最严重的 2020 年第一季度的 GDP 同比减少了 6.8%,第二、第三季度的 GDP 虽然同比增长了 3.2%、4.9%,但是低于往年 6%—7% 的增速。受疫情影响,短期内需求和供给锐减,导致我国 2020 年 2 月份制造业 PMI 指数比 1 月下降 14.3%,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比 1 月下降 24.5%,其中交通运输、旅游、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消费行业需求降幅显

 2021 年第 02 期·总第 320 期8著。这给中国的宏观与微观经济带来了不小的波动。尹彦辉等人把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引入到新凯恩斯DSGE 模型,系统地分析了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发现虽然长期内影响不显著,但是短期内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国民经济整体需求萎缩,体现在消费和投资需求收紧,并且由于生产成本上升以及生产要素大量减少,失业率和通货膨胀有上涨趋势[5]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疫情期间,面临短期内的需求和供给下降;第二阶段,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会有一波需求的反弹;第三阶段,疫情过后,出于预防类似的公共卫生事件的目的,进行产能、产业链的调整。不难看出受疫情冲击的短期影响,2020 年我国第一季度 GDP 呈现负增长,消费和投资的需求大幅下降,服务业和工业生产的供给收缩。不过,预计全面复工复产后消费经济会出现一定的反弹,特别是娱乐休闲服务和短途旅游带来的消费需求。另外,由于疫情期间数个月的“在家自行隔离”,疫情后一段时间健身减肥需求和母婴产品的消费也可能呈现上涨趋势。而从长期来看,产业链的调整已经是在所难免的,中国必然要探索全球分工、产业链重塑的新方向。基于微观视角,国内各行各业大多展现了下滑趋势,只有少部分行业“幸免于难”,比如受影响最小的生活必需品行业基本保持平稳发展,医疗用品行业有所上涨,而主打线上办公、线上学习产品的行业从曾经的默默无闻一转当前的如日中天。接下来主要从外贸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角度分析疫情的负面影响。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多国发起了出入境人员管制、贸易禁运、汇率波动,这些举措使我国的外贸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体现在三个方面:给企业基本生存带来挑战、加大外贸压力、倒逼企业转型升级。疫情暴发后,武汉封城、全国各地限制交通流动和人口聚集,钟南山院士呼吁大家在家自行隔离。各大企业不得不临时停业,业务量骤减,却还要承担员工工资、房租等刚性支出,经济效益下滑,入不敷出的现状威胁到了企业的基本生存。目前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大企业开始复工复产,但是一些国家对我国增加了贸易壁垒,一方面限制进口我国商品,另一方面要求更严格的检验检疫措施,使外贸企业的订单量大幅减少,贸易成本、出口难度增加。传统贸易企业不得不通过向数字经济、数字贸易转型寻求出路。受疫情影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缺乏生产订单、资金链断裂风险、复工复产困难等问题。中小企业位于价值链、产业链的末端,没有竞争优势,疫情引起的需求减少最先作用在中小企业上,缺乏订单、外亏内欠,经营压力直线上升。再加上中小企业长期面临的核心问题——融资难、融资贵,疫情期间更是无法获得银行贷款,导致资金链断裂,同时中小企业的复工复产审批也比大型企业困难。三、与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对比(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并且迅速扩散到欧盟、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导致他们的经济衰退,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放缓。美国在 2012 年12 月发布的《全球趋势 2030:变换的世界》中预测,世界经济至少在十年之内无法回到 2008 年前的增长率和快速全球化模式。关于金融危机的成因有两种主流观点:对冲基金冒险和金融资产被压低风险溢价引起的通货膨胀导致了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使公众对信用、金融产品失去信赖,信贷机制被破坏,扰乱了国家经济。金融危机影响的对象可以分成三类:欧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世界经济体制。2008 年,美国第三季度经济负增长 0.3%,个人消费指数下降 3.1%,这是美国 28 年来的最大降幅。随着 14 家银行倒闭,金融市场遭遇重创,股市暴跌,道琼斯指数下跌 500 点。而美国国内就业人数受危机影响减少了 76 万人,失业率达到 7%-8%。同年十月,为了拯救市场,美国政府公布了一个 7000 亿美元的计划,全球各大经济体纷纷展开金融救援,这加大了各国的财政赤字,美国当时欠下的债务达到了 10.2 万亿美元。在欧洲,Nima Nonejad 研究了通胀对欧洲货币联盟 (EMU)12 个原始成员国通胀不确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一些成员国在金融危机期间的巨额预算赤字可能会给央行制定货币政策带来压力,促使整个货币联盟通货膨胀,这最终可能给通货膨胀率带来了不确定性[6] 。并且在 EMU 的各个成员国中,通胀对通胀不确定性的影响不尽相同...

篇五:新冠肺炎论文参考文献(70个中英文范例)

07社会治理中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分析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下文简称“疫情”)肆虐全球,截至2020年12月底全球210多个国家感染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导致国际贸易阻滞、经济活动停滞、产业链疏离,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威胁全球民众的生命健康。面对疫情,各国政府采取各种不同的防控策略,必然导致疫情传播的巨大差别。国内疫情概况2020年1月7日,不明原因肺炎病症元凶初步判定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本文以月为单位,以2020年1月10日为国内疫情的时间起点(武汉卫健委首次疫情通报的时间)进行分析,如表1所示。

 (数据说明:国内数据来源于国家卫健委疫情通报;国外数据来源于百度疫情动态;截至时间为2020年12月31日;日期未指明年份的均指2020年;下文不再作数据来源说明。)依据表1,作国内累计确诊及月新增确诊趋势图,如图1所示。从图1看,国内疫情的传播经历了三个时期:缓慢传播期:从疫情首发至1月31日2020年1月11日武汉卫健委首次通报:截至2020年1月10日24时,初步诊断新冠病例41例,死亡1例。1月16日,武汉新增4例,累

 吕宏强(中共宝鸡市委党校 陕西宝鸡 721000)摘 要: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截至2020年12月底全球210多个国家感染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威胁全球民众的生命健康。面对疫情,各国政府采取各种不同的防控策略,必然导致疫情传播的巨大差别。本文对比中外疫情传播情况及防控的差异,进一步探索我国疫情防控取得初步成效的原因。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制度优势;中国精神作者简介:吕宏强(1973-)男,陕西千阳人,中共宝鸡市委党校副教授,从事网络安全、电子政务、社会事业等方面教学和研究。计确诊45例,死亡2例,其它省市均无通报。为了有效防控疫情,1月23日凌晨2时武汉市发布交通封城通告。1月24日(大年三十),全国各地启动一级应急响应,要求居家过年严禁外出,全国人民过了一个绝无仅有、别具一格的春节——居家过年,网络拜年。从首次通报至1月31日累计确诊病例净增11750例,日均增加560例;累计死亡259例,日均增加12例。快速传播期:2月1日至2月29日2月1日至2月14日是新增的高峰期,日均新增4175例;2月12新增15152例为单日新增高峰。这一阶段,累计确诊病例由11791例增加到79824例,环比增加577%,净增68033例,日均新增2346例;死亡病例由259例增加到2870例,环比增加1008%,净增2611例,日均死亡90例。传播减缓期:3月1日至12月31日3月1日以后,疫情传播速度减缓,从累计确诊环比来看,3月为2.17%,4月为1.62%,此后每月均小于1%,五月份最低为0.17%,随后维持在0.6%左右。截至12月底累计确诊病例87071例,净增7247例(其中境外输入4273例,本土确诊2974例),日均增加23.8例;累计死亡病例4634例,净增1764例,日均增加5.8例。这一阶段,疫情传播速度大幅降低,每天新增量比较低,且以境外输入为主。湖北省疫情在全国上下共同努力下很快得到控制,3月25日起除武汉以外地区解除离鄂通道管控,4月8日起武汉市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综上所述,国内疫情传播经历了三个时期,从数据来看,3月份国内疫情传播速度减缓,疫情大规模传播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中外疫情防控对比国外疫情概况国家卫健委首次通报国外的疫情时间是2020年1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通报为1月13日),首发地在日本、泰国。国外疫情情况分析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国外疫情经历了两传播时期:(1)缓慢传播期 :1月16日至2月29日。

 。. .。

 。

 108

 社会治理1月16日泰国、日本首次报告确诊病例各1例;1月22日美国首次通报新增1例;2月29日国外累计确诊达6009例,日均新增134例;累计死亡86例,日均死亡2例。(2)快速传播期:3月1日至12月31日3月1日后国外疫情转入快速传播期,从累计确诊环比看,3月达11022.4%,4月为374.6%,5月为92.9%,6月-12月在70%-30%之间;从月新增病例看,逐月创新高,12月底达1963万例。12月底国外累计确诊83214431例,累计死亡1812068例。10个月时间,累计确诊病例净增8320.84万例,日均增加27.2万例;累计死亡净增181.2万例,日均死亡5922例。国外疫情目前仍处于快速传播阶段,累计基数极大,增长速度极快,日均增量极高,传播速度和规模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还要持续多久仍很难预测。国外疫情重点国家情况12月底,全球210多个国家发生疫情,从累计确诊病例来看,全球累计确诊病例数量排名前10的国家如表3所示。从表3看,排名前10国家的累计确诊和日新增确诊占国外的比重超过60%,累计死亡占比58.86%;美国各项数据均居全球第一,发病率高达6.19%;印度排名第二,发病率0.76%。中外疫情对比2月29日国内累计确诊、死亡病例远高于国外,分别是国外的13.3倍和33.4倍。3月以后国外疫情大幅增加,累计确诊病例4月3日突破100万,6月28日突破1000万,12月31日达到8321.44万;死亡病例9月底突破100万,12月底达到181.21万;累计确诊和累计死亡病例分别是我国的956倍、391倍。美国累计确诊居全球第一,占国外累计确诊的24.32%,占现存确诊的34.72%,占死亡病例的19.38%。我国月新增确诊病例高峰在2月份,是同期美国的2268倍。3月后国内月新增确诊大幅减少,美国大幅增加,累计确诊病例4月27日突破100万,11月7日突破1000万,至12月31日月新增631.8万,累计确诊2023.8万,死亡35.11万,分别是我国的11943倍、232倍、76倍。我国5-12月新增确诊月均增加526例,而美国达到239.3万例,是我国的4550倍。从疫情传播的速度和规模来看,国外仍然处于快速传播期,且新增病例屡创新高,部分国家疫情防控几近失控,全球疫情防控形势相当严峻。我国疫情防控取得初步成效的原因各国疫情防控的差异与各国的治国理念、社会制度、政府组织能力、财政支持力度、医疗水平、文化传统、民众意识等紧密相联。我国能在短短几月就取得了初步成效,其主要原因如下:

 党的领导是夺取疫情防控胜利的前提条件。疫情爆发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作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防控要求。党和国家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迅速出台相关防控措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守望相助在抗疫战线上取得了初步成效。国外领导人轻视疫情,防控措施不力,疫情防控结果迥异。英国曾提出:放任感染以“提升全民免疫力”的可笑举措。美国总统特朗普高举政治私利,优先投入2万亿美元“救市”,漠视防疫,热衷于甩锅推责、抹黑攻击其他国家,导致美国却成为了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

 社会制度是夺取疫情防控胜利的根本保证。这次防疫中我们可以看到,中、省、市、县、镇、村(社区)党组织,再加上城市小区物业或农村的村小组,可以说是七级参与,各级政府及组织积极执行中央决策,政令畅通,群策群力,响应及时,措施得力,体现了我国凝心聚力、集中力量干大事的制度优势。疫情之初,我们在两周时间里能建成两座临时医院,征用体育馆、会议中心和学校等设立13所临时医院,全国360多支医疗队、4万多名最美“逆行者”驰援湖北……这些成果显现了我国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治理能力,正如世卫总干事谭德塞所言“中国速度、中国规模和中国效率,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

 财政支持是夺取疫情防控胜利的坚实后盾。战役拼的国力,拼的是财力,这次的战“疫”也如此。我国经过改革开放,综合实力提升了,经济规模发展了,财政收入提高了。截至7月,国内疫情防控相关资金达1864亿元,财政投入还将继续加大。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使得我们有经济实力敢“封”城,敢高速公路免费,敢免费检测和治疗,敢免费注射疫苗,能10天建成火神山医院,政府能出资送民工返城复工并发放补助……这一系列的举措体现了党和政府愿意投入财力支持疫情防控,也是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治国理念的真实写照。

 优秀传统文化是夺取疫情防控胜利的精神力量。在疫情防控中,与病魔作斗争的医务工作者和科研人员,与时间赛跑的建设者和志愿者,与群众一起坚守防疫一线的党员干部,无数“逆行者”发扬闻令而动、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民众面对疫情攻坚克难、顽强拼搏的斗争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精神;顾全大局、自觉行动的担当精神;坚定信心、共克时艰的乐观精神;这些都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正是这些精神力量,使得我们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较大的成绩,这也正是文化自信的生动展示和体现。

 民众积极配合是夺取疫情防控胜利的群众基础。本次战“疫”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可以设想如果没有许许多多的平凡的民众,没有民众的乐于奉献、积极向前、大力配合,没有白衣天使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付出,我们无法取得阶段性成效。国外民众在我们居家防疫时,他们上街游行反对政府的防疫措施,聚众申诉自己的“人权”,抵触口罩。更可笑的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快速复工复产,躺平防疫”措施却深得民心,民众戴口罩不是为了防疫而是为了政治表态。民众的漠视和抵触必然导致疫情的蔓延。事实胜于雄辩,数据说明一切。战“疫”实践充分证明,我们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集中统一领导的社会制度、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以及广大人民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完全正确的。“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我国疫情防控的现实情况正是对这句话的完美诠释,同时也让全球民众看到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和中国方案的优势所在。参考文献 [1]国家卫健委.疫情动态[2]百度.最新疫情地图实时数据报告. https://voice.baidu.com/act/newpneumonia/newpneumonia/?from=osari_pc_3 [3]付红星.打赢疫情阻击战彰显“四个自信”.光明网-理论频道.2020.3.5[4]梁镒.从抗击疫情看“四个自信”.2020.3.13。

 。. .。

 。

篇六:新冠肺炎论文参考文献(70个中英文范例)

科技文献通报第 29 卷第 8 期2021 年 8 月209第一作者简介:杨春森( 1996 - ) ,男,四川遂宁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运动人体科学。作者单位:四川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5Sport Science Institute of 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65,Sichuan,China.近期体育核心期刊刊发新冠肺炎疫情论文综述A Summary of Recent Papers on NCP EpidemicPublished in Sports Core Periodicals杨春森,韩海军Yang Chunsen,Han Haijun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16 种体育类中文核心期刊( CSSCI 版) 检索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以下简称疫情) 相关23 篇文章( 含网络首发) 进行研究,通过对论文总数和研究内容、作者特性等方面进行统计、归纳和分析。结果显示: 核心期刊疫情发文总体较少且集中; 疫情发文以高校单位资深体育科学研究者为主,社会对疫情研究较少; 体育产业解析了中国体育产业存在问题并给出了建设思路,但主要集中在体育产业宏观层面; 疫情对全球体育和中国体育影响甚大,主要分析奥运会和国际体育变动对中国体育的影响与内外应对策略; 学校体育疫情研究以高校为对象,应加大对中小学体育疫情研究; 体医融合主要探讨提高人体免疫力进行解析,但缺少体医结合的防护研究; 体育事业与赛事从不同角度分析体育培训企业、体育赛事发展困境,就如何对育培训企业转型升级和赛事恢复提出多项对策;体育媒体分析了微信健身推文和网络舆情现状,反映了体育的高关注度。关键词:体育; 核心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 论文综述Abstract: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logical analysis,this paper makesa study of 23 articles ( including the first online episode) about the NCP epidemic retrieved from 16 sportsChinese core journals ( CSSCI edition) . Through the statistics,indu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totalnumber of articles,research contents and author characteristics and so 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number of articles published in core journals was generally small and concentrated. The epidemicsituation is mainly issued by senior sports scientific resear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thesociety has little research on the epidemic situation. The sports industry has 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China’s sports industry and given the construction ideas,but it is mainly concentrated on the macro level of thesports industry. The epidemic situation has a great impact on global sports and Chinese sports. It mainlyanalyzes the impact of the Olympic Games and international sports changes on Chinese sports as well as internaland external coping strategies. Most study on the epidemic situation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s on collegesand universities,and the study on the epidemic situa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should be strengthened. The integration of body and medicine mainly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improvement ofhuman immunity,but lacks the protection research of the integration of body and medicine. Sports undertakingsand competitions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difficulties of sports training enterprises and sports competitions fromdifferent angles,and put forward a number of countermeasures on how to transform and upgrade sports trainingenterprises and resume competitions. The sports media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eChat fitness tweetsand online public opinions,reflecting the high attention of sports.Key words: sports; core periodicals; NCP epidemic; literature review中图分类号:G80 -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 -0256(2021)08 -0209 -4doi:10.19379/j. cnki. issn.1005 -0256. 2021. 08. 069前言2020 年春节假期前夕,疫情在全国迅速蔓延,全国各地采取不同程度地进入居家隔离封闭治理状态,截至目前仍然有部分地区有少量疫情和境外输入病例。在疫情背景下我国体育科学研究者在思考学校体育发展、应对体育产业冲击、提高人民健康等方面做出积极表率和探索。本文梳理了23 篇关于疫情有关文章,通过对研究内容、职称单位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了解我国疫情期间体育类核心期刊关注与研究疫情方向及进展,为未来该领域开展的有效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1 研究文献统计通过中国知网检索,起止时间为 2019 年 12 月至 2020年 6 月,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主题,检索出相关我国体育类中文核心期刊疫情科研论文共 23 篇,均为 2020 年刊文,对其进行整理归纳与综述。期刊发文篇数如表1 为: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 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 篇、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1 篇、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1 篇、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 篇、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3 篇、中国体育科技 2 篇、体育与科学 5篇、体育学研究 5 篇,其余 7 项核心期刊无疫情发文,其中第综述报告 ZONGSHUBAOGAO

 210BULLETIN OF SPORT SCIENCEAND TECHNOLOGYVol. 29. NO. 8. 2021一作者博士学位 17 人,硕士学位 6 人( 含在读)[1] 。表 1 近期核心期刊发文篇数期刊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首都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西安体育学院学报沈阳体育学院学报中国体育科技 体育与科学 体育学研究 其他核心篇数 2 1 1 1 2 3 2 5 5 02 第一作者职称、单位、基金通过对 23 篇疫情论文运用采用 SPSS25.0 软件数理统计分析,从单位内型、基金课题等级、第一作者职称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如图一,单位内型分析: 体育类大学发文8 篇,综合大学、师范大学分别发文 7 篇,其他单位 1 篇。从基金课题分析: 国家级 12 篇、省级 3 篇、无课题 8 篇。第一作者职称分析: 教授 8 人、副教授 5 人、讲师 6 人、助理研究员 1 人、无职称 3 人。由此可以看出,体育核心期刊疫情发文第一作者职称教授、副教授占比达到 57%,具有职称作者比例高达 87%,发文单位高校占比约 95%,第一作者博士学位比例为 74%,说明疫情发文以高校体育科学研究者为主,且为资深体育科学研究者,社会各级机构单位、研究所等对疫情研究较少,应加强高校与社会相连接,加大疫情研究力度及范围。图一 第一作者职称、单位、基金对比图3 研究分类3. 1 体育产业在疫情研究的23 篇论文中,体育产业是学者们研究热点,疫情期间对全国体育产业市场冲击大,如何危中求机恢复体育产业振兴,迎来“质”与“量”的跨越发展乃是重中之重。王雅伦等从“非典”疫情期与当前进行对比,提出了 5 大发展变化和预测,短期内出现体育消费、需求集中爆发,体育运动在预防医学、健康促进作用广泛重视,中长期体育产业回归稳定增速,高质量发展基本面不变、体育市场呈现结构性优化的态势[2] 。王戬勋等认为数字经济时代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4 大发展困境,提出了要实现加快我国体育产业供应链与全球价值链的紧密关联、构建与需求配套的供给体系以加速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形成体育产业全领域的数字链条和建立专项数字经济政策法规等4 大推进思路[3] 。李军岩等在经典的差异化和协同理论阐释基础上,解析东北冰雪旅游产业比较优势、合作优势、差异化与协同互动逻辑,提出3 条发展路径: 通过打造差异化发挥比较优势,通过建构协同模式彰显合作优势,通过推动差异化与协同互动激活内生动力[4] 。吴香芝等提出中央和地方的帮扶政策需要各级政府积极落实,需要体育服务产业相关部门采取创新性、精准性帮扶方案,引导和鼓励体育消费; 企业需要改变思路、创新经营方案、创新经营模式,在政府帮扶的同时进行有效自救的 4 条对策[5] 。张亮等从体育互联网产业、疫情期间电子竞技运动产业增长与疫情后体育赛事、休闲产业报复性消费等角度对后疾疫时代体育产业发展的空间和价值转向进行研究认为: ( 1) “线上 + 线下”一体化体育消费模式凸显; ( 2) 疫情激发电子竞技运动产业化发展内在活力,强化了电子竞技品牌文化传播和文化价值认同; ( 3) 健身意识提升,形成一定场域空间内的大众健身潮,体育赛事与产业营销的压力将会外溢 [6] 。3. 2 全球体育与中国体育疫情全球蔓延,东京奥运会推迟、体育赛事停办等,全球体育按下暂停键,综合研究全球体育与中国体育现状,可以更好了解全球体育变化和中国体育发展方向。体育鲍明晓从“新冠疫情”引发的国际政治变动提出国际体育组织对全球体育掌控力下滑、体育意识形态化回潮等全球体育发展 5大挑战,提出了履行大国责任办好 2022 年冬奥会、研发推广中国传统体育养身功法愈后中国经验、健全人民中心体育工作体系等中国体育 5 大应对之策 [7] 。刘韵从全球体育赛事现状、东京奥运会相关利益主体及其冲突、基于国际公共卫生理论下的利益权衡及冲突解决三方面解读了遵循主体利益冲突及其解决的路径,来探讨借鉴国际公共卫生理论以及妥善化的应对策略、基于国际公共卫生相关理论,提出辅以比例原则以减损及缓和相关主体利益受损程度的决策路径 [8] 。刘米娜对《体育与科学》杂志社于 4 月 5 日邀请了上海社科院金大陆教授、上海体育学院路云亭等 7 位横跨体育界老中青三代学者齐聚“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体育”云学术工作坊进行综述。讨论5 个话题从疫情下奥运会等各大赛事的当下与未来、互联网与体育、体育学术发展谈到“宅家”与公共体育服务建设,深入讨论疫情下体育世界的变与不变 [9] 。龚正伟等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治理价值基础和终极目标,建议从内外两个层面去改善体育治理,提出( 1) 精炼内功,将体育相关资源下沉至基层; ( 2) 精于外交,参与国际体育事务的体育治理定位 2 大路径[10] 。孙科等基于叙事的角度,从体育产业困局及破解、东京奥运会延期效应、居家空间的体育叙事、中国体育话语释析4 方面分析,认为: 体育产业的影响呈现持续性、结构性、社会性等特征、东京奥运会延期凸显国际奥委会内部治理的困境与危机、空间重叠与权力空间渗透造就居家体育的特殊“脱域”空间、体育话语在不同语境中的表达、转型与辩驳为体育话语转为文化资源提供契机 [11] 。3. 3 学校体育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学校体育,牵涉多个层面,学校体育既要尊重、发挥传统教育的常规价值,又要拓展、激活特定场域中的特殊价值。董鹏等研究认为学校体育具有个体层面价值、家庭层面、社会层面、国家层面4 项重要价值层面,提出学校体育要发挥 3 大特殊使命,同时积极践行 4 大担当: 完善在线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居家体育学习质量、开发疫情体育课程,实行疫情体育长期教育机制、发挥体育教师力量,助力推动国民体质健康促进、发挥体育科研优势,服务国家科学防控疫情需求 [12] 。张得保等在线教学的实施认为: 课程资源短缺、教师信息化素养不足、常规教学计划难以在线实施、学综述报告 ZONGSHUBAOGAO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第 29 卷第 8 期2021 年 8 月211生居家锻炼条件受限等 4 大问题。提出 5 项具体策略: 开发优质体育课程资源、统一体育课教学进度、智慧课堂平台灵活教学、构建多种交流对接平台、分阶段推进计划预案 [13] 。闫士展通过云访谈的形式做了“疫情下的学校体育”研讨,从课程论、教学论、认知心理学、法学等视角,讨论了 4 大主题。研究认为: 近期阶段,围绕新冠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合理研判体育教学恢复的各类风险,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 中期阶段,健全教师培养和研修机制,切实提高体育教师教学能力; 长期阶段,规范学校体育政策执行过程,完善学科核心素养结构体系 [14] 。叶春明等利用“问卷星”烟台市 6 家体育运动学校 1 699 名 7 ~ 17 岁青少年运动员开展问卷调查,利用动态聚类分析将应对能力分为高、低两个响应级别,建立随机森林模型度量,结果显示: 防护知识知晓程度不全,将近 1/2 的运动员无法克服紧张和恐慌心理,约 3/4 的运动员无法完成训练计划; 疫情应对能力影响因素重要性排序结果显示,年龄、训练项目和居住地区位居前 3 位[15] 。3. 4 体医融合人体免疫力对于抵御病毒具有独特作用,体育与医学结合可以更好增强人民体质、保障人民健康,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李明等依据共生理论对体医融合项目的风险治理逻辑进行阐述,以病毒、人体免疫与体育运动的体医融合关系视角,提出体医融合项目风险治理 3 大路径选择: ( 1) 将体医融合理念提升至构建公共卫生保障体系战略的高度; ( 2) 落地变现体医融合项目购买方案; ( 3) 打造政府精准购买体医融合项目区块链[16] 。娄虎等从体育锻炼应对心理应激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心理神经免疫路径角度,通过回顾 SARS、H1N1等重大传染病疫情时期公众的负向心理状态,结合运动免疫学和心理神经免疫学有关成果进行逻辑分析。研究认为,重大传染病疫情导致恐惧、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等负向心理状态,对此提出5 项居家锻炼对策来拮抗心理应激,改善公众心理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 [17] 。3. 5 体育事业与赛事疫情给中国体育事业、赛事发展带来巨大阻碍,钟秉枢等对黄志剑、王凯...

篇七:新冠肺炎论文参考文献(70个中英文范例)

新冠肺炎论文摘要集锦在中国发现的一种与人类呼吸系统疾病

 相关的新型冠状病毒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参与研究者 :

 吴凡 ( 第一作者 )

 、 陈燕玫 ( 共同第一作者 )

 、 宋志刚 ( 共同第一作者 )

 、 张永

 振 ( 通信作者 )

 、 裴媛媛 ( 第十作者 )

 、 张玉玲 ( 第十二作者 )

 、 代发辉 ( 第十三作者 )

 、 刘祎 ( 第十四作者 )

 、 王启敏 ( 第

 十五作者 )

 、 郑娇娇 ( 第十六作者 )"

 徐琳 ( 第十七作者 )

 、 Edward

 C.

 Holmes

 ( 第十八作者 )发表期刊 :

 《 Nature 》 ( 影响因子 :

 42.778 )原文题目: 《 A

 new

 coronavirus

 associated

 with

 human

 respiratory

 disease

 in

 China 》研究背景新发突发传染病 , 如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 ( SARS )

 和寨卡病毒病等 , 给公共卫生带来严重的威胁 。

 尽管在此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 但何时何地出现新的疾病仍然不可预知 。

 最近 , 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出现了严重

 的呼吸道疾病 。

 自 2019 年 12 月 12 日第 1 例患者住院以来 , 到 2020 年 1 月 25

 EJ, 至少已有 1

 975 例确诊病例 。

 流行

 病学调查表明 , 疫情的暴发与武汉市的一个海鲜市场有关 。本研究的患者是该市场的工作人员 , 其于 2019 年 12 月 26 日入住武汉中心医院 , 表现为严重的呼吸道综合征 , 包

 括发烧 、 头晕 、 咳嗽等 。

 基于血清学和聚合酶链式反应 ( PCR )

 的病原学调查初步排除了流感病毒 、 肺炎衣原体和肺炎

 支原体的存在 , 并通过 PCR 排除了其他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 、 包括腺病毒等感染 。

 患者经抗生素 、 抗病毒药物和糖皮

 质激素联合治疗 3d 后症状无明显改善 , 因呼吸衰竭开始使用呼吸机 , 并被送入重症监护室 。研究方法为了调查与这种疾病相关的可能病原体 , 本研究采集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 BALF )

 并进行宏转录

 组测序 。

 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中对样本进行处理 。

 从 200

 p.1

 BALF 中提取总 RNA, 构建

 双端 ( 150

 bp )

 宏转录组文库 , 再使用 Illumina

 MiniSeq 进行双端 ( 150

 bp )

 测序 , 根据测序结果鉴定并组装出病毒的基

 因组序列 , 最后进行遗传进化分析 。研究结果

 通过宏基因组 RNA 测序 , 从患者 BALF 样本中鉴定出一种属于冠状病毒科的新型 RNA 病毒 。

 对病毒全

 基因组 ( 29

 903 个碱基 )

 的遗传进化分析表明 , 该病毒与之前从中国蝙蝠中发现的 SARS 样冠状病毒 ( betacoronavirus 属 ,

 sarbecovirus 亚属 )

 高度同源 ( 核甘酸相似性为 89.1% )

 。研究结论新型冠状病毒 ( 2019-nCoV )

 与 SARS 病毒 ( SARS-CoV )

 之间存在的基因组和临床相似性 , 以及它在

 临床样本中的大量存在 , 为 WH-Humanl 冠状病毒 ( WHCV, 即 2019-nCoV )

 与武汉市正在发生的呼吸道疾病疫情之间

 存在关联性提供了证据 。

 尽管仅从 1 例患者中分离出这种病毒不足以得出是其导致呼吸道疾病的结论 , 但此发现已在其

 他患者中得到证实 。

 武汉市疫情的暴发表明 , 动物来源病毒的跨宿主传播可在人群中导致严重疾病 。蝙蝠中多种 SARS 样冠状病毒的鉴定导致人们认为其是这些病毒的天然宿主 。

 尽管在中国的蝙蝠中广泛发现了

 SARS 样冠状病毒 , 但尚未发现 SARS-CoV 。

 值得注意的是 , WHCV 与蝙蝠中的冠状病毒存在最为密切的亲缘关系 , 甚

 至在 nsp7 和 E 蛋白方面表现出与 bat-SL-CoVZC45 有 100% 的氨基酸相似性 。

 因此 , 蝙蝠可能是 WHCV 的宿主 。

 不过 ,

 由于首次报告这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时武汉市的这家海鲜市场中有多种野生动物在出售 , 故需开展更多的研究工作来

 确定 WHCV 的天然宿主和中间宿主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008-3

 50 上海医药 2020 年第 41 卷增刊 -1 期。

 。. .。

 。

 新型冠状病毒与非典病毒存在交叉保护表位 ,

 有望推动通用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参与研究者 :

 裘天颐 ( 第一作者 )

 、 徐建青 ( 通信作者 )发表期刊 :

 《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 ( 影响因子 :

 5.065 )原文题目: ( Identification

 of

 potential

 cross-protective

 epitope

 between

 2019-nCoV

 and

 SARS

 virus )研究背景

 暴发于 2019 年底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大流行 , 且众多研究揭示新型冠状病毒与其

 他冠状病毒的基因组间存在异同 。

 之前的研究指出 , 此病毒与非典病毒和蝙蝠中冠状病毒的基因组序列相似性远远高于

 其他冠状病毒 , 但三维构象上的差异和抗原性的关系尚不清楚 。研究内容本研究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棘突蛋白进行了系统性的三维构象模拟和抗原性分析 。

 棘突蛋白是冠状病毒与宿

 主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2

 ( ACE2 )

 受体结合 、 进而介导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关键表面蛋白 , 是冠状病毒疫苗研

 发的关键靶标 。

 本研究使用前期开发的空间表位预测工具 CE-BLAST 对新型冠状病毒的 S 蛋白和其他已知的冠状病毒的 S

 蛋白进行了抗原性扫描 , 发现相较于其他冠状病毒 , 新型冠状病毒的 S 蛋白在三维构象和抗原性上与非典病毒更为接近 。研究的亮点及意义基于结构的研究揭示 , 新型冠状病毒与非典病毒在受体结合区上存在交叉保护表位 , 且该区域与

 受体结合区中重要的 ACE2 受体结合位点相毗邻 。

 因此 , 可识别该区域的抗体将能有效阻止新型冠状病毒通过受体结合区

 与 ACE2 受体结合 。

 本研究表明 , 之前针对非典病毒 S 蛋白 ACE2 受体结合位点的抗体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干预 。研究的局限性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暴发初期的病毒基因序列积累较少 , 未能纳入更多的新型冠状病毒突变株进行抗

 原性分析 , 而这些突变株有可能导致新型冠状病毒的抗原性逃逸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6738527203001387via%3Dihub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参与研究者:宋凤祥 ( 共同第一作者 )

 、 施楠楠 ( 共同第一作者 )

 、 施裕新 ( 通信作者 )

 、 沈杰 ( 第

 五作者 )

 "

 卢洪洲 ( 第六作者 )

 、 凌云 ( 第七作者 )发表期刊 :

 ( Radiology )

 ( 影响因子 :

 7.931 )原

 目: 《 Emerging

 coronavirus

 2019-nCoV

 pneumonia 》背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胸部 CT 表现尚未有详细描述 。方法入组 51 例 ( 男性 25 例 、 女性 26 例 , 16~76 岁 )

 经核酸抗体检测阳性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 , 进行薄层螺

 旋 CT 检查 , 分析他们的影像学特征 、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结果 51 例患者中有 50 例 ( 98% )

 有武汉接触史 。

 发热 ( 49/51,

 96% )

 和咳嗽 ( 24/51,

 47% )

 是最常见症状 。

 大

 多数患者的白细胞计数 ( 37/51,

 73% )

 和中性粒细胞计数 ( 44/51,

 86% )

 均正常 , 淋巴细胞计数正常 ( 17/51,

 33% )

 或降低 ( 33/51,

 65% )

 o

 CT 图像显示 , 51 例患者中有 39 例 ( 76% )

 见磨玻璃密度影 , 38 例 ( 75% )

 见磨玻璃密度影伴

 网状和 ( 或 )

 小叶间隔增厚 , 30 例 ( 59% )

 见磨玻璃密度影伴实变影 , 28 例 ( 55% )

 见单纯实变影 ; 44 例 ( 86% )

 双

 肺受累 , 41 例 ( 80% )

 病变分布以背侧肺组织为主 , 44 例 ( 86% )

 病变分布以肺野外周为主 。

 CT 检查发现 , 距症状发

 生 $5d 患者的肺内实变影多于距症状发生 =4d 患者 ( 病变数分别为 431/712 和 129/612,

 P<

 0.001 )

 ,

 >50 岁患者

 上海医药 2020 年第 41 卷增刊 -1 期51。

 。. .。

 。

 的肺内实变影多于 =50 岁患者 ( 病变数分别为 212/470 和 198/854,

 P<

 0.001 )

 。

 对 13 例患者的随访 CT 检查显示 , 7

 例 ( 54% )

 肺内病变有吸收 , 4 例 ( 31% )

 肺内病变进展 。结论对有流行病接触史的患者 , 如其出现发热或咳嗽 ,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 , 同时胸部 CT 检查显示肺内存在以磨玻璃密度影为主的病变 , 且病变以肺外周带和背侧分布为主 , 可高度怀疑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原文链接: https://pubs.rsna.org/doi/10.1148/radiol.202020027450 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中医临床特征分析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参与研究者:陆云飞 ( 第一作者 )

 、 陈晓蓉 ( 通信作者 )

 、 杨宗国 ( 第二作者 )

 、 王梅 ( 第三作者 )

 、

 时佳 ( 第四作者 )

 、 吕莹 ( 第六作者 )

 、 汤伯宗 ( 第七作者 )

 、 叶晨 ( 第八作者 )

 、 徐庆年 ( 第九作者 )

 "殷科珊 ( 第十作者 )

 发表期刊 :

 《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目的分析上海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中医证候分布特点 。方法纳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 50 例 , 均于入院第 1 天采集流行病学资

 料及血常规 、 胸部 CT 、 证候特征 、 舌象脉象等信息 , 并依据 《 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诊疗方案 ( 试行 )

 》

 进行分析辨证 。结果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年龄均在 50 岁左右 , 男性居多 , 男女比为 1.27

 :

 1

 ;

 74% 的患者有武汉 /

 湖北藏居史 , 20% 的患者有确诊患者密切接触史 ; 胸部 CT 检查显示以多肺叶病变为主 , 白细胞计数未见明显升高 , 多

 见淋巴细胞计数降低 、 C- 反应蛋白水平升高 。

 半数以上患者伴有发热 ( 84% )

 、 咳嗽 ( 62% )

 , 乏力 ( 62% )

 、 纳差 ( 58% )

 、

 口干 ( 56% )

 、 腹泻 ( 56% )

 、 自汗 ( 54% )

 症状 ; 舌象以淡红舌或红舌为主 , 多见腻苔 ( 68% )

 、 白苔 ( 74% )

 。

 证型以

 湿毒郁肺证为主 ( 82% )

 , 少数患者表现为热毒闭肺证 ( 18% )

 , 其中湿毒郁肺型患者的平均年龄显著低于热毒闭肺型患

 者 ( P=

 0.002 )

 , 湿毒郁肺型患者的男性构成比则显著高于热毒闭肺型患者 ( P

 =

 0.024 )

 。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以湿毒郁肺型为主 , 符合中医湿疫的特点 。原文链接: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 1 . 1788.R.20200208. 11 12.002.html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药物治疗方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参与研究者:卢洪洲 ( 第一作者 , 通信作者 )发表期刊 :

 ( BioscienceTrends )

 ( 影响因子 :

 1.553 )原文题目: ( Drug

 treatment

 options

 for

 the

 2019-new

 coronavirus

 ( 2019-nCoV )

 }摘要

 截至 2020 年 1 月 22

 E )

 , 中国 25 个省 ( 市 、 区 )

 共报告了

 571 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 。

 目前 , 尚无针对

 人和动物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疫苗和抗病毒治疗方法 。

 因此 , 尽快确定药物治疗方案对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至关

 重要 。

 一般有 3 种通用方法 , 包括使用标准测定法发现广谱抗病毒药物 、 对现有化合物和化学文库进行筛选以及根据单

 个冠状病毒基因组和对病毒的生物物理学理解来设计和开发新的特异性药物 , 可用来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潜在抗病

 毒治疗药物 。

 歹匹那韦 / 利托那韦 、 核昔类似物 、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 雷姆西韦 、 多肽 EK1 、 阿比多尔 、 核昔酸类抗病

 毒药物 ( 如富马酸替诺福韦酯 、 拉夫米定 )

 、 抗炎药物 ( 如激素 )

 和一些中药 ( 如疏风解毒胶囊 、 莲花清瘟胶囊 )可能

 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药物治疗选择 。

 当然 , 这些药物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还需得到临床试验的证实 。52 上海医药 2020 年第 41 卷增刊 -1 期。

 。. .。

 。

 一般来说 , 目前还没有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或疫苗 。

 所有的药物选择都来自以前治疗

 SARS 、 中东呼吸综合征或其他一些新的流感病毒感染的经验 。

 积极的对症支持仍然是治疗的关键 。原文链接: https://www.jstage.jst.go.jP/article/bst/14/l/14_2020.01020/_article中国武汉暴发不明病因肺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参与研究者 :

 卢洪洲 ( 第一作者 、 通信作者 )发表期刊 :

 《 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 》 ( 影响因子 :

 2.021 )原文题目: ( Outbreak

 of

 pneumonia

 of

 unknown

 etiology

 in

 Wuhan,

 China:

 the

 mystery

 and

 the

 miracle 》摘要自 2019 年 12 月以来 , 中国武汉市暴发了未知病因的肺炎 。

 武汉市是中国的主要交通枢纽,常住人口超过 1100 万人 。

 2019 年 12 月 , 大多数患者去过当地的一个鱼类和野生动物市场 。

 在 2020 年 1 月 9 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 , 中国工程院院

 士徐建国博士通报 , 引起这种肺炎暴发的病毒已被世界卫生组织临时命名为" 2019 年新型冠状病毒 ( 2019-nCoV )内容 2019-nCoV 具有不同于已知人类冠状病毒种类的冠状病毒特异性核酸序列 , 与蝙蝠中鉴定出的某些卩-冠状

 病毒相似 。

 在 2019-nCoV 肺炎患者的肺液 、 血液和肺中检测到了

 2019-nCoV 特异性核酸序列 。

 自 15 例患者咽拭子样本

 中分离出的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显示典型的冠状病毒外观 。

 后续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 以更妤地了解 2019-nCoV, 以开

 发抗病毒治疗药物和疫苗 。我们到目前为止所做的工作非常出色 。

 最初于 2019 年 12 月描述了这种感染病毒 , 9

 d 内由临床医师 、 科学家和流

 行病学专家组成的团队就排除了几种极具传染性的病原体 , 包括十多年前造成数百人死亡的非典病毒和中东呼吸综合征

 冠状病毒 。大多数患者都在确诊前的 1 个月内去过武汉的一个鱼类和野生动物市场 。

 这个鱼类和野生动物市场中还出售活体

 动物 , 如家禽 、 蝙蝠 、 土拨鼠和蛇 。

 所有患者都在隔离区得到了及时的支持治疗 。

 迄今为止 , 目前已确证的 42 例患者中 ,

 除了

 1 例来自武汉的泰国患者 , 其余均来自中国 。...

篇八:新冠肺炎论文参考文献(70个中英文范例)

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原因分析论文 3 3 篇

 ——形势依旧严峻,一位党员的分析

  “五一”假期即将到来,今年也是大小长假政策实施多年以来,第一次出现 5 天的“五一”假期。一方面,国内疫情尚未完全结束,另一方面,民众出行意愿越发高涨。特殊时期,这个“五一”假期旅游该如何进行?

 “大家应该利用这个节日好好休息,也可以适当到人员不是集聚太多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在全球疫情形势下,在中国旅游还是最安全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给出这样的建议。建议很诚恳,节日旅游关键要做到“适当”二字,不忘疫情防控。

 那么,各地景区对今年“五一”假期又有着怎样的姿态?官方数据显示,截至 4 月 12 日,湖北全省重大文化和旅游项目复工率达 93.89%,全省 228 家景区恢复经营。旅游大省江西从 2月中下旬就已开始推进旅游景区有序开放,截至 4 月 9 日,全省12 家 5A 级景区、21 家 5A 乡村旅游点全部复业开放,4A 级景区开放率达 91.78%。北京截至 4 月 10 日,开放等级旅游景区 69家,等级旅游景区开放率达 40%。湖南 A 级景区开放率也接近 8

 成。

 复工复产,各地景区争相开放。不仅如此,各地政府也纷纷给以政策支持,拿出真金白银的补贴,以提振本地旅游业,还有不少地区提出鼓励 2.5 天休假制度,如江西省政府在促进旅游消费上提出了试行 2.5 天弹性作息、实行景区门票优惠、跨界合作推出优惠礼包等八项具体举措,四川省则鼓励带薪休假与“五一”、端午等小长假连休,打造新的黄金周,刚刚“解封”的武汉则将从 4 月 20 日至 7 月 31 日投放 1.2 亿元文化旅游消费券。

 可见,各地都对“五一”假期旅游高度重视,铆足了干劲,“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待“五一”假期游客光临。当然,这一方面是符合地方经济发展、景区经营的需要和游客期待,另一方面也符合中央政治局 4 月 17 日会议提出的“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精神。无疑,推动“五一”假期旅游,也是扩大居民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之一。

 然而,推动“五一”假期旅游,必须谨防“人从众”。毕竟,疫情还存在,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开放旅游,既要满足民众需求,也要抓紧疫情防控不放松,这是各地旅游必须做好的一道考题。其实,旅游不忘防控,谨防“人从众”,现在更值得倡导“云旅

 游”,不少景区已经开始试水“云旅游”,另辟蹊径寻求“卖点”,而且效果甚好。如早前甘肃就有 180 家各级文旅局、景区、博物馆和 300 余名导游进行线上推介,吸引上亿人次网民去甘肃“云旅游”。前不久,1388 岁的布达拉宫也进行了历史上首次网络直播。今年 3 月,文旅部曾公布过一组相关数据表明,疫情期间,各大在线旅游平台纷纷推出“云旅游”项目,各地博物馆推出2000 余项网上展览,春节期间总浏览量超过 50 亿人次。

 总之,“五一”假期以旅游拉动内需、促进社会消费很必要,但决不能简单一个“拼”了,各地政府及旅游部门必须慎而又慎,既讲经济利益,也讲社会和安全效益,特殊时期,必须将安全放在第一,把疫情防控工作落实落细。

 ——严防疫情“反弹”信心始终是第一位的党员心得体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 14 日召开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会议,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研究部署北京市近期聚集性疫情防控工作。

 连续 56 天“零新增”被打破,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出现新冠肺炎疫情扩散,牵动着国人的心。6 月 14 日 18 时,北京市新冠疫情防控发布会上通报称,截止目前,北京已新增新冠确诊病

 例累计 51 例。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之下,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消息。但是,由于对新冠病毒变异、传播规律等还没有完全掌握,特别是在全球疫情蔓延态势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的情况下,出现小规模的疫情“反弹”也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要消除恐慌情绪,增强科学应对信心。

 这种信心来自于:经过近半年与疫情的较量,我们已经积累了防疫抗疫的丰富经验,有积极的应对办法。自 6 月 11 日出现新增病例后,北京市及时对新发地批发市场封场休市、进行消杀,对周边居民小区等场所实施封闭管理,扩大核酸“应检尽检、愿检尽检”和采样范围……一系列迅速而果断的举措,指向非常明确,就是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坚决果断处置,坚决阻断疫情传播渠道,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的要求,从防与治两端发力,将疫情扼杀于成灾之前,展现了北京遏制疫情传播的决心和能力。

 这种信心来自于:经过近半年的疫情大考,我们已经构建了系统的防疫抗疫应急管理体制,有充足的应对底气。国家卫健委向北京派出了专家组指导防控工作,并抽调有武汉工作经验的防治专家参加北京市相关工作。此次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会议,再次加大对北京市近期聚集性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力度,目的就是要切实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健全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工作,尽快

 查清传染源,有效阻断传播途径,坚决遏制疫情蔓延扩散。

 这种信心来自于:经过近半年的全民战“疫”,我们已经养成了阻断疫情传播的良好习惯,有足够的抗击能力。比如,以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不聚集的方式阻断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等等。当前,“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并未减轻,我们绝不能丢掉这些疫情防控的好习惯,尤其是遏制北京聚集性疫情扩散蔓延,再次提醒我们,切不可有任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必须时刻绷紧常态化疫情防控这根弦,一刻都不能放松。

 越是惊涛骇浪,越需从容不迫。积极的心态、坚定的信心,是遏制北京聚集性疫情扩散蔓延的必然选择,也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重要力量。以变应变,信心就在我们的脚下,只要时刻保持积极应战的不懈姿态,切实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把该落实的常态化防控措施全部落实到位、坚持到位,久久为功,就能以“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的定力和耐力,消除和化解病毒传播扩散的风险,唱响“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四季歌、得胜歌。(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以正确的心态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党员心得体会

 此前,鉴于总体局面持续向好,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二级调至三级,一些市民开始产生放松心理,认为“压抑”近半年后,终于可以尽情释放自我了。而随着北京市连续 56 天没有本地确诊病例的记录被打破,一些人又因此产生了过度恐慌的心理,甚至产生许多负面情绪,在网络上夸张、放大官方信息披露的只言片语。

 无论是“放松”还是“恐慌”都不是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正确心态。我们知道北京市“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从未减轻,疫情防控阻击战也没有取得彻底胜利,必须克服放松心态、保持防范意识,慎终如始做好防控工作。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经过与新冠病毒近半年的战斗,我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和应对办法,只要我们坚持查漏补缺、积极应对,就一定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终胜利。

 不放松就是要慎终如始、谨慎防范。北京市连续出现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警示我们疫情风险随时随地存在,继续增强谨慎之心、保持防范意识、做好防控工作,仍然很有必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出现病例不可怕,可怕的是产生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所以在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最终胜利之前,我们必须继续绷紧疫情防控之弦,始终树牢谨慎之心,以慎终如始的心态、抓实抓细的措施,坚持不懈做好防控工

 作。要秉持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理念,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的管控,针对性制定防控措施、细化防控方案;要认真汲取经验教训,加大对风险点的梳理、排查力度,不断查弱项、补短板,夯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要加大对广大群众的教育引导力度,引导群众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切莫产生“大撒把”心理,尽情释放自我;要强化纪律意识,对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决策部署不力的,要严肃处置,确保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地见效。

 不恐慌就是要坚定信心、稳住阵脚。防控进入常态化并不代表着疫情不会有反复,各地偶然出现散发病例实属正常现象。然而,随着北京市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一些人因恐慌引发对真相的无端臆想,在网络上散播谣言,这就过犹不及了。我们要看到自 6 月 11 日出现新增病例以来,北京市各有关部门迅速启动应对措施,开展全面流调、溯源、检测、排查,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天津、河北、四川等地也迅速行动对海鲜市场等重点区域进行监管排查。这就说明经过近半年的防疫斗争,我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迅速有效地应对此类状况。因此,我们在面对此类现象时一定要克服恐慌心理,坚定信心、沉着应对,决不能因为恐慌而自乱阵脚。各级政府要稳住阵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查漏补缺,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广大群众要坚定信心,

 自觉做到不传谣、不信谣,积极配合做好个人防护。

 慎终如始不放松,稳住阵脚再冲锋。只要我们不放松、不恐慌,以正确的心态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把防护网织紧织密、隔离墙筑牢筑实,就一定能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终胜利。

相关热词搜索: 新冠肺炎论文参考文献(70个中英文范例) 英文 肺炎 个中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顶伦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顶伦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顶伦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9021658号-1